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5324发布日期:2022-01-05 12:1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包括气缸(1)、中心齿轮(2)、转子(3)、齿圈(4)和火花塞(5),所述气缸(1)内侧中部安装有中心齿轮(2),所述转子(3)贴合气缸(1)内壁转动,所述转子(3)内侧焊接固定有齿圈(4),并且中心齿轮(2)与齿圈(4)内侧相啮合,所述气缸(1)右侧安装有火花塞(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润滑装置(6),所述润滑装置(6)设置于转子(3)顶部,所述润滑装置(6)包括润滑油箱(61)、机油泵(62)、顶盖(63)、注油口(64)、储油腔(65)、第一储油棉(66)、给油管道(67)、补油口(68)和均匀喷涂机构(69),所述润滑油箱(61)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机油泵(62)相连通,所述机油泵(62)安装于气缸(1)顶部,所述顶盖(63)焊接固定于转子(3)顶面,所述顶盖(63)顶部开设有注油口(64),所述顶盖(63)内侧中部设置有储油腔(65),所述储油腔(65)内侧与注油口(64)相连通,所述储油腔(65)内侧粘接固定有第一储油棉(66),所述储油腔(65)内壁开设有给油管道(67),所述顶盖(63)外表面边沿开设有补油口(68),并且给油管道(67)与补油口(68)内侧相连通,所述补油口(68)内侧设置有均匀喷涂机构(6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喷涂机构(69)包括密封件(691)、第二储油棉(692)和弹性组件(693),所述密封件(691)位于补油口(68)内侧,所述密封件(691)内侧填充有第二储油棉(692),所述弹性组件(693)与补油口(68)内壁固定,并且弹性组件(693)末端与密封件(691)相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63)将转子(3)的边角处包裹,且顶盖(63)与转子(3)中心线处于同一竖直方向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口(68)共设置有三组,且补油口(68)与顶盖(63)的边角位置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口(64)与机油泵(62)出油口口径相适配,且机油泵(62)出油口位于注油口(64)的移动路径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691)末端延伸出补油口(68),并且密封件(691)末端呈圆头状。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693)处于反弹状态时,所述密封件(691)将补油口(68)完全堵死。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包括气缸、中心齿轮、转子、齿圈、火花塞和润滑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子顶部设置了润滑装置,润滑油箱通过机油泵定时定量往注油口内注入机油,使机油进入储油腔后浸入第一储油棉内,使第一储油棉作为机油的载体,避免机油分布不均,在顶盖接触气缸内壁时通过补油口喷涂上一层润滑面,使其润滑充分,并且润滑面覆盖完全,通过在补油口内侧设置了均匀喷涂机构,在密封件贴合气缸内壁移动过程中,第二储油棉内的机油渗出并粘附在气缸内壁形成润滑层,在密封件离开气缸内壁时,通过弹性组件推动密封件复位,从而将补油口堵塞,避免机油被甩出,不易造成浪费,并且润滑面覆盖均匀。并且润滑面覆盖均匀。并且润滑面覆盖均匀。


技术研发人员:黄啸 沈家耕 曲圣民 王石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尚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0
技术公布日:2022/1/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