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27810发布日期:2024-02-22 21:42阅读:37来源:国知局
炭罐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炭罐及汽车。


背景技术:

1、炭罐是燃油系统中控制燃油蒸发排放的关键零件,通常设置在燃油箱和发动机之间。当发动机熄火后,燃油箱内挥发出来的汽油蒸汽与新鲜空气在炭罐内混合,并被炭罐中的活性碳粉吸附;待发动机启动之后,炭罐与发动机进气歧管之间的电磁阀打开,吸附在炭罐的活性碳粉上的汽油蒸汽在进气歧管的真空度作用下被洁净空气带入气缸内参加燃烧,不但降低了排放,而且也降低了油耗。

2、然而,若发动机启动后进气歧管内的真空度过大,会导致燃油箱中的燃油蒸汽在负压下进入炭罐时对炭罐内的碳粉造成较大的冲击,进而容易导致炭罐损坏,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炭罐及汽车,能够降低负压下燃油蒸汽对炭罐内碳粉的冲击力,提升炭罐的使用寿命,避免其损坏。

2、具体而言,本申请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3、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炭罐,所述炭罐包括:壳体组件、盖体组件和扰流组件;

4、所述壳体组件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填充有碳粉;

5、所述盖体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所述盖体组件包括吸附口和脱附口,所述吸附口和所述脱附口分别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6、所述扰流组件位于所述吸附口和所述碳粉之间,用于承受流经所述吸附口的油蒸汽的冲击并对所述油蒸汽进行分流。

7、可选地,所述扰流组件包括至少一种扰流件,不同种类的所述扰流件形状不同;

8、每个所述扰流件与所述壳体组件或所述盖体组件连接。

9、可选地,所述盖体组件包括盖体本体和隔板;

10、所述盖体本体盖设在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

11、所述隔板与所述盖体本体连接,并将所述盖体本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吸附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脱附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分别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12、其中,所述扰流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的至少一个内。

13、可选地,所述至少一种扰流件包括第一扰流件和第二扰流件中的至少一种;

14、多个所述第一扰流件在所述第一腔室内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扰流件与所述盖体本体连接;

15、多个所述第二扰流件在所述第二腔室内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扰流件与所述盖体本体连接。

16、可选地,所述至少一种扰流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扰流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扰流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与所述盖体本体连接;

17、所述多个第一扰流件环绕所述第三扰流件设置。

18、可选地,所述第三扰流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扰流件的高度。

19、可选地,所述第一扰流件的形状为柱状,和/或,所述第二扰流件的形状为板状,和/或,所述第三扰流件的形状为十字状。

20、可选地,所述第二扰流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盖体本体连接;

21、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扰流件的第二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改变至少部分从所述容纳腔流入所述第二腔室的油蒸汽的流动方向,其中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

22、可选地,所述吸附口和所述脱附口的开口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的开口方向。

23、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二扰流件阵列排布而形成多条气流通道,至少一条所述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脱附口的开口方向。

24、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炭罐。

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炭罐及汽车中,炭罐的盖体组件可通过吸附口与燃油箱连接,通过脱附口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连接,炭罐的壳体组件中填充有碳粉,用于吸附油蒸汽,在盖体组件和碳粉之间设置有扰流组件。当发动机启动后,发动机一侧产生负压,使得炭罐处于负压状态,燃油箱内的油蒸汽在负压吸力作用下流经吸附口进入炭罐,并且会先流经扰流组件,扰流组件承受油蒸汽的冲击力并将油蒸汽打散,使其分成冲击力得到弱化的多股气流;而后多股气流再继续流动并进入容纳腔内,被碳粉吸附,因此避免了油蒸汽对碳粉的过度冲击。也即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炭罐能够降低负压状态下,尤其是进气歧管内真空度过大时,油蒸汽对炭罐内碳粉的冲击力,提升了炭罐的使用寿命,并避免其损坏。



技术特征:

1.一种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罐包括:壳体组件(10)、盖体组件(20)和扰流组件(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组件(30)包括至少一种扰流件,不同种类的所述扰流件形状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20)包括盖体本体(24)和隔板(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种扰流件包括第一扰流件(31)和第二扰流件(32)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种扰流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扰流件(33),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扰流件(33)位于所述第一腔室(25)内,并与所述盖体本体(2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扰流件(33)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扰流件(31)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件(31)的形状为柱状,和/或,所述第二扰流件(32)的形状为板状,和/或,所述第三扰流件(33)的形状为十字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流件(32)的第一端与所述盖体本体(2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口(21)和所述脱附口(22)的开口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的开口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炭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扰流件(32)阵列排布而形成多条气流通道,至少一条所述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脱附口(22)的开口方向。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炭罐。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炭罐及汽车,炭罐包括:壳体组件、盖体组件和扰流组件;壳体组件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中填充有碳粉;盖体组件与壳体组件连接,盖体组件包括吸附口和脱附口,吸附口和脱附口分别与容纳腔连通;扰流组件位于吸附口和碳粉之间,用于承受流经吸附口的油蒸汽的冲击并对油蒸汽进行分流。本申请提供的炭罐及汽车,能够降低负压下燃油蒸汽对炭罐内碳粉的冲击力,提升炭罐的使用寿命,避免其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张柱,肖垂元,黄波,李晓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