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风聚热发电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3176发布日期:2022-06-25 11:15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风聚热发电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风聚热发电塔。


背景技术:

2.能源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世界文明的物质基础。现有的能源结构存在化石能源供应压力大、碳排放量大等问题。为了缓解环境压力,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可再生能源就显得尤为重要;用可再生能源和原料全面取代化石资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出路。
3.太阳能、风能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使用最清洁、同时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但是目前的风力发电装置以及太阳能发电装置均单独存在,因此,如何将风力发电装置和太阳能发电装置组合,来同时应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风聚热发电塔,旨在解决现有发电技术无法组合风力发电装置和太阳能发电装置而导致不能同时应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风聚热发电塔,包括:
6.塔体,所述塔体内部中空构成主风道、外侧开设侧风道,所述塔体两侧安装集风板,且相邻所述集风板之间形成的进风口与所述侧风道相连通;
7.地下储能层,其与所述主风道相连通;
8.安装平台,其位于所述塔体的顶部;
9.风电机组,其部分安装在所述主风道内、部分位于主风道和侧风道汇集处,且位于所述安装平台的上方;
10.太阳能发电机,其安装在所述安装平台上,且位于所述侧风道内侧,所述侧风道的两侧风板均为透光材料制成。
11.进一步地,所述地下储能层内间隔布置加热罐,所述加热罐相互连通形成网状结构;
12.所述加热罐的罐体密封。
13.进一步地,所述风电机组包括风机轴以及第一发电机,且所述风机轴与所述第一发电机的传动轴之间通过齿轮箱连接;
14.所述聚风聚热发电塔还包括地下储电层,所述地下储电层位于所述地下储能层的下方,所述地下储电层内置储电设备;
15.且所述第一发电机与所述储电设备通过电缆井内的电缆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平台上开设有透风口,且所述透风口均与所述主风道、所述侧风道相连通。
17.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平台的顶面安装有轴承座,风机轴安装在所述轴承座内;
18.所述风机轴的侧面安装有风机桨叶,且所述风机桨叶与所述主风道内风向垂直。
19.进一步地,所述主风道、所述侧风道的出风口汇集形成负压区域,所述负压区域位于所述主风道的正上方;
20.所述风机轴顶部安装转轴叶片,且所述转轴叶片与所述风机轴相固接。
21.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发电机包括太阳能板、第二发电机;
22.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第二发电机之间设有连接管路;
23.所述第二发电机内置逆变器,所述第二发电机与所述储电设备通过电缆井内的电缆连接。
24.进一步地,所述集风板位于所述侧风道内的长度由下而上逐渐缩短。
25.进一步地,所述集风板均向上倾斜。
26.进一步地,所述集风板均匀布置。
2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通过塔体两侧的集风板收集环境风并形成风力,另一方面通过储能层与主风道顶端的温差形成风力,风力通过主风道和侧风道向上吹动,驱使主风道内的风电机组依靠风能发电;另外,通过将侧风道的两侧风板设为透光材料制成,并在安装平台上、侧风道内侧安装太阳能发电机,太阳光透过风板照射太阳能发电机进行发电;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风聚热发电塔,很好地解决了现有发电技术无法组合风力发电装置和太阳能发电装置而导致不能同时应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问题。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聚风聚热发电塔的正剖视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为塔体,11为主风道,12为侧风道,13为集风板,14为进风口,15为安装平台,16为负压区域,17为风板;
33.2为地下储能层,21为加热罐。
34.31为风机轴,32为轴承座,33为风机桨叶,34为转轴叶片;
35.41为齿轮箱,42为第一发电机;
36.51为太阳能板,52为第二发电机,53为连接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风聚热发电塔,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内部中空构成主风道11、外侧开设侧风道12,所述塔体1两侧均安装向上倾斜的集风板13,保证环境风向上吹动,且相邻所述集风板13之间形成的进风口14与所述侧风道12相连通,集风板13用于收集环境风;地下储能层2,其与所述主风道11相连通,所述地下储能层2用于储能且与主风道11顶端产生温差,温差驱使主风道11内气体流动;安装平台15,其位于所述塔体1的顶部;风电机组,其部分安装在所述主风道11内、部分位于主风道11和侧风道12汇集处,且位于所述安装平台15的上方;太阳能发电机,其安装在所述安装平台15上,且位于所述侧风道12内侧,所述侧风道12的两侧风板17均为透光材料制成。
41.聚风聚热发电塔依靠微风聚能发电以及光能发电,电力汇集到储电设备储存起来用于该地区的生活生产等消耗,不需要牵电网的长途施工费用;聚风聚热发电塔直接在负荷末端直接分布式建设使用,并在负荷末端直接实现供电,省去电网费用和物流运输成本,无需远程输送,直接在生产制造业源头降低成本;并且利用聚风聚热发电塔的立体高度进行发电,不侵占占地面积,对自然生态环境无忧。
42.风电机组安装在所述主风道11内,地下储能层2用于储能且与主风道11顶端产生温差,温差驱使主风道11内气体流动形成风,侧风道12内用于收集环境风,主风道11内的风以及环境风合成的风力驱动风电机组旋转发电;太阳能发电机位于所述侧风道12内侧,且所述侧风道12的两侧风板7均为透光材料制成,光能透过风板17照射在太阳能发电机上光能发电。
43.由于相邻集风板13之间形成的进风口14尺寸较狭窄,即使在环境风不大的情况下,侧风道12内也会形成较大的向上风,保证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44.进一步地,所述地下储能层2用于储存能量,并与主风道11顶端的温差形成风力;优选地,所述地下储能层2内间隔布置加热罐21,所述加热罐21相互连通分布式设置,且形成网状结构;所述加热罐21的罐体密封,罐体内置加热装置用于给罐内水进行加热。
45.加热罐21能够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并加热罐体周围的空气,形成温差而使空气快速流动;另外将加热罐21的罐体密封,能使罐体内保持高压力而使水温升高,使罐体周围空气快速升温,形成温差而使空气快速流动。
46.参阅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风电机组用于风力发电,且风电机组安装在安装平台15上部的设备层内,设备层封闭式设计,且设备层内壁可安装吸声层,具有无干扰的优点,对环境、飞鸟以及走兽全程保护,完全可以满足城市、乡村环境保护的需求。
47.所述风电机组包括风机轴31以及第一发电机42,且所述风机轴31与所述第一发电机42的传动轴之间通过齿轮箱41连接;所述聚风聚热发电塔还包括地下储电层,所述地下储电层位于所述地下储能层2的下方,所述地下储电层内置储电设备;且所述第一发电机42与所述储电设备通过电缆井内的电缆连接;风电机组发的电通过电缆储存在储电设备里。
48.所述安装平台15的顶面安装有轴承座32,风机轴31安装在所述轴承座32内;所述风机轴31的侧面安装有风机桨叶33,且所述风机桨叶33与所述主风道11内风向垂直;风力发电原理为:风机桨叶33受主风道11内的风力进行转动,进而带动风机轴31转动,风机轴31通过齿轮箱41带动第一发电机42的传动轴转动。将所述风机桨叶33与所述主风道11内风向垂直的效果在于:最大程度的利用主风道11内的风力。
4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平台15上开设有透风口,且所述透风口均与所述主风道11、所述侧风道12相连通。主风道11、侧风道12内的风力通过透风口向上流动,由于透风口较小,根据流体作用能够增加安装平台15上方的风速,进而增加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50.进一步地,所述主风道11、所述侧风道12的出风口汇集形成负压区域15,所述负压区域15位于所述主风道11的正上方;所述风机轴31顶部安装转轴叶片34,且所述转轴叶片34与所述风机轴31相固接,转轴叶片34与风机桨叶33同轴、同心同圆安装。所述主风道11、所述侧风道12的出风口汇集形成负压区域16,由于主风道11、侧风道12出口的风向不同,两个不同方向的风力在负压区域16交互形成涡旋负压作用,负压作用使风在负压区域内增速、增加力量,形成风力、风速更大的螺旋风,带动风机轴31顶部的转轴叶片34高速转动,最终带动风电机组全天候发电。
51.值得注意的是,风机轴31上还安装有惯性飞轮,即风电机组的风机轴在风力驱动下旋转时带动适当转动惯量的惯性飞轮运动,当风力强时,风力驱动惯性飞轮加速,并以动能的形式将一部分能量储存在惯性飞轮中;当风力弱时,储存在惯性飞轮中的动能仍可驱动发电机发电;利用惯性原理通过适当质量的飞轮储能,可在一定范围内自动稳定风机轴的转速,以平抑由于风力起伏而引起的发电机输出电能的波动,改善电能的质量。
52.太阳能发电机用于光能发电,所述太阳能发电机包括太阳能板51、第二发电机52以及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51与所述第二发电机52之间设有连接管路53,所述第二发电机52与储电设备通过电缆井内的电缆连接;所述第二发电机52内置控制器以及逆变器。光能发电原理为:太阳光透过风板17照射在太阳能板51上,通过第二发电机52进行光能发电,发电产生的电量收集到储电设备内。逆变器用于将利用光能产生的直流电变成交流电,方便收集到储电设备内。
53.进一步地,所述集风板13位于所述侧风道12内的长度由下而上逐渐缩短,保证环境风始终向上吹动;且所述集风板13均匀布置。
54.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通过塔体两侧向上倾斜的集风板收集环境风并形成风力,另一方面通过储能层与主风道顶端的温差形成风力,风力通过主风道和侧风道向上吹动,驱使主风道内的风电机组依靠风能发电;另外,通过将侧风道的两侧风板设为透光材料制成,并在安装平台上、侧风道内侧安装太阳能发电机,太阳光透过风板照射太阳能发电机进行发电;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风聚热发电塔,很好地解决了现有发电技术无法组合风力发电装置和太阳能发电装置而导致不能同时应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问题。
5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