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器冷却液的流量控制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51431发布日期:2022-07-13 09:1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压器冷却液的流量控制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发动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压器冷却液的流量控制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油耗法规日益加严,发动机采取了诸如电子水泵、增压器等等先进技术来降低发动机油耗。增压器高速运转过程中,需要发动机冷却以防止轴承失效。目前发动机增压器冷却无控制回路,增压器冷却液与水泵转速直接相关,无法实现与增压器的匹配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增压器冷却液的流量控制装置及车辆,可以根据增压器的工况控制进入增压器的冷却液的流量,以实现增压器对冷却液进入的流量进行控制。
4.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是要简化流量控制装置,使得流量控制装置结构简单,使用高效。
5.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压器冷却液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
6.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进液口和至少两个出液口;
7.感温元件,设置在所述本体内且靠近所述进液口,所述感温元件设置成其体积跟随由所述进液口流入的冷却液温度而发生改变;
8.推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内且与所述感温元件接触,所述推动组件设置成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能够封堵所述至少两个出液口中部分出液口,以允许所述冷却液从未被堵住的出液口中流出,并在所述冷却液温度高于所述预设温度时在所述感温元件的作用力下被动地朝向其他出液口方向移动,以暴露出其他出液口,从而允许所述冷却液从所有出液口中流出。
9.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出液口沿所述本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开布置。
10.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出液口包括最靠近所述进液口的第一出液口和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邻的第二出液口;
11.所述推动组件设置成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低于所述预设温度时其所在位置能够暴露出所述第一出液口,且封堵所述第二出液口。
12.进一步地,所述感温元件设置成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上升至预设温度且继续上升时其体积增加,以推动所述推动组件沿所述本体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出液口移动。
13.进一步地,所述推动组件包括:
14.推动柱,其延伸方向与所述本体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
15.设置在所述推动柱两端的挡板和固定部,所述挡板与所述本体的内壁之间密封接触;
16.弹性件,其延伸方向与所述本体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其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本体的内壁以及所述固定部处。
17.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本体的顶端。
18.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处还设置有扰流板。
19.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
2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感温元件和推动组件,在感温元件的实时监控下能有效的感知增压器内的温度,并控制推动元件实时调控冷却液的流量,从而实现了增压器对冷却液的流量进行控制。
2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推动组件,不仅结构简单,且响应反馈迅速,提升了流量控制装置的效率。
22.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23.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2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流量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26.图中:1-流量控制装置,10-本体,11-进液口,12-出液口,121-第一出液口,122-第二出液口,13-感温元件,14-推动组件,141-挡板,142-推动柱,143-固定部,144-弹性件,15-扰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流量控制装置的剖视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增压器冷却液的流量控制装置1主要包括本体10、进液口11、出液口12、感温元件13和推动组件14。
28.其中,进液口11设置在本体10的一端顶部,出液口12设在本体10的侧部,感温元件13设置在本体10的内部且靠近进液口11,感温元件13被设置成检测到进液口11的温度发生改变时,感温元件13的体积也会发生改变。推动组件14也设置在本体10内部,推动组件14与感温元件13抵接,在感温元件13的体积发生变化时,推动组件14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推动组件14被设置成在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感温元件13不工作,则此时的推动组件14能够封堵部分出液口12,使得冷却液从未被封堵的出液口12流出;当温度超过预设值后,感温元件13的体积发生变化,这时,推动组件14在感温元件13的作用力下会发生位移,朝向其他出液口的方向移动,用以打开其他出液口,进而增加冷却液的流量。
29.本实施例中,流量控制装置1通过感温元件13不断实时监管增压器的温度,当其温度发生变化时,感温单元13的体积也跟随的改变,从而使得进入到增压器内的冷却液的流量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了增压器能根据自身工况来改变冷却液的流量的功能,提升了增压
器的工作效率。
30.在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出液口12包括第一出液口121和第二出液口122,第一出液口121和第二出液口122沿着本体10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推动组件14主要包括挡板141、推动柱142、固定部143和弹性件144,其中,推动柱142沿着本体10的方向延伸,在推动柱14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挡板141和固定部143,挡板141设置在本体10的上端,且位于第一出液口121和第二出液口122之间,与本体10的内壁密封接触,可用于密封或开启第二出液口122,进而调节冷却液流量的大小。固定部143设置在本体10的下端。弹性件144设置在本体10的下端并与本体10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弹性件144的一端与本体10的底部内部抵接,另一端与固定部143抵接,用以在感温元件13的体积收缩时,推动挡板141运动来减少冷却液的流出量。
31.本实施例中,推动组件14结构简单,响应高效,能有效的提升流量控制装置1的效率。
32.进一步地,增压器低负荷工况时,冷却液从进液口11进入本体10,此时第一出液口121处于开启状态,由于挡板141位于第一出液口121和第二出液口122之间,冷却液不会从第二出液口122流出,仅有少量冷却液通过第一出液口121进入增压器。此时增压器轴承油温快速升高,减小增压器轴功消耗。
33.当增压器处于大负荷工况时,增压器出水温度迅速升高并经过反馈管路进入流量控制装置1,感温元件13不断被加热,进而推动挡板141位移,并同时压缩弹性件144,直至挡板141不能密封第二出液口122,此时,冷却液经第一出液口121和第二出液口122进入增压器,以满足增压器冷却需求。
34.在更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进液口11设置在本体10的顶端,且进液口11处还设有扰流板15,通过将进液口11设置在本体10的顶部能够有效地保证冷却液进入到流量控制装置1的流畅性,此外,在进液口11处设置扰流板15能有效的避免冷却液对本体10的冲刷,还能减少对感温元件13的检测的影响。
35.当然,进液口11也可以设置在本体10的侧面,位于出液口12的上游即可,根据不同的增压器的需求设置即可。
3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
37.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