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1969发布日期:2023-03-04 00:3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射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喷射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可燃流体介质用的喷射器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喷喷射器100包括中空的喷射器体110、衔铁120、复位组件130和针阀140。所述喷射器体110的内壁上形成有环形的容纳腔(图中未标注),所述衔铁12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衔铁120能够在所述容纳腔内沿轴向移动,所述衔铁120还具有轴向贯通的内孔121。所述复位组件130包括活动座131和复位弹性件132,所述活动座131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喷射器体110内,且位于所述衔铁120的下方,所述活动座131上设有第二流体孔133。所述复位弹性件132的上端与所述活动座131的下端连接,所述复位弹性件132的下端与所述喷射器体110的内壁连接。所述针阀140的上端与所述衔铁120连接,且所述针阀140的上端部分还具有流体通道141,且所述针阀140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流体通道141连通的第一流体孔142,所述针阀140的下端穿过所述活动座131,且所述针阀140还与与所述活动座131同步运动。所述针阀140的下端形成密封部143,所述密封部143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喷射器体的外部,且所述密封部143的上端端面为斜面,其用于与所述喷射器体110的下端端面抵接。
3.工作时,可燃流体介质从上端进入所述喷射器体110,并沿所述喷射器体110的内腔进入所述内孔121,再进入所述流体通道141,然后从所述第一流体孔142流出,并再一次进入喷射器体110的内腔,再穿过所述第二流体孔133后继续流动至所述喷射器体110的内腔的下端。于此同时,所述衔铁120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以带动所述针阀140向下运动,并使得所述密封部143的上端端面脱离所述喷射器体110的下端端面,从而允许可燃流体介质从所述喷射器体110的下端喷出。当所述衔铁120撞击所述容纳孔的下端侧壁时,所述衔铁120停止向下运动,并且,在所述衔铁120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所述针阀140还带动所述活动座131向下运动以挤压所述复位弹性件132,所述复位弹性件132变形并存储弹性势能。需要停止工作时,所述电磁力被取消,所述复位弹性件132释放弹性势能,以推动所述活动座131向上运动,并带动所述针阀140向上运动至所述密封部143的上端端面与所述喷射器体110的下端端面接触并发生撞击,此过程中,所述针阀140推动所述衔铁120向上运动。其中,所述衔铁120从初始位置运动到所述衔铁120的下端与所述容纳腔的下端端面时的运动行程即为所述针阀140的轴向行程。
4.当所述喷射器100长期运行时,所述衔铁120与所述容纳腔的下端端面的长期撞击导致容纳腔的下端端面磨损,进而增大所述针阀140的轴向行程,这导致当所述喷射器100工作时,所述针阀的密封部143向下运动的距离增大,引起所述喷射器体110的下端端面与所述密封部143的上端端面之间的过流面积增大。不仅如此,所述喷射器100的下端端面也在多次撞击下发生磨损,进一步增大密封部143的上端端面与所述喷射器110的下端端面的距离,进一步增大流体的过流面积。这将导致所述喷射器100的实际流量与设定流量产生偏差,引起内燃机燃烧不充分、抖动、耗气量过大、针阀开启响应慢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射器,旨在解决喷射器长期运行所引起的针阀行程增大,进而导致喷射器的实际流量大于设定流量所引发的各种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射器,具有轴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喷射器包括:
7.中空的喷射器体,所述喷射器体的内壁上设有容纳腔;
8.运动部件,所述运动部件能够沿所述喷射器体的轴向移动,并包括衔铁和导管体,所述衔铁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管体的近端与所述衔铁连接;
9.第一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喷射器体内,并包括限位部和第二弹性件;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近端侧,并与所述喷射器体保持轴向相对静止,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运动部件与所述限位部之间;以及,
10.针阀,所述针阀能够沿所述喷射器体的轴向运动以使所述喷射器体的远端端部处于打开状态或封堵状态,针阀的近端形成有挡块,且所述挡块的近端端面用于与所述导管体的远端端面接触或分离。
11.可选地,所述导管体包括管本体和第一磨损部,所述管本体的近端与所述衔铁连接,所述管本体的远端与所述第一磨损部连接,所述第一磨损部的远端端面用于与所述挡块的近端端面接触或分离。
12.可选地,所述挡块的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或马氏体不锈钢。
13.可选地,所述针阀包括针体,所述挡块包括接合部和第二磨损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针体连接,所述第二磨损部与所述接合部连接,且所述第二磨损部的近端端面用于与所述导管体的远端端面接触或分离。
14.可选地,所述喷射器还包括第二复位组件,所述第二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远端侧,并包括活动座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近端与所述活动座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远端抵接在喷射器体的内壁上;所述活动座能够沿所述喷射器体的轴向移动,所述活动座上设有避让孔;
15.所述针阀的远端穿过所述避让孔,并使所述挡块与所述活动座的近端端面接触。
16.可选地,所述针阀的远端还形成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喷射器体的外部,且所述密封部的近端端面与所述喷射器体的远端端面接触或分离。
17.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刚度。
18.可选地,所述衔铁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容纳腔的轴向长度,且所述运动部件上形成有凸出于所述衔铁的近端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近端端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远端抵接。
19.可选地,所述喷射器体包括内支撑杆;所述内支撑杆包括轴向连接的第一节段和第二节段,所述第一节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节段的内径,以使得所述内支撑杆的内壁上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构成所述容纳腔的远端侧壁。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喷射器具有如下优点:
21.前述的喷射器具有轴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喷射器包括中空的喷射器体、运动部件、第一复位组件和针阀;其中,所述喷射器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喷射器体的内壁上设有容纳腔;所述运动部件能够沿所述喷射器体的轴向移动,并包括衔铁和导管体,所述衔铁
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管体的近端与所述衔铁连接;所述第一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喷射器体内,并包括限位部和第二弹性件,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衔铁的近端侧,并与所述喷射器体保持轴向相对静止,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运动部件与所述限位部之间;所述针阀能够沿所述喷射器体的轴向运动以使所述喷射器体的远端端部处于打开状态或封闭状态,所述针阀的近端上形成有挡块,所述挡块的近端端面用于与所述导管体的运动端面接触或分离。更为详细地,所述喷射器还包括第二复位组件,所述第二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远端侧,并包括活动座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近端与所述活动座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远端抵接在所述喷射器体的内壁上;所述活动座能够沿所述喷射器体的轴向移动,所述活动座上设有避让孔;所述针阀的远端穿过所述避让孔,并使所述挡块与所述活动座的近端端面接触;所述针阀的远端还形成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喷射器体的外部,且所述密封部的近端端面与所述喷射器体的远端端面接触或分离。如此设置,使得所述喷射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不仅发生衔铁与容纳腔的远端侧壁撞击及密封部与喷射器体的远端撞击,还发生导管体的远端与挡块的近端撞击,其中,衔铁与容纳腔的远端侧壁的撞击所引起的磨损量导致针体及密封部的轴向行程增大,进而导致喷射器的工作时的流体流通面积增大,以及密封部与喷射器体的远端端面的撞击也导致喷射器工作时的流体流通面积增大,而所述导管体与挡块的近端撞击所产生的磨损量导致针体和密封部的轴向行程减小,进而使得喷射器工作时的流体流通面积减小,由此,可利用导管体与挡块的近端的撞击所引起的磨损量对衔铁和容纳腔的远端侧壁的撞击所引起的磨损量以及密封部与喷射器体的远端端面的撞击所引起的磨损量进行补偿,使得所述喷射器工作时的流体流通面积保持在预定范围内,以维持喷射器的正常性能。
附图说明
22.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23.图1是现有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喷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喷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针阀的导管体与挡块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9]
100、1000-喷射器,110、1100-喷射器体,1110-接套,1120-内支撑杆,1121-第一节段,1122-第二节段,1130-阀套,1131-台阶面,1200-运动部件,120、1210-衔铁,121-内孔,1210-本体,1220-导管体,1230-凸出部,130-复位组件,131、1310,-活动座,1311-避让孔,132-复位弹性件,133,1311-第二流体孔,140、1400-针阀,141-流体通道,142、1211-第一流体孔,143、1430-密封部,1320-第一弹性件,1330-限位部,1340-第二弹性件,1212-管本体,1213第一磨损部,1410-针体,1420-挡块,1421-接合部,1422-第二磨损部,1500-磁性套,1600-电磁线圈,1700-压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31]
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实用新型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并视设计规范或实作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借此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弹性。
[0032]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复数形式“多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抵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3]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0034]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喷射器10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喷射器1000具有轴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喷射器1000包括喷射器体1100、运动组件1200、第一复位组件和针阀1400。其中,所述喷射器体1100为中空结构,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内壁上设有容纳腔(图中未标注)。所述运动部件1200能够沿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轴向运动,并包括衔铁1210和导管体1220,所述衔铁121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导管体1220的近端与所述衔铁1210连接。所述第一复位组件1300设置在所述喷射器体1100内,并包括限位部1330和第二弹性件1340。所述限位部133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近端侧,并与所述喷射器体1100保持轴向相对静止。所述第二弹性件1340设置在所述限位部1330与所述衔铁1210之间。所述针阀1400能够沿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轴向运动以使所述喷射器体的远端端部处于打开状态或封堵状态,所述针阀1400的近端形成有挡块1420,所述挡块1420的近端端面用于与所述导管体1410的远端端面接触或分离。
[0035]
进一步地,所述喷射器1000还包括第二复位组件,所述第二复位组件包括活动座1310和第一弹性件1320。所述活动座131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远端侧,并能够沿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轴向移动。所述活动座1310上设有避让孔1311。所述第一弹性件1320的近端与
所述活动座1310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320的远端与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内壁连接。所述针阀1400包括针体1410,所述针体1410的近端设置所述挡块1420,且所述针体1410的远端穿过所述避让孔1311,以使得所述挡块1420与所述活动座1310的近端端面接触。此外,所述针阀还包括密封部1430,所述密封部1430连接于所述针体1410的远端,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外部,且所述密封部1430的近端端面用于与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端面接触或分离。
[003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及的“近端”、“远端”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其表示所述喷射器1000的各个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在本文中,“近端”和“远端”是根据所述喷射器1000所喷射的可燃流体介质的流动方向来定义的,于本实施例所介绍的喷射器1000中,所述可燃流体介质从近端进入所述喷射器1000,并从远端喷出所述喷射器1000。
[0037]
应理解,当所述喷射器处于未运行的状态时,所述喷射器1000处于初始状态。当所述喷射器1000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导管体1220的远端端面与所述挡块1420的近端端面抵接,且所述密封部1430的近端端面与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端面抵接,以使得所述密封部1430封堵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端部(即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端部处于封堵状态)。所述密封部1430的近端端面优选为斜面。
[0038]
所述喷射器1000开始运行时,所述衔铁1210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导管体1220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移动,进而驱动所述挡块1420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移动,所述挡块1420带动所述针体1410及所述密封部1430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密封部1430的近端端面与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端面分离,从而使得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端部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密封部1430与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侧壁之间形成流体出口。在所述挡块1420沿近端向远端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挡块1420还带动所述活动座1310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运动,并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1320,以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1320变形且存储弹性势能。
[0039]
当所述衔铁1210的远端端面撞击所述容纳腔的远端侧壁时,所述衔铁1210及所述导管体1220不再继续沿近端向远端的方向移动,此时所述流体出口的流体流通面积达到最大值。之后维持所述电磁力,就可以使得所述密封部1430的近端端面与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端面处于分离状态,进而使得所述喷射器1000持续运行。
[0040]
所述可燃流体介质从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近端流入所述喷射器1000,然后经过所述衔铁1210、所述导管体1220、所述活动座1310,最后抵达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并从所述流体出口处喷出所述喷射器1000。
[0041]
当所述喷射器1000需要关闭所述流体出口以结束运行时,其过程为:取消所述电磁力,以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1320释放弹性势能,并驱使所述活动座1310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运动,且通过所述活动座1310驱动所述挡块1420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运动。由此,所述针体1410及所述密封部1430在所述挡块1420的带动下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运动,以及所述导管体1410及所述衔铁1210也在所述挡块1420的推动下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运动。当所述密封部1430的近端端面撞击到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端面并关闭所述流体出口时,所述密封部1430被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端面阻挡,不再继续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运动,同时所述挡块1420也被限制,并不再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运动。此时,所述衔铁1210的近端与
所述第二弹性件1340抵接,且所述导管体1410和所述衔铁1210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所述运动部件1200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1440,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弹性件1440存储弹性势能。当所述衔铁1210撞击所述容纳腔的近端侧壁时,所述衔铁1210被所述容纳腔的近端侧壁限制,所述运动部件1220不再继续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移动。随后,所述第二弹性件1440释放弹性势能,并驱使所述运动部件1200沿近端向远端运动,直至所述导管体1220的远端端面与所述挡块1420的近端端面撞击。至此,关闭所述流体出口的过程结束,所述喷射器1000结束运行,并回到所述初始状态。
[0042]
上述运行过程中,所述衔铁1210的远端端面与所述容纳腔的远端侧壁撞击,引起所述容纳腔的远端侧壁磨损,其磨损量被称之为第一磨损量。所述密封部1430的近端端面与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端面撞击,引起所述密封部1430的近端端面和/或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端面磨损,其磨损量称之为第二磨损量。以及,所述导管体1220的远端端面与所述挡块1420的近端端面撞击,引起所述导管体1220的远端端面和/或所述挡块1420的近端端面磨损,其磨损量称之为第三磨损量。所述第一磨损量导致所述针体1410及所述密封部1430的轴向行程增大,从而使得当所述密封部1430的近端端面远离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端面以形成所述流体出口时,所述流体出口处的流体流通面积的最大值增大。所述第二磨损量导致所述喷射器1000在工作时所述密封部1430的近端端面与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端面的距离进一步增大,也引起流体出口处的流体流通面积的最大值增大。而所述第三磨损量导致所述针体1410及所述密封部1430的轴向行程减小,这使得所述密封部1430的近端端面远离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端面形成所述流体出口的流体流通面积的最大值减小。也就是说,所述第三磨损量所产生的结果与所述第一磨损量及所述第二磨损量所产生的结果相反,两者能够至少部分地相互抵消,这有利于将所述流体出口处的流体流通面积的最大值保持在设定范围,尤其是当所述第三磨损量与所述第一磨损量和所述第二磨损量之和相等时,可以将所述流体出口处的流体流通面积维持在设定的最大值,从而保证所述喷射器1000的使用性能,避免出现内燃机燃烧不充分、抖动、耗气量过大、针阀开启响应慢等问题。不仅如此,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针阀为一体式构件(如图1所示),其直接与衔铁连接,无法通过针阀内部零件的碰撞磨损对容纳腔侧壁的磨损及密封部、喷射器体的磨损造成补偿,因此为了减缓这些碰撞面的磨损,对碰撞面的表面硬度具有极高的要求,通常需要对碰撞面做硬化处理。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分体式的导管体1220和针阀1400,利用所述导管体1220与所述针阀1400的挡块1420之间的碰撞对其他部位的碰撞(即前文中所述的所述衔铁1210的远端端面与所述容纳腔的远端侧壁撞击,以及密封部1430的近端端面与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端面的碰撞)所引起的流体流通面积变化进行补偿,降低了对碰撞面的硬度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生产工艺,并降低成本。以及,现有技术中,为防止因所述的所述衔铁1210的远端端面与所述容纳腔的远端侧壁撞击引起针阀1400的升程增大导致电磁力对衔铁1210的吸力减小,在设计磁路时需要预留一定的电磁力富余,为实现此目的,现有技术的喷射器中与电磁力产生有关零部件(例如电磁线圈等)的尺寸在设计上均预留一定富余,这导致喷射器的外形尺寸过大,原料成本更高,且应用于内燃机时也限制了喷射器的安装布置自由度。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喷射器通过导管体1220与挡块1420的碰撞对针体1410及密封部1430的轴向行程的变化进行补偿,可以减小甚至消除因针阀行程变化引起的吸力变化,进而简化磁路设置,减小零部件尺寸,减小喷射器的外
形尺寸。
[0043]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对所述导管体1220的远端部分的材料进行合理选择,以及对所述挡块1420的近端部分的材料进行合理选择,来使得第三磨损量与所述第一磨损量及所述第二磨损量之和相匹配。
[0044]
举例来说,所述导管体1212与所述挡块1420撞击所引发的磨损可仅发生在所述导管体1220上。在此,如图3所示,所述导管体1220包括管本体1212和第一磨损部1213,所述管本体1212的近端与所述衔铁1210连接,所述管本体1212的远端与所述第一磨损部1213连接。如此,所述第一磨损部1213的远端即为所述导管体1410的远端,也即所述第一磨损部1213的远端端部用于与所述挡块1420接触或分离。所述第一磨损部1213的硬度相对较低,易于发生磨损。所述第一磨损部1213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奥氏体不锈钢或马氏体不锈钢,且其硬度为hrc30至hrc65。
[0045]
或者,所述导管体1220与所述挡块1420撞击所引发的磨损仅发生在所述挡块1420上。针对于此,所述挡块1420可整体采用硬度较低的材料制作。可选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奥氏体不锈钢或马氏体不锈钢,且其硬度为hrc30至hrc65。或者,如图4所示,所述挡块1420包括接合部1421和第二磨损部1422,所述接合部1421与所述针体1410连接,所述第二磨损部1422与所述接合部1421连接,且所述第二磨损部1422的近端端部构成所述挡块1420的近端端部。所述第二磨损部1422采用硬度较低、易于磨损的材料制作。可选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奥氏体不锈钢或马氏体不锈钢,且其硬度为hrc30至hrc65。
[0046]
再或者,所述导管体1410与所述挡块1420撞击所引发的磨损同时发生在所述导管体1220及所述挡块1420上。针对于此,如图5所示,所述导管体1410可包括所述管本体1212和所述第一磨损部1213,以及所述挡块1420可包括所述接合部1421和所述第二磨损部1422。
[0047]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块1420可套接于所述针体1410的近端外周面上。
[0048]
接下去对所述喷射器1000的其他零部件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结构仅是所述喷射器1000的其他零部件的可选构造,并不是必须选择,因此不应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不当限定。
[0049]
应知晓,所述喷射器体1100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运动部件1200具有轴向贯通的第二内腔,且所述导管体1220的远端侧壁上还设有第一流体孔1211。所述活动座1310上设有第二流体孔1311。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二内腔、所述第一流体孔1211及所述第二流体孔1311相互连通。如此,所述可燃流体介质从近端进入所述第一内腔,再经所述第二内腔、所述第一流体孔1211后流入所述第一内腔的远端部分,且所述可燃流体介质穿过所述第二流体孔1311抵达所述第一内腔的远端,当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远端端部打开以形成所述流体出口时,所述可燃流体介质即可喷出所述喷射器1000。所述可燃流体介质优选是气体的可燃流体介质,例如氢气,也可以是各种可燃油类。
[0050]
所述喷射器体1100包括接套1110、内支撑杆1120和阀套1130,所述第一内腔贯穿所述接套1110、所述内支撑杆1120和所述阀套1130。所述内支撑杆1120包括第一节段1121和第二节段1122,所述第二节段1122连接于所述第一节段1121的远端,且所述第一节段112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节段1122的内径,以使得所述内支撑杆1120的内壁上形成第一台
阶面。所述接套1110的远端嵌套在所述第一节段1121内,且所述接套1110的远端端面与所述第二节段1122的近端端面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得所述接套1110的远端端面与所述第一台阶面之间的区域构成所述容纳腔。换句话说,所述接套1110的远端端面构成所述容纳腔的近端侧壁,所述内支撑杆1120的所述第一台阶面构成所述容纳腔的远端侧壁。所述阀套1130连接于所述内支撑杆1120的远端,且所述阀套1130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台阶面1131。
[0051]
进一步地,所述喷射器1000还包括磁性套1500、电磁线圈1600和压盖1700。所述磁性套1500套接在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外周,具体是套接所述内支撑杆1120的外周,且所述磁性套1500的内壁与所述喷射器体1100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电磁线圈1600设置在所述磁性套1500与所述喷射器体1100之间。所述压盖1700盖设在所述磁性套1500的近端端面上,并还覆盖所述电磁线圈1600。当向所述电磁线圈1600提供电能时,所述电磁线圈1600产生磁场,所述磁场的磁通经所述磁性套1500、所述压盖1700、所述内支撑杆1120的所述第一节段1121、所述衔铁1210、所述内支撑杆1120的所述第二节段1122并回到所述磁性套1500构成闭合磁路,从而所述内支撑杆1120的所述第二节段1122与所述衔铁1210之间具有所述电磁力。当停止向所述电磁线圈1600提供电能时,所述电磁线圈1600随即停止产生磁场,进而所述电磁力消失。
[0052]
所述衔铁1210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容纳腔的轴向长度,且所述运动部件上形成有凸出于所述衔铁的近端的凸出部1230,所述凸出部123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中,且所述凸出部1230的近端端面用于与所述第二弹性件1320的远端抵接。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衔铁1210与所述凸出部1230可一体成型,或者两者分体成型后再连接于一体。在替代性的实施例中,所述衔铁为柱状结构,所述导管体的近端贯穿所述衔铁,并凸出于所述衔铁,所述导管体的近端部分即可以构成所述凸出部(图中未示出)。
[0053]
所述第一弹性件1320可以为弹簧。所述第一弹性件1320的近端可以与所述活动座1310固定连接,也可以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320的远端可以固定连接于所述阀套1130的所述台阶面1131上,也可以抵接在所述第二台阶面1131上。
[0054]
所述限位部1330可以是形成与所述接套1110的内壁上的一圈凸台结构,也可以是一中空的柱形套,所述柱形套通过粘接、焊接或其他任意合适的方式嵌入所述第一内腔,并与所述接套1110保持轴向相对静止。
[0055]
所述第二弹性件1340也可以是弹簧,其近端可以与所述限位部13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1340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320的刚度,以使得所述第一弹性件1320释放弹性势能并驱使所述衔铁1210及所述导管体1220沿近端向远端运动至所述导管体1220撞击所述挡块1420时,所述第一弹性件1320不变形,并稳固地支撑所述挡块1420,避免所述挡块1420在撞击力的作用下沿近端向远端移动导致所述针体1410及所述密封部1430也向远端移动而重新形成所述流体出口。
[0056]
应理解,当所述喷射器1000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件1320和所述第二弹性件1340处于自然状态。此时,所述衔铁1210的远端端面与所述容纳腔的远端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零,以及所述衔铁1210的近端端面与所述容纳腔的近端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零。同时,所述凸出部1230的近端端面与所述第二弹性件1340的远端抵接。这样一来,当所述电磁线圈1600初始产生磁场时,所述衔铁1210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沿近端向远端移动。当所述电磁线圈1600停止产生磁场,以使得所述流体出口被关闭时,所述衔铁1210还能够在
惯性的作用下沿远端向近端的方向运动,并挤压所述第二弹性件1340。
[0057]
综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将导管体和针体设置为分体式的结构,并通过在所述针体上设置挡块,以使得所述导管体在与所述挡块接触时发生撞击,并引起所述导管体的远端端面和/或所述挡块的近端端面磨损并产生第三磨损量,减小所述针阀的轴向行程,进而减小所述流体出口的流体流通面积。而衔铁的远端端面与容纳腔的远端侧壁撞击导致的第一磨损量及密封部的近端端面与喷射器体的远端端面撞击导致的第二磨损量共同引起的流体出口处的流体流通面积增大。也即,第三磨损量导致的结果与所述第一磨损量和所述第二磨损量导致的结果可以至少部分地抵消,从而有利于使所述流体出口处的流体流通面积保持在预定范围内,进而维持所述喷射器的使用性能,减少甚至消除出现针阀开启响应慢、内燃机燃烧不充分、抖动、耗气量过大、针阀开启响应慢等问题。
[0058]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