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距冲程蓄能直推势转子汽油内燃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367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等距冲程蓄能直推势转子汽油内燃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可应用于机动车,通过燃烧汽油产生动力的不等距冲程蓄能直推势转子发动机。
以前广泛应用于机动车的发动机是曲轴连杆式发动机,汽缸通过燃烧产生动力后,通过曲轴连杆机构输送给机动车的传动部分,推动机动车运行。
以前的发动机虽然可比较好地完成推动作用,但由于其本身结构的特点,存在着动力输出反应迟缓在同样燃油的情况下,输出的动力比小,需专门的润滑系统、结构复杂等缺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利用转子直推原理,设计一种全新结构的发动机,使其不仅可以代替以前发动机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输出动力大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由壳体,汽缸,大摇臂,转子,四角凸轮式滑道,内轮,外轮,气道、,及电点火系统组成,其中,四角凸轮式滑道,设置在壳体右内侧,大摇臂——汽缸组件呈180°对称配置,支撑轮分别由内轮和外轮组成,支撑轮通过轮座与大摇臂钢性连接,并滑动固定在四角凸轮式滑道内,大摇臂,一端通过摇臂连杆轴或另一支摇臂连杆轴(图上未画出)分别与汽缸的活塞相接,汽缸与转子为一体结构,转子内分别与汽缸进气口和排气口相通的两条通道,壳体内相距180°在两个不同的几何平面上分别设置两组排气凸面和进气凸面,电子点火系统相距180°常规配置在转子上与进、排气凸面相对应的位置。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1是主视图,也是说明书摘要用图;图2是主视内结构剖视图;图3是侧视剖视图;图4是侧视内结构图;图5是四角凸轮式滑道轨形式图,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外壳,2火花塞拆卸口,3汽缸,4支撑轮,5电子高压线图,6大摇臂,7汽缸,8进气道,9大摇臂,10支撑轮,11电子高压线图,12排气凸面,13进气凹面,14气道,15气门,16气门塞,17活塞连轩,18排气凸面,19进气凸面,20活塞连杆,21气门塞,22气门,23气道,24内轮,25外轮,26排气道,27动力输出轴套,28四角凸轮式滑道,29摇臂连杆轴,30摇臂固定架,31摇臂,32固定轴,33高压线,34气门压板,35弹簧,36高压帽,37、38摇臂固定架,39转子,40连杆大头,41排气口,42排气口,43高压线,44内轮,45外轮,46气门压板,47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转子与汽缸、摇臂、点火系统等为钢性组合,同体运行,同时支撑轮与大摇臂固接后双滑动连接在壳1内的四角凸轮式滑道内,就使得转子运动时,汽缸随转子作圆周运动,大摇臂按四角凸轮式滑道的曲线作时而转动,时而圆切线滑动。当大摇臂沿切线滑动时,汽缸活塞得以完成上行动作,当大摇臂沿滑道圆角做转动时,活塞得以做下行动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四冲程汽缸180°两套配置,滑道采用四角凸轮式滑道,故本实用新型每个冲程可运行45°角,每周完成二次作功冲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转子39被起动旋转后,雾化程度理想的气体以离心旋转的形式通过进气道8进入气道,并分两路分别进入两个汽缸3和7。摇臂在沿四角凸轮式滑道运行的支撑轮的作用下,代动活塞进行高频次上下振动,活塞则在缸套内进行往复运动。缸套随转子做圆周运动。摇臂沿凸轮轨迹运行,形成同体运行,又各行其线的运动转迹,摇臂支点在活塞运行的压力下,由于不能沿圆心点向外做放射性活动,当活塞接受高压燃气推动时,即产生反做用力,使缸套向缸头方向转动,最终使摇臂推动转子形成可输出的扭距力。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全新的结构,并具有结构简单、整体紧凑、节省燃油、输出功率大、运行平稳、维修方便等特点,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汽油内燃发动机,对发动机而言可谓之一次革命,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1是主视图,也是说明书摘要用图;图2是主视内结构剖视图;图3是侧视剖视图;图4是侧视内结构图;图5是四角凸轮式滑道轨形式图,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外壳,2火花塞拆卸口,3汽缸,4支撑轮,5电子高压线图,6大摇臂,7汽缸,8进气道,9大摇臂,10支撑轮,11电子高压线图,12排气凸面,13进气凹面,14气道,15气门,16气门塞,17活塞连轩,18排气凸面,19进气凸面,20活塞连杆,21气门塞,22气门,23气道,24内轮,25外轮,26排气道,27动力输出轴套,28四角凸轮式滑道,29摇臂连杆轴,30摇臂固定架,31摇臂,32固定轴,33高压线,34气门压板,35弹簧,36高压帽,37、38摇臂固定架,39转子,40连杆大头,41排气口,42排气口,43高压线,44内轮,45外轮,46气门压板,47弹簧。
实施例现结合附图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进一步明确的说明,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壳体1,汽缸3、7,大摇臂6、9,转子39,四角凸轮式滑道28,内轮24,外轮25,气道14、23,及电点火系统组成,其中,四角凸轮式滑道28,设置在壳体右内侧,大摇臂——汽缸组件呈180°对称配置,支撑轮4、10分别由内轮24和外轮25组成,支撑轮4或10通过轮座与大摇臂6或9钢性连接,并滑动固定在四角凸轮式滑道28内,大摇臂6或9,一端通过摇臂连杆轴29或另一支摇臂连杆轴(图上未画出)分别与汽缸3或7的活塞相接,汽缸3和7与转子39为一体结构,转子39内分别与汽缸进气口和排气口相通的两条通道,壳体1内相距180°在两个不同的几何平面上分别设置两组排气凸面和进气凸面,电子点火系统相距180°常规配置在转子1上与进、排气凸面相对应的位置。
实施例采用“飞蝶”形状,进气道8和排气道26设在蝶心位置;四角凸轮式滑道28设在进气道8的内侧凸出的圆型盆腔内;转子39为型,内有两个相互隔离分别与汽缸3和7气门相通的气道14和23,进气道8与排气道26与转子39呈90°凸出状,分别与外壳1的进气道口和排气道口动配合;汽缸3和7与转子39为一体结构,钢性连接,气门15、22与进气道8相通,排气口41、42与排气道26相通,活塞连杆17、20通过摇臂连杆轴29及另一支图上未画出的相同结构轴与大摇臂9和6相接,电子高压点火线圈5、11设置在转子39主体的两个顶端,并通过高压线33和43分别与高压帽36及另一侧图上未画出的高压帽相接;气门塞16,气门15和气门塞21,气门22常规配置在气缸3、7的气门处,两组支撑轮分别由内轮24,外轮25和内轮44,外轮45组合而成,各自一端,分别与大摇臂6或9钢性可旋转式连接,另一端牢固地嵌装在壳体1内侧的四角凸轮式滑道28内,并可平滑、零活地运动;气门弹簧35和气门压板34及气门弹簧47和气门压板46配套平等设置在转子39的最大外圆侧,另一组两套气门装置配置在转子39的另一侧相同位置外壳1内侧与气门装置相对应处,在不同的平面上设置两组排气凸面18、进气凸面19和排气凸面12、进气凸面13,外壳的外侧设一火花塞拆卸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传统材料制成,其尺寸如下外壳1的内直径为266m平均厚度为5mm,四角凸轮式滑道28内长凸轮直径为108mm,短凸轮直径为100m;外长凸轮直径为164mm,短凸轮直径为156mm;滑道深24mm,排气道26内直径23mm,外直径40mm;汽缸总高84mm,排气道26内直径23mm,汽缸3`7直径47mm,图外直径56mm,活塞直径47mm,高41mm,活塞连杆长47mm,摇臂连杆轴29长57m,直径10mm;大摇臂6、9长150mm,连接活塞连杆20一端距支撑轮70mm,支撑轮中心距大摇臂中心20mm,转子39为状,主体高160m,外直径40mm,内直径20m,顶端横处长80mm,内直径15mm,外直径30m,气门压板34、46距转子39横梁处39mm,电子高压线圈设置在转子39主体顶端,并通过高压线33、43与汽缸内点火器相连;排气凸面距180°相对配置,平面距外壳内径最高点为6mm,火花塞拆卸口在外壳外面相对火花塞处,高4mm,直径为6mm。
权利要求一种可应用于机动车,通过燃烧汽油产生动力的不等距冲程蓄能直推势转子汽油内燃发动机,由壳体、汽缸、大摇臂、转子、四角凸轮式滑道、内轮、外轮、气道、及电点火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四角凸轮式滑道,设置在壳体右内侧,大摇臂——汽缸组件呈180°对称配置,支撑轮分别由内轮和外轮组成,支撑轮通过轮座与大摇臂钢性连接,并滑动固定在四角凸轮式滑道内,两大摇臂各一端通过摇臂连轩轴或另一支摇臂连杆轴分别与汽缸的活塞相接,汽缸与转子为一体结构,转子内分别与汽缸进气口和排气口相通的两条通道,壳体内相距180°在两个不同的几何平面上分别设置两组排气凸面和进气凸面,电子点火系统相距180°常规配置在转子上与进、排气凸面相对应的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可应用于机动车,通过燃烧汽油产生动力的不等距冲程蓄能直推势转子发动机。本实用新型是由壳体,汽缸,大摇臂,转子,四角凸轮式滑道,内轮,外轮,气道,及电点火系统组成,其中,四角凸轮式滑道,设置在壳体右内侧,大摇臂-汽缸组件呈180°对称配置,支撑轮分别由内轮和外轮组成,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全新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节省燃油、输出功率大、运行平稳、维修方便等特点,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汽油内燃发动机,对发动机而言可谓之一次革命,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F02B53/00GK2263713SQ95232528
公开日1997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23日
发明者张春才 申请人:张春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