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5361发布日期:2023-10-28 17:28阅读:78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尾气处理,具体而言涉及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混合器。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针对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的治理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得以开展和实施。针对柴油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加重,多位专家和环保组织共同呼吁我国尽快制定和实施“清洁发动机行动计划”,实施更加严格的柴油车、非道路机械和船舶排放标准,推动柴油油品清洁化,以加快中国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进程。

2、通过对国内外同领域内的企业和机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系统已经成为中、大型功能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的主要途径和发展方向。国外的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系统主要通过封装公司或电控系统公司对相关部件予以集成,最终形成系统供应。我国也已经产生了scr后处理系统的主要部件的生产供应商。随着国四国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强制实施,我国对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系统的需求将出现井喷式发展趋势,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系统的整体系统集成供应商也必将形成。

3、目前,scr混合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尿素和废气混合不均匀,产生尿素结晶的风险较高,造成整车油耗增加、后处理nox转化效率下降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尿素和废气混合均匀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混合器,包括:

2、壳体,所述壳体被设置成管状,包括进气端和排气端,定义壳体的轴线为第一轴线;

3、尿素喷管,设置到所述壳体的外壁,定义尿素喷管的轴线为第二轴线;

4、锥形套,连接到所述壳体的进气端;

5、多孔管,连接到所述壳体的排风端;

6、扰流部件,设置到所述壳体的内壁;

7、其中,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相交,所述扰流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进气端以及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的交点之间;

8、定义壳体的截面内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呈圆形,第二区域呈环形包围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外围,所述扰流部件包括处于第二区域的多个扰流板,所述扰流板与第一轴线呈一定夹角。

9、优选的,多个所述扰流板绕第一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

10、优选的,所述扰流板与第一轴线有45°夹角。

11、优选的,所述扰流部件还包括处于第一区域的环形构件,所述环形构件的外壁连接多个所述扰流板。

12、优选的,所述多孔管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多孔部分,所述多孔部分包括沿所述多孔管表面均匀分布的出气孔。

13、优选的,所述出气孔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轴线。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外接圆直径比处于二分之一以及三分之一之间。

15、优选的,所述尿素喷管上设有喷嘴安装区域,当尿素喷嘴安装到所述喷嘴安装区域时,尿素喷嘴的喷雾方向与第一轴线交叉。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本实用新型在尿素喷雾喷出的区域之前设置了扰流部件,扰流部件用于将一部分流体改变方向,使其与另一部分流体发生交错和碰撞,如此在接触尿毒喷雾之前形成了混合效果,通过这种混合,使尾气和尿素接触的更充分更均匀,以减少尿素因不能接触到尾气而结晶的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扰流板(52)绕第一轴线呈圆周阵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52)与第一轴线有45°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件(50)还包括处于第一区域的环形构件(51),所述环形构件(51)的外壁连接多个所述扰流板(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管(40)远离所述壳体(20)的一端设有多孔部分,所述多孔部分包括沿所述多孔管(40)表面均匀分布的出气孔(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41)的轴线垂直于第一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外接圆直径比处于二分之一以及三分之一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尿素喷管(30)上设有喷嘴安装区域,当尿素喷嘴安装到所述喷嘴安装区域时,尿素喷嘴的喷雾方向与第一轴线交叉。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发动机尾气后处理SCR混合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被设置成管状,包括进气端和排气端,定义壳体的轴线为第一轴线;尿素喷管,设置到所述壳体的外壁,定义尿素喷管的轴线为第二轴线;锥形套,连接到所述壳体的进气端;多孔管,连接到所述壳体的排风端。本技术在尿素喷雾喷出的区域之前设置了扰流部件,扰流部件用于将一部分流体改变方向,使其与另一部分流体发生交错和碰撞,如此在接触尿毒喷雾之前形成了混合效果,通过这种混合,使尾气和尿素接触的更充分更均匀,以减少尿素因不能接触到尾气而结晶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田雨林,杨曦,熊飘洋,周存高,陈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瀚深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