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重力矩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7600发布日期:2020-08-14 16:12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偏心重力矩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偏心重力矩发动机属于动力机械,以下简称重力矩机。



背景技术:

1.几百年来世界上一些科学家提出过多种偏心重力矩机的技术方案,想利用它做发动机能源,但均无一成功。人们把这些失败方案,称为是不消耗能量的永动机。其本质是,不认为偏心重力矩可以成为一种能源;实际上,偏心重力矩可能成为一种与时间无关、无处不在、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这取决于设计、制造方案是否正确!

我们曾经制造过类似的偏心重力矩机(见视频1),与历史上所有方案失败的主要原因相同:

第一,在转子小偏心半径r1处、不同相位质心的重轮q总数太少;

第二,大小偏心半径r2/r1之比不够大;

第三,大偏心r2侧,各重轮q构成的总驱动重力矩∑m,没有超过总阻力矩∑m3,因而,偏心重力矩发动机不可能连续旋转做功。

2.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下,末态不对称,可能宇称不守恒。被吴键雄实验证明,李-杨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指出:21世纪的物理学提出了两个科学疑难,(1)失去的对称性。对称性意味着守恒律。实验表明几乎所有这些守恒定律都受到破坏。这是第一个难题的实质,即失去的对称性---对称性破坏。(李政道著:对称与不对称,p70、81,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当有非保守内力做功时,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物理卷,p33,沈阳出版社,1990年)。

邓明成指出:能量、动量、角动量三大守恒定律对时空对称的封闭系统成立,对非封闭系统不成立,在非惯性系中不守恒,说明非惯性系中时空的对称性会出现破缺。(邓明成编著:新编大学物理学,第二版,p44,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张三慧指出:“宏观过程是有一定方向的,是不可逆的,显示了时间反演的不对称性”(张三慧编著:大学基础物理学,第二版,p140,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物理学指出:重力属于保守力系,做功与路径无关;但没有明确定义偏心重力矩。其实,宏观过程的偏心重力矩结构不对称,做功与路径有关;在一定条件下,能量、动量、角动量可能不守恒。

3.惯性力或惯性力矩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力或惯性力矩也越大。

现代计算、制造和控制技术及高性能材料,使研制偏心重力矩发动机的技术难题,得到有效解决。视频2是用adams程序仿真的一个纯理想的偏心重力矩发动机模型。可见,在一定条件下,偏心重力矩发动机是可能连续运转的。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偏心重力矩发动机,能连续运转做功、输出能量发电。



技术实现要素:

1.一种偏心重力矩发动机含有偏心转子和机架;轴两侧水平面处,重轮q质心离轴距离,即大小半径为r2和r1;偏心转子分为三种,即平面、平面-空间或空间结构。其特征在于:

(1)在转子小偏心半径r1处、不同相位质心的重轮q总数∑q≥9;

(2)转子大小半径r2/r1≥11;

(3)大偏心侧各重轮q构成的总驱动重力矩∑m≥1.2倍总阻力矩∑m3,从而推动偏心转子连续旋转作功、输出能量,即

∑m≥1.2∑m3,

∑m3=∑m1+∑m0+∑mh,

其中,∑m--大偏心侧各重轮q构成的总驱动重力矩,

∑m3--总阻力矩,

∑m1--上行重轮总重力阻力矩,

∑m0--克服摩擦阻力、空气阻力和震动等耗能折合成的总阻力矩;

∑mh--外助力装置帮助重轮上行耗能折合成的总阻力矩。

2.平面结构的转子,是在不同相位处,设置有垂直于轴1分布的多根辐杆-滑轨2,滑轨2的内端与轴1固结,外端与转子外圈5固结;重轮q沿滑轨2或通过滑轮沿滑轨2来回运动,滑轮与重轮q相连接;重轮q沿导轨7上行;平面结构转子没有穿过轴心的连杆3;

平面-空间结构的转子,是在不同相位处,安置有垂直于轴分布的多根双辐杆-滑轨2和数量减半的双连杆3;滑轨2的內端与轴1固结,外端与转子外圈5固结;各对双连杆3穿过转子轴心,在各对双滑轨2中来回运动;双连杆3的两端均固结有轴向长度不等的横杆4,这类似空间结构;在各个横杆4的中点安置重轮q,重轮q沿相同的外轨道运动,类似平面结构。

空间结构的转子,是在不同相位处,设置有垂直于轴1分布的多根辐杆-滑轨2,滑轨2的内端与轴1固结,外端与转子外圈5固结;安置在滑轨2中的单根连杆3穿过转子轴心,在滑轨2中来回运动;连杆3的两端均连结有重轮q,重轮q沿各自对应的外导轨运行,构成空间结构。

3.当重轮q不能自动上行时,可以设置外助力装置,帮助重轮q沿定子外导轨7或/和导轨6上行;外助力装置的动力由转子自身旋转或/和外部提供。

本发明将成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绿色能源发动机去发电,彻底解决人类对绿色能源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偏心重力矩发动机的轴向图。

图2是一个偏心重力矩发动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3个双连杆的展开视图。

图4是3个双连杆的单元图。

具体实施例

附图标记:1--轴,2--辐杆-滑轨,简称滑轨,3-连杆,4-横杆,5-转子外圈,6-上部导轨,7-下部导轨,r1--小偏心半径,r2--大偏心半径。

图1示轴向视图代表三种结构的转子。

代表平面-空间结构或空间结构的转子,则有滑轨2和穿过轴心在滑轨2内运动的连杆3;若是平面-空间结构的转子,则代表滑轨2和连杆3是成对的。

若代表空间结构,则图示为轴向重叠视图。各个滑轨2和穿过轴心在滑轨2内来回运动的连杆3、连杆3两端连接的重轮q及外导轨,全都是各自独立的。

若图中连杆3没有穿过轴心的运动,则图代表平面结构的转子,而图示连杆3的位置,则代表平面结构转子的滑轨2。

平面或平面-空间结构的重轮q都是沿一种导轨7和转子外圈5运行,而空间结构的重轮q则是沿各自对应的导轨7和转子外圈5运行。

图示在小半径r1处的重轮q只有7个,而非至少9个。大小偏心半径r2/r1之比也达不到11。

如果重轮q运行速度很大,导致大惯性,导轨设计又恰当,则可能出现不用外助力,重轮q也能沿导轨7上行。

图2示一种平面-空间结构转子的立体示意图,处于不同相位的四对连杆3穿过轴1心,来回运动。各对连杆3端头固结轴向长度不等的横杆4,因而,各对连杆3穿过轴心时,互不干扰,形成一个所谓的空间结构;在各横杆4中点安置重轮q,因而,使各个重轮q能够在同一导轨上运行,形成一个所谓的平面结构。

图3示一种平面-空间结构转子的三个双连杆3的展开视图。转子轴1,大小半径r2和r1。可见,三个双连杆3单元,均可以在轴向不同位置处,互不干扰,穿过轴心来回运动。双连杆3的两端均固结有不同长度的横杆4,重轮q处在各横杆4的中点,沿相同外轨道运动。

图4示平面-空间结构转子的三个双连杆3单元图,它们的区别仅仅是各个横杆4的轴向长度不同,重轮q和双连杆3的长度均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