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泥沙电站的可下拆导叶轴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4989发布日期:2021-02-26 19:3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多泥沙电站的可下拆导叶轴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轮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泥沙电站的可下拆导叶轴套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高水头水轮机的结构设计通常是基于座环力平衡原理,该结构在尾水锥管周围留有足够的空间,可方便对转轮、底环、下止漏环进行检修。
[0003]
对于多泥沙河流中的水轮机,流道中高流速及表面不平滑的部位非常容易磨损的,因泥沙重力下沉,尤其是导叶下轴套处磨损最严重,传统结构是需拆出底环才能更换导叶下轴套、抗磨环及密封件,存在拆装难度大且周期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拆装难度大和周期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多泥沙电站的可下拆导叶轴套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拆装便捷和效率高的特点。解决了检修及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0006]
一种用于多泥沙电站的可下拆导叶轴套结构,包括基座和座环,所述的基座与座环间设有与座环相插嵌式套接的底环,所述的底环上端设有若干与底环相插嵌式套接的导叶,所述的导叶与底环间设有与导叶相套接轴承座,所述的导叶与轴承座间设有与底环相套接的抗磨环,所述的轴承座下端设有与轴承座相插嵌式套接的漏水管,所述的轴承座内设有贯穿轴承座且与漏水管相连通的排污通孔。
[0007]
作为优选,所述的轴承座与导叶间设有导叶下轴套,所述的导叶下轴套下端设有与导叶相密封式插嵌套接的定位环。
[0008]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叶下轴套与定位环间、轴承座与底环间均设有径向密封圈。
[0009]
作为优选,所述的轴承座与抗磨环间设有轴向密封圈。
[0010]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环下端与基座间设有下止漏环。
[0011]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止漏环与基座间设有与下止漏环相法兰式螺栓连接的安装环圈,所述的安装环圈与基座相卡嵌式焊接固定。
[0012]
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多泥沙电站的可下拆导叶轴套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拆装便捷和效率高的特点。解决了检修及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0015]
图中:下止漏环1,安装环圈2,底环3,抗磨环4,导叶5,轴向密封圈6,径向密封圈7,座环8,导叶下轴套9,定位环10,轴承座11,排污通孔12,漏水管13,基座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7]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多泥沙电站的可下拆导叶轴套结构,包括基座14和座环8,基座14与座环8间设有与座环8相插嵌式套接的底环3,底环3下端与基座14间设有下止漏环1。下止漏环1与基座14间设有与下止漏环1相法兰式螺栓连接的安装环圈2,安装环圈2与基座14相卡嵌式焊接固定。底环3上端设有16个与底环3相插嵌式套接的导叶5,导叶5与底环3间设有与导叶5相套接轴承座11,轴承座11与导叶5间设有导叶下轴套9,导叶下轴套9下端设有与导叶5相密封式插嵌套接的定位环10。导叶下轴套9与定位环10间、轴承座11与底环3间均设有径向密封圈7。导叶5与轴承座11间设有与底环3相套接的抗磨环4,轴承座11与抗磨环4间设有轴向密封圈6。轴承座11下端设有与轴承座11相插嵌式套接的漏水管13,轴承座11内设有贯穿轴承座11且与漏水管13相连通的排污通孔12。
[0018]
抗磨环4外径尺寸要略小于轴承座11外径,导叶下轴套9安装在轴承座11内,导叶下轴套9的轴向位置用定位环10保证,轴承座11下端带有外螺纹,漏水管13螺纹联接在轴承座11上。
[0019]
下拆时先拆除漏水管13,利用轴承座11下端外螺纹拉出整个轴承座11,可对抗磨环4、轴向密封圈6、径向密封圈7、导叶下轴套9等易损件进行维修或更换。回装时用装配芯棒把导叶下轴套9压入轴承座11,把轴向密封圈6和抗磨环4用胶水粘在密封座上端,并保证轴心一致。
[0020]
综上所述,该用于多泥沙电站的可下拆导叶轴套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拆装便捷和效率高的特点。解决了检修及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0021]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实用新型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2]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