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消音管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3628发布日期:2021-09-15 09:0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双消音管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消声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消音管消声器。


背景技术:

2.消声器是消除空气动力性噪声和阻止动力性噪声的重要措施。它是消声系统里的一个重量组成部件,利于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噪声污染,是利用声波叠加干涉原理制作而成的。消音器是安装在空气动力设备的气流通道上或进、排气系统中的降低噪声的装置。现有设备的消声器存在消声能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消音管消声器,通过设置双消音管,可以有效降低排音噪音。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双消音管消声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消声器进气管和消声器出气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一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消声器进气管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第一消音管和第二消音管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消声器出气管连通。
6.进一步,所述第一消音管和第二消音管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消音管和第二消音管相对于壳体的中心对称。
7.进一步,所述第一消音管包括圆柱形的外壳以及固设在所述外壳内的管体,所述第一消音管通过外壳固定于所述隔板,所述管体上开设有若干消音孔。
8.进一步,所述第一消音管的消音孔孔径与第二消音管的消音孔孔径大小不同。
9.进一步,所述第一消音管相对于所述隔板倾斜布置,所述第一消音管的进气口朝向远离所述消声器进气管一侧。
10.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缘均设置有外缘板,所述第一壳体的外缘板上向内弯折有用于嵌合所述第二壳体的外缘板的嵌槽。
11.进一步,所述隔板同时嵌入在所述嵌槽内,使得所述隔板的外缘夹设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缘板之间。
12.进一步,所述隔板的中部固定有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三腔室与消声器出气管连通。
13.进一步,所述通孔开设在第三腔室朝向第二腔室一侧的表面上,所述消声器出气管沿法向延伸至所述第三腔室内,所述消声器出气管位于第三腔室内部分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出气孔。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实用新型双消音管消声器,壳体内设置有一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成第一
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第一消音管和第二消音管连通,通过设置两根消音管,并且用于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腔室的聚音在集中进行消除,两根消音管组合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排音噪音,相对于单根消音管来说,增加了流体通过横截面积,还能有效降低排气阻力。
16.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消音管的布置示意图;
20.图3为第三腔室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1在a处的放大图。
22.附图中标记如下:壳体1、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出气孔13、消声器进气管2、消声器出气管3、隔板4、第一腔室5、第二腔室6、第一消音管7、外壳71、管体72、第二消音管8、第三腔室9、通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4.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6.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双消音管消声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消声器进气管2和消声器出气管3,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一隔板4将所述壳体1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5和第二腔室6,所述消声器进气管2与第一腔室5连通,所述第一腔室5和第二腔室6 通
过第一消音管7和第二消音管8连通,所述第二腔室6与消声器出气管3连通。
27.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设置两根消音管,并且用于连通第一腔室5和第二腔室6,通过腔室的聚音在集中进行消除,两根消音管组合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排音噪音,相对于单根消音管来说,还能有效降低排气阻力。
2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音管7和第二消音管8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消音管7和第二消音管8相对于壳体1的中心对称,使得两者的布置位置也相对于壳体1的中心对称,可以对腔室内的噪音进行均衡吸收,整体结构更为紧平衡,消声效果好。
2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音管7包括圆柱形的外壳71以及固设在所述外壳71内的管体 72,所述第一消音管7通过外壳71固定于所述隔板4,隔板4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外壳71的孔,方便固定安装,所述管体72上开设有若干消音孔。
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音管的消音孔孔径与第二消音管的消音孔孔径大小不同,第一消音管7和第二消音管8的结构相同但是消音孔孔径大小不同,可以用于降低不同频率噪音,因此降噪效果更好。
3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音管7相对于所述隔板4倾斜布置,所述第一消音管7的进气口朝向远离所述消声器进气管2一侧,使得噪音更容易集中后进入第一消音管7内,提高消声效果,可以理解,第二消音管8的布置方式与第一消音管7的布置方式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32.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 12的外缘均设置有外缘板,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缘板上向内弯折有用于嵌合所述第二壳体 12的外缘板的嵌槽,通过嵌槽使得两者可以固定配合。所述隔板4同时嵌入在所述嵌槽内,使得所述隔板4的外缘夹设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外缘板之间,方便了结构的安装,安装更为紧凑和稳定,不容易松动。
33.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4的中部固定有第三腔室9,增加了隔板4的刚度,所述第三腔室9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0,所述第三腔室9与消声器出气管3连通。所述通孔10开设在第三腔室9朝向第二腔室6一侧的表面上,所述消声器出气管3沿法向延伸至所述第三腔室9 内,所述消声器出气管3位于第三腔室9内部分的表面上开设有若干出气孔13,使得进入第三腔室9内的气流可以更容易通过消声器出气管3排出。
3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