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8645发布日期:2024-01-26 23:06阅读:21来源:国知局
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结构。


背景技术:

1、近年来,为了可确保对于更多的人负担得起、可靠、可持续且先进的能源的存取,正在进行对能源的效率化作贡献的车辆构件的轻量化的研究开发。在关于车辆用发动机的轻量化的研究开发中,为了避免废气再循环气体管与气缸盖之间的凸缘部件因接触到废气再循环气体管内的高温废气及冷凝水而生锈,一般采用耐腐蚀性能优良的不锈钢来制作凸缘部件。但是,不锈钢材质的凸缘部件的成本很高。因此,有必要对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结构进行改良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结构,可防止凸缘部件生锈且可节省设置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结构,包括:废气再循环气体管,通过排气通道连接废气净化装置且通过气缸盖的进气通道连接气缸,以将废气从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再循环至所述气缸,所述气缸盖的侧壁具有对应于所述进气通道的开口;第一凸缘部件,连接所述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的上游端及所述排气通道,所述废气再循环气体管插入所述第一凸缘部件;第二凸缘部件,连接所述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的下游端及所述开口,所述废气再循环气体管插入所述第二凸缘部件且焊接于所述第二凸缘部件,所述废气再循环气体管与所述第二凸缘部件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垫圈,包括垫圈主体及圆筒部,所述垫圈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凸缘部件与所述侧壁之间,所述圆筒部与所述垫圈主体一体成形;以及螺栓,将所述第二凸缘部件及所述垫圈主体固定于所述侧壁,所述圆筒部从所述内壁面的内侧插入所述废气再循环气体管且覆盖所述间隙。

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缘部件是铁制凸缘部件,所述废气再循环气体管是不锈钢气体管,所述垫圈是不锈钢垫圈。

4、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结构中,利用一体连接于垫圈主体的圆筒部将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的内部与第二凸缘部件分隔开,而可避免废气再循环气体管内的高温废气及冷凝水接触到第二凸缘部件。据此,不需为了避免第二凸缘部件生锈而采用昂贵的不锈钢制作第二凸缘部件,第二凸缘部件可采用较便宜的铁来制作。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结构可防止凸缘部件生锈且可节省设置成本。

5、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结构,可防止凸缘部件生锈且可节省设置成本。废气再循环气体管结构包括:废气再循环气体管,通过排气通道连接废气净化装置且通过进气通道连接气缸;第一凸缘部件,连接废气再循环气体管及排气通道,废气再循环气体管插入第一凸缘部件;第二凸缘部件,连接废气再循环气体管及进气通道,废气再循环气体管插入第二凸缘部件且焊接于第二凸缘部件,废气再循环气体管与第二凸缘部件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垫圈,包括垫圈主体及圆筒部,垫圈主体设置于第二凸缘部件与侧壁之间,圆筒部与垫圈主体一体成形;以及螺栓,将第二凸缘部件及垫圈主体固定于侧壁,圆筒部从内壁面的内侧插入废气再循环气体管且覆盖间隙。

技术研发人员:村上京士郎,中田和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