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5324发布日期:2022-01-05 12:1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涉及转子发动机润滑技术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2.转子发动机采用三角转子旋转运动来控制压缩和排放,与传统的往复活塞式发动机的直线运动迥然不同,具有结构简单、运转稳定、振动小等优点,在发电机运作过程中,需要通过润滑供给结构实现转子与气缸之间的润滑,减小零部件的损耗。
3.现有的润滑供给结构通常采用机油泵定量喷射润滑油,为了避免润滑油覆盖不够完全,导致转子润滑不到位产生损耗,单次需要喷涂较多润滑油以保证油膜覆盖完全,而多余润滑油则会燃烧后被排放,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该装置包括气缸、中心齿轮、转子、齿圈、火花塞和润滑装置,所述气缸内侧中部安装有中心齿轮,所述转子贴合气缸内壁转动,所述转子内侧焊接固定有齿圈,并且中心齿轮与齿圈内侧相啮合,所述气缸右侧安装有火花塞,所述润滑装置设置于转子顶部,所述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油箱、机油泵、顶盖、注油口、储油腔、第一储油棉、给油管道、补油口和均匀喷涂机构,所述润滑油箱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机油泵相连通,所述机油泵安装于气缸顶部,所述顶盖焊接固定于转子顶面,所述顶盖顶部开设有注油口,所述顶盖内侧中部设置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内侧与注油口相连通,所述储油腔内侧粘接固定有第一储油棉,所述储油腔内壁开设有给油管道,所述顶盖外表面边沿开设有补油口,并且给油管道与补油口内侧相连通,所述补油口内侧设置有均匀喷涂机构。
6.优选的,所述均匀喷涂机构包括密封件、第二储油棉和弹性组件,所述密封件位于补油口内侧,所述密封件内侧填充有第二储油棉,所述弹性组件与补油口内壁固定,并且弹性组件末端与密封件相抵触。
7.优选的,所述顶盖将转子的边角处包裹,且顶盖与转子中心线处于同一竖直方向线上。
8.优选的,所述补油口共设置有三组,且补油口与顶盖的边角位置相对应。
9.优选的,所述注油口与机油泵出油口口径相适配,且机油泵出油口位于注油口的移动路径上。
10.优选的,所述密封件末端延伸出补油口,并且密封件末端呈圆头状。
11.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处于反弹状态时,所述密封件将补油口完全堵死。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油棉采用聚丙烯材质,吸附能力强。
13.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采用合金弹簧钢材质,可使其耐热性和耐蚀性大大增强,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15.优点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通过在转子顶部设置了润滑装置,润滑油箱通过机油泵定时定量往注油口内注入机油,使机油进入储油腔后浸入第一储油棉内,使第一储油棉作为机油的载体,避免机油分布不均,在顶盖接触气缸内壁时通过补油口喷涂上一层润滑面,使其润滑充分,并且润滑面覆盖完全。
16.优点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通过在补油口内侧设置了均匀喷涂机构,在密封件贴合气缸内壁移动过程中,第二储油棉内的机油从密封件与补油口的间隙中渗出,从而粘附在气缸内壁形成润滑层,在密封件离开气缸内壁时,通过弹性组件推动密封件复位,从而将补油口堵塞,避免机油被甩出,不易造成浪费,并且润滑面覆盖均匀。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缸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顶盖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顶盖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其中:气缸

1、中心齿轮

2、转子

3、齿圈

4、火花塞

5、润滑装置

6、润滑油箱

61、机油泵

62、顶盖

63、补油口

64、储油腔

65、第一储油棉

66、给油管道

67、补油口

68、均匀喷涂机构

69、密封件

691、第二储油棉

692、弹性组件

693。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1

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包括气缸1、中心齿轮2、转子3、齿圈4、火花塞5和润滑装置6,气缸1内侧中部安装有中心齿轮2,转子3贴合气缸1内壁转动,转子3内侧焊接固定有齿圈4,并且中心齿轮2与齿圈4内侧相啮合,气缸1右侧安装有火花塞5,润滑装置6设置于转子3顶部。
25.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润滑装置6包括润滑油箱61、机油泵62、顶盖63、注油口64、储油腔65、第一储油棉66、给油管道67、补油口68和均匀喷涂机构69,润滑油箱61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机油泵62相连通,机油泵62安装于气缸1顶部,顶盖63焊接固定于转子3顶面,顶盖63顶部开设有注油口64,顶盖63内侧中部设置有储油腔65,储油腔65内侧与注油口64相连通,储油腔65内侧粘接固定有第一储油棉66,储油腔65内壁开设有给油管道67,顶盖63外表面边沿开设有补油口
68,并且给油管道67与补油口68内侧相连通,补油口68内侧设置有均匀喷涂机构69,顶盖63将转子3的边角处包裹,且顶盖63与转子3中心线处于同一竖直方向线上,补油口68共设置有三组,且补油口68与顶盖63的边角位置相对应,注油口64与机油泵62出油口口径相适配,且机油泵62出油口位于注油口64的移动路径上,利于机油泵62为注油口64供油,第一储油棉66采用聚丙烯材质,吸附能力强。
26.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均匀喷涂机构69包括密封件691、第二储油棉692和弹性组件693,密封件691位于补油口68内侧,密封件691内侧填充有第二储油棉692,弹性组件693与补油口68内壁固定,并且弹性组件693末端与密封件691相抵触,密封件691末端延伸出补油口68,并且密封件691末端呈圆头状,弹性组件693处于反弹状态时,密封件691将补油口68完全堵死,避免机油渗出,弹性组件693采用合金弹簧钢材质,可使其耐热性和耐蚀性大大增强,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27.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其工作原理如下;
28.第一,转子发动机运作时,混合气体进入气缸1,使中心齿轮2通过齿圈4控制转子3旋转,使转子3将气体压缩,之后火花塞5点燃气体做功,最后将废气排出;
29.第二,在转子3旋转过程中,润滑油箱61通过机油泵62定时定量往注油口64内注入机油,使机油进入储油腔65后浸入第一储油棉66内,使第一储油棉66作为机油的载体,避免机油分布不均,转子3旋转过程中机油受离心力影响逐渐从第一储油棉66内分离并导入给油管道67,并最终在离心力的影响下从给油管道67进入补油口68内,在顶盖63接触气缸1内壁时通过补油口68喷涂上一层润滑面,使其润滑充分,并且润滑面覆盖完全;
30.第三,在顶盖63接触气缸1内壁时,密封件691受力缩进补油口68使第二储油棉692补充机油,同时弹性组件693蓄力收缩,在密封件691贴合气缸1内壁移动过程中,第二储油棉692内的机油从密封件691与补油口68的间隙中渗出,从而粘附在气缸1内壁形成润滑层,在密封件691离开气缸1内壁时,通过弹性组件693推动密封件691复位,从而将补油口68堵塞,避免机油被甩出,不易造成浪费,并且润滑面覆盖均匀。
3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多转子发动机的润滑供给结构,通过在转子3顶部设置了润滑装置6,润滑油箱61通过机油泵62定时定量往注油口64内注入机油,使机油进入储油腔65后浸入第一储油棉66内,使第一储油棉66作为机油的载体,避免机油分布不均,在顶盖63接触气缸1内壁时通过补油口68喷涂上一层润滑面,使其润滑充分,并且润滑面覆盖完全,通过在补油口68内侧设置了均匀喷涂机构69,在密封件691贴合气缸1内壁移动过程中,第二储油棉692内的机油从密封件691与补油口68的间隙中渗出,从而粘附在气缸1内壁形成润滑层,在密封件691离开气缸1内壁时,通过弹性组件693推动密封件691复位,从而将补油口68堵塞,避免机油被甩出,不易造成浪费,并且润滑面覆盖均匀。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