一种重卡膨胀箱回水管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0365发布日期:2020-06-02 19:00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卡膨胀箱回水管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卡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重卡膨胀箱回水管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特别是国五标准的重卡膨胀箱回水管路,通常按以下方式进行布置:回水管路从膨胀箱的回水口出来后,通过u形管从发动机的左侧向下延伸,再从发动机的下方绕过冷却风扇,从发动机的右侧向上延伸,最后与发动机右侧的补水口连接。上述布置方式回水管路必须经过一段向上的爬坡才能到达发动机的补水口,降低了加注效率,同时还会影响发动机的除气,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还会因为管路不流畅而降低整车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随着国六标准的推广,冷却模块加宽加高,布置空间越来越小,上述布置方式受到空间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重卡膨胀箱回水管的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膨胀箱回水管路的布置结构加注效率低、影响整车散热效果、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卡膨胀箱回水管的安装结构,包括发动机、冷却模块、膨胀箱和回水管,所述发动机设置在冷却模块的后方,所述膨胀箱设置在冷却模块的左上方,所述发动机的回水口设置在发动机的右侧,其创新点在于:所述回水管包括上回水胶管、连接钢管、下回水胶管和连接架;所述连接钢管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冷却模块的壳体右上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钢管水平设置,所述连接钢管的进水端朝所述冷却模块的前方设置,连接钢管的出水端朝所述冷却模块的后方设置;所述上回水胶管的一端与所述膨胀箱的出水口连接,上回水胶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钢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下回水胶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钢管的出水端连接,下回水胶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补水口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由于回水管路从膨胀箱回水口到发动机的补水口的整个管路都呈持续向下的趋势,补水不需爬坡即可到达发动机,水路流畅,大大提高了加注效率及整车散热效果;同时,上述布置方式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大大节约了驾驶室下方有限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2、冷却模块;3、膨胀箱;4、回水管;41、上回水胶管;42、连接钢管;43、下回水胶管;44、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重卡膨胀箱回水管的安装结构,包括发动机1、冷却模块2、膨胀箱3和回水管4,所述发动机1设置在冷却模块2的后方,所述膨胀箱3设置在冷却模块2的左上方,所述发动机1的回水口设置在发动机1的右侧,所述回水管4包括上回水胶管41、连接钢管42、下回水胶管43和连接架44;所述连接钢管42通过所述连接架44与所述冷却模块2的壳体右上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架44的一端与连接钢管42焊接,另一端与冷却模块2的壳体螺栓连接,以便于维修更换,所述连接钢管42水平设置,所述连接钢管42的进水端朝所述冷却模块2的前方设置,连接钢管42的出水端朝所述冷却模块2的后方设置;所述上回水胶管41的一端与所述膨胀箱3的出水口连接,上回水胶管41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钢管42的进水端连接;所述下回水胶管4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钢管42的出水端连接,下回水胶管43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1的补水口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重卡膨胀箱回水管的安装结构,包括发动机(1)、冷却模块(2)、膨胀箱(3)和回水管(4),所述发动机(1)设置在冷却模块(2)的后方,所述膨胀箱(3)设置在冷却模块(2)的左上方,所述发动机(1)的回水口设置在发动机(1)的右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4)包括上回水胶管(41)、连接钢管(42)、下回水胶管(43)和连接架(44);所述连接钢管(42)通过所述连接架(44)与所述冷却模块(2)的壳体右上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钢管(42)水平设置,所述连接钢管(42)的进水端朝所述冷却模块(2)的前方设置,连接钢管(42)的出水端朝所述冷却模块(2)的后方设置;所述上回水胶管(41)的一端与所述膨胀箱(3)的出水口连接,上回水胶管(41)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钢管(42)的进水端连接;所述下回水胶管(4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钢管(42)的出水端连接,下回水胶管(43)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1)的补水口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卡膨胀箱回水管的安装结构,包括发动机、冷却模块、膨胀箱和回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包括上回水胶管、连接钢管、下回水胶管和连接架;所述连接钢管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冷却模块的壳体右上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钢管水平设置,所述连接钢管的进水端朝所述冷却模块的前方设置,连接钢管的出水端朝所述冷却模块的后方设置;所述上回水胶管的一端与所述膨胀箱的出水口连接,上回水胶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钢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下回水胶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钢管的出水端连接,下回水胶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补水口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管路流畅、注水效率高、散热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周春;周冕;毕明波;李鑫;蔡天荣;李亚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