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6571发布日期:2023-01-25 11:5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式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技术涉及到一种发电装置,具体涉及到一种箱式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2.能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现今的流体动能发电设备如风力发电机,其风片在风力的作用下旋转,它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
3.根据国家能耗双控政策和双碳目标要求,现存的绿色能源供给比率不足,活动式和固定式小微型风能发电装备制造较少。现阶段国家投入大量资本兴建的核电站、水利发电站、抽水储能电站、兆瓦级光伏电场、大型风力发电场等均属于规模级投资,缺乏一种小巧灵活且方便布置、随需布置的、找差补的微风发电装置,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的绿色小电源。
4.申请号为cn202120304879.4发明名称为《一种微风风力发电装置》的专利中记载了一种通过使得风力推动两个叶轮反向转动进而驱动发电机进行转动的发电装置,但是该发电装置在风力较小的情况下,叶轮的转速低,从而不能够有效的提高发电机的转速,发电机的发出的发电量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一种能够提高发电机的转速,能够提高发电量,方便移动和携带,可根据需要进行布置的发电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箱式发电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端固定有壳体,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相对设置,进风口下方的壳体端部固定有引流台,引流台的上端面朝向出风口的一侧向上倾斜,进风口上方的壳体部分包括上方的上负压发生件和下方的下负压发生件,上负压发生件的纵截面呈机翼形,下负压发生件的纵截面呈倒机翼形,上负压发生件的迎风面上开设有上槽,下负压发生件的迎风面上开设有下槽,引流台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导向槽,壳体的前后侧壁相对的端面上均开设有弧形的侧槽,上槽、下槽、导向槽的槽宽沿气流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侧槽的槽宽自进风口朝向出风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加,壳体内转动连接有叶轮组件,叶轮组件与发电机连接,所述进风口内固定有多个导流板,导流板的背风端向上倾斜,进风口内固定有滤网。
8.具体的,所述叶轮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内的第一叶轮,第一叶轮的输出轴与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
9.具体的,所述叶轮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内的第二叶轮,第二叶轮右侧的壳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三叶轮和第四叶轮,第三叶轮和第四叶轮上下设置且与第二叶轮交错,第三叶轮和第四叶轮之间的壳体内固定有导风板,导风板朝向出风口的一端向上倾斜,第二叶轮和第三叶轮之间的壳体底板上设置有纵截面呈机翼形的内负压发生件,第二叶轮、第
三叶轮和第四叶轮分别与发电机连接。
10.具体的,所述基座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件,出风口内转动连接有多个风向控制尾翼。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负压发生件、下负压发生件、内负压发生件、上槽、下槽和导向槽,在气流流经壳体内时能够提高气流流速进而降低壳体内的压强,使得壳体内产生负压,进而使得壳体外侧的空气加速进入到壳体内,能够提高叶轮的转速,进而提高发电机的转速,能够达到在气流较小的情况下提高发电量的目的。
13.2、气流推动叶轮转动的过程中,在叶轮对气流的阻力作用下,部分气流会向沿叶轮的轴向方向流动并冲击壳体内壁,为了防止冲击壳体内壁的部分气流使得壳体内部的压强升高并产生阻碍叶轮转动的扰流,通过在壳体内壁上设置侧槽,利用侧槽将冲击壳体内壁的气流快速导出,能够降低壳体内产生的扰流,进一步的提高了壳体内空气的流速,增加了壳体内外的压差,进一步的提高了叶轮的转速,从而增加发电量。
14.3、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风量较小的环境下自主进行发电,具有体积小巧,便于运输,携带方便的发电装置。
附图说明
15.图1为实施例1的剖视图。
16.图2为实施例2的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18.图4为实施例3的示意图。
19.附图中的零部件名称为:
20.1 基座
21.2 壳体
22.3 引流台
23.4 进风口
24.5 下负压发生件
25.6 上负压发生件
26.7 导流板
27.8 侧槽
28.9 第一叶轮
29.10 上槽
30.11 下槽
31.12 导向槽
32.13 出风口
33.14 滤网
34.15 第二叶轮
35.16 第三叶轮
36.17 第四叶轮
37.18 转动件
38.19 导风板
39.20 风向控制尾翼
40.21 内负压发生件
具体实施方式
41.实施例1
42.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箱式发电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上端固定有壳体2,壳体2上开设有进风口4和出风口13,进风口4与出风口13相对设置。进风口4下方的壳体2端部固定有引流台3,引流台3的上端面朝向出风口13的一侧向上倾斜,进风口4上方的壳体2部分包括上方的上负压发生件6和下方的下负压发生件5,上负压发生件6的纵截面呈机翼形,下负压发生件5的纵截面呈倒机翼形,上负压发生件6的迎风面上开设有上槽10,下负压发生件5的迎风面上开设有下槽11,引流台3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导向槽12,壳体2的前后侧壁相对的端面上均开设有弧形的侧槽8,上槽10、下槽11、导向槽12的槽宽沿气流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侧槽8的槽宽自进风口4朝向出风口13的方向上逐渐增加,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叶轮组件,叶轮组件与发电机连接,所述进风口4内固定有多个导流板7,导流板7的背风端向上倾斜,进风口4内固定有滤网14。
43.所述叶轮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2内的第一叶轮9,第一叶轮9的输出轴与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
44.本实施例中,发电时进风口4迎风设置,在引流台3斜面的导向作用下,与引流台3斜面接触的气流流速增加并被引流台3的斜面导向进入进风口4内,流经进风口4内的气流在导流板7的导向作用下推动第一叶轮9转动。在上负压发生件6的作用下,与上负压发生件6的迎风面接触的气流流速增加。由于下负压发生件5与壳体2底板之间的空间变小,在伯努利定理的作用下,流经下负压发生件5和壳体2底板之间的气流的流速增加,经过下负压发生件5和壳体2底板之间的气流的压强变小。既气流流经壳体2时,壳体2内会会产生负压,在壳体2内负压的作用下,壳体2外部的气流会加速向壳体2内流动,进而提高第一叶轮9的转速。第一叶轮9的转速增加,与第一叶轮9连接的发电机的转速增加,最终能够提高发电量。
45.由于与上负压发生件6的迎风面接触的气流流速增加,壳体2上方流速增加的气流在流经出风口13上方时,壳体2上方流速增加的气流能够加快壳体2内部的气流从出风口13流出的速度,进而提高了壳体2内外的压差,进一步的提高了壳体2内气流的流速。
46.气流与上负压发生件6和下负压发生件5的迎风面接触后,以及气流与引流台3斜面接触后,因为上槽10、下槽11和导向槽12的槽宽沿气流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上槽10、下槽11和导向槽12内流动的气流,在伯努利定理的作用下,上槽10、下槽11和导向槽12内流动的气流的流速逐渐增加,因此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进入到进风口4内气流的流速以及与上负压发生件6迎风面接触的气流流速。
47.气流推动第一叶轮9转动的过程中,在第一叶轮9对气流的阻力作用下,部分气流会向沿第一叶轮9的轴向方向流动并冲击壳体2内壁,为了防止冲击壳体2内壁的部分气流使得壳体2内部的压强升高并产生阻碍第一叶轮9转动的扰流,通过在壳体2内壁上设置侧槽8,利用侧槽8将冲击壳体2内壁的气流快速导出,能够降低壳体2内产生的扰流,进一步的
提高了壳体2内空气的流速,增加了壳体2内外的压差,进一步的提高了第一叶轮9的转速,从而增加发电量。因为侧槽8的槽宽自进风口4朝向出风口13的方向上逐渐增加,因此能够加快扰流排出壳体2的速度,降低扰流对第一叶轮9转动的影响。
48.实施例2
49.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叶轮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2内的第二叶轮15,第二叶轮15右侧的壳体2内转动连接有第三叶轮16和第四叶轮17,第三叶轮16和第四叶轮17上下设置且与第二叶轮15交错,第三叶轮16和第四叶轮17之间的壳体2内固定有导风板19,导风板19朝向出风口13的一端向上倾斜,第二叶轮15和第三叶轮16之间的壳体2底板上设置有纵截面呈机翼形的内负压发生件21。第二叶轮15、第三叶轮16和第四叶轮17分别与发电机连接。
50.本实施例中,发电时进风口4迎风设置,在引流台3斜面的导向作用下,与引流台3斜面接触的气流流速增加并被引流台3的斜面导向进入进风口4内,流经进风口4内的气流在导流板7的导向作用下推动第二叶轮15转动。在上负压发生件6的作用下,与上负压发生件6的迎风面接触的气流流速增加。由于下负压发生件5与壳体2底板之间的空间变小,在伯努利定理的作用下,流经下负压发生件5和壳体2底板之间的气流的流速增加,经过下负压发生件5和壳体2底板之间的气流的压强变小。既气流流经下负压发生件5和壳体2底板之间时,壳体2内会会产生负压,在壳体2内负压的作用下,壳体2外部的气流会加速向壳体2内流动,进而提高第二叶轮15的转速,第二叶轮15驱动与其连接的发电机转动发电。
51.在导风板19的作用下,推动第二叶轮15转动的气流被分成上下两股,上股气流推动第四叶轮17转动,第四叶轮17驱动与其连接的发电机转动发电。由于与上负压发生件6的迎风面接触的气流流速增加,壳体2上方流速增加的气流在流经出风口13上方时,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上方流速增加的气流能够加快从导风板19上方的出风口13排出的气流流速,进而提高了壳体2内外的压差,进一步的提高了壳体2内气流的流速。
52.下股气流在流经导风板19和内负压发生件21之间时,由于导风板19与内负压发生件21之间的空间变小,在伯努利定理的作用下,流经内负压发生件21和导风板19之间的气流的流速增加,经过内负压发生件21和导风板19之间的气流的压强变小。既气流流经内负压发生件21和导风板19之间时,壳体2内会继续产生负压,进而能够提高壳体2内外的压差,壳体2外部的气流会加速向壳体2内流动,进而提高第三叶轮16的转速,第三叶轮16驱动与其连接的发电机转动发电。
53.实施例3
54.如图4所示,基座1下端转动连接有转动件18,出风口13内转动连接有多个风向控制尾翼20。
55.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通过转动件18连接在安装件上,本发电装置可以进行转动,在进行发电的过程中,在风向控制尾翼20的作用下,本发电装置可根据风向的变化进行转动,使得进风口4始终朝向气流来源方向。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