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42173发布日期:2023-05-25 01:01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中间臂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间臂,中间臂用于将升程凸轮的升程可变地传递到内燃机的气门传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气门的下游器件的获取装置,中间臂包括两个彼此间隔开的侧板,侧板沿深度方向经由横梁彼此连接,其中,沿纵向在第一端侧端部的区域中构造有用于滑槽轨道的支撑面以及用于偏心件的运行面,其中,沿纵向在侧板的纵向中间区段的区域中限定有用于升程凸轮的对应运行面,并且在第二端侧端部上构造有运行轮廓,并且其中,运行轮廓用于根据中间臂经由偏心件的偏移沿着运行轮廓与下游器件的获取装置发生接触。


背景技术:

1、这种中间臂由de 10 2012 222 374 a1已知,其中该中间臂在此构造成冲压弯曲构件。中间臂具有两个彼此平行间隔开布置的侧板,侧板经由横梁彼此一体式连接。在纵向上,侧板在第一端侧端部上容纳在多个运行轮之间,其中一个作为滑槽轨道的支撑面并且另一个作为偏心件的运行面。此外,沿纵向在侧板的纵向中间区段的区域中,另一运行轮能转动地支承在侧板之间,其中该另一运行轮在运行面上形成用于升程凸轮的对应运行面。最后,两个侧板与横梁还共同地在第二端侧端部上形成运行轮廓,在中间臂的安装状态下在运行轮廓上产生与下游器件的获取装置的接触,经由下游器件将升程运动传递到至少一个气门上。根据中间臂经由偏心件的偏移,在此能够将升程凸轮的升程转变成至少一个气门的不同的气门升程。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前述现有技术,此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气门传动装置的中间臂,其中经由中间臂应能够可靠地实现待操控的气门的零升程。

2、根据本实用新型,中间臂包括两个彼此间隔开的侧板,侧板在深度方向上经由横梁彼此连接。沿纵向在第一端侧端部的区域中构造有用于滑槽轨道的支撑面以及用于偏心件的运行面,其中沿纵向在侧板的纵向中间区段的区域中为升程凸轮限定对应运行面并且在第二端侧端部上构造有运行轮廓。运行轮廓用于根据中间臂经由偏心件的偏移沿着运行轮廓与下游器件的获取装置发生接触。

3、两个侧板优选彼此平行间隔开布置,其中更优选地,侧板与横梁一体式地实施,即侧板和横梁设计成连接状态的元件。

4、“纵向”是指沿侧板的纵向延伸的方向的定向,侧板在这种情况下限定中间臂的纵向。而“横向”是指横向于纵向的定向并且在由单个侧板展开的平面中,而“深度方向”是指与纵向且与横向正交伸延的方向的定向,连接侧板的横梁也在该方向上伸延。在此,第一端侧端部和第二端侧端部分别沿纵向设置在侧板的端侧。

5、现在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技术教导,即运行轮廓的一区段设置成建立中间臂与获取装置的接触以实现至少一个气门的零升程。在此,中间臂在该区段上具有这样的刚度,在该刚度下能经由该区段传递到下游器件上的操作力低于至少一个气门沿闭合方向所受的反作用力。换句话说,在经由偏心件使中间臂已经偏移到与至少一个气门的需要实现的零升程对应的位置中时,运行轮廓的根据中间臂经由偏心件的偏移产生中间臂与下游器件接触所沿着的区段用于接触。在此,中间臂在该区段上具有这样的刚度,使得在经由该区段与下游器件接触时中间臂仅能够将这样的操作力传递到下游器件上,该操作力小于使至少一个气门保持闭合的反作用力。

6、中间臂的这种设计方案的优点是,由此能以简单且同时可靠的方式实现至少一个气门的零升程、即完全不发生气门的打开。因为在运行轮廓的该区段上的低刚度使得升程凸轮传递到中间臂上的升程运动转变成中间臂的弹性变形,在此至少一个气门没有从其气门座上抬起。其原因在于,经由该区段不能将足够的力传递到下游器件上来打开至少一个气门,这是因为能传递的操作力由于该区段的刚度而没有达到为此至少所需的超过反作用力的力。由此能可靠地防止,尽管中间臂摆动到与零升程对应的位置中,在中间臂中或气门传动装置的其他部件中的公差波动导致中间臂的打开运动传递到下游器件上。因此,总体而言,能够提供一种中间臂,该中间臂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实现至少一个气门的零升程。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侧板在第二端侧端部上分别过渡到各自至少一个沿横向伸延的支臂中,其中用于实现零升程的区段设置在至少一个支臂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支臂的该区域比该至少一个支臂的其余部分在操作力的传递方向上具有更窄的延伸部。由此能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中间臂的低刚度。在该实施方式的改进方案中,该延伸部在6.9至2.4mm的范围中,其中,该延伸部优选为3.8±0.6mm。

8、更优选地,至少一个支臂的该区域设置在分别与至少一个支臂到相应侧板中的相应过渡部相背离的各自的端部上。有利地,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在相应的端部上实现更窄的延伸部。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设计方案,支撑面和/或运行面构造在每个运行轮上,运行轮在第一端侧端部的区域中能转动地支承在侧板之间。由此能够借助相应的运行轮在低摩擦以及低损耗的情况下经由支撑面支撑在滑槽轨道上以及使偏心件在运行面上运行。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在每个对应的运行轮上都设置支撑面以及运行面,其中运行轮在深度方向上能转动地相继地支承在容纳于侧板之间的轴上。

10、作为替代或补充,在运行轮上构造对应运行面,对应运行面在纵向中间区段的区域中能转动地支承在侧板之间。这具有的优点是,因此也能够在低摩擦的情况下实现升程凸轮在配对运行面上的运行。形成配对运行面的运行轮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能转动地支承在轴上,该轴在纵向中间区段的区域中容纳在侧板之间。

11、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中,横梁与侧板一体式地构造并且横梁将侧板在第二端侧端部上彼此连接,其中运行轮廓除了在侧板还至少局部地限定在横梁的外侧上。

1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是,横梁过渡到在侧板上横向接合在横梁上的延长部中,其中,在延长部上构造有用于复位弹簧的贴靠面。由此能实现中间臂在一位置的方向上的预紧。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侧板在第一端侧端部经由横向弓形件彼此连接。由此提高中间臂在第一端侧端部的区域中的稳定性,即在该区域中额外地连接侧板。优选地,横向弓形件在这种情况下与侧板焊接。

14、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中,中间臂构造成冲压弯曲构件。这将能受载的中间臂制成为变形部件。但是代替地,中间臂也能够设计成铸造部件。

15、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给出的独立权利要求或其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组合。还能够将权利要求、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或直接从附图中得出的各个特征彼此组合。权利要求通过使用附图标记对附图的引用不应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中间臂(13),所述中间臂用于将升程凸轮的升程可变地传递到内燃机的气门传动装置(1)中的至少一个气门(3)的下游器件(10)的获取装置,所述中间臂包括两个彼此间隔开的侧板(14、15),所述侧板沿深度方向经由横梁(19)彼此连接,其中,沿纵向在第一端侧端部(16)的区域中构造有用于滑槽轨道的支撑面以及用于偏心件(9)的运行面(24),其中,沿纵向在所述侧板(14、15)的纵向中间区段的区域中限定有用于所述升程凸轮(2)的对应运行面(27)以及在第二端侧端部(18)上构造有运行轮廓(28),并且其中所述运行轮廓(28)用于根据所述中间臂(13)经由所述偏心件(9)的偏移沿着所述运行轮廓(28)与所述下游器件(10)的获取装置发生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轮廓(28)的一区段(32)设置成建立与所述获取装置的接触以实现所述至少一个气门(3)的零升程,并且所述中间臂(13)在所述区段(32)上具有这样的刚度,在所述刚度下能经由所述区段(32)传递到所述下游器件(10)上的操作力低于所述至少一个气门(3)沿闭合方向所受的反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臂(1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4、15)在所述第二端侧端部(18)上分别过渡到各自的至少一个沿横向伸延的支臂(29、30)中,其中,用于实现零升程的区段(32)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支臂(29、30)的区域中,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支臂(29、30)的所述区域比所述至少一个支臂(29、30)的其余部分在操作力的传递方向上具有更窄的延伸部(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臂(13),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33)在6.9至2.4mm的范围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间臂(13),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设置为3.8±0.6mm。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间臂(13),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臂(29、30)的所述区域设置在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支臂(29、30)到相应侧板(14、15)中的相应过渡部相背离的各自的端部上。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臂(1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和/或运行面(24)构造在每个运行轮(21、22、23)上,所述运行轮在所述第一端侧端部(16)的区域中能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侧板(14、15)之间。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间臂(1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行轮上构造对应运行面,所述对应运行面在所述纵向中间区段的区域中能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侧板(14、15)之间。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臂(13),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9)与所述侧板(14、15)一体式地构造并且所述横梁将所述侧板(14、15)在所述第二端侧端部(18)上彼此连接,其中所述运行轮廓(28)除了在所述侧板(14、15)还至少局部地限定在所述横梁(19)的外侧上。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臂(13),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9)过渡到在所述侧板(14、15)上沿横向接合在所述横梁(19)上的延长部(34)中,其中,在所述延长部(34)上构造有用于复位弹簧的贴靠面(35)。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臂(1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4、15)在所述第一端侧端部(16)经由横向弓形件(17)彼此连接。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臂(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臂构造成冲压弯曲构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间臂(13),中间臂包括两个彼此间隔开的侧板(15),侧板沿深度方向经由横梁彼此连接。沿纵向在第一端侧端部(16)的区域中构造有用于滑槽轨道的支撑面以及用于偏心件的运行面(24),沿纵向在侧板(15)的纵向中间区段的区域中限定有用于升程凸轮的对应运行面(27)以及在第二端侧端部(18)上构造有运行轮廓(28)。在此,运行轮廓(28)的一区段(32)设置成建立与获取装置的接触以实现至少一个气门的零升程,中间臂(13)在该区段(32)上具有这样的刚度,在该刚度下能经由该区段(32)传递到下游器件上的操作力低于至少一个气门沿闭合方向所受的反作用力。

技术研发人员:沃尔夫冈·克里斯根,迈克尔·克雷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