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谐振器内部多孔分隔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54673发布日期:2024-02-07 12:19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谐振器内部多孔分隔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谐振器分隔板,特别是涉及一种谐振器内部多孔分隔板,属于汽车谐振器。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性能和舒适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其中,在汽车发动机运转时,通过谐振器的共振作用,使得排气管内的压力波能够得到优化,从而提高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并且可以在特定频率下增加排气管内的气流速度和压力,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输出和燃油经济性,此外,谐振器还可以减少排气管内的噪音和振动,能够有效地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振动,提高驾乘体验。

2、而现有的汽车谐振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内部的分隔板只是简单对汽车所产生的声波进行分割,从而利用管道使得声波彼此之间分离,之后在相互干涉并且抵消,从而达到消音的效果,但是这种分隔板只是对声波起到分割的作用,无法提高消音效果。

3、因此,亟需对谐振器内部多孔分隔板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谐振器内部多孔分隔板,通过弧形向上隆起设置的内隔板,可在带有噪音的汽车尾气进入内隔板后,被隔离板吸收部分噪音后,将剩余噪音进行反射,之后经通孔传出后经另一内隔板对应的通孔内再次进入内隔板的内部,再次被另一内隔板进行噪音吸收、反射,直至传到出气管附近的噪音被逐渐削弱,从而提高降噪消音效果。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3、一种谐振器内部多孔分隔板,包括上盖、与上盖卡接的下盖以及当上盖与下盖连接后,安装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内隔板,所述下盖上连通设有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所述内隔板呈弯折的“u”型状,且所述内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管以及所述出气管相对应,所述内隔板上设有多个隔离板,所述内隔板呈向上隆起状,且所述内隔板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4、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内隔板内壁之间形成有消音腔,所述消音腔与所述通孔相连通。

5、优选的,多个所述隔离板的上端均设有卡座,所述上盖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座相对应的弹性卡条。

6、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上设有卡箍,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下盖的一端端面上设有密封圈。

7、优选的,所述隔离板的内部设有隔音层,所述隔音层为玻璃纤维层。

8、优选的,所述内隔板两端的截面均大于所述进气管以及所述出气管的截面。

9、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通过弧形向上隆起设置的内隔板,可在带有噪音的汽车尾气进入内隔板后,被隔离板吸收部分噪音后,将剩余噪音进行反射,之后经通孔传出后经另一内隔板对应的通孔内再次进入内隔板的内部,再次被另一内隔板进行噪音吸收、反射,直至传到出气管附近的噪音被逐渐削弱,从而提高降噪消音效果。

11、2、在上盖与下盖进行卡合连接过后,弹性卡柱受压产生形变后卡在卡座内,从而对内隔板进行定位,使内隔板在下盖内保持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谐振器内部多孔分隔板,包括上盖(1)、与上盖(1)卡接的下盖(101)以及当上盖(1)与下盖(101)连接后,安装于上盖(1)与下盖(101)之间的内隔板(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01)上连通设有进气管(103)以及出气管(104),所述内隔板(102)呈弯折的“u”型状,且所述内隔板(1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气管(103)以及所述出气管(104)相对应,所述内隔板(102)上设有多个隔离板(105),所述内隔板(102)呈向上隆起状,且所述内隔板(102)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谐振器内部多孔分隔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隔离板(105)与所述内隔板(102)内壁之间形成有消音腔(2),所述消音腔(2)与所述通孔(106)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谐振器内部多孔分隔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隔离板(105)的上端均设有卡座(3),所述上盖(1)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座(3)相对应的弹性卡条(3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谐振器内部多孔分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03)上设有卡箍(4),所述出气管(104)远离所述下盖(101)的一端端面上设有密封圈(4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谐振器内部多孔分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105)的内部设有隔音层(5),所述隔音层(5)为玻璃纤维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谐振器内部多孔分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板(102)两端的截面均大于所述进气管(103)以及所述出气管(104)的截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汽车谐振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谐振器内部多孔分隔板,包括上盖、与上盖卡接的下盖以及当上盖与下盖连接后,安装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内隔板,下盖上连通设有进气管以及出气管,内隔板呈弯折的“U”型状,且内隔板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以及出气管相对应,内隔板上设有多个隔离板,内隔板呈向上隆起状。本技术通过弧形向上隆起设置的内隔板,可在带有噪音的汽车尾气进入内隔板后,被隔离板吸收部分噪音后,将剩余噪音进行反射,之后经通孔传出后经另一内隔板对应的通孔内再次进入内隔板的内部,再次被另一内隔板进行噪音吸收、反射,直至传到出气管附近的噪音被逐渐削弱,从而提高降噪消音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林大益,夏勇,顾永军,王润宏,许开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博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