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尿素喷射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2373发布日期:2022-06-18 05:2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尿素喷射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尿素喷射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各大柴油发动机公司和整车厂主要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技术控制柴油机的氮氧化物排放,而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需要用尿素泵从尿素箱里抽取尿素溶液,并以一定的精度喷射进排气管里。
3.但尿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尿素容易在管道和喷头内结晶,导致尿素系统无法正常喷射尿素,进而出现车辆限扭等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尿素喷射系统及车辆,旨在解决尿素系统中尿素容易结晶造成堵塞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尿素喷射系统,包括尿素箱、尿素泵、尿素管路、尿素喷嘴、第一管路和第一阀门;
6.尿素泵设置在尿素管路上,尿素管路的一端与尿素箱连通,尿素管路的另一端连通尿素喷嘴的入口端,尿素喷嘴的出口端与发动机的排气管连通,第一管路的一端与尿素管路连通,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进气管连通,第一管路与进气管的连通处位于增压器的下游,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一管路上。
7.可选地,系统还包括第二管路和第二阀门,第二管路的一端与进气管连通,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尿素管路连通,第二管路与进气管的连通处位于空气滤清器与增压器之间,且第二管路与进气管的连通处形成第一文丘里三通管,第二阀门设置在第二管路上。
8.可选地,系统还包括第三管路和第三阀门,第三管路的一端与进气管连通,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尿素管路连通,第三管路与进气管的连通处位于节气门的下游,且第三管路与进气管的连通处形成第二文丘里三通管,第三阀门设置在第三管路上。
9.可选地,系统还包括主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均通过主管路连通尿素管路。
10.可选地,第一管路通过主管路连通尿素管路。
11.可选地,主管路上设置有真空罐。
12.可选地,主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第四阀门位于真空罐与尿素管路之间,第一管路与主管路的连通处位于第四阀门与尿素管路之间;
13.在第一阀门开启时,第四阀门关闭;
14.在第二阀门,或第三阀门开启时,第四阀门开启。
15.可选地,第一管路与进气管的连通处位于中冷器与增压器之间。
16.可选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均采用电磁阀,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通信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打开或关闭。
17.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应用有如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尿素喷射系统。
18.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尿素喷射系统及车辆,包括尿素箱、尿素泵、尿素管路、尿素喷嘴、第一管路和第一阀门。尿素箱、尿素泵、尿素管路以及尿素喷嘴顺序连接,尿素喷嘴的出口端与发动机的排气管连接,第一管路的一端与尿素管路连通,另一端连接在发动机进气管上增压器的下游,第一阀门用于使第一管路导通或封堵。
20.通过在尿素泵处于反泵状态时,第一阀门开启,空气滤清器流向发动机进气管中的部分空气,在通过增压器增压后,通过第一管路进入尿素管路,将尿素管路靠近尿素喷嘴一侧的尿素从尿素喷嘴处吹出,将尿素管路靠近尿素箱一侧的尿素送向尿素泵,并经尿素泵回抽入尿素箱,完成尿素回收以及对尿素管路和尿素喷嘴的清洁工作,有效防止尿素结晶堵塞尿素管路和尿素喷嘴。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尿素喷射系统的系统流程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尿素喷射系统的系统流程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尿素箱;2、尿素泵;3、尿素管路;4、尿素喷嘴;5、第一管路;51、第一阀门;6、第二管路;61、第二阀门;62、第一文丘里三通管;7、第三管路;71、第三阀门;72、第二文丘里三通管;8、主管路;81、真空罐;82、第四阀门;9、节气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发动机进气管处依次连接有节气门、中冷器、增压器和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简称空滤,对进入进气管的空气进行滤清。车辆上的尿素存储在尿素箱内,通过尿素泵将尿素从尿素箱泵出,经过尿素输送管路,送入尿素喷嘴,再从尿素喷嘴喷入发动机的排气管内,尿素容易在管路中结晶,尤其尿素在尿素喷嘴中结晶造成尿素喷嘴堵塞时,则尿素喷嘴无法再喷出尿素。
27.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尿素喷射系统及车辆,包括尿素箱1、尿素泵2、尿素管路3、尿素喷嘴4、第一管路5和第一阀门51。尿素箱1、尿素泵2、尿素管路3以及尿素喷嘴4顺序连接,尿素喷嘴4的出口端与发动机的排气管连接,第一管路5的一端与尿素管路3连通,另一端连接在发动机进气管上增压器的下游,第一阀门51用于使第一管路5导通或封堵。
28.通过在尿素泵2处于正泵状态时,第一阀门51关闭,尿素泵2将尿素箱1内的尿素泵2入尿素管路3,并通过尿素喷嘴4喷向发动机的排气管,对车辆尾气进行处理。在尿素泵2处于反泵状态时,第一阀门51开启,空气滤清器流向发动机进气管中的空气,在通过增压器增压后,通过第一管路5进入尿素管路3,将尿素管路3靠近尿素喷嘴4一侧的尿素从尿素喷嘴4出吹出,将尿素管路3靠近尿素箱1一侧的尿素送向尿素泵2,并经尿素泵2回抽入尿素箱1,完成尿素回收以及对尿素管路3和尿素喷嘴4的清洁工作,有效防止尿素结晶堵塞尿素管路3和尿素喷嘴4。
29.实施例一
30.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尿素喷射系统的系统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1,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尿素喷射系统,
31.包括尿素箱1、尿素泵2、尿素管路3、尿素喷嘴4、第一管路5和第一阀门51。尿素泵2设置在尿素管路3上,尿素管路3的一端与尿素箱1连通,尿素管路3的另一端连通尿素喷嘴4的入口端,尿素喷嘴4的出口端与发动机的排气管连通,第一管路5的一端与尿素管路3连通,第一管路5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进气管连通,第一管路5与进气管的连通处位于增压器的下游,第一阀门51设置在第一管路5上。
32.其中,第一管路5与进气管的连通处位于中冷器与增压器之间,第一阀门51用于控制第一管路5导通或封堵,尿素泵2具有正泵和反泵状态。在尿素泵2处于正泵状态下,尿素泵2将尿素箱1内的尿素泵2入尿素管路3中,并经由尿素喷嘴4喷入发动机的排气管,对排气管中的尾气进行处理,此时,第一阀门51关闭,第一管路5封堵。在尿素泵2处于反泵状态下,尿素泵2将尿素管路3中的尿素泵2入收回尿素箱1中,此时,第一阀门51开启,使第一管路5导通。车辆发动机的进气管,依次连接有节气门9、中冷器、增压器以及空气滤清器,从空气滤清器进入发动机进气管的空气,在通过增压器增压后,从第一管路5出分流吹向尿素管路3,将尿素管路3中的尿素一部分吹向尿素泵2,被尿素泵2回收如尿素箱1中,另一部分吹向尿素喷嘴4,被吹入发动机的排气管。
33.通过借用空气滤清器吹入发动机的空气,使尿素管路3内的尿素溶液以及结晶均回收或喷入发动的排气管中,空气进入尿素喷嘴4中对尿素晶体进行清理尿素喷嘴4时对尿素结晶体的推力大,有效防止尿素结晶堵塞尿素喷嘴4。
34.参照图2,示出了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出的尿素喷射系统的系统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尿素喷射系统还包括第二管路6和第二阀门61,第二管路6的一端与进气管连通,第二管路6的另一端与尿素管路3连通,第二管路6与进气管的连通处位于空气滤清器与增压器之间,且第二管路6与进气管的连通处形成第一文丘里三通管62,第二阀门61设置在第二管路6上。其中,第二阀门61用于控制第二管路6导通或封堵。在第一阀门51开启,对尿素管路3内的尿素完成清理工作后,第一阀门51关闭,第二阀门61开启。
35.由于在车辆发动机处于非怠速状态下,增压器吸力很强,通过过量吸附空气滤清器流向增压器之间的空气,在第二管路6形成的第一文丘里三通管62中,将第二管路6中的空气带走,使第二管路6内形成负压。此时开启尿素泵2,将尿素箱1中的尿素水溶液泵出,受到真空吸附作用,尿素会更加迅速充满尿素管路3,又由于尿素水溶液中含有大量水,可以将尿素管路3等管壁内结晶的尿素再次溶解,提高对尿素管路3的清理效果。
36.进一步地,尿素喷射系统还包括第三管路7和第三阀门71,第三管路7的一端与进
气管连通,第三管路7的另一端与尿素管路3连通,第三管路7与进气管的连通处位于节气门9的下游,且第三管路7与进气管的连通处形成第二文丘里三通管72,第三阀门71设置在第三管路7上。其中,第三阀门71用于控制第三管路7导通或封堵。
37.由于在车辆的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发动机的进气量相对较少,增压器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管路内的真空度不足,难以对第二管路6起到抽真空作用。而通过调节节气门9的开度,使得进气管上节气门9下游管道内通过的空气流量小于发动机的进气的需求量时,则进气管上节气门9下游管道的真空度可满足需求。
38.因此,在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且对尿素管路3内的尿素完成清理工作后,第一阀门51关闭,第三阀门71开启,通过发动机过量吸附进气管内经节气门9流向发动机的空气,在第三管路7形成的第二文丘里三通管72中,将第三管路7中的空气带走,使第三管路7内形成负压。通过对第三管路7以及尿素管路3抽真空,提高了尿素在从尿素箱1中泵出时填充管路的效率。
39.为了提高管路紧凑性以及利用率,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尿素喷射系统还包括主管路8,第二管路6和第三管路7均通过与主管路8连通尿素管路3。
40.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管路5通过主管路8连通尿素管路3。可进一步地提高车辆内管路的结构紧凑性。
41.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对尿素管路3等管路中的抽真空效果,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主管路8上还设置有真空罐81。其中,真空罐81位于主管路8上的第一管路5远离尿素管路3的一侧,真空罐81的容积可以在1l~2l之间。在第一阀门51关闭,第二阀门61或第三阀门71中任意一个开启时,可利用真空罐81对尿素管路3产生较大的吸附力,提高尿素填充尿素管路3的效率。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四阀门82还同时位于主管路8上所第一管路5远离尿素管路3的一侧。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主管路8上还设置有第四阀门82,第四阀门82位于真空罐81与尿素管路3之间,第一管路5与主管路8的连通处位于第四阀门82与尿素管路3之间,第四阀门82用于使主管路8导通或封堵。其中,当需要对尿素管路3进行清理时,尿素泵2处于反泵状态,第一阀门51开启,第四阀门82关闭;当需要对尿素管路3内抽真空时,第二阀门61、或第三阀门71中任一个开启,第四阀门82开启。
43.通过在第一阀门51开启,对尿素管路3清理其中尿素过程中,将第四阀门82关闭,可有效防止空气进入真空罐81,提高对尿素管路3中尿素的清理效果。
4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61、第三阀门71、第四阀门82均可采用电磁阀。
45.同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尿素喷射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61、第三阀门71和第四阀门82通信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61、第三阀门71和第四阀门82打开或关闭。
46.在需要对尿素管路3进行清理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阀门51开启,第二阀门61、第三阀门71和第四阀门82关闭;在需要对尿素管路3内抽真空,且车辆发动机处于非怠速状态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阀门51和第三阀门71关闭,第二阀门61和第四阀门82开启;在需要对尿素管路3内抽真空,且车辆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阀门51和第二阀门61关闭,第三阀门71和第四阀门82开启。
47.通过本技术实施例,在尿素泵2处于反泵状态,将尿素管路3中的尿素回抽入尿素箱1过程中,利用发动机进气时空气滤清器向进气管输送的空气,在经过增压器增压后,输入第一管路5并导入尿素管路3中,将尿素管路3中靠近尿素泵2一侧的尿素辅助推送向尿素泵2,将尿素管路3中靠近尿素喷嘴4一侧的尿素推动排入发动机的排气管中,可提高对尿素管路3的清理效果,有效防止尿素在尿素管路3中结晶造成尿素管路3或尿素喷头堵塞。
48.实施例二
49.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车辆,应用有如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尿素喷射系统。
50.通过在尿素泵2反泵,对尿素管路3中的尿素进行回抽时,利用发动机在进气时空气滤清器吸入的空气,经过增压器增压后,导入尿素管路3内,将尿素通道内的尿素部分辅助推至尿素泵2进行回抽,部分尿素从尿素喷嘴4处退出至发动机的排气管,提高对尿素管路3的清理效果,有效防止尿素在尿素管路3中结晶造成尿素管路3或尿素喷头堵塞。
51.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52.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3.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