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34361发布日期:2024-03-06 16:5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向燃烧混合气中加入从燃料箱中排出的燃料蒸气的燃烧发动机,具体为一种非道路移动机械。


背景技术:

1、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在非公共道路上运行的机械设备,其目的是为了与用于道路车辆上的发动机进行区分开,以方便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组成部件包括利用燃料燃烧而产生机械能的发动机本体、用于储存燃料的燃料储存装置、用于对燃烧用的空气进行过滤的空气过滤装置、用于将燃料加入发动机本体的进气通道内中的燃料供给装置。

2、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物排放源主要是尾气排放和燃料蒸发排放。现有技术中减少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燃料蒸发排放的手段主要是采用物理吸附的方式,将燃料储存装置的蒸气排放口与蒸气吸附装置连通,利用蒸气吸附装置内的吸附材料对燃料储存装置排放的燃料蒸气进行吸附,蒸气吸附装置一般是内部储存有活性炭的罐体,利用活性炭对燃料蒸气进行吸附,然后将蒸气吸附装置与空气过滤装置连通,从而达到减小燃料蒸发排放的目的。

3、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1819730u中公开的一种发电机组蒸发控制系统,包括油箱、工作单元、空滤器和储存有活性炭的碳罐,油箱与蒸气吸附装置连通,碳罐通过通气管与空滤器连通。使用时,油箱中蒸发的燃料蒸气进入到碳罐中被吸附,当工作单元工作时,空滤器产生负压,从而通过通气管使碳罐中吸附的燃料蒸气脱附而进入到工作单元中进行燃烧,减少了燃料的蒸发排放,同时,碳罐经过脱附作用后又可以重新吸附燃料蒸气,避免了碳罐达到吸附饱和状态而失效。

4、在实际使用中时发现,现有的这种降低燃料蒸发排放的手段可以使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蒸发排放值(热浸和昼间排放和值)满足现有的排放标准中关于热浸和昼间排放限值(根据燃料箱容积大小来确定的,燃料箱容积越大,蒸发排放限值越高。)的要求。例如:以排量为224cc,油箱容积为13l的发电机为例,该发电机现在的蒸发排放值在1.3g左右,满足现行排放标准的要求。但是当蒸发排放的标准提高并采用根据发动机排量来进行限定后(224cc排量的发电机,热浸和昼间排放限值为小于0.6g),现有的这种降低燃料蒸发排放的手段难以满足更高要求的排放标准,从而导致非道路移动机械仍然存在排放超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道路移动机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蒸发排放容易超标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非道路移动机械,包括燃料储存装置、燃料供给装置、蒸气吸附装置和发动机本体,所述蒸气吸附装置设置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口,所述燃料储存装置的蒸气排放孔与蒸气吸附装置的吸附口连通,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蒸气吸附装置的脱附口与发动机本体的进气通道之间的阀机构,所述阀机构为随着发动机本体的工作运行而导通、随着发动机本体的工作停止而阻隔的阀机构。

3、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发现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蒸发排放值比现有技术中的蒸发排放值减少了60%以上,解决了非道路移动机械在更高要求的排放标准下容易发生蒸发排放超标的问题。

4、进一步,所述阀机构包括根据发动机本体的工作状态来控制阀机构导通和阻隔的阀控制装置。采用这样的设置,使阀机构的导通和阻隔操作可以根据发动机本体的工作状态的改变而及时的进行调整,从而避免蒸气吸附装置因为吸附饱和而从通气口排出燃料蒸气或燃料蒸气通过发动机本体的进气通道而排入大气中,进而进一步减少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蒸发排放量。

5、进一步,所述阀控制装置为根据发动机本体的进气通道的压力变化来实现操作阀机构的压力式控制装置。采用这样的设置,使阀控制装置根据发动机的进气通道的压力变化来及时调整阀机构的导通和阻隔,无需设置额外的动力源,从而使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阀机构调整时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蒸发排放量。

6、进一步,所述压力式控制装置包括固定件和操作阀机构导通或阻隔的驱动件,所述固定件与驱动件围成一个体积可变的空腔,所述压力控制装置还包括将空腔与发动机本体的进气通道连通的气体压力管道,所述压力式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件复位的弹性复位件。采用这样的设置,当发动机本体处于停止状态时,发动机本体的进气通道内为常压状态,此时空腔的体积处于较大状态,驱动件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使阀机构处于阻隔状态;当发动机本体处于工作状态时,发动机本体的进气通道内会形成负压,于是空腔在与进气通道连通的气体压力管道的作用下而形成负压,从而使空腔外部的压力大于空腔内部的压力,于是使驱动件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克服弹性复位件的作用力而发生移动或形变,进而使阀机构导通。通过气体压力管道来及时将进气通道的压力变化传递给压力式控制装置,有利于简化压力式控制装置的结构并提高可靠性。

7、进一步,所述阀控制装置为电子式控制装置,当发动机本体处于工作运行状态时,所述电子式控制装置驱动阀机构导通;当发动机本体处于工作停止状态时,所述电子式控制装置驱动阀机构阻隔。采用这样的设置,使阀控制装置对阀机构的导通和阻隔的控制更为准确,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蒸发排放量。

8、进一步,所述燃料供给装置位于燃料储存装置的外部,所述燃料供给装置的平衡孔与蒸气吸附装置连通。采用这样的设置,利用蒸气吸附装置吸收通过燃料供给装置的平衡孔所排出的燃料蒸气,从而有利于减少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蒸发排放量。

9、进一步,所述燃料供给装置的平衡孔通过平衡通气管与燃料储存装置直接连通。采用这样的设置,使从平衡孔处排出的燃料蒸气汇集到燃油储存装置中,再随燃料储存装置中的燃料蒸气一起被蒸气吸附装置吸收,从而使蒸气吸附装置无需考虑对平衡孔处的燃料蒸气进行单独吸附时的设计,有利于简化蒸气吸附装置的结构设计。

10、进一步,所述燃料供给装置的平衡孔通过平衡通气管与位于燃料储存装置与蒸气吸附装置之间的通道直接连通。采用这样的设置,无需在燃料储存装置和蒸气吸附装置上设置更多的连接口,从而可以无需对现有的燃料储存装置和蒸气吸附装置的结构进行改变就可以直接使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11、进一步,所述燃料供给装置的平衡孔通过平衡通气管与位于蒸气吸附装置与阀机构之间的通道直接连通。采用这样的设置,使从平衡孔处排出的燃料蒸气首先储存在蒸气吸附装置与阀机构之间的通道内,利用蒸气吸附装置和阀机构一起限制燃料蒸气排入环境中,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少蒸发排放量。

12、进一步,所述燃料供给装置为化油器、电喷阀体或电喷油泵。化油器、电喷阀体和电喷油泵均为技术成熟的为发动机本体的进气通道供给燃料的设备,从而有利于降低改进难度,进一步提高减少蒸发排放的性能。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减少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蒸发排放量,且结构改进简单易行,成本低,通过试验验证,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蒸发排放指标低于排放标准限值的要求,避免了出现排放超标的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非道路移动机械,包括燃料储存装置、燃料供给装置、蒸气吸附装置和发动机本体,所述蒸气吸附装置设置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口,所述燃料储存装置的蒸气排放孔与蒸气吸附装置的吸附口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蒸气吸附装置的脱附口与发动机本体的进气通道之间的阀机构,所述阀机构为随着发动机本体的工作运行而导通、随着发动机本体的工作停止而阻隔的阀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机构包括根据发动机本体的工作状态来控制阀机构导通和阻隔的阀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控制装置为根据发动机本体的进气通道的压力变化来实现操作阀机构的压力式控制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式控制装置包括固定件和操作阀机构导通或阻隔的驱动件,所述固定件与驱动件围成一个体积可变的空腔,所述压力控制装置还包括将空腔与发动机本体的进气通道连通的气体压力管道,所述压力式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件复位的弹性复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控制装置为电子式控制装置,当发动机本体处于工作运行状态时,所述电子式控制装置驱动阀机构导通;当发动机本体处于工作停止状态时,所述电子式控制装置驱动阀机构阻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供给装置位于燃料储存装置的外部,所述燃料供给装置的平衡孔与蒸气吸附装置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供给装置的平衡孔通过平衡通气管与燃料储存装置直接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供给装置的平衡孔通过平衡通气管与位于燃料储存装置与蒸气吸附装置之间的通道直接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供给装置的平衡孔通过平衡通气管与位于蒸气吸附装置与阀机构之间的通道直接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供给装置为化油器、电喷阀体或电喷油泵。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道路移动机械,包括燃料储存装置、燃料供给装置、蒸气吸附装置和发动机本体,所述蒸气吸附装置设置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口,所述燃料储存装置的蒸气排放孔与蒸气吸附装置的吸附口连通,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蒸气吸附装置的脱附口与发动机本体的进气通道之间的阀机构,所述阀机构为随着发动机本体的工作运行而导通、随着发动机本体的工作停止而阻隔的阀机构。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蒸发排放容易超标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袁彬,朱士凯,陈旭东,王义超,张易,陈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宗申通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