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6119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汽车用的发动机,特别涉及到用高压泵泵液压油,带动汽缸工作的液压发动机。
目前国内外汽车上的发动机是用汽油然烧驱动发动机转动,但它排放出大量有毒铅粉尘、二氧化碳,严重地污染了城市的环境,对城市的居民的身体健慷带来危害。另外,更重要的是浪费能源。
本新型发明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不用燃料,取代汽油机的、工作平稳、有力、无污染及噪音的液压发动机。
本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新型包括缸体,其特征在于在缸体上增设了液压循环系统和由蓄电池、电动机和发电机组成的动力系统,其大容量的蓄电池和安装在第三级增速齿轮轴上的发电机共同发电,带动高压泵A工作,液压循环系统包括三级增速齿轮箱、高压泵A、B、电吸泵、自吸泵、滤子、液压缸盖、低压回油限压阀、高压回油限压阀、油箱、曲轴,凸轮轴,其与皮带轮同轴的高压泵A,与电动机通过其上的皮带轮连接,与油箱连接的电吸泵的出油端通过出油管接滤子的一端,该滤子另一端的低压油吸油管接高压泵A的进油端,高压泵A、B回油端经回油管同时与低压回油限压阀连接,高压泵A、B上的多个高压管接头分别与液压缸盖上的接头通过油管接,使所泵上的油通过其油管进液压缸盖中的高压蓄油包中,再由柱塞式双分配阀注入相应的气缸中,与第三级增速齿轮轴通过皮带轮连接的自吸泵的出油端的油管接高压泵B进油管端,其进油端的油管经滤子接油箱的一端,第三级增速齿轮轴与发电机通过皮带轮连接,高压泵B与第三级增速齿轮、小齿轮A6、飞轮及离合器同轴连接;三级增速齿轮箱通过螺栓与缸体连接固定,与三级增速变速箱连接的曲轴,通过其上的正时齿轮与凸轮轴通过皮带连接。
该新型是把汽车改造为一组巨大千斤顶。把柴油车用的两个柱塞式高压泵全部充作千斤顶的小柱塞组。用电动机带动高压泵,使其高压泵全部柱塞所泵的高压油用一个高压蓄油包集中起来,在由双柱塞式分配阀按发动机各缸工作顺序注入各缸,使大汽缸的活塞产生几吨的压力下行做功,通过曲轴把能量传递出去。
本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该新型安在无轨电车上可为国家节省大量电能。该液压发动机只需输入很小的电能就可输出很大的功率,工作平穗、有力、无噪音。在当前能源紧张的形势下,液压发动机在运输上的应用更显示出它的意义,其特点是不污染环境,能使全世界的居民从污染中解放出来,是汽油机的取代产品。


图1为本新型示意图;图2为本新型的液压缸盖结构图;图3为图2的A’-A’方向剖视图;图4为图1的左视图;下面结合上述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新型的方案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附图1~4,该新型包括缸体1,其特征在于在缸体上增设了液压循环系统和由蓄电池、电动机和发电机组成的动力系统,其液压循环系统包括三级增速齿轮箱15、高压泵A、B、电吸泵、自吸泵、滤子12、液压缸盖2、低压回油限压阀10、高压回油限压阀11、油箱9、曲轴13,凸轮轴3,其大容量的蓄电池和安装在第三增速齿轮轴14上的发电机共同发电,使电动机带动高压泵A工作。该新型采用柴油车上的两个柱塞式高压泵A、B,其高压泵A为六缸,直径为∮6.5mm,不带调速器,柱塞为实心,配带电吸泵作起动、增速的动力补充。正常工作由另一个安在第三级增速齿轮轴14上高压泵B为6缸,直径∮8mm柱塞,为高速大油量泵油,推动汽缸活塞做功,该泵带有调速器、油门和灭火拉杆。通过高压泵A、B,把所泵上的油注入到液压缸盖2中的高压蓄油包27中,再由柱塞式双分配阀21按该发动机工作顺序注入汽缸中,活塞下运行推动连杆,再带动曲轴13工作,通过正时齿轮7带动凸轮轴3旋转。高压泵A、B喷油的工作压强是125~200千克/厘米2,而柴油机发动机爆燃时产生推动活塞做功的压强为30~50千克/厘米2。但高压泵B转1圈6个缸,柱塞直径∮8mm的泵油量之和仅为一个活塞在汽缸中作功行程所需供油量的1/300,(汽缸活塞直径∮81mm,高压泵B柱塞,直径∮8mm),也就是说要满足一个活塞作功行程成所需的供油量,必须曲轴13转1圈,高压泵B必须转300转。因此,在曲轴13后端设置了三级增速齿轮箱15,其中大小齿轮直径比为8∶1,这样当曲轴13转1圈时,第1级增速组转8圈,第2级增速组转82圈,第3级增速组转83圈,即512圈,以此类推,其高压泵B就可在第三级增速齿轮轴14上获得转数512圈,其泵油量满足活塞做功行程的需油量。该泵可根据需要装柱塞6~10个,当曲轴13以5转/分转速运转时,最高增速的飞轮通过三级增速组将获得2560转/分高速输出,增速原则是使高压泵B泵油量超过活塞做功行程的需油量而设计的;液压缸盖2内的柱塞偶件与其中的隔板槽相对应配合工作,其内的柱塞偶件包括气门式双泄油阀20与柱塞式双分配阀21所形成的组件及与其动配合的柱塞套28。在上隔板槽26装有凸轮轴3,每组的凸轮23与气门式双泄油阀20挺杆对接,并由其凸轮轴3带动相应的柱塞偶件工作,气门式双泄油阀20所对应的隔板槽为低压泄油槽24,当气门式双泄油阀20开时,低压泄油槽24中的油经油管流入油箱9中,其中间隔板槽设有缸筒进油孔25,并与气缸相通,下隔板槽与下部缸板形成高压蓄油包27,其内的油经油管1’通过缸筒进油孔25,注入汽缸中,在液压缸盖2的正面设有装柱塞偶件的对应穿孔,通过其孔固定该偶件;按曲轴13旋转方向连杆工作间隔角为90°,是在现有的曲轴和凸轮轴的齿轮传动比不变时,凸轮轴3设计为对称凸轮23。且各缸凸轮23工作间隔角以对应曲柄连杆轴位置为准,即活塞上行,凸轮23顶起。
液压发动机工作过程由大容量蓄电池和安在第三级齿轮轴14上的发电机共同供电,使电动机带动配有电吸泵的高压泵A旋转泵油,其高压泵产生100千克/厘米2的高压油进入高压蓄油包27中,由柱塞式双分配阀21按各缸工作顺序从缸盖的缸筒进油孔25注入汽缸,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做功,此时气门式双泄油阀20全关,柱塞式双分配阀21全开喷油。当活塞到达下止点时,曲轴13转180°,此行程为做功行程。当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时,此时气门式双泄油阀20全开排油,柱塞式双分配阀21全关断油。当活塞再到达上止点时,曲轴13又转180°,此行程为排油泄油压行程。这样曲轴13旋转360°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13转动又带动安在第三级增速齿轮轴14上发电机发电和高压泵B高速大油量泵油,通过缸筒进油孔25进入汽缸,使发动机有足够的动力和能量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发动机,它包括缸体(1),其特征在于在缸体(1)上增设了液压循环系统和由蓄电池、电动机和发电机组成的动力系统,其大容量的蓄电池和安装在第三级增速齿轮轴(14)上的发电机共同带动高压泵(A)工作,液压循环系统包括三级增速齿轮箱(15)、高压泵(A、B)、电吸泵、自吸泵、滤子(12)、液压缸盖(2)、低压回油限压阀(10)、高压回油限压阀(11)、油箱(9)、曲轴(13),凸轮轴(3),其与皮带轮(6)同轴的高压泵(A),与电动机通过其上的皮带轮(5)连接,与油箱(9)连接的电吸泵的出油端通过出油管接滤子(12)的一端,该滤子另一端的低压油吸油管(8)接高压泵(A)的进油端,高压泵(A、B)回油端经回油管同时与低压回油限压阀(10)连接,高压泵(B、A)上的多个高压管接头(4)分别与液压缸盖(2)上的接头通过油管接,使所泵上的油通过其油管进液压缸盖(2)的高压蓄油包(27)中,再由柱塞式双分配阀(21)注入相应的气缸中,与第三级增速齿轮轴(14)通过皮带轮(19)连接的自吸泵的出油端的油管接高压泵(B)进油管端,其进油端的油管经滤子(12)接油箱(9)的一端,第三级增速齿轮轴(14)与发电机通过皮带轮(19)连接,高压泵(B)与第三级增速齿轮(14)、小齿轮(A6)飞轮和离合器同轴连接;三级增速齿轮箱(15)通过螺栓与缸体(1)连接固定,与三级增速变速箱(15)连接的曲轴(13),通过其上的正时齿轮(7)与凸轮轴(3)通过皮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三级增速齿轮箱(15)中的三级组大小齿轮直径比为8∶1,第1级组的大齿轮(A1)与小齿轮(A2)相互垂直啮合,第2级组的大齿轮(A3)与小齿轮(A4)相互垂直啮合,其大齿轮(A3)与第1级组的小齿轮(A2)静配合,第3组的大齿轮(A5)与小齿轮(A6)相互啮合,其大齿轮(A5)与第2级组的小齿轮(A4)静配合,曲轴(13)与第1级组的大齿轮A1通过螺栓连联接,第三级增速齿轮14与小齿轮A6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液压缸盖(2)内装有四组柱塞偶件,它包括气门式双泄油阀(20)与柱塞式双分配阀(21)所形成的组件及与其动配合的柱塞套(28),液压缸盖(2)内设有的隔板槽与柱塞组件相对应配合工作,上隔板槽(26)装有凸轮轴(3),每组的双凸轮(23)分别与对应的气门式双泄油阀(20)的挺杆对接,在四组柱塞式双分配阀(21)的油槽处设有与气缸相通的缸筒进油孔(25),下部隔槽为高压蓄油包(27),并与高压泵的进油管相通,在液压缸盖(2)的正面设有装柱塞偶件的对应穿孔,通过其孔固定该偶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按曲轴(13)旋转方向连杆轴工作的间隔角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凸轮轴(3)为对称凸轮。
专利摘要本新型公开一种液压发动机,属于发动机装置,它包括缸体,其特点是在缸体上增设了液压循环系统和动力系统;该新型是把柴油车用的两个柱塞式高压泵全部充作千斤顶的小柱塞组,用电动机带动高压泵,使其高压泵全部柱塞所泵的高压油用一个高压蓄油包集中起来,在由柱塞式双分配阀按该发动机各缸工作顺序注入各缸,使大汽缸的活塞产生几吨的压力下行做功,通过曲轴把能量传递出去。该新型是汽油机的替代产品。
文档编号F03C1/00GK2317332SQ9722286
公开日1999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10日
发明者刘光 申请人:刘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