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43822发布日期:2023-03-04 03:0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音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配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消音系统。


背景技术:

2.消音系统是一种能阻碍声音传播而容许气流通过的装置,是降低内燃机排气噪声的重要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噪声的大小,且对发动机的功率损耗、油耗、扭矩等性能都有较大影响。
3.如中国实用新型201920530992.7公开的一种噪音宽频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内形成相对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排气管为两个且分别对应连通于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进气管连通于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设有连通通道。
4.该实用新型中的噪音宽频处理装置的消音效果不佳,且在工作的时候容易产生火星,影响车辆行驶的安装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音效果更佳的消音系统。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消音系统,包括:
8.壳体,壳体上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
9.第一分隔板,第一分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为第一进气腔与第二进气腔,在所述第一分隔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气腔与第二进气腔的连通孔;
10.消音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腔中,用于在第一进气腔中形成折返的消声通道;以及
11.导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腔,用于导流自第一进气腔中排出的气体。
12.进一步地,所述消音组件包括:
13.第二分隔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腔中,并将所述第一进气腔分为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二分隔板上设有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过流孔;
14.第一排气管,其一端连接所述进气口,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二分隔板中,用于使进气口与第二腔室连通;以及
15.第二排气管,其一端穿过设在所述第二分隔板上,另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分隔板上,用于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二进气腔。
16.进一步地,所述过流孔设有若干,并网状分布在所述第二分隔板上。
17.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腔的中的第三分隔板,第三分隔板上设有若干导流孔。
18.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外沿的丝网部。
19.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中插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具有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过滤
端,在所述过滤端上设有所述丝网部。
20.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21.本专利通过消音组件以及导流组件的配合,来大幅降低气体流动所造成的噪音,增加用户开车时的舒适度,导流组件对气体进行导向,并分离气体,从而进一步降低噪音,并过滤掉火星,减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22.图1是消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消音系统的侧面剖视图。
24.图3是消音系统的截断示意图。
25.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
26.1、壳体;11、进气口;12、出气口;13、第一进气腔;131、第一腔室;132、第二腔室;14、第二进气腔;
27.2、第一分隔板;21、连通孔;
28.3、消音组件;31、第二分隔板;32、过流孔;33、第一排气管;34、第二排气管;
29.4、导流组件;41、第三分隔板;42、丝网部;43、导流孔;
30.5、进气管;6、出气管;61、过滤端;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2.一种消音系统,包括壳体1、第一分隔板2、消音组件3以及导流组件4;如图1-3所示,所述壳体1由金属材质制成,整体呈圆柱形,在壳体1的前后端开设有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且在所述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上安装进气管5与出气管6,进气管5用于连接车辆的发动机,出气管6则用于排出废气。
33.所述第一分隔板2设置在壳体1的中部位置,第一分隔板2的边沿设有沿挡,通过使第一分隔板2的形状与壳体1的大小适配,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使所述第一分隔板2固定在壳体1内。第一分隔板2将所述壳体1的内腔分为第一进气腔13与第二进气腔14,第一进气腔13连通所述进气口11,所述第二进气腔14连通所述出气口12;所述第一分隔板2上还设有连通孔21,连通孔21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进气腔13与第二进气腔14,来实现排气。
34.进一步地,所述消音组件3用于在第一进气腔13中形成折返的消声通道,来实现消音,具体来说,结合图2、3所示,所述消音组件3包括第二分隔板31、第一排气管33以及第二排气管34;所述第二分隔板31与第一分隔板2同理,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一进气腔13中,并将第一进气腔13分为第一腔室131与第二腔室132,第二分隔板31上设有过流孔32,用于使得第一腔室131与第二腔室132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33一端连接所述进气口11,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二分隔板31中,用于使进气口11与第二腔室132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气管33为上述进气管5,进气管5依次穿过所述进气口11、过流孔32,来使得发动机中的气体可直接排入第二腔室132中。
35.所述第二排气管34连接在第二分隔板31与第一分隔板2之间,即第二排气管34的一端穿设在第二分隔板31上,另一端穿设在第一分隔板2的连通孔21中,来使第一腔室131
与第二进气腔14相连通。
36.此时,发动机中的气体从第一排气管33直接进入第二腔室132中,再通过第二分隔板31上的过流孔32进入所述第一腔室131中,在通过第二排气管34直接进入第二进气腔14中。此时,通过所述消音组件3来在所述第一进气腔13中成形出“s”形的消声通道,气体从第一排气管33进入第一腔室131时,气体所处的通道截面突然变大,导致声抗变化,从而使沿第一排气管33传播的声波向声源方向反射回去,进行消音;同理气体在从第二排气管34进入第二进气腔14时,也会因为气体所处的通道截面突然变大而进行消音;再由于本专利的消声通道为“s”形,气体在转向时会与第二腔室132或第一腔室131相撞击从而形成反向的声波,来与从第一排气管33传播而来的声波相抵消,实现进一步消音。
37.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腔14的中的第三分隔板41,第三分隔板41上设有若干导流孔43。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三分隔板41同样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进气腔14中,在所述第三分隔板41上开设有若干周向分布的花瓣状的导流孔43,导流孔43用于过滤通过该第三分隔板41的气流中的杂物,并可以将一整股气体分离成若干细小气流,引导其朝指定方向运行,从而使得气体运行稳定,不会与壳体1撞击,从而降低噪音。
38.综上所述,本专利通过消音组件3以及导流组件4的配合,来大幅降低气体流动所造成的噪音,增加用户开车时的舒适度,导流组件4对气体进行导流,并分离气体,从而进一步降低噪音,并过滤掉火星,减少安全隐患。
39.进一步地,所述过流孔32设有若干,并网状分布在所述第二分隔板31上,过流孔32可将通过第二分隔板31上的气流分成若干细小的气流,并引导其朝指定方向运行,从而使得气体运行稳定,降低噪音。
40.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气口12外沿的丝网部42。如图3所示,所述所述出气管6具有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过滤端61,过滤端61呈圆柱形,在所述过滤端61的外沿壁上设有所述丝网部42,丝网部42具有为若干开设在过滤端61外沿上的细小圆孔,其可以过滤火星,从而降低安全隐患。
41.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