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管连接结构、发动机尾气排放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3091发布日期:2022-01-26 18:5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气管连接结构、发动机尾气排放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气管连接结构、发动机尾气排放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排气管由金属制成,当发动机低温启动之初,排气管壁及增压器、排气尾管等处温度都很低,初期的排气温度也不高,会形成冷凝液体,排气管的相邻两节的连接处具有一定的间隙,液体会从相邻两节的连接处流出;而当排气管温度升高后,相邻两节过盈配合,并且高温会导致液体汽化,不会造成液体泄漏。
3.而目前分段式排气管段与段之间的联接密封通常采用双片密封环结构、单片密封环、无密封环结构、v形环等连接方式。这些连接方式单纯靠固体之间硬碰硬结构实现密封,无法有效密封液体。
4.对此,现有技术中有的采用膨胀节结构的连接方式,虽然能够有效密封液体,但因为需要空间较大,结构件较多,成本高等原因,大批量使用还是有应用局限性的。
5.也有采用密封绳结构的连接方式,利用填充式密封原理,可以降低液体排出的可能性,但密封绳结构需要排气管段与段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小,这对于单体缸盖的排气管,配合间隙不可能做得更小,因此采用密封绳结构来解决单体缸盖机型喷液体故障,不太恰当。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管连接结构、发动机尾气排放系统及车辆,以解决排气管内产生的液体容易喷出的问题,并降低排气管的成本,增强适用性。
7.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管连接结构,该排气管连接结构包括:
8.第一管段,包括第一排气孔;
9.第二管段,包括第二排气孔,以及相互连接的本体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二排气孔依次贯穿所述本体部和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套设于所述第一管段,且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第二排气孔连通;所述连接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排气孔连通的接气孔,所述接气孔用于连接高压气源,且所述接气孔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周面相对。
10.作为排气管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管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的第一容纳槽,所述接气孔与所述第一容纳槽连通。
11.作为排气管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管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内表面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
12.作为排气管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管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之间;
13.所述凹槽沿第一轨迹线延伸,所述第二管段内的气体沿第二轨迹线流动,所述第一轨迹线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和所述第二轨迹线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大于0
°
且小于90
°

14.作为排气管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轨迹线为螺旋线,且所述凹槽为螺旋槽。
15.作为排气管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纳槽间隔设置,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槽间隔设置。
16.作为排气管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的截面为矩形或半圆形。
17.作为排气管连接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设置有连接柱,所述接气孔贯穿所述连接柱。
18.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的排气管连接结构。
19.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发动机尾气排放系统。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管连接结构、发动机尾气排放系统及车辆,该排气管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其中,第一管段包括第一排气孔;第二管段包括第二排气孔,以及相互连接的本体部和连接部,第二排气孔依次贯穿本体部和连接部;连接部套设于第一管段,且第一排气孔与第二排气孔连通;连接部还设有与第二排气孔连通的接气孔,接气孔用于连接高压气源,且接气孔与第一管段的外周面相对,通过在接气孔充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向第一排气孔内流动,可阻止排气管内产生的液体从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连接处流出来,从而可用于解决冬季排气管在发动机启动的时候有液体喷出的问题。并且该排气管连接结构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适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管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管段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1、第一管段;11、第一排气孔;
26.2、第二管段;21、第二排气孔;22、本体部;23、连接部;24、接气孔;25、第一容纳槽;26、第二容纳槽;27、凹槽;28、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
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气管连接结构,该排气管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段1和第二管段2。其中,第一管段1包括第一排气孔11;第二管段2包括第二排气孔21,以及相互连接的本体部22和连接部23,第二排气孔21依次贯穿本体部22和连接部23;连接部23套设于第一管段1,且第一排气孔11与第二排气孔21连通;连接部23还设有与第二排气孔21连通的接气孔24,接气孔24用于连接高压气源,且接气孔24与第一管段1的外周面相对,即接气孔24设置于第一管段1和第二管段2的重叠部分处。可以理解的是,高压气体的压力大于第一管段1和第二管段2内流通的气体的压力,通过在接气孔24充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向第一排气孔11内流动,可阻止排气管内产生的液体从第一管段1和第二管段2的连接处流出来,从而可用于解决冬季排气管在发动机启动的时候有液体喷出的问题。并且该排气管连接结构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32.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管段1和连接部23的配合间隙很小,即便通入高压气体,也不会消耗太多。并且,需要通入高压气体的时候,也仅仅是发动机启动之初的一小段时间。从而,高压气体的消耗并不大。
33.具体地,接气孔2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当接气孔24的数量为多个的时候,优选地,多个接气孔24沿连接部2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34.可选地,第二管段2包括两个连接部23,两个连接部23分别和本体部22连接,两个连接部23可分别与两个第一管段1连接。
35.可选地,第二管段2还包括设置于连接部23的内表面的第一容纳槽25,接气孔24与第一容纳槽25连通。通过设置第一容纳槽25,即便有液体从第一管段1和第二管段2的连接处向外部渗漏,亦可通过第一容纳槽25容纳部分液体,可减小进入第一管段1和连接部23之间的液体的量,进一步防止液体喷流。优选地,第一容纳槽25呈圆环形设置。
36.可选地,第二管段2还包括设置于本体部22的内表面的第二容纳槽26,第二容纳槽26的内径大于第一管段1的外径。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纳槽26邻近连接部23设置。通过设置第二容纳槽26,排气管内产生的液体如果要从第一管段1和第二管段2的连接处喷出,则必然先经过第二容纳槽26,通过第二容纳槽26可容纳部分液体,从而可减小进入第一管段1和第二管段2之间的液体的量,可进一步防止液体流出。
37.可选地,排气管内的气体沿第二管段2的第二排气孔21流向第一管段1的第一排气孔11,第二管段2还包括设置于连接部23的内表面的凹槽27,凹槽27位于第一容纳槽25和第二容纳槽26之间;凹槽27沿第一轨迹线延伸,第二管段2内的气体沿第二轨迹线流动,第一轨迹线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和第二轨迹线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呈夹角设置,夹角大于0
°
且小于90
°
。具体地,第一轨迹线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均能分解为沿第二管段2的轴向的第一矢量方向和沿第二管段2的圆周方向的第二矢量方向;第二轨迹线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均能分解为沿第二管段2的轴向的第三矢量方向和沿第二管段2的圆周方向的第四矢量方向;第二矢量方向与第四矢量方向相反。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矢量方向和第二矢量方向正交可得到第一轨迹线的对应的一点的切线方向。同理,第三矢量方向和第四矢量方向正交可得到第二轨迹线的对应的一点的切线方向。在排气管内气流的驱动下,排气管内产生的液体会沿气流的方向流动,由于第二矢量和第四矢量的方向相反,从而可通过凹槽27的槽壁对液体进行阻挡,降低液体的动能,可进一步阻止液体从第一管段1和第二管段2的连接处流出。优选地,第一轨迹线为螺旋线,且凹槽27为螺旋槽。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凹槽27还可设置成相对第二管段2的轴向倾斜的弧形槽。并且,凹槽27的数量还可设置为多个,多个凹槽27沿连接部2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进一步优选地,凹槽27的截面为矩形或半圆形,如此便于加工。
38.可选地,凹槽27的一端与第一容纳槽25间隔设置,另一端与第二容纳槽26间隔设置。如此设置,可防止凹槽27漏气,且排气管内的液体在向外流动时,将被凹槽27靠近第一容纳槽25的一端阻碍,以阻止液体继续向第一容纳槽25流动,可进一步防止排气管内的液体流出。
39.可选地,连接部23的外周面设置有连接柱28,接气孔24贯穿连接柱28。通过设置连接柱28,便于和气管接头连接,进而通过气管连接高压气源。
40.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系统,包括上述排气管连接结构。
4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发动机尾气排放系统。
4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