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气体净化装置以及热力发动机排气管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96646发布日期:2022-01-08 01:0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排放气体净化装置以及热力发动机排气管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放气体净化装置,其用于配备于热力发动机排气管线。
2.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可移动筒的净化装置。这种可移动筒用于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净化装置的壳体中。


背景技术:

[0003]“可移动”是指筒通过非破坏性可逆固定装置固定在壳体中,即可停用且可重新启用。
[0004]
这种筒尤其包括净化器件,其用于通过保留污染颗粒和/或分子和/或通过促进将其转化成污染更低的产物来净化热力发动机的排放气体。
[0005]
这些具有可移动滤筒的净化装置允许在净化器件用旧时相对容易地更换净化构件。为此,实际上,打开壳体、从壳体中取出筒、将新的筒插入壳体中并关闭壳体足以。当寻求净化由频繁使用的机动车辆产生的排放气体时,这尤其有利,以及这也是用于商用车辆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尤其是改进这种净化装置。
[0007]
为此,本实用新型尤其涉及一种排放气体净化装置,其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周缘壁,该周缘壁限定了在由一体连接至周缘壁的底壁所限定的后端部和前端部之间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容纳部,
[0008]
其特征在于,
[0009]-所述净化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净化筒,称为前净化筒和后净化筒,该至少两个净化筒均容纳在容纳部中,同时沿纵向方向彼此对准,前净化筒设置在前端部附近处并且后净化筒设置在后端部附近处,
[0010]-底壁具有相反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后净化筒借助可从外表面一侧操作的可移动固定装置而以可移动的方式在内表面一侧固定至底壁。
[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化装置允许两个筒在同一壳体中对准,并具有有助于固定后筒的通道。
[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净化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这些特征可以单独使用或以任何技术上可想到组合使用。
[0013]-可移动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螺钉,该至少一个螺钉包括螺钉头以及螺纹杆,该螺钉头设置在外表面一侧上,并且后净化筒对于每个螺钉均包括与螺纹杆互补的攻丝孔。
[0014]-净化装置包括防错装置,其确保每个攻丝孔面对设置于底壁中的相应通道孔对准。
[0015]-壳体包括用于沿纵向方向引导净化筒的引导装置,其由周缘壁承载于容纳部的内部,以在净化筒插入到容纳部中或从容纳部取出净化筒时对净化筒进行纵向引导。
[0016]-净化装置包括通过可移动固定器件固定到壳体的盖。
[0017]-前净化筒包括周缘凸台,其用于纵向夹设在盖和壳体的边缘之间。
[0018]-底壁包括中央开口以使气体通过。
[0019]-每个净化筒均包括净化器件,该净化器件选自柴油氧化催化器、柴油颗粒过滤器或选择性催化还原器件。
[0020]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热力发动机排气管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上所限定的净化装置。
附图说明
[0021]
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仅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给出并参考附图的描述中得到强调,其中:
[0022]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净化装置的透视图,其某些元件被部分地示出;
[0023]
图2是图1的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图1中示出了排放气体净化装置10,该排气净化装置10用于配备于例如车辆中的热力发动机排气管线,特别是柴油发动机排气管线。
[0025]
净化装置10包括壳体12,该壳体12包括周缘壁14,该周缘壁14界定壳体16,该壳体16在由底壁18限定的后端部和由进入开口19限定的前端部之间沿纵向方向x延伸,该进入开口19覆盖有可移动盖20。
[0026]
在所描述的示例中,周缘壁14呈围绕纵向轴线限定的具有圆形基底的大体筒形形状。
[0027]
应当注意,作为变型,周缘壁可以呈任何其他可想到的形状,例如具有矩形或椭圆形基底的大体筒形形状。
[0028]
底壁18有利地具有气体通道开口22,例如中央开口。
[0029]
底壁18一体连接至周缘壁14。底壁18例如与周缘壁14一体制成,例如形成径向界定开口22的周缘边缘。
[0030]
底壁18具有面向容纳部16的内表面18a以及与内表面18a相反的外表面18b。
[0031]
壳体12由支撑件24承载,该支撑件24包括例如两个支撑板24a和24b。
[0032]
第一支撑板24a围绕周缘壁14插入到例如在壳体12的前端部附近。
[0033]
第二支撑板24b一体连接至底壁18。更具体地,第二支撑板24b例如通过焊接、钎焊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一体连接至外表面18b。
[0034]
第二支撑板24b还包括第二气体通道开口26,该第二气体通道开口26设置成面对中央开口22。因此,容纳部16的内部通过中央开口和第二通道开口26与外部连通。
[0035]
第二通道开口26例如由在第二支撑板24b上纵向延展的裙部28界定。裙部28允许例如连接至排气管线的管道(未示出)。
[0036]
盖20通过可移动固定装置30连接到壳体12。
[0037]
例如,壳体12在其前端部处包括边缘32。该边缘32相对于周缘壁14径向发散。
[0038]
固定装置30包括例如套环34,该套环34将盖20夹靠边缘32。
[0039]
套环34包括例如两个唇部36,其沿纵向方向设置在盖20和边缘32的两侧上。
[0040]
净化装置10包括至少两个净化筒,称为前净化筒38a和后净化筒38b,其被容纳在容纳部16中,同时在纵向方向x上彼此对准。前净化筒38a设置在前端部附近处并且后净化筒38b设置在后端部附近处。
[0041]
前净化筒38a包括被第一包壳42a所围绕的第一净化器件40a。
[0042]
第一净化器件40a例如呈具有圆形基底的大致柱形形状。
[0043]
根据所考虑的净化系统,第一净化器件40a例如选自柴油氧化催化剂(doc)、柴油颗粒过滤器(dpf)或选择性催化还原器件(scr)。
[0044]
第一包壳42a也呈围绕第一净化器件40a的具有圆形基底的大致筒形形状。第一包壳42a在其纵向端部的每个处均开口。
[0045]
至少一个第一保持元件44a以常规方式容纳在第一净化器件40a和第一包壳42a之间,以将该第一净化器件40a相对于第一包壳42a保持在适当位置处。
[0046]
第一包壳42a在前端部处包括周缘凸台46。该周缘凸台46以大于壳体14的直径的直径径向延伸,从而在将前筒38a插入该容纳部16时该周缘凸台46保持在容纳部16的外部。
[0047]
更具体地,周缘凸台46用于纵向地夹设于盖20与壳体12的边缘32之间。因此,当盖20被固定至边缘32时,前筒38a因此通过在盖20和壳体12的边缘32之间对周缘凸台46的纵向夹紧而被保持在容纳部中。
[0048]
有利地,第一环形密封垫圈48夹设在盖20与周缘凸台46之间,并且第二环形密封垫圈50夹设在周缘凸台46与边缘32之间。
[0049]
后净化筒38b包括由第二包壳42b所围绕的第二净化器件40b。
[0050]
第二净化器件40b呈例如具有圆形基底的大致柱形形状。
[0051]
根据所考虑的净化系统,第二净化器件40b例如选自柴油氧化催化剂(doc)、柴油颗粒过滤器(dpf)或选择性催化还原器件(scr)。应当注意,第二净化器件40b可以与第一净化器件40a相同,或者作为变型而与第一净化器件40a不同。
[0052]
第二包壳42b也呈围绕第二净化器件40b的具有圆形基底的大致筒形形状。第二包壳42b在其纵向端部的每个处均开口。
[0053]
至少一个第二保持元件44b以常规方式容纳在第二净化器件40b和第二包壳42b之间,以将该第二净化器件40b相对于第二包壳42b保持在适当位置处。
[0054]
在所描述的示例中,第二包壳42b在其后端部处包壳向内部折叠的边缘52。该边缘52在垂直于纵向方向x的平面中延伸。
[0055]
边缘52与底壁18接触,并且更具体地与底壁18的内表面18a接触。
[0056]
注意到,壳体12在容纳部16中包括由周缘壁14承载用于引导筒38a、38b的引导装置53。这些引导装置53允许在筒38a、38b插入容纳部中时或将筒38a、38b从该容纳部中取出时实现筒38a、38b的良好对准。
[0057]
净化装置10包括用于将后筒38b与底壁18进行可移动固定的可移动固定装置54,这些固定装置54可从外表面18b一侧进行操作。
[0058]
术语“可从外表面18b一侧进行操作”应理解为固定装置54可由在外表面18b一侧上实现的动作而启用和停用,而无需在内表面18a一侧进行动作。换句话说,不需要进入容
纳部16的内部来启用或停用固定装置54。
[0059]
固定装置54包括可从外表面18b一侧进行操作的至少一个固定元件56。
[0060]
固定元件56优选地是螺钉,其包括螺纹杆56a和螺钉头56b。
[0061]
螺钉头56b设置在外表面18b一侧上,使得螺钉头56b可从壳体12的后部的外部接近并且进行操作。
[0062]
螺纹杆56a穿过底壁18并且优选地穿过后板24b。为此,底壁18对于每个螺钉56均具有第一通道孔60,并且后板24b优选对于每个螺钉56均具有设置为面对第一通道孔60的第二通道孔62。
[0063]
后筒38b对于每个螺钉56还包括与螺纹杆56a互补的攻丝孔64。攻丝孔64优选地设置在边缘52中。
[0064]
该攻丝孔64与螺纹杆56a互补,因此该螺纹杆56a通过拧入攻丝孔64中而固定到后筒38b。
[0065]
有利地,后筒38b和/或壳体12包括防错装置,该防错装置用于确保在将后筒38b插入容纳部16中时每个攻丝孔64均面对第一通道孔60。这些防错装置例如由引导装置53承载。
[0066]
显然,本实用新型允许通过从壳体12的后部简单地拧入螺钉56或解拧螺钉56就可以容易地将后筒38b固定在壳体12中或从壳体12拆卸,而无需进入该壳体12的内部。
[0067]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筒在净化装置10中的组装如下进行。
[0068]
最初,后筒38b被插入容纳部16中,承载边缘52的端部被转向底壁18,直到该边缘52与该底壁18的内表面18a接触。在进行该插入时,筒38b由引导装置53引导。
[0069]
有利地,后筒38b的角度定向由防错装置规定,使得攻丝孔64面对第一通道孔60。
[0070]
螺钉56从壳体12的后部(即从底壁18的外表面18b一侧)进行附接并通过第一通道孔60和第二通道孔62被拧入攻丝孔64中。因此,后筒38b通过拧紧而固定至壳体12。
[0071]
然后将前筒38a插入容纳部16中,不承载周缘凸台46的端部转向底壁18,直到该周缘凸台46优选地通过第二密封垫圈50与边缘32接触。在进行该插入时,前筒38a由引导装置53引导。
[0072]
然后将盖20附接到壳体12,从而通过关闭壳体12来保持前筒38a,周缘凸台46被保持在盖20和边缘32之间。
[0073]
盖20最终由套环34保持在适当位置处。
[0074]
当需要更换筒中的至少一个时,按下所述的方式将筒从其容纳部16取出。
[0075]
移除套环34以释放盖20。移除盖20以释放前筒38a。
[0076]
然后可以从容纳部16取出前筒38a,该前筒38a仍然由引导装置53引导。
[0077]
从壳体12的后部解拧螺钉56,而无需在该壳体12内的部进行任何干预。
[0078]
然后,可以从容纳部16取出后筒38b,该后筒38b仍然由引导装置53引导。
[0079]
然后可以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将新的筒组装在壳体12中。
[0080]
应当注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具有各种额外变型。
[0081]
净化装置10例如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净化筒,只要如上所述保持前筒和后筒即可。然后,其他筒将在前筒和后筒之间对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