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194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增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自然流体动力转变为机械能的流体力原动机。是这种原动机的配套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提高原动机作功效率或可调节原动机转速的设备。适合于流体力原动机作为转变潮汐潮流,江、河流水动能为机械能,其转换能量的作功效率,仅是流体力原动机直径的二分之一,还有二分之一的流水动能,没有被利用。並且,原动机的转速随流水流速的大小变动,不能按需要转变能量。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利用自然流体动力的原动机,作为潮汐潮流、江、河流水动能转变为机械能,提高其转换效率或可调节原动机转速。
本发明的增流器装置,其特征是扁形双喇叭口正反向流道。喇叭口的大小可控制,调节流入喇叭口的流水量。並在喇叭口内流道中设有单向自动全流门。当流水与其接触时,全流门能自动转动,开启或闭合。让流水顺道流通或将流水改道流向全(合)流道区。它具有与流水正反向流向无关的功能。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下方式完成的流水由一个方位流入扁形喇叭口Ⅰ,以全流门〔34〕分为两个流道区即全流道区(2)和改流道区(1)。流入全流区(2)的流水,顺道流经中心机架和流道区(3)。流水流经流道区(3),流水动力对全流门〔18〕作用,全流门〔18〕被推开,与流向垂直。这时全流门〔18〕与定位杆〔21〕相靠,对流水的阻力最小,流水顺通流过流道区(3),从喇叭口Ⅱ流出;流入流道区(1)的流水,对全流门〔34〕的弯曲边〔35〕作用,流水动力将全流门〔34〕推向与控流门〔33〕相靠。流道区(1)被关闭,流水沿全流门〔34〕改道流入全流道区(2)。如此,全流区(2)的流水量增加1倍。
如果,将喇叭口Ⅰ的控流门〔2〕〔33〕调节到中心机架直径的2倍位置,则流经流道区(2)的流水量是原来流水量的4倍。
当流水流向方位由喇叭口Ⅱ流入时,流水流经流道区(4)和(3)所产生的增流功能作用,与流水流向方位由喇叭口Ⅰ流入时相同。流经全流区(4)的流水量,同样可由控流门〔17〕〔27〕控制。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1是本发明增流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图。
附图2是本发明增流器面板视图。
附图3是本发明增流器底部板视图。
实施例参照附图1或2、3。一个以机座架为中心构成双喇叭口形的增流器。以连接杆〔8〕〔10〕〔16〕〔31〕和上、下园框〔25〕〔30〕连接,构成中心机架。将联合器〔11〕固定在连接杆〔10〕旁边;联合器〔29〕固定在连接杆〔31〕旁边。控流门〔2〕〔17〕的转轴,装置在联合器〔11〕中。控流门〔27〕〔33〕的转轴装置在联合器〔29〕中。控流门〔2〕〔33〕构成流向方位喇叭口Ⅰ和控流门〔17〕〔27〕构成流向方位喇叭口Ⅱ。
全流门〔34〕的转轴装置在上园框〔25〕的〔14〕和下园框〔30〕〔6〕位置。全流门〔34〕的开闭边〔35〕制成弯曲状,θ1=135°~170°角。全流门〔34〕的定位杆〔4〕由角架〔3〕、〔9〕固定在上、下园框〔25〕〔30〕。如此,构成喇叭口Ⅰ内的两个流道区即全流区(2)和改流区(1)。全流门〔18〕的转轴装置在上园框〔25〕的〔20〕和下园框〔30〕的〔12〕位置。全流门〔18〕的开闭边〔23〕制成弯曲状,θ2=135°~170°角。全流门〔18〕的定位杆〔21〕由角架〔19〕、〔15〕固定在上、下园框〔25〕〔30〕。这样构成为喇叭口Ⅱ内的两个流道区即全流区(4)和改流区(3)。
底部板〔53〕〔57〕的〔54〕〔56〕〔58〕等和面板〔43〕〔44〕的〔50〕〔37〕〔42〕等,用柱杆固定连接,构成扁形喇叭的上下边。上下边之间的高度与中心机架的高度相等。底部板用螺丝固定或焊接在中心机架下框〔30〕的底部。
一个梯形面板分为两部分、交联〔40〕〔47〕将两部分连接成一个整梯形。控制器〔48〕的控制杆连接控流门〔2〕〔33〕的〔1〕〔36〕,控制杆可在控制槽〔46〕〔49〕移动,构成喇叭口Ⅰ的控流门〔2〕〔33〕的控制装置。用同样的方式将控制器〔39〕和控流门〔17〕〔27〕的〔22〕〔26〕及控制槽〔38〕〔41〕,构成喇叭口Ⅱ的控流门〔17〕〔27〕的控制装置。
两个喇叭口外边装设防护网,防护网可左右移动。並设有自动控制装置或人工控制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提高利用自然流体动力的流体力原动机的作功效率或可控制流体流量、适应流体流速大小变化,使原动机转速稳定的装置,其特征是a、扁形双喇叭口正反向流道。b、扁形双喇叭口的两个(边)门活动可调。c、双喇叭口正反向流道中,设有单向自动全流门。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增流器,其特征是扁形双喇叭口正反向流道的中心机架为园框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增流器,其特征是中心机架结构的内径为流体力原动机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增流器,其特征是中心机架内部的深度是流体力原动机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增流器,其特征是活动控流门〔2〕〔17〕的转轴设置在联合器〔11〕内和控流门〔27〕〔33〕的转轴设置在联合器〔29〕内。
6.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增流器,其特征是扁形双喇叭口正反向流道的上、下边〔43〕〔57〕即盖或底呈双梯形。
7.如权利要求
1或5、6所述的增流器,其特征是控流门〔2〕〔17〕和〔27〕〔33〕设有控制器〔39〕〔48〕,可控制喇叭口的大小,並且大于中心机架直径的2倍。
8.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增流器,其特征是扁形双喇叭口正反向流道内设有单向自动全流门〔18〕〔34〕。
9.如权利要求
1或8所述的增流器,其特征是单向自动全流门〔18〕〔34〕的转轴装置在园形中心机架的上框〔25〕下框〔30〕之间。並可转动。
10.如权利要求
1或9所述增流器,特征是单向自动全流门〔18〕〔34〕的转轴设置在上下框的〔6〕〔14〕〔20〕〔12〕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增流器,其特征是单向自动全流门〔18〕〔34〕的单向动程,由单向定位杆〔4〕〔21〕限定。
12.如权利要求
1或9、10所述增流器,其特征是单向自动全流门〔18〕〔34〕的开或合,在流道区(1)或(3)内。並且应与流体力原动机的无功道区相对应。
13.如权利要求
1或12所述的增流器,其特征是单向自动全流门〔18〕〔34〕的开合边制成弯曲状,全流门〔18〕的〔23〕或〔34〕的〔35〕,θ1=θ2=135°~170°角。
1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增流器,其特征是面板之间由柱杆固定。构成扁形双喇叭的上下边。
15.如权利要求
1或6所述的增流器,其特征是面板〔43〕〔44〕上装设交联〔40〕〔47〕等,内梯形面可翻动。
16.如权利要求
1或2所述增流器装置,其特征是扁形双喇叭口正反向流道的内梯形面板,设有开启安全装置。
17.如权利要求
1或7所述的增流器,其特征是双喇叭口外边,装设防护网,防护网左右可移动,其装置是自动的或人工控制的。
专利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可提高流体力原动机作功效率或可调节流水流量的增流器,适应流水流速大小变化,使原动机的转速保持稳定的装置。该装置的特征是扁形双喇叭口正反向流道,设有可控调节门。流道内设置单向自动全流门,流水与其接触,可自动开启或闭合,并且与流向无关。
文档编号F03B17/06GK86100506SQ86100506
公开日1987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1986年1月29日
发明者姚玉龙 申请人:姚玉龙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