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火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23914发布日期:2023-08-14 17:3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火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点火装置的,特别涉及一种点火针结构。


背景技术:

1、燃气轮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机械。这个转变过程主要依靠燃烧室中燃料的燃烧来实现,因此,成功点火是燃气轮机启动的标志。燃气轮机中通常采用点火器产生点火源引燃进入燃烧室的燃料,因此,点火器的使用性能对于燃气轮机十分重要。现有的一种点火针,采用高压电源击穿空气,进而产生电弧,燃气轮机等即用此电弧进行燃烧室点火,这种点火针结构的电弧发生端面由于点火期间点火针附近属于富油燃烧,易发生积碳或燃油结焦的现象,导致点火针无法产生电弧或电弧产生不稳定,进而导致点火针失效,点火失败率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点火针结构。

2、本申请提供一种点火针结构,用以为一待点燃装置点火,包括点火针主体及套设于所述点火针主体外侧的外套,所述外套与所述点火针主体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外套的前端与所述点火针主体的前端之间形成与所述间隙连通的第一腔,且所述点火针主体的前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连通的第二腔,所述外套上设有连通所述间隙和外部的第一孔,所述第二腔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间隙连通的第二孔。

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点火针主体包括点火针电极、套接于所述点火针电极外的点火针陶瓷管及套接于所述点火针陶瓷管外的点火针外壳,所述间隙形成于所述点火针外壳的外周面与所述外套的内周面之间,所述第一腔形成于所述外套的前端与所述点火针外壳的前端之间,所述第二腔形成于所述点火针陶瓷管的前端与所述点火针外壳的前端之间,所述第二孔设于所述点火针外壳对应所述第二腔的侧壁上。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与所述外套的前端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孔与所述外套的前端之间的间隔距离。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点火针电极的前端凸伸于所述点火针陶瓷管的前端外,且所述点火针电极的前端面距所述点火针外壳的前端内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点火针电极的外周面距所述点火针外壳的内周面的距离。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的前端端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点火针外壳的前端端壁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点火针外壳与所述点火针电极之间产生的高压电弧经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外部。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朝向所述外套的前端倾斜设置。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孔朝向所述点火针外壳的前端倾斜设置;或所述第二孔朝向所述点火针外壳与所述点火针电极之间形成的高压电弧发生端设置。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点火针外壳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对接部,所述外套的后端形成有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连接固定,且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之间设有密封垫片。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点火针结构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点火针外壳的后端。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待点燃装置为燃气轮机,所述点火针结构的前端伸入所述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内以为其点火。

12、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点火针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外套与点火针主体之间形成间隙,点火针主体产生的电弧自点火针主体的前端经外套的前端延伸至外部以对待点燃装置进行点火,即电弧依次穿过第二腔和第一腔延伸至外部。其中,间隙用于将从外部通过第一孔进入的压缩空气中的一部分导流至第一腔内,以将电弧拉长,提高点火成功率,另一部分压缩空气经第二孔进入第二腔,进一步将电弧拉长,以进一步提高点火成功率,同时进入第二腔的气流可将燃料吹离高压电弧发生端,从而有效防止高压电弧发生端发生积碳及燃油结焦等现象发生,延长点火针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点火针结构,用以为一待点燃装置点火,其特征在于,包括点火针主体及套设于所述点火针主体外侧的外套,所述外套与所述点火针主体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外套的前端与所述点火针主体的前端之间形成与所述间隙连通的第一腔,且所述点火针主体的前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连通的第二腔,所述外套上设有连通所述间隙和外部的第一孔,所述第二腔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间隙连通的第二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针主体包括点火针电极、套接于所述点火针电极外的点火针陶瓷管及套接于所述点火针陶瓷管外的点火针外壳,所述间隙形成于所述点火针外壳的外周面与所述外套的内周面之间,所述第一腔形成于所述外套的前端与所述点火针外壳的前端之间,所述第二腔形成于所述点火针陶瓷管的前端与所述点火针外壳的前端之间,所述第二孔设于所述点火针外壳对应所述第二腔的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火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与所述外套的前端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孔与所述外套的前端之间的间隔距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火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针电极的前端凸伸于所述点火针陶瓷管的前端外,且所述点火针电极的前端面距所述点火针外壳的前端内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点火针电极的外周面距所述点火针外壳的内周面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火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的前端端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点火针外壳的前端端壁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点火针外壳与所述点火针电极之间产生的高压电弧经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外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朝向所述外套的前端倾斜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火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朝向所述点火针外壳的前端倾斜设置;或所述第二孔朝向所述点火针外壳与所述点火针电极之间形成的高压电弧发生端设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火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针外壳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对接部,所述外套的后端形成有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连接固定,且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之间设有密封垫片。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火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针结构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点火针外壳的后端。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点火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点燃装置为燃气轮机,所述点火针结构的前端伸入所述燃气轮机的燃烧室内以为其点火。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点火针结构,用以为一待点燃装置点火,包括点火针主体及套设于所述点火针主体外侧的外套,所述外套与所述点火针主体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外套的前端与所述点火针主体的前端之间形成与所述间隙连通的第一腔,且所述点火针主体的前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连通的第二腔,所述外套上设有连通所述间隙和外部的第一孔,所述第二腔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间隙连通的第二孔。

技术研发人员:杨瑞,曹晶,王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