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蓄水瓶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90280发布日期:2022-04-16 11:1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蓄水瓶总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汽车冷却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蓄水瓶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2.蓄水瓶串联在汽车的冷却系统中的冷却回路,现有技术中,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2654077b所示,其提出了一种汽车用蓄水瓶泄压导流结构,技术方案为:包括包围在瓶体颈部下端的环形槽;所述瓶盖分为外盖和盖塞,在盖塞中心有一瓶盖内腔体,其内安装有进排气阀;在所述外盖内部设置有主动泄气通道,其一端连接瓶盖内腔体,另一端延伸至环形槽内;在所述瓶体的颈部中段设置有手动泄气孔。
3.带有上述结构的汽车蓄水瓶的压力盖泄压阀打开时,蓄水瓶内部的冷却液蒸汽或小液珠会随着泄压气流流出,造成系统内冷却液减少,造成冷却液的浪费,进而需要定期补充冷却液,造成养车成本的增加,同时冷却液存在轻微的毒性,排放到大气后会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蓄水瓶总成,以解决的汽车蓄水瓶泄压时,冷却液珠会随着高温高压气体随着泄压阀流到蓄水瓶外部,造成冷却液浪费的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了带有上述汽车蓄水瓶总成的汽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蓄水瓶总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蓄水室和集液室,所述集液室与车体外部均连通,所述蓄水室和集液室之间设有阀体,使得所述集液室内部与蓄水室内部的压差达到预设值时,所述阀体开启,所述蓄水室和集液室连通,反之,则所述阀体关闭,所述蓄水室和集液室不连通。
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壳体的内部设有蓄水室和集液室,将冷却液放置在蓄水室内,车辆的冷却系统工作或者关闭时,由于冷却液的升温或降温,会造成蓄水室内压力持续升高或者降低,而集液室与车体外部连通使得集液室内的压力恒定,由于蓄水室和集液室之间设有阀体,且集液室内部与蓄水室内部的压差达到预设值时,阀体开启,使得蓄水室和集液室连通,此时,当蓄水室的压力大于集液室内部的压力时(一般为冷却系统开始工作的工作状态,造成蓄水室内的压力不断升高),至少部分的冷却液小水珠和至少部分的高温蒸汽会通过阀体进入到集液室中,而该部分高温蒸汽从蓄水室到集液室的过程中,会冷凝成液态的冷却液水珠保存在集液室中,当蓄水室的压力小于集液室内部的压力时(一般为冷却系统停止工作的状态),集液室中的冷却液水珠会返流到蓄水室中。上述技术手段使得在泄压时,一部分高压蒸汽带来的冷却液珠会流入集液室中,也降低了泄压的时间,减少了冷却液水珠的流失,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减少了车主养车的成本。
6.进一步,所述蓄水室和集液室之间中间空间,所述中间空间与集液室连通,所述阀体布置在所述中间空间与蓄水室之间。
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存在中间空间,增大了高温蒸汽进入集液室的路径长度
及通道的容积,高温蒸汽在中间空间内时,可冷凝成更多的冷却液水珠排入集液室中,进一步减少了冷却液的浪费。
8.进一步,所述壳体的顶部带有朝外凸出的瓶口,至少所述中间空间的部分位于所述瓶口内,所述瓶口的顶端开口。
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将至少中间空间的部分设置在壳体顶部的瓶口内,减少了壳体内部占用体积,使得蓄水室的容积最大化,可储存更多的冷却液。
10.进一步,所述集液室内部设有第一隔板,使得所述集液室的内部分隔为相连通的集液腔和导流通道,所述第一个隔板的底部与所述集液室的底壁存在间隔,该间隔使得所述集液腔和导流通道相连通。
11.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存在第一隔板,且第一隔板的底部与集液室的底壁存在间隔,使得集液腔与导流通道流通,冷却液珠的流动均需经过导流通道,相比较于未设置第一隔板,延长了冷却液珠的流动路径的长度,避免瞬时的流量过大冲击集液室的内壁,有利于延长壳体的使用寿命。
12.进一步,所述阀体包括正压阀门组件和负压阀门组件。
1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当蓄水室内的压力大于集液室内的压力时,正压阀门组件开启,当蓄水室内的压力小于集液室内的压力时,负压阀门组件开启,设置了两个阀门,相比较与一个阀门,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成本。
14.进一步,所述中间空间是由所述瓶口内和靠近瓶口的壳体内分别设置的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围成,所述阀体以所述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为阀座,在所述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之间安装正压阀门组件和负压阀门组件;所述中间空间通过所述下密封件上设置的孔与所述蓄水室连通。
1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提高了中间空间的密封性,避免冷却液水滴或者高温蒸汽从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与壳体的内壁之间流到外部。
16.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有至少三个间隔布置的第二隔板,所有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壳体内分隔为至少三个蓄水腔和一个集液室,所有所述蓄水腔相互连通,所有所述蓄水腔构成所述蓄水室。
17.进一步,所述集液室腔的外壁设有通气孔。
18.进一步,所述壳体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瓶口螺纹连接。
1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当盖体一瓶口配合时,提高了壳体的密封性,减少了冷却液和高温蒸汽的流失。
20.进一步,一种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部设有上述汽车蓄水瓶总成。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设置了阀体、蓄水室以及集液室,减少了冷却液水滴和高温蒸汽的流失,降低了冷却液的浪费,进一步的减弱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同时,降低了车主保养车辆的成本;(2)本发明设置了中间空间,且至少中间空间的部分位于瓶口内部,增大了高温蒸汽进入集液室的路径,进而冷凝出更多的冷却液,有利于减少冷却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b部分局部放大图。
23.其中,1-盖体;2-蓄水室;21-第一蓄水腔;22-第二蓄水腔;23-第三蓄水腔;3-集液室;31-集液腔;32-回流口;33-导流通道;4-瓶口;5-中间空间;6-上密封件;7-第一密封圈;8-下密封件;9-第二密封圈;10-阀体;101-正压阀门组件;102-负压阀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26.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汽车蓄水瓶总成,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有蓄水室2和集液室3,蓄水室2用于放置冷却液,初始状态下,集液室3为空置状态,在集液室3和蓄水室2之间设有阀体10,当阀体10打开时,集液室3和蓄水室2相连通,当阀体10关闭时,集液室3与蓄水室2不连通。
27.当集液室3和蓄水室2两者内部的压差达到预设值时,阀体10打开,当集液室3和蓄水室2两者内部的压差未达到预设值时,阀体10关闭。
28.因此,阀体10可为电磁阀,同时在集液室3和蓄水室2中均设置压力传感器,当两个压力传感器所检测的数值的差值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可控制电磁阀打开,否则,电磁阀关闭。该预设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控制器中灵活设定。
29.本实施例中,阀体10为正压阀门组件101和负压阀门组件102的组合,本实施例中,当蓄水室2内部的压力大于集液室3内部的压力时,蓄水室2内部产生正压,驱动正压阀门组件101开启,当蓄水室2内部的压力小于集液室3内部的压力时,蓄水室2内部产生负压,则驱动负压阀门组件102开启,正压阀门组件101和负压阀门组件102的安装位置可根据阀体10的实际位置变化,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此处不赘述。
30.壳体的顶部带有瓶口4,瓶口4朝外部凸出,且顶部开口,瓶口4内带有入水口,用于将冷却液导入或者导出蓄水室2,瓶口4的内部设有上密封件6和下密封件8,两者均卡接在瓶口4的内部,且两者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布置,两者之间形成了中间空间5,为中间空间5的上边界和下边界,且上密封件6和下密封件8的中部均带有流通通道,使得冷却液可通过流通通道进入蓄水室2中,正压阀门组件101和负压阀门组件102的活塞部分设置在流通通道中,中间空间5通过下密封件8上设置的孔与蓄水室2连通,孔构成了流通通道。
31.正压阀门组件101的正压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正压阀门组件102对应的活塞和上密
封件6连接,负压阀门组件102的负压弹簧分别与负压阀门组件对应的活塞和下密封件8连接,即上密封件6和下密封件8分别为正压阀门组件101和正压阀门组件102的阀组,本实施例中,上密封件6位于下密封件8的上方,下密封件8可位于瓶口4与蓄水室2相连接的位置。
32.本实施例中,上密封件6套设有第一密封圈7,下密封件8套设有第二密封圈9,避免冷却液水珠和高温蒸汽从上密封件6和下密封件8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的缝隙流出,同时也提高了上密封件6和下密封件8安装时的稳定性。
33.当正压阀门组件101和负压阀门组件102均关闭时,集液室3与蓄水室2不连通,集液室3内部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集液室3的内部分隔为集液腔31和导流通道32,第一隔板的底部与集液室3的底壁存在间隔,该间隔形成了回流口33,该回流口33使得集液腔31和导流通道32相连通,同时,回流口33形成了导流通道32的出口和集液腔31的入口,导流通道32的入口与中间空间5相连通,冷却液液珠和高温蒸汽通过重力导流通道32流入集液腔31中,进一步增加了高温蒸汽的流动路径,有利于高温蒸汽进一步的冷凝。
34.集液腔31的外壁设有通气孔,使得集液腔31与车体的外部相连通,因此集液腔31内的压力恒定,与大气压力相等。
35.蓄水室2内部设有两个第二隔板,两个第二隔板将蓄水室2分隔为第一蓄水腔21、第二蓄水腔22和第三蓄水腔23,三者之间通过流水孔和顶部的通气孔实现互相连通,因此三者内部的压力是相等的。本实施例中,瓶口4与第二蓄水腔22直接连通。
36.本实施例中,瓶口4上设有盖体1,盖体1与瓶口4螺纹连接,当冷却系统工作时,令盖体1与瓶口4相配合时,瓶口4与外部不连通,避免冷却液流出壳体,当盖体1与瓶口4未连接时,可导入或者导出冷却液。
37.本装置的实施方式是,令盖体1与瓶口4配合,当冷却系统正常工作造成蓄水室2内部的压力大于集液室3内部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驱动正压阀门组件101驱动,此时预设值为正压弹簧的弹力,冷却液水珠和高温蒸汽流向导流通道32中,当高温蒸汽经过中间空间5时,至少部分的高温蒸汽能够冷凝为冷却液水珠,从而将冷却液水珠收集到集液腔31中;当冷却系统停止工作造成蓄水室2内部的压力小于集液室3内部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驱动负压阀门组件102驱动,此时预设值为负压弹簧的弹力,集液腔31中的冷却液水珠回流回蓄水室2中。
38.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车体内部设有上述汽车蓄水瓶总成。
39.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