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储能系统和多能互补能量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52981发布日期:2021-06-08 14:0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风电储能系统和多能互补能量站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厂设备布局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电储能系统,还涉及一种多能互补能量站。


背景技术:

2.随着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在发电行业的深入发展,风能、光伏和储能逐渐结合应用,多能互补能量站应运而生。
3.多能互补能量站中风电储能系统不仅能够发电,还能对过多的发电量进行储存,包括变流器、储能柜等设备。现有技术中,变流器布置在多能互补能量站的风电塔筒内,而储能柜布置在风电塔筒外独立布置的集装箱内,并利用集装箱内的空调进行散热。
4.但是,储能柜和变流器的距离较远,两者之间走线长度大,增加了设备成本。
5.综上所述,如何缩短储能柜和变流器之间走线长度,以节约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储能系统,其变流器和储能柜均布置在风电塔筒内,两者之间的距离短,能缩短走线长度,节约成本。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风电储能系统的多能互补能量站,风电储能系统中变流器和储能柜的集成度高,距离短,缩短变流器和储能柜之间走线的长度,于节约成本有利。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风电储能系统,包括变流器和储能柜,所述变流器和所述储能柜布置在风电塔筒内同一层平台上,或者所述变流器和所述储能柜布置在所述风电塔筒内多个不同层平台上;所述储能柜为风冷储能柜,包括:
9.柜体框架,所述柜体框架内安装有电池簇,且所述柜体框架内设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分别与所述柜体框架上的通风口和流通口连通;
10.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安装在所述柜体框架上,并且所述散热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柜体框架外界的空气输送到所述散热通道中。
11.优选的,上述风电储能系统中,所述散热通道包括第一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以及电池簇中电池模组的通风道;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所述通风道和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依次连通;所述第一输送通道与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输送通道与所述流通口连通。
12.优选的,上述风电储能系统中,所述通风口包括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处安装有用于过滤空气的第一百叶窗;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流通口位于所述柜体框架上相对的两侧。
13.优选的,上述风电储能系统中,所述储能柜为一个,该储能柜与所述变流器布置在所述风电塔筒内同一层平台或不同层的平台上;或者
14.所述储能柜为多个,其中,部分储能柜与所述变流器布置在同一层平台上,剩余储
能柜布置在其他层平台上。
15.优选的,上述风电储能系统中,所述储能柜和所述变流器均布置在所述风电塔筒内第一层平台上;或者
16.部分储能柜与所述变流器布置在所述风电塔筒内第一层平台上,剩余储能柜布置在所述第一层平台的相邻层平台上。
17.优选的,上述风电储能系统中,所述变流器和布置在所述第一层平台上的储能柜分布在所述风电塔筒的塔筒门两侧。
18.优选的,上述风电储能系统中,所述变流器和与所述变流器布置在同一层平台上的储能柜并排放置。
19.优选的,上述风电储能系统中,所述变流器和与所述变流器布置在同一层平台上的储能柜共用通风管道与所述风电塔筒外部连通。
20.优选的,上述风电储能系统中,所述通风口包括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用于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
21.优选的,上述风电储能系统中,所述第二通风口处设有通风风扇。
22.优选的,上述风电储能系统中,所述塔筒门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安装有第二百叶窗。
23.优选的,上述风电储能系统中,所述电池簇布置在所述柜体框架的内部上层,或者所述电池簇外设有防护壳。
24.优选的,上述风电储能系统中,所述储能柜用于储存电量,并且所述储能柜与电力变换装置集成为一体式储能柜。
25.一种多能互补能量站,包括风电储能系统,所述风电储能系统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电储能系统。
26.优选的,上述多能互补能量站中,所述多能互补能量站为风光互补能量站或海上风储能量站。
27.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储能系统,包括变流器和储能柜,变流器和储能柜布置在风电塔筒内同一层平台上,或者变流器和储能柜布置在风电塔筒内不同层平台上;储能柜为风冷储能柜,包括柜体框架和散热装置;柜体框架内安装有电池簇,且柜体框架内设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分别与柜体框架上的通风口和流通口连通;散热装置安装在柜体框架上,并且散热装置用于驱动柜体框架外界的空气输送到散热通道中。
28.本发明提供的风电储能系统中,变流器和储能柜均布置在风电塔筒内,两者之间的距离短,能缩短走线长度,节约成本。
2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风电储能系统的多能互补能量站,风电储能系统中变流器和储能柜的集成度高,距离短,能缩短变流器和储能柜之间走线的长度,于节约成本有利。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储能柜的爆炸图;
32.图2为图1所示风冷储能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图1所示风冷储能柜中散热通道输送散热气体的示意图;
3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风冷储能柜的爆炸图;
35.图5为图4所示风冷储能柜中散热通道输送散热气体的示意图;
3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电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风电储能系统的机构示意图;
38.其中,图1

图7中:
39.风冷储能柜001;柜体框架101;前门板102;背板103;顶板104;底板105;第一百叶窗106;电池簇201;电池模组202;开关盒203;模组风扇204;散热装置301;滤尘防护罩302;导风件303;通风风扇304;消防设备401;气流501、502、503、504、601、602、603、604、605、606;变流器002;通风管道003;风电塔筒004;第一层平台0041;第二百叶窗0042;塔筒风口0043;外挂楼梯平台0044;负一层平台0045。
具体实施方式
40.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电储能系统,其变流器和储能柜均布置在风电塔筒内,两者之间的距离短,能缩短走线长度,节约成本。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应用上述风电储能系统的多能互补能量站,风电储能系统中变流器和储能柜的集成度高,距离短,缩短变流器和储能柜之间走线的长度,于节约成本有利。
4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电储能系统,包括变流器002和储能柜,变流器002和储能柜布置在风电塔筒004内同一层平台上,或者变流器和储能柜布置在风电塔筒内不同层平台上;储能柜为风冷储能柜001,风冷储能柜001包括柜体框架101和散热装置301;柜体框架101内安装有电池簇201,且柜体框架101内设有散热通道;散热通道分别与柜体框架101上的通风口和流通口连通;散热装置301安装在柜体框架101上,并且散热装置301用于驱动柜体框架101外界的空气输送到散热通道中。
4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储能系统中,变流器002和储能柜均布置在风电塔筒004内,两者之间的距离短,能缩短走线长度,节约成本。
44.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储能系统中,变流器002和储能柜均布置在风电塔筒004内,使风电储能系统的设备实现高度的集中化,能节省空间、降低成本。
45.再者,上述风冷储能柜001设有散热通道和散热装置301,散热通道通过通风口和流通口与柜体框架101外界连通,能在散热装置301作用下将柜体框架101外的大气输送到电池模组处对电池模组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更好,对保障电池模组202安全运行有利。
46.同时,上述风冷储能柜001中,电池模组202利用柜体框架101外的空气进行散热,相比于利用柜体框架101内空气进行散热的现有储能柜,能避免长时间运行后输入散热通
道内部的气体温度显著升高,无需将柜体框架101的体积设置为较大,利于该风冷储能柜001布置在内部空间有限的风电塔筒004内。
47.上述实施例中,散热通道包括第一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以及电池簇201中电池模组的通风道;第一输送通道、通风道和第二输送通道依次连通;第一输送通道与通风口连通,第二输送通道与流通口连通。
48.下面先结合附图对风冷储能柜001的结构进行介绍:
49.请参阅图1

图5,上述风冷储能柜001中,柜体框架101内设有多个电池簇201,每个电池簇201分别由多个电池模组202组装而成,每个电池模组202分别设有通风道。每个电池簇201分别配有开关盒203,方便汇流和控制。
50.实际应用中,散热装置301可驱动外界空气由流通口输入散热通道、由通风口输出散热通道,也可驱动外界空气由通风口输入散热通道、由流通口输出散热通道,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51.优选的,上述风冷储能柜001中,还包括安装在柜体框架101内的导风件303,导风件303布置于第一输送通道或第二输送通道处。该风冷储能柜001设置了导风件303,可确保电池簇201中电池模组202进风或出风的流向,提高气流在散热通道中的流通效率。
52.另外,导风件303布置在通风道的进风侧时,能起到缓冲和均流的作用,使气流均匀输送至各电池簇201中所有电池模组202的通风道中,提高风冷储能柜001内各处电池模组202的运行安全性。
53.具体的,上述风冷储能柜001中,导风件303的内部通道与通风道密封连通。
54.导风件303的内部通道可设置为与第一输送通道或第二输送通道连通,以便通风道实现通过导风件303的内部通道与上述第一输送通道或第二输送通道连通。当然,为了简化散热通道的结构,导风件303的内部通道可直接设置为上述第一输送通道或第二输送通道,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55.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冷储能柜001中,导风件303上设有消防设备401,以便电池模组202发生火灾时快速通过散热通道进行灭火。消防设备401还可设置在风冷储能柜001的其他位置,当然优选布置在用于向通风道输送气体的输送通道内,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56.为了避免由散热通道刚排出的气体再次被输送至散热通道内,提高散热效果,上述风冷储能柜001中,通风口和流通口布置在柜体框架101的不同侧面处。
57.散热装置301安装在柜体框架101外,并位于流通口处。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301不会占用柜体框架101的内部空间,便于减小柜体框架101的体积,同时,散热装置301布置在柜体框架101外,利于增强散热装置301进气或者排气的能力。
58.散热装置301可设置为驱动外界气流通过流通口吹入散热通道内,再由通风口排出,或者散热装置301设置为将散热通道内的气体由流通口抽出,使外界气流不断由通风口输入散热通道内。
59.柜体框架101上设有滤尘防护罩302,滤尘防护罩302罩设在散热装置301外,既保护散热装置301,又过滤空气。
60.请参阅图4

5,上述风冷储能柜001中,通风口包括第一通风口,第一通风口处安装有用于过滤空气的第一百叶窗106。在该风冷储能柜001装配于风电塔筒004时,散热通道可
通过第一通风口和流通口直接利用风电塔筒004内空气对电机模组202散热。
61.为了简化散热通道的结构,降低散热通道的风阻,上述风冷储能柜001中第一通风口与流通口设置为位于柜体框架101上相对的两侧,如图4和5所示。
62.工作时,散热装置301工作,柜体框架101外的气流501不断被输送到第二输送通道中,之后第二输送通道中的气流502流入通风道内,通风道内的气流503输送至第一输送通道内并带走电池模组202的热量,然后第一输送通道内的气流通过第一百叶窗106排出并形成气流504,如图5所示。当然,上述气流501、502、503和504的流动方向还可设置为与图5所示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63.请参阅图1

图3,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冷储能柜001中,通风口包括第二通风口,第二通风口用于与通风管道003连通。在风冷储能柜001布置在风电塔筒004内时,散热通道可利用通风管道003与风电塔筒004外部进行空气交换,该通风管道003可具体设置为风电塔筒004内变流器002的通风管道003。
64.为了使气流顺利流过散热通道和通风管道003,上述风冷储能柜001中,第二通风口处设有通风风扇304。通风风扇304对气流的输送方向与散热装置301对气流的输送方向一致。
65.工作时,散热装置301工作,柜体框架101外的气流501不断被输送到第二输送通道中,之后第二输送通道中的气流502输送到通风道内,通风道内的气流503输送至第一输送通道内并带走电池模组202的热量,然后第一输送通道内的气流601输送到通风风扇304处,通风风扇304处的气流602被排放到通风管道003中并形成气流603,如图3所示。当然,上述气流501、502、503、601、602和603的流动方向还可设置为与图3所示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66.通风口可设置为仅包括第一通风口,或者仅包括第二通风口,还可设置为既包括第一通风口,又包括第二通风口,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67.上述风冷储能柜001中,电池模组202的通风道内设有模组风扇204,模组风扇204对气流的输送方向与散热装置301对气流的输送方向一致。模组风扇204可加快并引导通风道内气流输送。
68.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冷储能柜001中,第一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可分别设置为电池簇201与柜体框架101之间的间隙,如图3、5所示,以免设置额外构成输送通道的管道状部件,实现简化结构、节约成本、减小体积。
69.具体的,上述柜体框架101包括框架本体,安装在框架本体上的前门板102、顶板104、背板103和底板105,前门板102、顶板104、背板103和底板105四者围成环状并圈在框架本体上,框架本体的另外两端开口由电池簇201封堵。
70.上述实施例中,流通口可设置在背板103上,第一通风口可设置在前门板102上,第二通风口可设置在底板105上。
71.柜体框架101上方、下方或者侧面设置有电缆进出口,用于与变流器002等设备进行连接。另外,上述风冷储能柜101中,散热装置301的尺寸、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不做限定。散热装置301可设置为风扇或排风扇等装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柜体框架101中电池簇布置在柜体框架101的内部上层,或者电池簇外设有防护壳,以提高电池簇的防护等级,确保安全。
72.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冷储能柜001中,机柜框架101具有一定的密封性,可防止机柜框架101外的空气所含污染物(如灰尘、油污、水汽等)进入风冷储能柜001内对电池造成损伤,于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有利。
73.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冷储能柜001中,电池簇201安装在于柜体框架101内部,能有效防护电池安全,且该风冷储能柜001结构紧凑、体积小,可根据实际需求在风电塔筒004内摆布相应数量的风冷储能柜001。
74.再者,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冷储能柜001体积小、适应安装现场环境的能力强,满足风电塔筒004对设备的集中化、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的要求,能应用于风电塔筒004内部。
75.下面结合附图具体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储能系统:
76.请参阅图6

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储能系统中,储能柜可设置为一个,该储能柜与变流器002布置在风电塔筒004内同一层平台上,或者该储能柜与变流器002分别布置在两层不同的平台(优选设置为两层相邻的平台)上。当然,储能柜还可设置为多个,其中,变流器002和所有储能柜001布置在同一层平台,或者部分储能柜与变流器002布置在同一层平台上、剩余储能柜布置在其他层的平台(具体为其他一层平台,或者其他多个不同层平台)上。
77.进一步的,上述风电储能系统中,位于同一层平台上的储能柜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为多个时,该层平台上所有储能柜集中布置在该平台上或者分散布置在该平台上,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78.具体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储能系统中,储能柜和变流器002设置为均布置在风电塔筒004内第一层平台0041上;或者
79.储能柜为多个,部分储能柜与变流器002布置在风电塔筒004内第一层平台0041上,剩余储能柜布置在相邻层平台(如负一层平台0045)上。
80.第一层平台0041与风电塔筒004的外挂楼梯平台0044平齐,负一层平台0045位于第一层平台0041下方并与第一层平台0041相邻。
81.变流器002和与变流器002布置在同一层平台上的储能柜可设置为相互远离,如图7所示;变流器002和与变流器002布置在同一层平台上的储能柜还可设置为并排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82.布置在第一层平台0041上的变流器002和储能柜优选分布在风电塔筒004的塔筒门两侧,以便风电塔筒004利用塔筒门上设置的开口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图7中所示的各气流的方向还可设置为与图7中标示的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83.本实施方案中,储能柜设置为具有第一通风口的风冷储能柜001,风冷储能柜001中有关第一通风口的结构如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当然,本实施方案中,储能柜还可设置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一和第二通风口的风冷储能柜001,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84.变流器002和与变流器002布置在同一层平台上的储能柜还可设置为相互靠近,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变流器002和与变流器002布置在同一层平台上的储能柜优选设置为均靠近风电塔筒004的塔筒门,以便利用由塔筒门上开口进入风电塔筒004的外界气流605进行风冷。当然,图6所示各气流的方向还可根据散热装置304的转动方向,设置为与图6中标示的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85.本实施方案中,变流器002和与变流器002布置在同一层平台上的储能柜共用通风
管道003与风电塔筒004外部连通。通风管道003内的气流604通过风电塔筒004上设置的塔筒风口0043输送至风电塔筒004外。塔筒风口0043处设置有过滤网,还可以增设风机用于加快空气流动。
86.具体的,本实施方案中,储能柜设置为具有第二通风口的风冷储能柜001,风冷储能柜001中有关第二通风口的结构如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当然,本实施方案中,储能柜还可设置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第一和第二通风口的风冷储能柜001,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87.塔筒门上所设置的开口处安装有第二百叶窗0042,用于过滤空气。开口可仅用于将外界气流605输入风电塔筒004,如图6所示,或者开口仅用于将风电塔筒004内气体输出风电塔筒004外。开口还可设置为多个,部分开口用于将外界气流605输入风电塔筒004内,剩余开口用于将风电塔筒004内的气流输出风电塔筒004外形成气流606,如图7所示。
88.上述风电储能系统中,储能柜用于储存电量,所述储能柜可设置为与电力变换装置集成为一体式储能柜,如与配电柜连接成一体的储能柜等,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8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能互补能量站,包括风电储能系统,风电储能系统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储能系统。该多能互补能量站为风光互补能量站或海上风储能量站,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90.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能互补能量站应用上述实施提供的风电储能系统,风电储能系统中变流器002和储能柜的集成度高,距离短,能缩短变流器002和储能柜之间走线的长度,于节约成本有利。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能互补能量站还具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有关风电储能系统的其他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91.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92.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