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冲程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58386发布日期:2022-11-12 01:0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二冲程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冲程发动机。


背景技术:

2.二冲程发动机因其功率密度大、结构简单、功重比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通航、通用机械及汽车等领域。一些二冲程发动机用于润滑运动机构的润滑油会随着进气口的气体进入到扫气道中,并与燃油一起被燃烧,如此设置使得润滑油的消耗过大,造成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二冲程发动机,减少了润滑油的消耗。
4.本技术提供一种二冲程发动机,其中包括:
5.压缩缸,包括缸体和连接于所述缸体的扫气道,所述缸体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扫气道包括连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6.运动机构,活动设置于所述缸体内;当所述运动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遮挡所述排气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当所述运动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排气口和所述第一端口连通;
7.润滑油喷射装置,用于向所述运动机构喷射润滑油;及
8.油气分离器,设置于所述扫气道内,用于分离经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润滑油和气体。
9.进一步地,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第一滤油器和第二滤油器,所述第一滤油器和所述第二滤油器在所述扫气道的延伸方向上排布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油器包括过滤体和固定于所述扫气道内壁的固定架,所述过滤体设置于所述固定架;并阻塞于至少部分所述扫气道;所述过滤体设置有用于通气的若干气孔。
11.进一步地,所述过滤体的数目为多个,在所述扫气道的延伸方向上排布设置,所述多个过滤体的材料相同或不同;和/或
12.所述过滤体的材料为毛毡或泡沫棉。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油器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数目为多个,沿所述扫气道的延伸方向排布设置;所述分隔板与所述扫气道的内壁之间具有空隙。
14.进一步地,所述扫气道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自所述第一侧朝所述第二侧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分隔板自所述第二侧朝所述第一侧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分隔板与所述第二分隔板沿所述扫气道的延伸方向交替排布。
15.进一步地,所述润滑油喷射装置包括回油管和油泵,所述回油管的一端与所述缸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油泵连接;所述油泵用于向所述运动机构泵润滑油;所述回油管用于将所述缸体内的润滑油回流至所述油泵。
16.进一步地,所述回油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缸体的底部;和/或
17.所述润滑油喷射装置还包括油箱和喷嘴,所述油箱与所述油泵连接,所述油泵自所述缸体外与所述喷嘴连接,用于向所述喷嘴泵润滑油;所述喷嘴穿设于所述缸体,且所述喷嘴的喷油口朝向所述运动机构设置。
18.进一步地,包括用于喷射燃油的喷油器,所述喷油器设置于所述扫气道内,并位于所述油气分离器与所述第二端口之间,所述喷油器的喷油口朝向所述第二端口设置;和/或
19.所述运动机构包括活塞和曲轴装置,所述活塞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缸体内;当所述运动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塞遮挡所述排气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当所述运动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排气口和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曲轴装置连接于所述活塞,用于带动所述活塞运动。
20.进一步地,包括增压仪,所述增压仪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气口,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排气口,所述增压仪用于增大所述进气口的进气压力
21.本技术提供的二冲程发动机,包括压缩缸、运动机构、润滑油喷射装置和油气分离器。压缩缸包括缸体和连接于所述缸体的扫气道。缸体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扫气道包括连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与进气口连通。油气分离器设置于扫气道内,用于分离经过第一端口的润滑油和气体。设置油气分离器可以分离润滑油和气体,如此可以避免润滑油被燃烧消耗,从而减少了润滑油的消耗,节约了资源。
22.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24.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冲程发动机的运动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冲程发动机的运动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冲程发动机的俯视图;
27.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冲程发动机的油气分离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9.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
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30.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1.本技术提供一种二冲程发动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二冲程发动机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2.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冲程发动机10的运动机构12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冲程发动机10的运动机构12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冲程发动机10的俯视图。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二冲程发动机10,二冲程发动机10可以应用于航空飞行器、汽车、摩托车等设备中,可以为设备提供运行的动力。二冲程发动机10包括压缩缸11、运动机构12、润滑油喷射装置13和油气分离器14。压缩缸11包括缸体15和连接于缸体15的扫气道16。扫气道16可以与缸体15连通。其中,扫气道16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扫气道16可以沿缸体15的周向均匀排布,也可以沿缸体15的周向不规则排布,本技术不做限制。缸体15设置有进气口17和排气口18。可以理解的是,气体通过进气口17进入到缸体15内,气体燃烧后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口18排出缸体15之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二冲程发动机10包括进气管道48和排气管道49,进气管道48连接于进气口17,排气管道49连接于排气口18。气体依次通过进气管道48和进气口17进入到缸体15内;气体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依次通过排气口18和排气管道49排出二冲程发动机10之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二冲程发动机10可以包括设置于进气管道48内的阀门21,阀门21可以是簧片阀。当阀门21打开时,气体可以通过进气口17进入到缸体15内。扫气道16包括连通的第一端口19和第二端口2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口19和第二端口20互相连通。第一端口19与进气口17连通。其中,气体可以通过进气口17进入到缸体15内一侧,并通过第一端口19进入到扫气道16中,再通过第二端口20进入到缸体15内另一侧进行燃烧做功,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从排气口18排出缸体15。在本实施例中,扫气道16的数目为多个,扫气道16可以包括后置扫气道22、第一主扫气道23、第一副扫气道24、第二主扫气道25和第二副扫气道26。其中,设置多个扫气道16可以提高二冲程发动机10的工作效率。上述多个扫气道16可以自缸体15内一侧向缸体15内另一侧运输新鲜的气体,在便于实现气体燃烧做功的同时,可以加速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排出。其中,后置扫气道22和排气口18沿缸体15的径向、设置于缸体15的相对两侧,通过后置扫气道22的气体可以将缸体15顶部的废气排出。可选的,第一副扫气道24和第二副扫气道26可以沿缸体15的周向、设置于后置扫气道22的相邻两侧。
33.运动机构12活动设置于缸体15内。参见图1所示,当运动机构12处于第一位置时,遮挡排气口18和第二端口20。气体可以在缸体15内另一侧空间中燃烧做功。参见图2所示,当运动机构12处于第二位置时,排气口18和第一端口19连通。新鲜的气体可以从缸体15内
一侧通过第一端口19进入到扫气道16中,并通过第二端口20进入到缸体15内另一侧。在此过程中,新鲜的气体可以推动废气从排气口18排出缸体15之外。润滑油喷射装置13用于向运动机构12喷射润滑油,可以对运动机构12进行润滑,便于运动机构12的活动。其中,润滑油可以是机油。油气分离器14设置于扫气道16内。每个扫气道16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油气分离器14。举例说明,当扫气道16的数目为三个时,油气分离器14的数目为至少三个。油气分离器14用于分离经过第一端口19的润滑油和气体。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当运动机构12处于第一位置时,遮挡排气口18和第二端口20,气体可以在缸体15内另一侧空间中燃烧做功。此时,润滑油喷射装置13可以向运动机构12喷射润滑油。参见图2所示,当运动机构12处于第二位置时,排气口18和第一端口19连通,此时,新鲜的气体可以从缸体15内一侧裹挟一部分润滑油,并通过第一端口19进入到扫气道16中。在扫气道16中经过油气分离器14分离润滑油和气体后,气体可以通过油气分离器14进入到第二端口20,并进入到缸体15内另一侧进行燃烧做功;润滑油会回到缸体15内一侧。设置油气分离器14可以分离润滑油和气体,从而可以避免润滑油被来自进气口17的气体带到缸体15内另一侧空间中被燃烧消耗,从而减少了润滑油的消耗,减少了资源浪费。且当润滑油为机油时,如此设置可以通过减少机油的燃烧消耗,降低排放的废气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4.在一些实施例中,运动机构12包括活塞27和曲轴装置28,活塞27可滑动地设置于缸体15内。其中,活塞27可以将缸体15分隔为第一部分29和第二部分30,气体可以通过进气口17进入到第一部分29,并通过第一端口19进入到扫气道16中,再通过第二端口20进入到第二部分30进行燃烧做功。曲轴装置28连接于活塞27,用于带动活塞27运动。润滑油喷射装置13可以用于向曲轴装置28喷射润滑油。当运动机构12处于第一位置时,活塞27遮挡排气口18和第二端口20。此时,气体可以在第二部分30内燃烧做功。同时,新鲜的气体从进气口17进入到第一部分29内,并通过第一端口19进入到扫气道16中。由于气体在缸体15内另一侧的空间中燃烧剧烈,活塞27会发生运动,使得运动机构12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当运动机构12处于第二位置时,排气口18和第一端口19连通。新鲜的气体可以从第二端口20进入到第二部分30内,并将废气通过排气口18排出缸体15之外。
35.在一些实施例中,二冲程发动机10包括用于喷射燃油的喷油器31。喷油器31可以是低压喷油器。喷油器31的数目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其中,多个喷油器31沿缸体15的周向均匀排布或不规则排布,本技术不做限制。喷油器31设置于扫气道16内,并位于油气分离器14与第二端口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扫气道16的数目为多个,喷油器31分别设置于后置扫气道22和与排气口18相邻的两个扫气道16上。其中,当运动机构12处于第一位置时,喷油器31可以向运动机构12喷燃油。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向运动机构12的活塞27喷燃油,如此保证了活塞27与缸体15内壁之间的良好润滑。当运动机构12处于第二位置时,喷油器31可以通过第二端口20向缸体15内喷燃油,燃油被喷入到缸体15内部后用于后续燃烧做功。如此设置在保证油气分离器14不会阻挡燃油从第二端口20进入到缸体15内、从而保证二冲程发动机10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为活塞27提供润滑,从而便于运动机构12的活动。喷油器31的喷油口朝向第二端口20设置。可选的,喷油器31的喷油口朝上设置,喷油器31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范围可以是30
°
至70
°
之间,如此燃烧的效果更好。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润滑油喷射装置13包括回油管32和油泵33。其中,回油管32可以是软管,可以适应于有限的空间。回油管32的一端与缸体15连通,另一端与油泵33连接。油
气分离器14可以分离经过第一端口19的润滑油和气体,其中,气体可以通过油气分离器14进入到第二端口20,润滑油会滴落回到第一部分29内。在本实施例中,回油管32的一端连接于缸体15的底部,由于重力原因,润滑油会积累于缸体15的底部,可以理解的是,润滑油会积聚于第一部分29的底部。回油管32的连接于缸体15的底部,结构简单,便于回油管32快速回油。油泵33用于向运动机构12泵润滑油。回油管32用于将缸体15内的润滑油回流至油泵33。设置有用于将缸体15内的润滑油回流至油泵33的气体,可以使回到第一部分29内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管32回到油泵33中,并被油泵33重新利用。如此可以保证润滑油能够被反复利用,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润滑油的消耗率。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润滑油喷射装置13还包括油箱34和喷嘴35。油箱34内储存有润滑油。油箱34与油泵33连接,油泵33自缸体15外与喷嘴35连接,用于向喷嘴35泵润滑油。油泵33具有两条进油支路,一条支路与油箱34连接,另一条支路通过回油管32与缸体15的底部连接。喷嘴35穿设于缸体15,且喷嘴35的喷油口朝向运动机构12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喷嘴35的喷油口可以朝向曲轴装置28设置。喷嘴35喷出的润滑油可以来自于油箱34与回油管32。油泵33用于将油箱34内的润滑油提供给喷嘴35,油箱34可以为喷嘴35提供足量的润滑油,如此在利用回油管32实现润滑油的循环利用的同时,可以保证润滑油的及时供应,从而保证润滑效果,提高了二冲程发动机10的工作效率。
38.在一些实施例中,二冲程发动机10包括增压仪36。其中,增压仪36可以是涡轮增压仪。增压仪36一端连接于进气口17,另一端连接于排气口18,增压仪36用于增大进气口17的进气压力。如此设置可以利用排气口18的气流来增大进气口17的进气压力,从而加快气体通过油气分离器14的流动速度,保证足量的气体可以通过油气分离器14进入缸体15内另一侧,以保证燃烧的效率。可选的,当增压仪36为涡轮增压仪时,增压仪36包括涡轮37和与涡轮37连接的泵轮38,可以利用排气口18排出的废气的气流来推动涡轮37转动,以带动泵轮38转动,使得泵轮38可以对进气口17的气体进行推动和增压,从而增大了进气口17的进气压力。
39.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二冲程发动机10的油气分离器14的示意图。参见图1、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油气分离器14包括第一滤油器39和第二滤油器40。第一滤油器39和第二滤油器40可以用于分离润滑油与气体。第一滤油器39和第二滤油器40在扫气道16的延伸方向上排布设置。其中,第一滤油器39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第二滤油器40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滤油器39和第二滤油器40在扫气道16的延伸方向上排布设置。可以指第一滤油器39相对于第二滤油器40靠近第一端口19设置,也可以指第二滤油器40相对于第一滤油器39靠近第一端口19设置。其中,第一滤油器39和第二滤油器40可以在扫气道16的延伸方向上交替排布设置。也可以是第一滤油器39和第二滤油器40在扫气道16的延伸方向上不规则排布设置,本技术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油器39和第二滤油器40的结构不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滤油器39和第二滤油器40的结构也可以相同,本技术不做限制。设置第一滤油器39和第二滤油器40可阻止混入新鲜空气中的润滑油滴进入到第二部分30,便于实现润滑油与气体的分离,提高了油分离器14的油气分离效果。
4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滤油器39包括过滤体41和固定于扫气道16内壁的固定架42,过滤体41设置于固定架42。过滤体41可以通过固定架42固定于扫气道16的内壁上。其
中,过滤体41可以呈片状,可以平铺设置于固定架42上。过滤体41也可以呈块状,固定架42穿设于过滤体41内。可选的,过滤体41的材料为毛毡或泡沫棉。如此油气分离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过滤体41的材料为毛毡,如此设置可以保证至少95%的油气分离率。过滤体41阻塞于至少部分扫气道16。可以理解的是,过滤体41可以完全阻塞扫气道16,也可以阻塞部分扫气道16。其中,过滤体41可以位于扫气道16的中部,如此润滑油与气体的分离效果更好。过滤体41设置有用于通气的若干气孔,如此气体可以通过过滤体41进入到第二端口20,而润滑油会被过滤体41阻挡,并会回到第一部分29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体41的数目为多个,在扫气道16的延伸方向上排布设置,多个过滤体41的材料相同或不同。举例说明,当过滤体41的数目为多个时,多个过滤体41的材料可以只是毛毡,也可以只是泡沫棉,也可以既有毛毡也有泡沫棉。如此设置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率。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滤油器40包括分隔板43,分隔板43的数目为多个,沿扫气道16的延伸方向排布设置,设置多个分隔板43可以提高油气分离的效率。分隔板43与扫气道16的内壁之间具有空隙,气体可以通过分隔板43与扫气道16的内壁之间的空隙进入到第二端口20,而润滑油会被分隔板43阻挡,并回到第一部分29内。如此设置润滑油与气体的分离效果更好,润滑油回到第一部分29的速度更快,润滑油的循环利用效率更高。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扫气道16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44和第二侧45。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侧44和第二侧45沿扫气道16的第一径向相对设置。分隔板43包括第一分隔板46和第二分隔板47,第一分隔板46自第一侧44朝第二侧45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分隔板47自第二侧45朝第一侧44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分隔板46与第二分隔板47沿扫气道16的延伸方向交替排布。如此设置当润滑油通过第一分隔板46与扫气道16的内壁之间的空隙时,可以被第二分隔板47阻挡,阻隔润滑油的效果更好。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扫气道16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未示出)和第四侧(未示出)。可以理解的是,第三侧和第四侧沿扫气道16的第二径向相对设置。第一径向垂直于第二径向。其中,第一分隔板46在第一径向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第二分隔板47在第二径向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第一分隔板46与第二分隔板47沿扫气道16的延伸方向不规则排布。如此多个分隔板43不规则的固定于扫气道16的内壁,分离润滑油和气体的效果更好。
43.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当运动机构12处于第一位置时,活塞27遮挡排气口18和第二端口20。气体可以在缸体15内另一侧空间中燃烧做功。此时,喷油器31可以向运动机构12喷燃油,使得活塞27与缸体15内壁之间润滑良好。由于气体在缸体15内另一侧的空间中燃烧剧烈,活塞27会发生运动,使得运动机构12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在此过程中,喷嘴35可以向曲轴装置28喷射润滑油,便于曲轴装置28带动活塞27运动。
44.参见图2所示,当运动机构12处于第二位置时,排气口18和第一端口19连通,喷油器31可以通过第二端口20向缸体15内喷射用于燃烧做功的燃油。新鲜的气体可以通过进气口17进入到缸体15内一侧,并从缸体15内一侧裹挟部分润滑油,通过第一端口19进入到扫气道16中。在扫气道16中经过油气分离器14分离润滑油和气体后,新鲜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二端口20进入到缸体15内另一侧。润滑油会回到缸体15内一侧,并通过回油管32与油泵33连接,可以被再次提供给喷嘴35。
45.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
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46.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