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集流向蒸气轮机的锅炉水垢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8179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捕集流向蒸气轮机的锅炉水垢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水垢捕集装置,该装置用于捕集从发电站的锅炉到发电用蒸气轮机的主蒸气管内的固体粒子(锅炉水垢),以防止蒸气轮机叶片侵蚀。
火力发电站等中,由于急速起动或负荷的急剧变化等原因,生成于锅炉管材内的水蒸气氧化水垢被脱落,该脱落物侵蚀并损伤蒸气轮机叶片,因此,希望有能够防止这一问题的对策。现有技术中的对策是采用以下方法。
1.从蒸气轮机方面考虑的对策虽然通过对叶片表面进行硬化处理以提高其耐蚀性,但是其寿命缩短,成本高,而且由于是治标的方法,所以在每次定期维修时要更换叶片,叶片的表面硬化处理工期大幅度加长。另外,当水垢流入量多时,有时在短期间内产生损伤,维修管理要求严格。另外,由于在现场不能计测表面硬化处理,所以不容易进行寿命评估。
2.从锅炉方面考虑的对策采用不容易产生锅炉水蒸气氧化水垢的高级材料、采用锅炉管材或切断锅炉管来除去堆积的水垢等,但是,上述方法成本高、工期长而且不是根本的对策,所以不太被采用。另外,虽然也可以采用化学清洗、即用化学药品除去主蒸气管内面的水垢,但清洗工程成本高,作业性差,单独使用本化学清洗的效果不明显。另外,该清洗法也是治标的方法,所以必须定期进行。
3.日本实开昭61-22517号公报揭示的方法是,在通向蒸气轮机的地热蒸气管的蒸气轮机入口附近设置从水平部到垂直部的弯曲部,用螺栓通过法兰接头在水平部的延长部上设置水垢捕集滤网。该装置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它是以地热蒸气为对象,蒸气管内的蒸气压力较低,约为10kg/cm2前后,要取下设在水平部的水垢捕集部排出捕集的水垢,所以,对于火力发电站锅炉那样的高温、高压蒸气管来说,在强度和气密性方面都是不合适的。
(2)在水垢捕集部前面有格子筛,水垢与该格子筛碰撞,可能造成再度飞散。
(3)水垢捕集部沿水平方向配置,在高温、高压蒸气(与地热蒸气相比)中,蒸气密度高,与水垢的密度差变小,只靠惯性力的捕集性能低。
4.日本特开昭60-169100号公报揭示的方法是,在蒸气管的水平方向一端设有内藏导向板和磁铁的水垢捕集器。但是该装置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导向板阻止水垢在惯性力作用下流入捕集部,有可能产生再飞散。
(2)从共振的问题考虑,必须避免将导向板和磁铁内藏于秒速为50m以上的高流速蒸气管内。
(3)为了取出捕集的水垢,必须做成能卸下安装着磁铁的平板法兰接头的构造,而该构造在强度方面和气密性方面是不合适的。
5.从锅炉到蒸气轮机入口的蒸气管内的蒸气压高达40~245kg/cm2。虽然可用焊接将蒸气管的垂直部侧面与横向部连接起来,但需要熟练的技术,因为要做到完全均匀的焊接是困难的、并且强度差因而不易被采用。
另外,当蒸气的方向从垂直部向横向部变换时,锅炉水垢粒子在朝垂直方向的惯性力及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要下降到水垢捕集部,但是,由于蒸气方向的变换,在水垢捕集部内的上升流及涡流等作用下,锅炉水垢粒子飞散,而被带入朝向横向部的方向变换流,从而流入蒸气轮机内。
水垢朝向方向变换流的带入,取决于蒸气内的锅炉水垢粒子量、粒径及水垢捕集部的深度。通过实况摸拟实验表明,例如在蒸气锅炉的一定的法定定期检修期间(通常是2年)内,上述带入与粒子的量、粒径无关,通过将上述捕集部的深度相对于管内径做成为一定值以上时可以阻止上述的带入。
6.日本特开平8-28208号公报提供了一种防止固体粒子侵蚀蒸气轮机叶片的防侵蚀装置,该装置中,使得与蒸气轮机入口连接的来自锅炉侧的主蒸气管在该入口附近变换方向,在方向变换部的正下方设置水垢捕集部,在该捕集部的下端设有水垢排出阀。但是,该装置的问题是,因口袋深度在口袋内产生蒸气旋流,由该蒸气旋流收集的水垢再飞散,以及口袋内被旋流侵蚀。
作为该装置的一例,如

图12所示的管路中,采用锅炉蒸气配管的水垢捕集装置。它是在蒸气主流004从垂直下降管001急转向水平分支管002地形成弯折部的管路中,在垂直下降管001的下方设置作为水垢槽的管状口袋003,在惯性力和蒸气主流004急转向时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将蒸气中的水垢005分离。
图12所示蒸气配管的水垢捕集装置中,由于从垂直向下管001朝向水平分支管002的蒸气主流004的紊流,口袋003内部的非定常流004′绕口袋003的中心轴旋回,暂时被分离了的水垢005在口袋003的内部剧烈运动,结果再次混入主流,所以不仅捕集效果低,而且水垢断续地碰撞口袋003的底部,造成口袋003底部的侵蚀。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水垢粒子捕集装置,该装置中,在从锅炉到发电用蒸气轮机入口的高压蒸气管内设有锅炉水垢捕集部,在该捕集部以一定期间捕集锅炉水垢粒子,阻止其向蒸气轮机侧飞散带入并且安全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捕集流向蒸气轮机的锅炉水垢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从锅炉侧到蒸气轮机入口的同一内径的蒸气管,在蒸气轮机的入口附近从铅直蒸气管方向朝横向蒸气管变换方向,从该方向变换部将上述铅直蒸气管向下方延长,在该延长部下端通过漏斗设置水垢排出阀,形成水垢捕集部,上述包含铅直蒸气管及横向蒸气管的变换方向部以及上述延长部由锻造成一体的钢形成。
上述锅炉水垢捕集装置中,延长部的长度最好为上述内径的约4倍以上。
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发明锅炉水垢捕集装置,从蒸气锅炉与蒸气一起流过来的锅炉水垢,无轮其水垢粒径大小如何,都被设在方向变换部下方的水垢捕集部收集。由于方向变换部和延长部由锻造成一体的钢形成,所以,不影响高压蒸气的气密性,能安全地捕集锅炉水垢粒子。
另外,本发明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中,朝横向转换了方向的横向蒸气管再朝铅直方向变换方向,将水垢捕集部形成若干级,可以形成为捕集率高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中,在包含上述铅直蒸气管和横向蒸气管的方向变换部上连接着铅直蒸气管和横向蒸气管,在延长部下端连接漏斗,用焊接将这些连接部形成为一体,这样,制造容易,耐压性高,可作为安全的锅炉捕集装置。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锅炉水垢捕集装置,该装置中,使蒸气主流从铅直下降管朝水平分支管急转地进行配管,在越过该铅直下降管的水平分支点延长上设置管状口袋,在该管状口袋内安装着平行于管轴的阻隔板。
这样,本发明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中,通过在管状口袋内设置从口袋底部沿铅直管轴方向的将管状口袋内分割的阻隔板,在管状口袋内不产生绕中心轴旋回的气流,所以,分离后的水垢不剧烈运动,水垢不再次混入蒸气主流,另外,口袋内的流速变慢,可防止对口袋底部的侵蚀。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锅炉水垢捕集装置,该装置中,在将来自锅炉的蒸气导向蒸气轮机的蒸气配管内,通过使蒸气主流经过变曲路径或分支、转向路径而进行分离水垢,其特征在于,使蒸气主流从铅直下降管朝水平分支管急转地进行配管,在该铅直下降管的越过水平分支点延长上设置管状口袋,该管状口袋构成水垢堆积部,另外,该水垢堆积部与水垢回收器连接,同时,在上述水垢堆积部的始端和终端分别设有开闭阀。
这样,由于设置了在始端和终端设有开闭阀的水垢堆积部,捕集到的水垢堆积在该水垢堆积部,通过操作始端和终端的开闭阀,可以不停止机器运转地将堆积在水垢堆积部的水垢回收到水垢回收器内。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锅炉水垢捕集装置,该装置中,在配置于略水平直线上的蒸气管的中间,通过曲率半径为R1、弯曲角度为θ1的第1曲管、与其连接的下向直管、继续相连接的曲率半径为R2、弯曲角度为θ2的第2曲管,与设在上述水平配管下方的水平管路连接。
该水平管路有直管部和向上角度为γ的向上分支管,该直管部接着与从曲率半径为R4、弯曲角度为90°的曲管铅直下降的管状口袋连接,上述向上分支管通过曲率半径为R3、弯曲角度为θ3的第3曲管与上述蒸气管连接。
上述曲率半径、弯曲角度是,1.5d<R1、R2、R3、R4<2.5d;60°<θ1、θ2、θ3<90°;γ=60°(d配管直径)。
该水垢捕集装置中,在铅直方向隔开距离的2根水平配管之间,首先通过从下向直管朝水平管路急转的第2曲管,使混入蒸气主流的水垢向曲管外周侧靠近,原封不动地进入水平管路。
在水平管路中,直管部的端部经过90°曲管进入末端封闭的口袋,所以,几乎没有蒸气流动,蒸气的主流急转向地朝着向上分支管,在这里,残存于蒸气中的水垢借助惯性力流向口袋的方向。
水垢捕集装置与蒸气轮机的距离越长,在其间越易产生水垢,但如上所述,由于锅炉水垢捕集装置可设置在靠近蒸气轮机的位置,所以可将水垢少的蒸气导入蒸气轮机。
在蒸气主流中形成弯曲路径或分支、转向路径以分离、捕集水垢的装置,其重要的课题是其捕集效率和压力损失的兼顾。
图9表示曲管的曲率半径为(1.5~2.5)d时的弯曲角度θ与压力损失PL的关系。从曲线可知,设计上所容许的压力损失是弯曲角度θ为90°以下。
图10表示弯曲角度θ与水垢捕集效率ηS的关系。从曲线可知,蒸气流越急转向效率越高,但是,最低容许值在弯曲角度为60°以下。
从图9、图10中可知,设蒸气主流流过的蒸气管的直径为d,构成水垢捕集装置的曲管的曲率半径R为1.5dR<2.5d时,若要使压力损失PL和水垢捕集效率ηS在实用范围内,只要将弯曲角度θ设定为60°<θ<90°内即可。
另外,该水垢捕集装置中,最好在向上分支管的前面的水平管路内壁上部设置从水平管路顶部向中心部鼓出的突起物,这样从下向直管流过来的蒸气主流碰撞该突起物,蒸气主流中所含的水垢可从流经向上分支管的蒸气中有效分离。
另外,该水垢捕集装置中,最好在从向上分支管的后侧流到90°曲管的中间点附近的管内,安装分隔板。即,该水垢捕集装置中,由第2曲管分离的水垢虽然流过上述水平管路的下侧,但在向上分支管的入口附近有可能再飞扬,用该分隔板可抑制其飞扬,从而导入口袋。
另外,该水垢捕集装置中,如前所述地,用始端和终端设有开闭阀的水垢堆积部构成管状口袋,这样,捕集到的水垢堆积在该水垢堆积部,通过操作始端和终端的开闭阀,可以不停止机器运转地将堆积在水垢堆积部的水垢回收到水垢回收器内。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捕集流向蒸气轮机的锅炉水垢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的剖切侧面图。
图2是图1的局部纵断面图。
图3是垂直蒸气管和横向蒸气管的连通部的扩大断面图。
图4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之水垢捕集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5是图4的II-II线断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之水垢捕集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7是图6的IV-IV线断面图。
图8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之水垢捕集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9是表示曲管的弯曲角度与压力损失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曲管的弯曲角度与水垢捕集效率的曲线图。
图11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之水垢捕集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12是概念地表示现有水垢捕集装置的纵断面图。
下面参照图1至图11所示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水垢捕集装置。
(第1实施例)先说明图1至图3所示第1实施例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从发电用锅炉侧到发电用蒸气轮机01的入口01′的由同一内径d的蒸气管02构成的流路f中,在蒸气轮机01的入口01′附近配设着铅直蒸气管路02′。
在该铅直蒸气管02′的中间部,设有同一内径d的横向蒸气管02″,使流路f从铅直方向变换为横向。从方向变换部e将铅直蒸气管02′向下方铅直延长,在延长部02′a的下端用焊接06连接内径渐渐减小的锥形漏斗03,在其下端开口部设置水垢排出阀04,在上述方向变换部e的下方形成水垢捕集部05。
包含上述铅直蒸气管02′及横向蒸气管02″的方向变换部e和上述延长部02′a是用一体锻造的钢形成的,在锻造铅直蒸气管02′的上端通过焊接06一体地连接着钢制铅直蒸气管02′,在锻造横向蒸气管02″的前端通过焊接06一体地连接着钢制横向蒸气管02″,通过开闭阀07将该钢制横向蒸气管02″与蒸气轮机01的入口01′连接。另外,上述延长部02′a的下端02″a和钢制锥形漏斗03用焊接06连接成一体。但是,图3所示的铅直蒸气管02′和在其中部侧面呈T形连接的横向蒸气管02″,至少是由一体锻造的钢形成的。
上述铅直蒸气管02′和横向蒸气管02″的内径d是相同的,方向变换部e的下部境界即从横向蒸气管02″的内周底面到延长部02′a的下端02″a的长度L(深度)为上述内径d的4倍以上,即L>约4d,这样,与锅炉水垢粒子p的粒径无关地、借助朝铅直方向的惯性力和重力加速度的合力,与水垢粒径大小及实况中的该粒子p的量的变化无关地将锅炉水垢粒子p几乎全部收集到水垢捕集部05内。
这样,可抑制在蒸气锅炉的法定定期检修期间(通常每2年一次)的开闭阀07关闭时的延长部02′a内部的旋回流和再飞散所引起的水垢粒子p朝方向变换部e的行进,并且,可抑制因旋回流和再飞散引起水垢粒子p对方向变换部e及延长部02′a的侵蚀。上述状况是用实况模拟实验得到的。因此,在上述维修期内,打开排出阀4排出捕集到的锅炉水垢粒子p。
使从上述方向变换部e向横向延伸的横向蒸气管02″再朝下铅直地再次改变方向,配设铅直蒸气管02′,可与上述同样地设置该铅直蒸气管02′的上述水垢捕集部05,这样,可将该捕集部05设置成若干级(图未示)。
图中08是排出阀04的开闭动作用电动机,p′是捕集到的锅炉水垢粒子。
(第2实施例)下面说明图4、图5所示第2实施例的水垢捕集装置。该第2实施例的水垢捕集装置中,其铅直下降管1、水平分支管2和管状口袋3与图12所示现有技术水垢捕集装置同样地构成着,但在管状口袋3内安装着平行于管轴的阻隔板6。
管状口袋3在水平分支管2的下方,其深度为管内径d的约2.5倍,阻隔板6的高度为从其底部起约为管内径d的1.5倍,如图5所示,是直交的2块板。
该第2实施例的水垢捕集装置中,由于在口袋3内设置了2块阻隔板6,在口袋3内不产生绕中心轴的旋回流,分离后的口袋内的水垢不剧烈运动,所以不会再次混入蒸气主流。
(第3实施例)下面,说明图6、图7所示的第3实施例的水垢捕集装置。在图4、图5所示第2实施例的水垢捕集装置中,是用一个部位的弯折部使蒸气主流从铅直下降流急转为水平流,而图6所示的第3实施例的装置中,由若干部位的急转部构成。
图6表示设在位于水平轴线8上的第1水平管10与第2水平管11间的水垢捕集装置,连接着下向直管13和R2=R1、θ2=θ1的第2曲管14。下向直管13与曲率半径R1为相对于管内径d为R1≈1.5d、弯曲角度为θ1=60°的第2曲管12连接,第2曲管14起始于下向直管13的端缘,另一端与以位于第1水平轴线8下方的第2水平轴线9为管轴的水平管路15连接。
在水平管路15上,在其约中间部有向上角度为γ的向上分支管16,连接该向上分支管16与第2水平管11的第3曲管17,其R3=R2=R1,θ3=θ2=θ1,因此,上述向上角度γ为γ=θ3。
该分支点7以后的水平管路15的末端,连接着曲率半径为R4、弯曲角为φ=90°的直角曲管18,其后安装着铅直下降的管状口袋3。另外,在分支点7以后的水平管路15和直角曲管18的内部,在第2水平管轴9的稍下侧安装着分隔板19,图7是其IV-IV视图。
图中,30是突起物,它设在向上分支管16跟前面的水平管路15的内壁上部,朝着水平管路15的中心部鼓起。从下向直管13流过来的蒸气主流4碰撞到该突起物30时,可有效地分离蒸气主流4中的水垢。蒸气V沿着突起物30的表面被导向向上分支管16,而水垢S则在原状态下经过直角曲管18铅直下降,被导向口袋3。或者,从下向直管13流过来的蒸气主流4碰撞突起30,再乘势碰撞水平管路15的下部,蒸气V反冲被导向向上分支管16,而水垢S在原状态下经直角曲管18铅直下降,导向口袋3。
突起物30由中空材、实心材、板材等形成,另外,也可以不仅配设一个,而是在流动方向配设若干个。
根据该水垢捕集装置,如前面参照图9和图10所说明的那样,水垢借助惯性力有效地朝着管状口袋3分离。
(第4实施例)下面,说明图8所示的第4实施例的水垢捕集装置。该实施例中,给本发明水垢捕集装置中的管状口袋设置了排出已捕集的水垢等的机构。
图8中,20是双盘式闸板阀等的开闭阀,21是水垢排出阀兼排水阀(スケ-ル排出弁兼ドレン弁),22是设在开闭阀20与水垢排出阀兼排水阀21之间的水垢堆积部,由管子构成。水垢排出阀兼排水阀21起到排水阀和水垢排出阀二者的作用,所以,为了防止侵蚀和水垢的吃入,没有滞留水垢的口袋部,并且,最好采用开闭时能直线排出水垢的钨铬钴合金加工的Y形球阀等。
23是连接部,它连接于水垢捕集装置中的管状口袋3与水垢堆积部22之间。开闭阀20设于该连接部23和水垢堆积部22之间。在水平分支管2与连接部23之间连接着加热管路24。在水垢堆积部22的上部通过开闭阀26连接着辅助蒸气管25,该辅助蒸气管25与辅助蒸气母管(图未示)连接。
设在水垢堆积部22下面的水垢排出阀兼排水阀21连接向水垢回收器27。
上述构造的图8装置,其水垢捕集操作如下述地进行。
装置运转时,开闭阀20打开,水垢排出阀兼排水阀21关闭,使水垢捕集装置动作,从铅直下降管1流过来的蒸气主流中的水垢被管状口袋部3捕集,通过开闭阀20堆积在水垢堆积部22中。集中到水垢堆积部22中的水垢,在开闭阀20关闭、水垢排出阀兼排水阀21打开时,被回收到水垢回收器27内。
这时,为了不产生水垢的堵塞现象,打开辅助蒸气管25的开闭阀26,将辅助蒸气导向水垢堆积部22进行清除工作。水垢排出阀兼排水阀21虽然这样地作为水垢排出阀动作,但是也起到排水阀的作用,在装置的起动、停止时,将水垢排出阀兼排水阀21打开。
装置进行DSS运用时,水垢排出阀兼排水阀21每日开闭,每日排出水垢,但装置不进行DSS运用时,以3日一次的间隔进行水垢的排出。
图8所示的第4实施例装置的水垢排出操作顺序,归纳如下。
(1)关闭开闭阀20,将水垢排出装置与系统隔离。
(2)打开水垢排出阀兼排水阀21,用内压将堆积在水垢堆积部22中的水垢排出。
(3)打开开闭阀26,用辅助蒸气将残存在水垢堆积部22的水垢排出。
(4)水垢排出后,再在数分钟内流过辅助蒸气,使水垢不残存在口袋部等中,同时,将流入水垢排出装置内的空气排出。
(5)关闭水垢排出阀兼排水阀21,使水垢堆积部22内保持内压。
(6)关闭开闭阀26,停止辅助蒸气的供给。
(7)打开开闭阀20,使水垢排出装置与系统接通。
用上述顺序,在装置运转中虽然能排出水垢,但是其排出间隔,最初是3日一次,边观察回收水垢的量边渐渐地加长。
(第5实施例)图8所示装置,是对图4、图5所示第2实施例水垢捕集装置中的管状口袋3设置了排出所捕集水垢等的机构。从图11可见,第5实施例,是对图6、图7所示第3实施例水垢捕集装置中的管状口袋3设置了同样的排出机构。
从图11可见,图6、图7所示第3实施例的水垢捕集装置,通过连接部23与水垢堆积部22连接,该水垢堆积部22的始端和终端分别设有开闭阀20和水垢排出阀兼排水阀21。水垢堆积部22与水垢回收器27相连接。
图11中,对于已说明过的部分注以相同标记,其说明从略。
因此,第5实施例的水垢捕集装置中,也是将捕集到的水垢堆积在水垢堆积部22,通过操作始端的开闭阀20和终端的水垢排出阀兼排水阀21,可以不停止机器运转地将堆积在水垢堆积部22中的水垢回收到水垢回收器27内。
另外,由于水垢捕集装置设置在主蒸气管上,所以通常的运转中,不会产生超临界压的排水,但是水垢堆积部22成为几乎无流动的死区,所以,产生由热辐射所产生温度分布。为了极力减少该温度差,如图8所示地设置了加热管路24。水垢排出阀兼排水阀21在起动、停止时与其它的排水阀同样地运用,排出主蒸气管的排水。
上面,就图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权利要求所示本发明范围内,可对其具体构造、构成作各种变更。
例如,在图8所示第4实施例和图11所示第5实施例中,为了用辅助蒸气排出残存在水垢堆积部22中的水垢,是利用了来自辅助蒸气母管的辅助蒸气,但也可以改用辅助空气。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中,在从发电用锅炉到发电用蒸气轮机的蒸气管上,在铅直部和与其呈T形连通的横向部构成的流动方向变换部的下方的延长部上设置了上述的水垢捕集部,由于用一体的锻造钢形成上述T形方向变换部,所以,不影响高压蒸气的流动,可气密性好地且安全地捕集锅炉水垢粒子。
另外,上述铅直蒸气管的延长部长度为蒸气管内径的约4倍以上,所以,与实际的锅炉水垢粒子量和粒径无关地在一定期间被上述延长部捕集的锅炉水垢粒子不会经方向变换部飞散到横向蒸气管内,不仅可阻止锅炉水垢粒子进入蒸气轮机,而且方向变换部和上述延长部被水垢粒子侵蚀的可能性减少。
另外,通过将上述锅炉水垢捕集部设置成若干级,可提高捕集率。另外,用焊接将钢制蒸气管一体地连接到锻造的T形方向变换部上,并且,用焊接将钢制漏斗一体地连接到延长部下端,所以,可得到在隔一定期间的蒸气锅炉定期检修期间充分耐用的很安全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水垢捕集装置中,铅直下降管的越过水平分支点的延长上,设有管状口袋,在该管状口袋内设有阻隔板,可防止口袋内的旋回流,可在口袋内有效地分离水垢。
另外,本发明的水垢捕集装置中,由特定形状的第1、第2、第3曲管和向上分支管等构成时,可借助惯性力将蒸气中的水垢有效地朝着管状口袋分离。
在蒸气主流中形成弯曲路径或分支、转向路径,分离从锅炉中混入的水垢的水垢捕集装置,其课题是提高捕集效率和减少压力损失,本发明可满足该两项要求。
权利要求
1.捕集流向蒸气轮机的锅炉水垢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从锅炉侧到蒸气轮机入口的同一内径的蒸气管在蒸气轮机的入口附近从铅直蒸气管方向变换为横向蒸气管,从该方向变换部将上述垂直蒸气管向下方延长而形成延长部,在该延长部的下端通过漏斗设置着水垢排出阀,从而形成水垢捕集部,包含上述铅直蒸气管和横向蒸气管的方向变换部以及上述延长部由一体锻造的钢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集流向蒸气轮机的锅炉水垢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延长部的长度为上述内径的约4倍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集流向蒸气轮机的锅炉水垢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方向变换为横方向的横向蒸气管再朝下地变换为铅直方向,水垢捕集部形成为多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捕集流向蒸气轮机的锅炉水垢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上述铅直蒸气管和横向蒸气管的方向变换部上连接着铅直蒸气管和横向蒸气管,在延长部下端连接着漏斗,将这些连接部用焊接形成为一体。
5.捕集流向蒸气轮机的锅炉水垢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在把来自锅炉的蒸气导向蒸气轮机的蒸气配管内,在蒸气主流中形成弯曲路径或分支、弯曲路径,以分离混入的水垢,其特征在于,使蒸气主流从铅直下降管向水平分支管急转向地进行配管,在上述铅直下降管的越过水平分支点的延长上设置管状的口袋,在该管状口袋内安装着平行于管轴的阻隔板。
6.捕集流向蒸气轮机的锅炉水垢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在把来自锅炉的蒸气导向蒸气轮机的蒸气配管内,在蒸气主流中形成弯曲路径或分支、弯曲路径,以分离混入的水垢,其特征在于,使蒸气主流从铅直下降管向水平分支管急转地进行配管,在上述铅直下降管的越过水平分支点的延长上,设置管状的口袋,该管状口袋构成水垢堆积部,另外,上述水垢堆积部与水垢回收器连接,同时,在该水垢堆积部的始端和终端分别设有开闭阀。
7.捕集流向蒸气轮机的锅炉水垢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在把来自锅炉的蒸气导向蒸气轮机的蒸气配管内,在蒸气主流中形成弯曲路径或分支、弯曲路径,以分离混入的水垢,其特征在于,在约水平配置的蒸气管中间,通过曲率半径为R1、弯曲角度为θ1的第1曲管、与其连接的下向直管、接着连接的曲率半径为R2、弯曲角度为θ2的第2曲管,与设在水平配管下方的水平管路连接,在该水平管路上,有直管部和向上角度为γ的向上分支管,该直管部接着与从曲率半径为R4、弯曲角度为90°的曲管铅直下降的管状口袋连接,上述向上分支管通过曲率半径为R3、弯曲角度为θ3的第3曲管与上述蒸气管连接,其中,1.5d<R1、R2、R3、R4<2.5d;60°<θ1、θ2、θ3<90°;γ=60°(d配管直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向上分支管的跟前面的水平管路内壁上部设有从水平管路顶部朝中心部鼓出的突起物。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向上分支管的分支点后流侧到上述弯曲角度为90°的曲管的中间点附近的管路内,安装着分隔板。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炉水垢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铅直下降的口袋构成水垢堆积部,上述水垢堆积部与水垢回收器连接着,并且在上述水垢堆积部始端和终端分别设有开闭阀。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锅炉水垢捕集装置。该装置在从发电用锅炉到发电用蒸气轮机01的入口01′的蒸气管2的流路中,能几乎全部捕集及回收锅炉水垢粒子p。其特征是从锅炉侧到蒸气轮机01的入口01′的同一内径d的蒸气管02,在蒸气轮机01的入口01′附近从铅直蒸气管02′方向变换为横向蒸气管02″,从其方向变换部e将铅直蒸气管02′向下方延长,形成延长部02′a的下端02″a,包含上述铅直蒸气管和横向蒸气管的方向变换部e及上述延长部02′a由锻造成一体的钢形成。
文档编号F01D25/00GK1266144SQ9911053
公开日2000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9日
发明者小池正实, 内田佳孝, 佐藤昭広, 中岛英作, 佐藤敏浩, 菅启史, 高田政治, 仓崎六夫 申请人:九州电力株式会社,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