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轨道式水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789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击轨道式水轮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简易水轮机,特别是一种冲击轨道式水轮机。
现有的水轮机虽然形式各异,但其转动部分都主要是由转轮、主轴、轴承和密封装置组成,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四、六、八轮机。转轮由杠杆、四~八页流线型叶片组成,有分水叶片,精度要求高,制造复杂,特别是叶片易因汽蚀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冲击轨道式水轮机,这种水轮机与已有技术相比,在水流具有相同流速和落差的情况下,转轮能产生比已有技术大四倍以上的压力,特别是这种水轮机能使叶片不易汽蚀,可延长叶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导水管(7)呈方形截锥型,与方形出水口(8)在同一直线上,呈方形的叶片(6)至少50片等距离,垂直地固定在转轮(5)的外圆面上,通过转轮(5)的主轴(1)尾端采用稳定轴承(3)支承,稳定轴承(3)紧固在蜗壳(4)的底座上。
当水由呈方形截锥型的导水管(7)进入蜗壳(4)内,水冲击固定在转轮(5)上的叶片(6)转动,转轮(5)带动主轴(1)转动,再由紧固在主轴(1)上的皮带轮(2)将功能输出,从而达到连接在其上的发电机组发电的目的。待水充满整个蜗壳(4)后,水从与导水管(7)对直的出水口(8)排出。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纵向剖视简图。
图2是
图1中转轮(5)、叶片(6)的平面简图。
图3是图2中转轮(5)的A-A向剖视简图。
参照
图1、图2、图3,一个上大下小的方形截锥型导水管(7),与密封在蜗壳(4)里的转轮(5)相通,蜗壳(4)与转轮(5)上的叶片(6)的外边缘上下各留有3厘米的间隙,四周留2厘米的间隙,转轮(5)通过其上的中心通孔与主轴(1)相连,主轴(1)的尾部采用稳定轴承(3)支承,稳定轴承(3)紧固在蜗壳(4)的底座上。主轴(1)的上部与蜗壳(4)相连处同样有一稳定轴承(3),稳定轴承(3)内有钢垫圈和橡胶垫圈各一片,后者用来滤水、滤沙,不过油。主轴(1)的上部与皮带轮(2)可采用销钉紧固连接。下部与导水管(7)对直的是出水口(8)。
在水流速为3.3米/秒,落差为2米的条件下转轮(5)中心有一上下通孔,是用来安装主轴(1)的,其直径为12厘米的圆孔,圆柱形块体四周等距离地用机械方法(如卡接后再用销钉紧固)固定至少50页叶片(6),叶片呈方形,边长50厘米,厚度2厘米,叶片的外形尺寸随水流速、落差条件的改变需作相应地调整。叶片(6)垂直于转轮(5)四周圆柱形外表面,圆柱形块体横截面是直径为2米的圆,可采用钢浇铸。
本实用新型除上述技术要求外,其余均可采用现有技术、材料及设备加工制造,其制造简单。
权利要求1.一种由导水管(7)、出水口(8)、主轴(1)、皮带轮(2)、稳定轴承(3)、安装在主轴(1)上的转轮(5)、及其上的叶片(6)和蜗壳(4)连接组成的冲击轨道式水轮机,其特征在于a.导水管(7)呈方形截锥型,与方形出水口(8)在同一直线上,b.呈方形的叶片(6)至少50片等距离、垂直地固定在转轮(5)的外圆面上,c.通过转轮(5)的主轴(1)尾端采用稳定轴承(3)支承,稳定轴承(3)紧固在蜗壳(4)的底座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击轨道式水轮机。其特征是导水管呈方形截锥型,叶片呈方形紧固在转轮外圆周上,主轴尾端采用压力轴承支承并使其固定在蜗壳底座上,其余均采用现有技术设备。这种冲击轨道式水轮机能产生较大的转轮压力,是相同水流速、相同水落差条件下转轮压力的四倍,叶片不易汽蚀。制造容易,适合于与发电机组配套使用作发电用。
文档编号F03B1/00GK2047728SQ8921293
公开日1989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1989年4月20日
发明者张庆松 申请人:张庆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