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流器风机塔架塔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97241发布日期:2021-04-16 12:0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流器风机塔架塔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塔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流器风机塔架塔筒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塔筒升降机停靠平台为采用焊接搭子与梁连接件固定支撑方案。该方案在采用射钉结构塔筒中,当塔筒内变流器过高时,将导致升降机停靠平台在底段塔筒第三节处采用焊接搭子结构,对第三节塔筒壁造成热损伤,导致第三节塔筒壁厚增加,重量增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变流器风机塔架塔筒结构,避免变流器支架过高导致升降机停靠平台在第三塔筒处采用焊接结构,使第三塔筒采用射钉结构,避免焊接造成塔筒壁热损伤,减轻第三塔筒塔壁的重量,降低成本。
3.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208950778u,公开日为2019年06月07日,名称为“一种分布式风电机组塔筒与柜体布置结构”,公开了一种分布式风电机组塔筒与柜体布置结构,包括塔筒、塔筒基础、塔基一层平台、塔基控制柜、变流器柜、开关柜和箱式变压器柜,塔筒安装在塔筒基础上,塔基一层平台位于塔筒内并通过支架安装于塔筒基础上,箱式变压器柜和开关柜安装于塔筒内且位于塔基一层平台的下方,塔基控制柜和变流器柜位于塔基一层平台的上方,变流器柜安装在塔基一层平台上且塔基控制柜安装于塔筒内壁上。但是该专利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底段塔筒第三节处采用焊接搭子结构,对第三节塔筒壁造成热损伤,导致第三节塔筒壁厚增加,重量增大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变流器风机塔架塔筒结构,避免变流器支架过高导致升降机停靠平台在第三塔筒处采用焊接结构,使第三塔筒采用射钉结构,避免焊接造成塔筒壁热损伤,减轻第三塔筒塔壁的重量,降低成本。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变流器风机塔架塔筒结构,包括第二塔筒、第三塔筒和变流器支架,所述第二塔筒与第三塔筒焊接固定,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上端与变流器支架固定,连接件的侧壁与第二塔筒的内侧壁焊接。
7.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连接件焊接在第二塔筒处托高变流器支架替代原焊接搭子结构,避免变流器支架过高导致升降机停靠平台在第三塔筒处采用焊接结构,使第三塔筒采用射钉结构,避免焊接造成塔筒壁热损伤,减轻第三塔筒塔壁的重量,降低成本。
8.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的侧壁上设有定位槽,第二塔筒的内侧壁上设有定位凸环,定位槽与定位凸环适配。所述结构可以保证连接件定位准确,且焊接后结构更加可靠稳定。
9.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槽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槽上下依次排列。所述结构使连接件焊接后结构更加可靠稳定。
10.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板和焊接板,焊接板与第二塔筒焊接,固定板与变
流器支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所述结构方便连接件先与第二塔筒焊接后,再与变流器支架固定。
11.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长条孔,固定螺栓穿过长条孔。所述结构方便连接件与变流器支架调整相对位置。
12.作为优选,所述变流器支架上设有密封件,密封件的一端与变流器支架固定,密封件的另一端与第三塔筒接触。所述结构可以将第二塔筒和第三塔筒上下密封。
13.作为优选,还包括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转动轴、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转动轴穿过第三塔筒且与第三塔筒转动连接,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分别与转动轴的两端固定,第一风扇设置在第三塔筒外侧,第二风扇设置在第三塔筒内侧。
14.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风扇对准变流器支架上的流变器。第一风扇在风的吹动下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风扇转动,使第三塔筒内空气流通,加快变流器散热。同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内外隔绝,不会将外部潮湿的空气带入第三塔筒内,降低变流器被潮湿空气腐蚀的可能。
15.作为优选,还包括稳定结构,稳定结构包括转动杆、连接杆和重锤;连接杆的上端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杆的下端与重锤固定,转动杆与变流器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结构可以增加风机塔架的稳定性,重锤可以降低风机塔架重心,当风机塔架晃动使,重锤会对风机塔架有一个反向的力,降低风机塔架的晃动幅度。
16.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杆的两端穿过第三塔筒,转动杆的端部的上方设有风板,风板与转动杆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外部有风时,风板受风吹,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转动杆偏移,重锤反向偏移,对第三塔筒有一个与风力相反方向力,可以使第三塔筒更稳定。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使第三塔筒采用射钉结构,避免焊接造成塔筒壁热损伤,减轻第三塔筒塔壁的重量,降低成本;(2)使第三塔筒内空气流通,加快变流器散热,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内外隔绝,不会将外部潮湿的空气带入第三塔筒内,降低变流器被潮湿空气腐蚀的可能;(3)当风机塔架晃动使,重锤会对风机塔架有一个反向的力,降低风机塔架的晃动幅度。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稳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第二塔筒1、第三塔筒2、变流器支架3、连接件4、定位槽4.1、固定板4.2、焊接板4.3、密封件5、散热结构6、转动轴6.1、第一风扇6.2、第二风扇6.3、稳定结构7、转动杆7.1、连接杆7.2、重锤7.3、风板7.4。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24.实施例1:
2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变流器风机塔架塔筒结构,包括第二塔筒1、第三塔筒2和变流器支架3,所述第二塔筒1与第三塔筒2焊接固定,还包括连接件4,连接件4上端与变流器支架3固定,连接件4的侧壁与第二塔筒1的内侧壁焊接。连接件4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定位槽4.1,多个定位槽4.1上下依次排列,第二塔筒1的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定位凸环,定位槽4.1与定位凸环适配。连接件4包括固定板4.2和焊接板4.3,焊接板4.3与第二塔筒1焊接,固定板4.2与变流器支架3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固定板4.2上设有长条孔,固定螺栓穿过长条孔。所述变流器支架3上设有密封件5,密封件5的一端与变流器支架3固定,密封件5的另一端与第三塔筒2接触。
26.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连接件4焊接在第二塔筒1处托高变流器支架3替代原焊接搭子结构,避免变流器支架3过高导致升降机停靠平台在第三塔筒2处采用焊接结构,使第三塔筒2采用射钉结构,避免焊接造成塔筒壁热损伤,减轻第三塔筒2塔壁的重量,降低成本。所述结构可以保证连接件4定位准确,且焊接后结构更加可靠稳定。
27.实施例2:
28.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散热结构6,散热结构6包括转动轴6.1、第一风扇6.2和第二风扇6.3,转动轴6.1穿过第三塔筒2且与第三塔筒2转动连接,第一风扇6.2和第二风扇6.3分别与转动轴6.1的两端固定,第一风扇6.2设置在第三塔筒2外侧,第二风扇6.3设置在第三塔筒2内侧。
29.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风扇6.3对准变流器支架3上的流变器。第一风扇6.2在风的吹动下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风扇6.3转动,使第三塔筒2内空气流通,加快变流器散热。同时,第一风扇6.2和第二风扇6.3内外隔绝,不会将外部潮湿的空气带入第三塔筒2内,降低变流器被潮湿空气腐蚀的可能。
30.实施例2:
31.如图2和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稳定结构7,稳定结构7包括转动杆7.1、连接杆7.2和重锤7.3;连接杆7.2的上端与转动杆7.1固定,连接杆7.2的下端与重锤7.3固定,转动杆7.1与变流器支架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7.1的两端穿过第三塔筒2,转动杆7.1的端部的上方设有风板7.4,风板7.4与转动杆7.1固定。
32.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加风机塔架的稳定性,重锤7.3可以降低风机塔架重心,当风机塔架晃动使,重锤7.3会对风机塔架有一个反向的力,降低风机塔架的晃动幅度。当外部有风时,风板7.4受风吹,带动转动杆7.1转动,转动杆7.1转动带动转动杆7.1偏移,重锤7.3反向偏移,对第三塔筒2有一个与风力相反方向力,可以使第三塔筒2更稳定。
3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第三塔筒采用射钉结构,避免焊接造成塔筒壁热损伤,减轻第三塔筒塔壁的重量,降低成本;使第三塔筒内空气流通,加快变流器散热,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内外隔绝,不会将外部潮湿的空气带入第三塔筒内,降低变流器被潮湿空气腐蚀的可能;当风机塔架晃动使,重锤会对风机塔架有一个反向的力,降低风机塔架的晃动幅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