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系统斜对称布置调节腔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24292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二调节腔22的内部腔体纵截面为圆弧状,第二旋转轴23镶嵌在第二调节腔22的壁面上,第二旋转板25布置在第二调节腔22内并与第二旋转轴23固结在一起,第二旋转板25的壁面与第二调节腔22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二旋转轴23的伸出端通过链条24与第一旋转轴21的伸出端相连接,旋转杆20另一端与拉伸杆13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拉伸杆13的另一端与拉伸轴12的一端固结在一起,拉伸轴12的另一端与控制体11内部的上端圆弧板18固结在一起,离心轴14的一端穿过控制体11的前壁中心后镶嵌在控制体11的后壁上,离心腔15、离心体16、离心弹簧17、圆弧板18、松紧带19均布置在控制体11内,离心腔15与离心轴14固结在一起,离心体16的一端布置在离心腔15内并通过离心弹簧17与离心轴14相连接,离心体16的另一端为圆弧结构,离心体16的另一端与圆弧板18密封接触,松紧带19布置在圆弧板18的外表面,离心轴14的另一端通过链条与发动机4的曲轴相连接,第一拉伸弹簧26布置在第一调节腔9内,第一拉伸弹簧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旋转板10、第一调节腔9内壁面相连接,第二拉伸弹簧27布置在第二调节腔22内,第二拉伸弹簧2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旋转板25、第二调节腔22内壁面相连接;控制体11内部腔体的横截面为圆形,离心腔15、圆弧板18在控制体11内均为阵列式布置,圆弧板18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离心腔15的个数,圆弧板18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离心体16的横截面宽度,松紧带19内部带有弹性钢丝结构。
[0018]在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中,当发动机转速增大时,离心轴14的转速也增大,布置在离心腔15内的离心体16在旋转过程中离心力增大,离心体16同步向外移动并拉伸离心弹簧17,布置在控制体11内的上端圆弧板18受到离心体16的离心力的作用后向上移动,拉伸轴12也同步上移,拉伸轴12带动拉伸杆13上移,从而使旋转杆20、第一旋转轴21、第一旋转板
10、第二旋转轴23、链条24、第二旋转板25—起逆时针旋转,排气管路总容积变大,发动机栗气损失较小;发动机转速较低时,离心轴14的转速也较低,在离心弹簧17、松紧带19的作用下离心体16同步向内移动,布置在控制体11内的上端圆弧板18向下移动,拉伸轴12也同步下移,拉伸轴12带动拉伸杆13下移,从而使旋转杆20、第一旋转轴21、第一旋转板10、、第二旋转轴23、链条24、第二旋转板25—起顺时针旋转,排气管路总容积变小,涡轮增压器可以充分利用排气脉冲能量。通过在调节腔内布置弹簧,可以使旋转板的旋转比较稳定。
【主权项】
1.一种排气系统斜对称布置调节腔,包括压气机进气管(1)、压气机(2)、发动机进气管(3)、发动机(4)、排气支管(5)、排气总管(6)、涡轮(7)、涡轮排气管(8),压气机(2)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1)、发动机进气管(3)相连接,发动机(4)的进气道与发动机进气管(3)相连接,发动机(4)的排气道分别与排气支管(5)的进气口相连接,排气支管(5)的出气口均与排气总管(6)相连接,涡轮(7)的进气口与排气总管(6)的出气口相连接,涡轮(7)的出气口与涡轮排气管(8)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调节腔(9)、第一旋转板(10)、控制体(11)、拉伸轴(12)、拉伸杆(13)、离心轴(14)、离心腔(15)、离心体(16)、离心弹簧(17)、圆弧板(18)、松紧带(19)、旋转杆(20)、第一旋转轴(21)、第二调节腔(22)、第二旋转轴(23)、链条(24)、第二旋转板(25)、第一拉伸弹簧(26)、第二拉伸弹簧(27),第一调节腔(9)布置在排气总管(6)的后端上壁面上,第一调节腔(9)的内部腔体纵截面为圆弧状,第一旋转轴(21)镶嵌在第一调节腔(9)的壁面上,第一旋转板(10)布置在第一调节腔(9)内并与第一旋转轴(21)固结在一起,第一旋转板(10)的壁面与第一调节腔(9)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旋转轴(21)的伸出端与旋转杆(20)的一端固结在一起,第二调节腔(22)布置在排气总管(6)的后端下壁面上,第二调节腔(22)的内部腔体纵截面为圆弧状,第二旋转轴(23)镶嵌在第二调节腔(22)的壁面上,第二旋转板(25)布置在第二调节腔(22)内并与第二旋转轴(23)固结在一起,第二旋转板(25)的壁面与第二调节腔(22)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二旋转轴(23)的伸出端通过链条(24)与第一旋转轴(21)的伸出端相连接,旋转杆(20)另一端与拉伸杆(13)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拉伸杆(13)的另一端与拉伸轴(12)的一端固结在一起,拉伸轴(12)的另一端与控制体(11)内部的上端圆弧板(18)固结在一起,离心轴(14)的一端穿过控制体(11)的前壁中心后镶嵌在控制体(11)的后壁上,离心腔(15 )、离心体(16 )、离心弹簧(17)、圆弧板(18)、松紧带(19)均布置在控制体(11)内,离心腔(15)与离心轴(14)固结在一起,离心体(16)的一端布置在离心腔(15)内并通过离心弹簧(17)与离心轴(14)相连接,离心体(16)的另一端为圆弧结构,离心体(16)的另一端与圆弧板(18)密封接触,松紧带(19)布置在圆弧板(18)的外表面,离心轴(14)的另一端通过链条与发动机(4)的曲轴相连接,第一拉伸弹簧(26)布置在第一调节腔(9)内,第一拉伸弹簧(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旋转板(10)、第一调节腔(9)内壁面相连接,第二拉伸弹簧(27)布置在第二调节腔(22)内,第二拉伸弹簧(2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旋转板(25)、第二调节腔(22)内壁面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斜对称布置调节腔,其特征在于控制体(11)内部腔体的横截面为圆形,离心腔(15)、圆弧板(18)在控制体(11)内均为阵列式布置,圆弧板(18)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离心腔(15)的个数,圆弧板(18)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离心体(16)的横截面宽度,松紧带(19)内部带有弹性钢丝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排气系统斜对称布置调节腔,包括两个调节腔、两个旋转板、控制体、离心轴、离心腔、离心体、离心弹簧、圆弧板、松紧带、两个拉伸弹簧,离心腔、离心体、离心弹簧、圆弧板、松紧带均布置在控制体内,离心体的一端布置在离心腔内并通过离心弹簧与离心轴相连接,离心体的另一端为圆弧结构,离心体的另一端与圆弧板密封接触,松紧带布置在圆弧板的外表面。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旋转板逆时针旋转,排气总管容积变大;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旋转板顺时针旋转,排气总管容积变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可变进气管系统优化设计。
【IPC分类】F02B37/22
【公开号】CN105484860
【申请号】CN201510963130
【发明人】曹晓晖
【申请人】上海佑热高温材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