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1624发布日期:2022-08-09 19:4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机油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中的机油过滤模块,具体为机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2.发动机中的机油不断输送到各个运动部件的表面,形成润滑油膜,进行润滑,以减小发动机中相对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阻力。而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各个运动部件之间摩擦会产生金属磨屑,同时空气中的杂物以及机油本身的氧化物会混入机油中,使得机油中的杂质逐渐增多。需要机油滤清器对含有杂质的机油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机油重新送入润滑系统。
3.目前的机油滤清器主要使用含有滤纸的滤芯对机油进行过滤,但滤纸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堵塞,需要经常更换滤芯。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滤清器,以延长滤清器的使用寿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机油滤清器,包括:
7.下滤座,顶部开口设置,包括下滤油腔,所述下滤座的底部开设有进油通道和第一出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和第一出油通道均与下滤油腔相通;
8.上盖,盖合在下滤座上,且与下滤座密封配合;
9.连接座,设置在下滤座内,且与下滤座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上盖与连接座之间形成有上滤油腔,所述连接座上穿设有竖直的中空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有连接油道,下滤油腔中的机油通过连接通道进入上滤油腔内;
10.滤芯,固定在下滤油腔内,其底端的出油口与第一出油通道相通,用于初步过滤机油;以及
11.转子滤,位于上滤油腔内,转动设置在固定轴上;
12.其中,所述下滤座上还开设有第二出油通道,所述第二出油通道与上滤油腔相通。
13.优选的,所述滤芯的顶部卡扣在连接座的底部,所述滤芯的底部嵌入第一出油通道内。
14.优选的,所述滤芯内还设有中心管,所述第一出油通道内安装有抵接弹簧,所述中心管的顶端抵接在滤芯的顶部,所述中心管的底部抵接在抵接弹簧上。
15.优选的,所述上盖上设有外螺纹,所述下滤座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上盖以螺纹连接在下滤座上。
16.优选的,所述上盖与下滤座之间还设有第一密封圈。
17.优选的,所述转子滤的顶部与上盖之间设有短轴,所述短轴的顶部连接在上盖的内壁上,所述短轴的底部穿设在转子滤中。
18.优选的,所述固定轴上设有多个上下设置的环形凹槽,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多个与环形凹槽对应贴合的环形凸起。
19.优选的,所述连接座与下滤座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1.(1)将转子滤与固定滤结合,固定滤初步过滤机油,转子滤更深层过滤少量机油,增加机油的过滤效果,且延长了滤清器的使用寿命;
22.(2)通过上盖以螺纹固定在下滤座上,并用第一密封圈进行密封,从而获得良好的密封效果;
23.(3)通过连接座的设置,连接座的底部固定滤芯的顶端,连接座的顶部支撑转子滤,起到连接的作用。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油滤清器的整体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油滤清器的正视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油滤清器的俯视图;
27.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
28.图5为图3中b-b向剖视图;
29.图6为图3中c-c向剖视图。
30.图中:1、下滤座;2、上盖;3、连接座;4、滤芯;5、转子滤;11、下滤油腔;12、第一出油通道;13、进油通道;14、安全阀;15、旁通阀;16、第二密封圈;17、第二出油通道;18、内螺纹;21、上滤油腔;22、短轴;23、外螺纹;24、第一密封圈;31、第二卡爪;32、固定轴;321、连接油道;322、环形凹槽;33、环形凸起;41、第一卡爪;42、中心管;43、抵接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油滤清器,包括开口向上的下滤座1以及盖合在下滤座1上的上盖2,上盖2呈倒扣的碗状,在下滤座1内还设有连接座3,连接座3与下滤座1的内壁密封配合,连接座3与上盖2之间形成上滤油腔21,连接座3与下滤座1之间形成下滤油腔11。在下滤油腔11内设置有对机油初步过滤的滤芯4,在上滤油腔21内设有转子滤5,少量机油从连接座3向上流动并进入转子滤5中,通过转子滤5进一步过滤。其中,滤芯4主要通过滤纸进行过滤,约9成的机油通过滤芯4过滤后,从下滤座1下方流出,其
余机油向上通过转子滤5进行过滤,然后从上滤油腔21上的出油口向外流出。由于转子滤5的过滤效果比滤纸的过滤效果好,每经过机油滤清器的机油约有1成经过转子滤5过滤,使得机油的使用寿命更长。
33.参照图4、图5和图6,下滤座1呈圆柱状,从下向上直径逐渐增大,在下滤座1的底面中部设有第一出油通道12,下滤座1的底部还设有进油通道13,同时还设置旁通阀15和安全阀14。当滤芯4堵塞,致使下滤油腔11内油压过大时,安全阀14开启,使未过滤的机油通过安全阀14重新进入润滑系统,避免发动机中各个零部件磨损坏。当需要清洁机油滤清器时,打开旁通阀15,使机油流出,进而进行清洁。
34.连接座3与下滤座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6,进而使得机油无法通过连接座3与下滤座1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滤芯4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一卡爪41,连接座3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二卡爪31,第一卡爪41与第二卡爪31一一对应,滤芯4的顶部通过卡扣的方式扣合在连接座3的底部。滤芯4的底部开口,并在开口处形成凸缘,凸缘嵌入第一出油通道12,并在凸缘与第一出油通道12之间设置密封圈,形成密封,从而固定住滤芯4的底部。
35.参照图4,在滤芯4的中部还设有中心管42,中心管42的底端穿过滤芯4底部的开口,并穿设在第一出油通道12内,在第一出油通道12内还设置抵接弹簧43,抵接弹簧43抵在中心管42的底端,抵接弹簧43对中心管42施加向上的弹力,使中心管42的顶部抵接在滤芯4内的顶部,从而实现对中心管42的固定,中心管42与第一出油通道12之间同样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当含有杂质的机油从进油通道13进入下滤油腔11内时,含有杂质的机油穿过滤芯4上的滤纸,进入滤芯4内部,在由中心管42上的进油窗口向下流动,进入第一出油通道12,向外流出,回到润滑系统。
36.参照图4,连接座3的中部固定有竖直的固定轴32,固定轴32中空设置,固定轴32内设有连接油道321,位于下滤油腔11内的机油可以通过连接油道321进入上滤油腔21内。具体的,固定轴32上设有多个上下并排的环形凹槽322,连接座3上设有多个与环形凹槽322位置对应的环形凸起33,通过环形凸起33与环形凹槽322的配合,实现固定轴32底端的固定。
37.参照图1和图4,转子滤5为常见的转子滤5芯4,其通过离心力将机油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机油位于上滤油腔21内。在下滤座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油通道17,第二出油通道17呈管状,第二出油通道17与上滤油腔21相通,过滤后的机油通过第二出油通道17向外排出,回到润滑系统中。
38.参照图4,转子滤5的顶部与上盖2之间还设有短轴22,短轴22连接转子滤5和上盖2,具体的,短轴22的底端穿设在转子滤5的顶部,短轴22的底端穿设在上盖2上,短轴22的轴心线与固定轴32的轴心线一致。转子滤5可绕固定轴32转动,短轴22的作用在于固定转子滤5的上端。
39.参照图4,上盖2的外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外螺纹23,在下滤座1对应的位置设有内螺纹18,上盖2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下滤座1上。在上盖2与下滤座1之间还设有第一密封圈24,第一密封圈24位于螺纹连接部分的上方。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