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风车塔筒和叶片维修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6441发布日期:2023-03-01 02:53阅读:83来源:国知局
风力发电风车塔筒和叶片维修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风车维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力发电风车塔筒和叶片维修平台。


背景技术:

2.利用风力的风力发电是指利用空气流动具有的运动能量的空气动力学特性,通过旋转子旋转来将其变换为机械能,从而得到电力的技术。风力发电机根据旋转轴相对于地面的方向,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主要构成部件例举有:由风车翼和轮毂构成的旋转子、加速所述旋转子旋转并驱动发电机的加速装置、控制发电机及各种安全装置的控制装置、油压制动器、电力控制装置及铁塔等。
3.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维护人员需要定期对风力发电风车上的塔筒和叶片进行维修保养,或在零件损坏时及时进行更换操作,但由于风力发电风车的建造高度高,现有方式为“蜘蛛人”、自行吊车、重型吊车、机械手臂等。因此,塔筒和叶片的维修保养及更换零件的操作十分困难,成本高、还存在安全风险,且进行一次维修保养也十分费时费力,还有可能损伤原有保护漆面。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风车塔筒和叶片维修平台。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风力发电风车塔筒和叶片维修平台,包括设置在风力发电风车塔筒上的分体式的维修仓,所述的分体式的维修仓的中间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设置在风力发电风车塔筒的外侧,所述的通孔的内侧设有若干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与风力发电风车塔筒的外壁摩擦配合实现维修仓沿风力发电风车塔筒纵向上下运动,并根据塔筒的外径变化自动调节履带角度与直径始终与塔筒外径相吻合。所述的维修仓的前端还设有预留通道,所述的预留通道上连接有可拆卸叶片维修桥架,所述的可拆卸叶片维修桥架的中间设有叶片维修通道,风力发电风车的叶片进入所述的叶片维修通道内进行维修。
6.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若干驱动小车,所述的驱动小车上设有永磁磁力驱动轮,所述的永磁磁力驱动轮上设有永磁磁力块,所述的驱动小车通过永磁磁力驱动轮吸附在风力发电风车塔筒的外壁上实现纵向上下运动。并根据塔筒的外径变化自动调节履带角度与直径始终与塔筒外径相吻合。
7.所述的磁力驱动轮为履带式驱动轮,所述的履带式驱动轮包括左履带式驱动轮和右履带式驱动轮,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节左、右履带速度改变方向,所述的履带式驱动轮通过连接支架铰接在驱动小车上。
8.所述的维修仓的通孔的底部还设有重力感应自锁滑道支架,所述的重力感应自锁滑道支架假设在风力发电风车塔筒的外侧,所述的重力感应自锁滑道支架沿径向向内设有
只有若干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的头部设有支撑轮。
9.所述的重力感应自锁滑道支架与维修仓之间还设有支撑支架,所述的支撑支架固定连接重力感应自锁滑道支架与维修仓以及叶片维修桥架。
10.所述的可拆卸式叶片维修桥架与维修仓之间还设有连接通道,维修人员通过连接通道由维修仓进入可拆卸式叶片维修桥架。
11.所述的叶片维修通道的周侧设有若干充气式缓冲气垫,所述的充气式缓冲气垫填充叶片维修通道与内部的风力发电风车的叶片之间的缝隙。并且可拆卸式叶片维修桥架可根据叶片角度进行整个平台工作面旋转平移。
12.所述的叶片维修桥架的前端还设有可启闭的底板。可随叶片同频摆动和随动摇晃(做到相对静止)。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风车塔筒和可拆卸式叶片维修平台,包括设置在风力发电风车塔筒上的分体式维修仓,分体式维修仓的中间设有通孔,通孔设置在风力发电风车塔筒的外侧,通孔的内侧设有若干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风力发电风车塔筒的外壁摩擦配合实现维修仓沿风力发电风车塔筒纵向上下运动,并根据塔筒的外径变化自动调节履带角度与直径始终与塔筒外径相吻合。维修仓的前端还设有预留通道,预留通道上连接有可拆卸式叶片维修桥架,可拆卸式叶片维修桥架的中间设有叶片维修通道,风力发电风车的叶片进入所述的叶片维修通道内进行维修,本实用新型通过分体式维修仓及设置在中间的通孔出的驱动装置实现维修仓在风力发电风车塔筒上的升降,同时进入维修仓的人员经预留通道到达可拆卸式叶片维修桥架,对可拆卸式叶片维修桥架内的风力发电风车的叶片进行日常养护维修,操作方便,且维修人员操作安全性得到大大的保护。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18.其中1-维修仓,2-通孔,3-驱动装置,4-叶片维修桥架,5-重力感应自锁滑道支架,6-支撑支架,7-连接通道,8-充气式缓冲气垫,9-底板,41-叶片维修通道,51-支撑杆,52-支撑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的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1
21.风力发电风车塔筒和叶片维修平台,包括设置在风力发电风车塔筒上的分体式的维修仓1,所述的分体式的维修仓1的中间设有通孔2,所述的通孔2设置在风力发电风车塔
筒的外侧,所述的通孔2的内侧设有若干驱动装置3,所述的驱动装置3与风力发电风车塔筒的外壁摩擦配合实现维修仓1沿风力发电风车塔筒纵向上下运动,并根据塔筒的外径变化自动调节履带角度与直径始终与塔筒外径相吻合。所述的分体式的维修仓1的前端还设有预留通道,所述的预留通道上连接有可拆卸式的叶片维修桥架4,所述的可拆卸式的叶片维修桥架4的中间设有叶片维修通道41,风力发电风车的叶片进入所述的叶片维修通道41内进行维修。所述的驱动装置3包括若干驱动小车,所述的驱动小车上设有永磁磁力驱动轮,所述的永磁磁力驱动轮上设有永磁磁力块,所述的驱动小车通过永磁磁力驱动轮吸附在风力发电风车塔筒的外壁上实现纵向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分体式的维修仓及设置在中间的通孔出的驱动装置实现分体式维修仓在风力发电风车塔筒上的升降,同时进入维修仓的人员经预留通道到达可拆卸式叶片维修桥架,对可拆卸式的叶片维修桥架内的风力发电风车的叶片进行日常养护维修,操作方便,且维修人员操作安全性得到大大的保护。
22.所述的可拆卸式的叶片维修桥架4与分体式的维修仓1之间还设有连接通道7,维修人员通过连接通道7由分体式维修仓1进入可拆卸式叶片维修桥架4。
23.所述的叶片维修通道41的周侧设有若干充气式缓冲气垫8,所述的充气式缓冲气垫8填充叶片维修通道41与内部的风力发电风车的叶片之间的缝隙,并且可拆卸式叶片维修桥架可根据叶片角度进行整个平台工作面旋转平移。保证维修人员维修时的安全且更加方便进行维修操作。
24.所述的叶片维修桥架4的前端还设有可启闭的底板9,可随叶片同频摆动和随动摇晃(做到相对静止)。
25.实施例2
26.风力发电风车塔筒和叶片维修平台,包括设置在风力发电风车塔筒上的分体式的维修仓1,所述的分体式的维修仓1的中间设有通孔2,所述的通孔2设置在风力发电风车塔筒的外侧,所述的通孔2的内侧设有若干驱动装置3,所述的驱动装置3与风力发电风车塔筒的外壁摩擦配合实现分体式的维修仓1沿风力发电风车塔筒纵向上下运动,并根据塔筒的外径变化自动调节履带角度与直径始终与塔筒外径相吻合。所述的分体式的维修仓1的前端还设有预留通道,所述的预留通道上连接有可拆卸式的叶片维修桥架4,所述的可拆卸式的叶片维修桥架4的中间设有叶片维修通道41,风力发电风车的叶片进入所述的叶片维修通道41内进行维修。本实用新型通过分体式的维修仓及设置在中间的通孔出的驱动装置实现分体式的维修仓在风力发电风车塔筒上的升降,同时进入维修仓的人员经预留通道到达可拆卸式的叶片维修桥架,对可拆卸式的叶片维修桥架内的风力发电风车的叶片进行日常养护维修,操作方便,且维修人员操作安全性得到大大的保护。
27.所述的驱动装置3包括若干驱动小车,所述的驱动小车上设有永磁磁力驱动轮,所述的永磁磁力驱动轮上设有永磁磁力块,所述的驱动小车通过永磁磁力驱动轮吸附在风力发电风车塔筒的外壁上实现纵向上下运动。并根据塔筒的外径变化自动调节履带角度与直径始终与塔筒外径相吻合。
28.所述的永磁磁力驱动轮为履带式驱动轮,所述的履带式驱动轮包括左履带式驱动轮和右履带式驱动轮,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节左、右履带速度改变方向,所述的履带式驱动轮通过连接支架铰接在驱动小车上。
29.所述的维修仓1的通孔2的底部还设有重力感应自锁滑道支架5,所述的重力感应
自锁滑道支架5假设在风力发电风车塔筒的外侧,所述的重力感应自锁滑道支架5沿径向向内设有只有若干支撑杆51,所述的支撑杆51的头部设有支撑轮52。
30.所述的重力感应自锁滑道支架5与分体式的维修仓1之间还设有支撑支架6,所述的支撑支架6固定连接重力感应自锁滑道支架5与分体式的维修仓1以及可拆卸式叶片维修桥架4。
31.所述的叶片维修通道41的周侧设有若干充气式缓冲气垫8,所述的充气式缓冲气垫8填充叶片维修通道41与内部的风力发电风车的叶片之间的缝隙,并且可拆卸式叶片维修桥架可根据叶片角度进行整个平台工作面旋转平移。保证维修人员维修时的安全且更加方便进行维修操作。
32.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方式、方法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