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进气道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71549发布日期:2024-05-13 12:20阅读:6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进气道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尤其涉及发动机进气道及车辆。


背景技术:

1、汽油机进气系统的作用是为发动机输送清洁、干燥、充足、稳定的空气,以满足发动机的燃烧需求。增压机型的进气系统主要部件包括:空气滤清器、增压器、节气门、进气总管、稳压腔、进气歧管。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过滤干净后,由增压器施加一定的压力,依次进入进气总管、稳压腔、进气歧管,最终进入燃烧室,与喷射的燃油混合燃烧,产生热能,由活塞及曲轴等运动件转换成机械能。

2、进气系统的性能对于发动机的动力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多缸机各缸的进气不均匀性会造成各气缸的不均匀工作,会造成发动机油耗上升,功率不足,零部件磨损加剧。

3、为平衡各缸的进气均匀性,目前各主机厂从优化进气歧管总管长度、节气门安装位置、稳压腔-进气歧管过渡圆角多方面努力,使各缸进气不均匀性尽量保持在5%以内。

4、但由于混动车型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发动机机舱空间减小;以及egr等新技术的普遍应用,进气系统的布置受到更多的限制,不利于各气缸的进气均匀性。以四缸机为例,节气门布置在2,3缸中间是最理想的方案,但受机舱空间限制,以及增加egr带来的水冷中冷器顶置的要求,很多发动机的节气门布置在1缸或4缸进口处,这样势必会造成进气均匀性变差,图1是现有技术中混动专用发动机节气门后至气缸的进气道模型,经过仿真分析,其各气缸进气的均匀性见表1,可以看出,由于节气门后的进气总管位于最外侧缸体附近以及进气总管的走向存在一个折弯,导致部分空气较难进入靠近进气总管的缸体,靠近进气总管的缸体进气量偏小达5%,与其他缸体的进气量差异达7%以上,这将对发动机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发动机进气道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发动机进气道的进气总管布置在最外侧缸体的进气口处时,存在靠近进气总管的缸体进气量少的问题。

2、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发动机进气道,该发动机进气道包括:

3、稳压腔;

4、多个进气支管,多个所述进气支管沿预设方向依次连通所述稳压腔,多个所述进气支管均位于所述稳压腔的一侧;

5、进气总管,设置于所述稳压腔沿所述预设方向的一端且与所述稳压腔连通,所述进气总管靠近所述进气支管一侧的内管壁上凸设有凸起。

6、作为发动机进气道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总管向远离所述进气支管的方向弯折。

7、作为发动机进气道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节气门,所述节气门设置于所述进气总管;

8、所述进气总管的最小截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节气门的最小截面积。

9、作为发动机进气道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凸起为圆弧形凸起。

10、作为发动机进气道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总管从所述凸起处至所述稳压腔的进气口,所述进气总管的截面积逐渐增大。

11、作为发动机进气道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总管为可弯折管路。

12、作为发动机进气道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总管与所述稳压腔可拆卸连接。

13、作为发动机进气道的优选技术方案,沿远离所述进气总管的所述预设方向,所述稳压腔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14、作为发动机进气道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稳压腔和多个所述进气支管为一体成型件。

15、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车辆,包括发动机和上述任一方案中的发动机进气道,所述进气支管一一对应和所述发动机的气缸进气口连通。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发明提供发动机进气道及车辆,该发动机进气道包括稳压腔、进气总管和多个进气支管,多个进气支管沿预设方向依次连通稳压腔,多个进气支管均位于稳压腔的一侧;进气总管设置于稳压腔沿预设方向的一端且与稳压腔连通,进气总管靠近进气支管一侧的的内管壁上凸设有凸起。气体进入到进气总管内后,凸起提前对进气总管内的气流进行导流,改变部分空气的气流方向,使气流向靠近进气支管的一侧偏离,进而使空气提前调整方向进入靠近进气总管的进气支管内,增加靠近进气总管的进气支管的进气分量,进而使的每个进气支管的进气量更加均匀,大大提升了发动机的进气性能。



技术特征:

1.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总管(3)向远离所述进气支管(2)的方向弯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气门,所述节气门设置于所述进气总管(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1)为圆弧形凸起(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总管(3)从所述凸起(31)处至所述稳压腔(1)的进气口,所述进气总管(3)的截面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总管(3)为可弯折管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总管(3)与所述稳压腔(1)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进气总管(3)的所述预设方向(x),所述稳压腔(1)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腔(1)和多个所述进气支管(2)为一体成型件。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所述进气支管(2)一一对应和所述发动机的气缸进气口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发动机进气道及车辆,该发动机进气道包括稳压腔、进气总管和多个进气支管,多个进气支管沿预设方向依次连通稳压腔;进气总管设置于稳压腔沿预设方向的一端且与稳压腔连通,进气总管靠近进气支管一侧的内管壁上凸设有凸起。气体进入到进气总管内后,凸起提前对进气总管内的气流进行导流,改变部分空气的气流方向,使气流向靠近进气支管的一侧偏离,进而使空气提前调整方向进入靠近进气总管的进气支管内,增加靠近进气总管的进气支管的进气分量,进而使的每个进气支管的进气量更加均匀,大大提升了发动机的进气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王诗萌,任玉虎,王丙祥,魏建强,郭超,高井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