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国六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后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6798发布日期:2023-09-04 12:22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U型国六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后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是一种u型国六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后处理结构,属于净化处理。


背景技术:

1、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柴油发动机主要满足于重型商用车、工程机械、发电机组的动力需求,而国六柴油发动机产生的尾气在排出时,一般会在排出位置的后部连通安装后处理结构,并利用后处理结构对排出的尾气进行净化处理,现有技术中国六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后处理结构一般喷嘴、混合壳体、隔热式进气管以及隔热式排气管构成,在使用时,先使国六柴油发动机产生的尾气输送到隔热式进气管内,并通过隔热式进气管向混合壳体内输送尾气,并利用安装在混合壳体上的喷嘴向混合壳体内喷洒尿素,从而使尿素与尾气反应,进而对尾气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气体通过隔热式排气管排出,但是直接向混合壳体内输送尿素以及尾气,并使尿素与尾气在混合壳体内直接进行反应,使尾气与尿素之间出现无法充分反应概率较大,会影响尾气净化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u型国六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后处理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尾气与尿素之间进行混合搅拌,提升对尾气净化处理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u型国六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后处理结构,包括混合底壳,所述混合底壳上部左端设置第一隔热筒且第一隔热筒与混合底壳连通布置,所述第一隔热筒左端连通设置蚌壳式端盖,所述蚌壳式端盖后端左侧安装进气法兰管且进气法兰管与蚌壳式端盖连通布置,所述混合底壳下部左端安装第二隔热筒且第二隔热筒与混合底壳连通布置,所述第二隔热筒设置在第一隔热筒正下侧,所述第二隔热筒左端连通安装出气法兰管,所述混合底壳内部顶端安装竖向布置的带条形孔的内层孔管,所述内层孔管外端设置隔板且隔板设置在混合底壳内,所述隔板上端设置旋流管且旋流管位于内层孔管外侧,所述隔板下端安装外层孔管且外层孔管位于内层孔管外侧,所述混合底壳上端安装进料喷嘴,且进料喷嘴穿过混合底壳并与内层孔管连通。

3、进一步地,所述外层孔管下端安装用于封堵外层孔管下方开口的第一滤板,所述第一滤板左端安装竖向布置的第四滤板且第四滤板设置在外层孔管左端,所述第一滤板前后两端分别与呈u形结构的第二滤板的两个竖向部,所述第二滤板左端安装第三滤板且第三滤板设置在第四滤板下端,所述第一滤板、第二滤板、第三滤板以及第四滤板均设置在混合底壳内,且第三滤板以及第四滤板位于第二隔热筒右端。

4、进一步地,所述蚌壳式端盖内部前侧安装倾斜布置的导流板且导流板位于进气法兰管正前方,所述导流板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多个通孔且通孔贯穿导流板。

5、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后端边缘位置安装u形安装板,且u形安装板设置在蚌壳式端盖内壁上。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筒前后两侧均对称安装两个竖向布置的固定支架,且固定支架位于第二隔热筒外侧,位于前后两侧对应的两个所述固定支架之间对称安装两个卡箍,且两个卡箍分别设置在第一隔热筒外端以及第二隔热筒外端。

7、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孔管由sus444不锈钢构件制成,所述外层孔管由sus439不锈钢构件制成。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筒、所述第二隔热筒别由筒体和包覆于该筒体外的隔热罩构成,所述隔热罩由左半部隔热罩和右半部隔热罩搭接而成,所述左半部隔热罩与所述右半部隔热罩结构相同。

9、进一步地,位于前后两侧对应的两个所述固定支架通过上支撑支架、下支撑支架连接,所述上支撑支架、所述下支撑支架均为弧形结构,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热筒、所述第二隔热筒等径。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1、尾气通过第一隔热筒向混合底壳内上腔体内进行输送,并使尾气进入旋流管内,并在旋流管作用下,使尾气流速进行增加,并使尾气进入内层孔管内并进行螺旋流动,同时使利用进料喷嘴向内层孔管内输送尿素,从而使尾气与尿素之间进行混合搅拌,进而使尾气与尿素之间进行充分反应,提升对尾气净化处理效果。

12、2、第一隔热筒以及第二隔热筒均安装到混合底壳左端上,并利用固定支架以及卡箍分,使第一隔热筒与第二隔热筒之间限制连接,此时第一隔热筒、第二隔热筒以及混合底壳形成u形结构,对比传统的箱式结构有效降低重量,减小体积,提升燃油经济性。

13、3、通过进气法兰管向蚌壳式端盖内输送尾气,先进入蚌壳式端盖的截面成梯形的后部,并在梯形截面引导下使尾气向蚌壳式端盖内前部内扩张分散,成阶梯式下陷结构的蚌壳式端盖前部会对输入的尾气产生阻力并改变气流分布,抑制尾气因惯性而出现汇聚现象,同时在带多个通孔的导流板阻挡,使蚌壳式端盖向第一隔热筒内输送尾气的流速均匀性高。

14、4、在内层孔管与外层孔管共同作用下使混合物充分扩散,并且第一滤板对内层孔管下端开口进行阻挡,同时第二滤板、第三滤板以及第四滤板形成一个空间,并且外层孔管位于这个空间内,第一滤板、第二滤板、第三滤板以及第四滤板会混合物的流动进行抑制,有效避免混合物因惯性作用积聚在底部现象发生,抗结晶能力好,排出均匀性高。

15、5、第一隔热筒的筒体内封装有doc组件、dpf组件,第二隔热筒的筒体内封装有scr+asc组件。doc组件、dpf组件、scr+asc组件对应的隔热罩可使用同一幅通用模具,scr+asc组件对应的隔热罩分割后可作为doc组件、dpf组件对应的隔热罩使用。有利于降低成本。

16、6、通过内层孔管由sus444不锈钢构件制成,外层孔管由sus439不锈钢构件制成,提高了混合器的耐湿热、盐雾腐蚀能力及焊接性能。

17、7、通过搭配不同尺寸的上支撑支架、下支撑支架,能够灵活的组成固定不同尺寸的第一隔热筒和第二隔热筒,从而完成紧耦合的布置要求。该结构在整车布置存在总长限制,通过增大scr+asc组件的直径,缩短组件长度的方式(即增大第二隔热筒8的直径,缩短第二隔热筒8的长度),能够满足整车布置的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u型国六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后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底壳(5),所述混合底壳(5)上部左端设置第一隔热筒(3)且第一隔热筒(3)与混合底壳(5)连通布置,所述第一隔热筒(3)左端连通设置蚌壳式端盖(2),所述蚌壳式端盖(2)后端左侧安装进气法兰管(1)且进气法兰管(1)与蚌壳式端盖(2)连通布置,所述混合底壳(5)下部左端安装第二隔热筒(8)且第二隔热筒(8)与混合底壳(5)连通布置,所述第二隔热筒(8)设置在第一隔热筒(3)正下侧,所述第二隔热筒(8)左端连通安装出气法兰管(9),所述混合底壳(5)内部顶端安装竖向布置的带条形孔的内层孔管(52),所述内层孔管(52)外端设置隔板(53)且隔板(53)设置在混合底壳(5)内,所述隔板(53)上端设置旋流管(51)且旋流管(51)位于内层孔管(52)外侧,所述隔板(53)下端安装外层孔管(54)且外层孔管(54)位于内层孔管(52)外侧,所述混合底壳(5)上端安装进料喷嘴(4),且进料喷嘴(4)穿过混合底壳(5)并与内层孔管(5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国六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后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孔管(54)下端安装用于封堵外层孔管(54)下方开口的第一滤板(55),所述第一滤板(55)左端安装竖向布置的第四滤板(58)且第四滤板(58)设置在外层孔管(54)左端,所述第一滤板(55)前后两端分别与呈u形结构的第二滤板(56)的两个竖向部,所述第二滤板(56)左端安装第三滤板(57)且第三滤板(57)设置在第四滤板(58)下端,所述第一滤板(55)、第二滤板(56)、第三滤板(57)以及第四滤板(58)均设置在混合底壳(5)内,且第三滤板(57)以及第四滤板(58)位于第二隔热筒(8)右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国六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后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蚌壳式端盖(2)内部前侧安装倾斜布置的导流板(21)且导流板(21)位于进气法兰管(1)正前方,所述导流板(21)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多个通孔且通孔贯穿导流板(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u型国六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后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1)后端边缘位置安装u形安装板,且u形安装板设置在蚌壳式端盖(2)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国六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后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筒(3)前后两侧均对称安装两个竖向布置的固定支架(6),且固定支架(6)位于第二隔热筒(8)外侧,位于前后两侧对应的两个所述固定支架(6)之间对称安装两个卡箍(7),且两个卡箍(7)分别设置在第一隔热筒(3)外端以及第二隔热筒(8)外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国六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后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孔管(52)由sus444不锈钢构件制成,所述外层孔管(54)由sus439不锈钢构件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国六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后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筒(3)、所述第二隔热筒(8)分别由筒体和包覆于该筒体外的隔热罩(10)构成,所述隔热罩(10)由左半部隔热罩(101)和右半部隔热罩(102)搭接而成,所述左半部隔热罩(101)与所述右半部隔热罩(102)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u型国六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后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前后两侧对应的两个所述固定支架(6)通过上支撑支架(61)、下支撑支架(62)连接,所述上支撑支架(61)、所述下支撑支架(62)均为弧形结构,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热筒(3)、所述第二隔热筒(8)等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U型国六柴油发动机排气净化后处理结构,包括混合底壳,所述混合底壳上部左端设置第一隔热筒,所述第一隔热筒左端连通设置蚌壳式端盖,所述蚌壳式端盖后端左侧安装进气法兰管,所述混合底壳下部左端安装第二隔热筒,所述第二隔热筒左端连通安装出气法兰管,所述混合底壳内部顶端安装带条形孔的内层孔管,所述内层孔管外端设置隔板,所述隔板上端设置旋流管且旋流管位于内层孔管外侧,所述隔板下端安装外层孔管且外层孔管位于内层孔管外侧,所述混合底壳上端安装进料喷嘴,且进料喷嘴穿过混合底壳并与内层孔管连通,该设计使尾气与尿素之间进行混合搅拌,进而使尾气与尿素之间进行充分反应,提升对尾气净化处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法献,罗雨馨,谢德强,杜文,乔盛楠,吴仁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邦得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