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杠杆助力式高效升水动力转换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5713发布日期:2020-11-27 12:5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杠杆助力式高效升水动力转换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能量转换输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以静水浮力能为动力源的杠杆助力式高效升水动力转换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地球上可被开发利用的矿物质能源是有限的,随着人类对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矿物质能源日渐枯竭。寻求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替代是人类不断追寻的目标。自然水力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都是可持续利用的绿色能源,但是,这类能源均受制于自然条件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而且现有能量利用技术还存在不少缺陷,利用效率较低,都给人类绿能的综合利用和普及推广带来了诸多困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有动水之能,更有静水之力。水作为清洁能源,其中蕴涵着巨大的浮力能。水的浮力能却没有得到更为广泛而高效的利用,至今浮力能的利用方式和途径还主要局限于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现有技术能把浮力能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加以利用的设备还很少,更没有广泛地工业化应用。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开发能够充分利用液体浮力能转换为其他能够直接利用的能源,比如机械能或电能,以更方便地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广泛的社会学与经济学意义。本发明人曾开发了多项利用浮力能转换机械能乃至电能的装置,并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比如一种垂直重力强压式大容量液体高效泵送装置(zl2014102484112);一种水力自浮式大容量高扬程水提升装置(2l2015103762285);一种水力自浮式高效动力转换输出装置(zl2015103762872);一种助浮提升式大容量高扬程液体高效泵送装置(zl2015100223080),利用浮力与重力做功对外输出动力。发明人经过多年的潜心试验研究,不断优化浮力能转换与利用的技术方案。实践证明这些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有很大的改进与优化空间,能够进一步提高浮力能的转换效率,进而提高动力转换与输出的效率与效果,以弥补现有技术浮力能利用不足的缺陷,让静水能量可以像自然水力能那样更高效的加以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充分利用、转换静水浮力能的杠杆助力式高效升水动力转换输出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所述杠杆助力式高效升水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助动升水装置和动力转换输出装置,所述助动升水装置为杠杆助动式升水装置,包括基础、地下水池、地上水池、助力器、沉降水箱、能量体、压力滑轮、提升滑轮、提升钢索、提升水箱、补水软管、排水阀、进排气阀、中位水箱和上位水箱,所述基础内设置地下水池,其上设置地上水池,之上设置助力器基座,所述助力器为芯轴杠杆式结构,其两展臂端部对称设置助力水箱,各助力水箱底部通过软管连接下位水箱,下位水箱连接地上水池,助力水箱上部通过软管连接中位水箱,地上水池通过上水塔管连接上位水箱;所述助力器之芯轴中心竖直设置能量体,能量体上段两侧设置沉降滑轮,通过沉降钢索分别连接于助力器基座和助力器之一侧展臂上;固定于中位水箱底部的提升滑轮,与提升钢索配合,提升钢索一端固定于能量体上端,另一端固定于助力器另一侧的展臂上;所述的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上位水箱、供水管、水轮机,所述供水管上端连通上位水箱,下端连接水轮机之进水管,水轮机出水口通过余水管连通中位水箱。

本发明基于杠杆平衡原理,通过配重形成翘板式结构平衡助力系统,钢索-滑轮组合与助力系统构成摆动助力提升机构,两个互为提升或沉降作用水箱的满水或空水,造成助力器展臂平衡状态的失衡,牵拉钢索移动,带动能量体上升或下降,能量体提升的效果在于让下位或中位水箱中的水流回底部水池中;能量体沉降的结果是再次把底部水池的水压入上位水池中,以供给水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助力器持续上下摆动,即带动能量体提升或沉降,达到升水蓄能,势能与动能转换,实现动力转换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之aa向半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位横剖俯视图。

图中标号:1~基础,2~地下水池,3~地上水池,4~助力器基座,5~轴承座,6~助力器,7~助力器构架,8~沉降水箱,9~沉降补水管,10~沉降补水阀,11~能量体,12~沉降滑轮,13~提升滑轮,14~提升钢索,15、提升连接器,16~下压连接器,17~下压固定器,18~提升补水管,19~提升补水阀,20~提升水箱,21~补水软管,22~排水阀,23、进排气阀,24~水箱支架,25~中位水箱,26~上位水箱,27~供水管,28~发电供水阀,29~水轮机,30~余水管,31~芯轴,32~密封装置,33~上水塔管,34~沉降钢索,35~框架式轴结构,36~提升固定器,37~水塔上水阀,38~下位水箱,39~进水管,40~a角儿进水阀,41~b角儿进水阀,42~平衡阻尼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1~3所示,本发明所述杠杆助力式高效升水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助动升水装置和动力转换输出装置,所述助动升水装置为杠杆助动式升水装置,包括基础1、地下水池2、地上水池3、助力器6、沉降水箱8、能量体11、压力滑轮12、提升滑轮13、提升钢索14、提升水箱20、补水软管21、排水阀22、进排气阀23、中位水箱25和上位水箱26,所述基础1内设置地下水池2,其上设置地上水池3,之上设置助力器基座4,所述助力器6为芯轴31杠杆式结构,其两展臂端部对称设置助力水箱,各助力水箱底部通过软管连接下位水箱38,下位水箱38连接地上水池3,助力水箱上部通过软管连接中位水箱25,地上水池3通过上水塔管33连接上位水箱26;所述助力器6之芯轴中心竖直设置能量体11,能量体11上段两侧设置沉降滑轮12,通过沉降钢索34分别连接于助力器基座4和助力器6之一侧展臂7上;固定于中位水箱25底部的提升滑轮13,与提升钢索14配合,提升钢索14一端固定于能量体11上端,另一端固定于助力器6另一侧的展臂7上;所述的动力转换输出装置包括上位水箱26、供水管27、水轮机29,所述供水管27上端连通上位水箱26,下端连接水轮机29之进水管,水轮机29出水口通过余水管30连通中位水箱25。

所述助力器6包括框架式轴结构35和两侧延伸的展臂7,所述框架式轴结构35之轴心线与两展臂7之纵向中心线相交点为助力器6之中心,所述框架式轴结构35之框架内竖直设置能量体11,且能量体11之中轴线穿过助力器6之中心。

所述助力器6之芯轴通过轴承座5设置于助力器基座4之上,所述助力器基座4设置于地上水池3之上。

所述助力器6之两展臂7的臂伸端部对称设置互为配重的翘板式水箱,一端为提升水箱20,另一端则为沉降水箱8;两水箱之进水管连通中位水箱25,出水管连通下位水箱38。所述助力器芯轴31设置平衡阻尼辊42,有助于控制助力器6之展臂7上下摆动时,助力器的转动角度不少于45°,并使得能量体11的提升或沉降幅度大于1米,以满足每一工作行程,所提升的水量能够满足系统运行所需要匹配的水量。调整提升钢索14和沉降钢索34分别相对应的提升连接器15和沉降连接器16,在两侧阻力器展臂上的固定位置,即可改变能量体11的提升或沉降幅度。

所述下位水箱38设置于地上水池3之上,下位水箱38之进水管21上设置补水阀22,且分别连通提升水箱20和沉降水箱8的出水管。

所述地上水池3之下还设置有与之连通的沉入地平面之下的地下水池2,地下水池2与能量体11容纳式配合,挤水升箱,提升水至高位。所述能量体11中部,地上水池3之上设置密封装置32,密封装置32与能量体11外壁与地上水池3之间的密封配合。所述密封装置32为橡胶密封结构件,通过地上水池顶部的限位结构与压盖装置,将橡胶密封结构件束缚与能量体11与地上水池3之间,达到动态密封之目的。

所述密封结构件32由气囊式橡胶或其他密封材料制成,起到复合密封作用。

所述中位水箱25底部设置提升滑轮13,与提升钢索14搭绕式配合,提升钢索一端系于设置在能量体11上端部的提升固定器36,另一端绕过系于助力器一侧展臂7上;相应地,所述能量体11上部两侧对应设置沉降滑轮12,沉降钢索34一端系于地上水池3上的上面,另一端绕过沉降滑轮12系于助力器另一侧展臂7上。

所述上位水箱26设置于装置顶端,其上设置进排气阀,其底部连通上水塔管33,上水塔管33下端连通地上水池3。

所述能量体11为空心柱体结构,下端呈锥体结构,利于在水池内的沉降与提升;能量体11上端部设置平衡升降助力器展臂的滑轮组,助力器之展臂的摆动,带动滑轮组的动作,提升能量体11。

所述动力转换输出装置为水轮机或水助动机械,把水力能转换为机械能,即通过供水管27将水力势能转换为机械动能,即所述上位水箱26底部还设置有供水管27连通水轮机29之进水管,水轮机29之余水管30连通中位水箱25,带动发电机发电。

本发明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本发明基于杠杆平衡原理,通过配重形成翘板式结构平衡助力系统,通过钢索-滑轮组合与助力系统构成摆动助力提升机构,通过两个互为提升或沉降作用水箱的满水或空水,通过能量体、上水塔管把水提升到上位水箱中,以供后续通过水轮机发电。其原理工作原理:中位水箱25中的水通过沉降补水阀10供水给沉降水箱8号,使之重载,把能量体11下压把底部水池中的水压到上位水箱26中,通过水轮发电机发电后的水再回到中位水箱25中。中位水箱25中的水通过提升补水阀19供水给提升水箱20,使之重载,通过钢索及滑轮系统把能量体11提起,使下位水箱38中的水通过其下的进水阀进入地下水池3中。沉降水箱8和提升水箱20中的水都是流入底部水池中的,又通过能量体11提升到上位水箱26中,水力能发电后,回到中位水箱,再通过阀门进入下位水箱中,实现水的泵送循环和水力发电。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1、系统启动前的准备:

启动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

把地下水池2、地上水池3、上位水箱26、提升水箱20、供水管27和上水塔管33中的水灌满,中位水箱25灌注一半,下位水箱38灌注一半;

(2)发电供水阀28、沉降补水阀10和a角儿进水阀40关闭;

(3)水塔上水阀37和排水阀22打开;

(4)检查调试好助力器系统、滑轮系统、能量体、密封装置及相关部件,确保安装达标、联调联试运行良好。

(5)检查调试好发电系统的供水、排水、水轮系统各设备及部件,确保运行正常。

、系统运行过程

首先打开提升补水阀19,把提水水箱20号水箱灌满水,使提升钢索14号通过提升滑轮13、提升固定器36提起能量体11到高位;此时,打开上水塔管33上的水塔上水阀37,关闭下位水箱38上的a角儿进水阀40,然后打开提升水箱20上的排水阀22,使水流入下位水箱38中。与此同时,关闭b角儿进水阀41,打开沉降补水管9上的沉降补水阀10,把沉降水箱8灌满水,使之有质量能做功,通过下压连接器16、沉降钢索34对能量体11向下施压,能量体11把地上水池3中的水通过水塔上水阀37,压入上水塔管33,并升水进入上位水箱26中,以供后续通过水轮机发电之用。能量体11下行工作行程到位后,关闭水塔上水阀37,然后打开a角儿进水阀40,同时也打开b角儿进水阀41,将沉降水箱8中的水排入地上水池和地下水池,使沉降水箱8变轻,再打开提升补水阀19,再把水灌入提升水箱20中使之变重,通过钢索和滑轮系统把能量体11提起,下位水箱38中的水顺着进水管39、通过a角儿进水阀40号,进入地下水池3中。这时,上位水箱26已有水,打开供水阀28、水轮机29带动发电机发电。流过水轮机的尾水流入中位水箱25中。如此循环往复,通过系统控制,即可实现持续提水,势能-动能转换,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输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