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油系统和驱动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16995发布日期:2021-12-22 14:4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供油系统和驱动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供油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供油系统和驱动机组。


背景技术:

2.汽轮机高速运转时,轴承系统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并且易磨损。因而,轴承系统需要不断地有润滑油进入,以降温降低磨损。
3.相关技术中,在供油泵启用时,其向轴承系统泵油的供油管道上会积存空气,而导致泵送润滑油的压力在启动初始阶段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供油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泵送润滑油的压力在启动初始阶段不足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供油系统,应用于驱动机组,所述驱动机组包括轴承系统,所述供油系统包括供油管道和供油泵组,所述供油泵组通过所述供油管道连通至所述轴承系统;
6.其中,所述供油系统还包括排气管和第一阀门;
7.所述第一阀门串接于所述供油管道上,
8.其中,所述排气管并联于所述供油泵组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阀门之间的供油管道。
9.可选地,所述供油系统还包括油箱,所述供油泵组的进口与所述油箱连通,其中,所述排气管的排气口连接至所述油箱。
10.可选地,所述供油系统还包括回油管道和蓄能器,所述轴承系统通过所述回油管道与所述油箱连通,其中,所述蓄能器的进油口与所述回油管道连通,所述蓄能器的出油口与所述供油管道连通。
11.可选地,所述供油泵组包括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所述第一油泵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油泵的进油口分别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第一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油泵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供油管道连通。
12.可选地,所述排气管与所述供油管道密封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第一阀门为逆止阀。
14.可选地,所述供油管道上设置有过滤装置和冷油器。
15.可选地,所述过滤装置串接连通于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蓄能器之间的供油管道上,所述冷油器串接连通于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蓄能器之间的供油管道上,其中,所述过滤装置和所述蓄能器之间的供油管道上串联有第二阀门。
16.可选地,所述排气管的内径小于所述供油管道的内径。
17.可选地,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驱动机组,所述驱动机组包括如前所述的供油系统。
1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供油泵组中的油泵切换时,切换油泵对应的排气管将该油泵至对应的第一阀门之间的供油管道内的气体排出,能够缩短第一阀门被打开的时间,几乎瞬时打开,向润滑系统供油,以克服泵送润滑油的压力在启动初始阶段不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供油系统的运行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供油泵组的运行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0023][0024][0025]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9]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
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
汽轮机的润滑油站一般布置两个润滑油泵,一个正常运行工作,另一个作为备用泵。由于两台油泵共同连接于同一管路上送油,为了避免工作油泵的压力油进入非工作油泵,在每台油泵的出口设置一个逆止门,防止非工作油泵倒转。
[0031]
相关现有技术中,当一台油泵长时间处于非工作状态后,因油液中混含有空气,导致泵体至逆止阀之间的供油管道之间漏入空气。当长期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油泵开始工作时,因油泵的出口管路中始终存在空气,当油泵工作时空气被压缩处于最前端,而逆止阀需要足够的压力才将被顶开,空气的压缩远无法达到,导致无法打压。因而,电厂给水泵汽轮机的备用主油泵状态启动时,因管路积存空气导致延时才有出润滑油以符合条件的压力值的方式输入至轴承系统中。然而,在主用泵运行泵跳闸或者需要检修的情况下,备用泵即使联启成功,润滑油压力下降将导致轴承系发热进而导致给水泵组跳闸。
[0032]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供油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因空气灌入油液中导致在泵油机组启动之初无法泵送满足符合压力条件的润滑油的技术问题。因而,在泵油机组启动之初,轴承系统内能够进入符合压力条件的润滑油对其传动机构进行充分润滑并换热,保证给水泵的正常运行。
[0033]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供油系统,应用于驱动机组,所述驱动机组包括轴承系统300,所述供油系统包括供油管道110和供油泵组200,所述供油泵组200通过所述供油管道100连通至所述轴承系统300,以使得所述供油泵组200向所述轴承系统300泵送所需的润滑油液。
[0034]
所述供油系统包括供油管道100和供油泵组200,所述供油泵组200通过所述供油管道100连通至所述轴承系统300;
[0035]
其中,所述供油系统还包括排气管400和第一阀门510;
[0036]
所述第一阀门510串接于所述供油管道100上,
[0037]
其中,所述排气管400并联于所述供油泵组100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阀门510之间的供油管道。
[0038]
本实用新型在供油泵组200中的油泵切换时,切换油泵对应的排气管400打开将该油泵至对应的第一阀门510之间的供油管道110内的气体排出,能够缩短第一阀门510被打开的时间;在一种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无排气管400时,第一阀门510被打开的时间大约需要10s,而在设置有排气管400后,第一阀门510被打开的时间降低至1s以内,几乎瞬时打开,以克服泵送润滑油的压力在启动初始阶段不足的技术问题。
[0039]
可选地,所述供油系统还包括油箱700,所述供油泵组200的进口与所述油箱700连通。所述油箱700内存储有润滑油液,供油泵组200从油箱700内抽取润滑油液,并对其加压。在可选的实施过程中,参照图2所示,所述排气管400的排气口连接至所述油箱700。在排气
时,供油泵组200可以低速转动,以将供油管道110内的空气从排气管400内排出,此时难免会有部分润滑油液从排气管400带出,因此,将排气管400的排气口连接至油箱700,回收部分润滑油液。
[0040]
可选地,所述供油系统还包括回油管道120,所述轴承系统300通过所述回油管道120与所述油箱700连通。润滑油液进入轴承系统300内是流动的,以充分将其内产生的热量带走,并且对传动机构进行充分地润滑;由于轴承系统300内有不断地润滑油液进入,因而通过回油管道120将轴承系统300内的润滑油液不断地排出,使得轴承系统300内的润滑油油量处于动态平衡。并且,参照图1所示,轴承系统300为多个,因而回油管道120应当包括回油支路和回油主路;回油支路的一端连通至对应的轴承系统,而另一端连通至回油主路;回油主路则连通至油箱700。
[0041]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示,所述供油系统还包括蓄能器600;所述蓄能器600的进油口与所述回油管道120连通,所述蓄能器600的出油口与所述供油管道110连通。即:蓄能器600通过回油管道120内的油压进行蓄能,在供油管道110的油压不足的情况下,对供油管道110进行补偿。由于排气管400只能尽可能靠近第一阀门510,因而无法完全排出气体,仅能缩短第一阀门510被打开的时间,此时,在油泵切换后的第一阀门510尚未打开这一段时间内,蓄能器600能够维持供油管道110内的油压在一定的范围以内,以克服泵送润滑油的压力在启动初始阶段不足的技术问题。
[0042]
具体实施时,蓄能器600可以为弹簧式蓄能器、活塞式蓄能器或气体式蓄能器中的一种。
[0043]
可选地,所述供油泵组200包括第一油泵200a和第二油泵200b。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油泵200a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油泵200b的进油口分别与所述油箱700连通。所述第一油泵200a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油泵200b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供油管道110连通。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油泵200a为主泵,即第一油泵200a为长期运行的,用于对润滑油液提供足够的压力;第二油泵200b为备用泵,即在第一油泵200a需要检修时,第二油泵200b启用对润滑油液提供足够的压力。相对应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第一油泵200a也可以为备用泵,第二油泵200b可以为主泵。
[0044]
可选地,所述排气管400与所述供油管道110密封连接。一般情况下,排气管400的内径小于所述供油管道110的内径。因而,具体实施过程中,在供油管道110的管壁上开设一通孔,该通孔的孔径与排气管400的管径相对应,以将排气管400延伸至通孔以内,并且将排气管400与供油管道110的接合处进行焊接,从而实现两者的密封;或者,排气管400和供油管道11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
[0045]
可选地,所述排气管400的管径为3mm~8mm;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5mm。此时所述排气管上不用加装排气阀,也即:在备用泵启动时,不需要对排气阀进行控制,因而无需设计过多的控制程序;即使排气管400在备用泵启动后,排气管400内会排出润滑油,但是这部份润滑油由于排气管细,并不对润滑油压和油量造成影响,仍能满足轴承系统的正常供油。
[0046]
可选地,所述第一阀门510为逆止阀。逆止阀即单向阀:仅允许油液单向流动,防止油液回流至供油泵组内。逆止阀的打卡需要一定的压力,因而需要对气体排出,才能缩短逆止阀被打开的时间。
[0047]
可选地,所述供油管道110上设置有过滤装置800和冷油器900。参照图1所示,所述
过滤装置800串接连通于所述第一阀门510与所述蓄能器600之间的供油管道110上,所述冷油器900串接连通于所述过滤装置800与所述蓄能器600之间的供油管道110上,其中,所述过滤装置800和所述蓄能器900之间的供油管道110上串联有第二阀门520。所述第二阀门520也可以为逆止阀,在过滤装置800与第二阀门之间的供油管道110上也可以并接另一排气管,以排出该逆止阀之前的空气。
[0048]
过滤装置800包括壳体和滤网,滤网内置于壳体内,以用于滤掉油液中的固体物质,如铁屑。
[0049]
冷油器900可以为管壳式换热器,其可以采用循环水作为介质实现热交换,从而保证轴承系统入口油温达到规定值,确保驱动机组的正常运行。冷油器900冷油器主要部件有上下水室,壳体管系及充油管路构成,壳体上接有进出水管、进出油管、排水管、排油管及温度表等。
[0050]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驱动机组,该驱动机组包括供油系统和轴承系统,该供油系统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驱动机组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驱动机组可以为汽轮机驱动机组;供油系统通过供油管道向所述轴承系统本送润滑油,以降低轴承系统的热量和传动过程中的磨损量。
[005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