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差发电设备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678504阅读:来源:国知局
较低温介质,从浅海处抽取的海水作为较高温介质。
[0065]由于深海中的压强较大,其本身提供的压强已经可以使工质容易液化,所以实际设备的抗压要求由抗内压转变为抗外压,所以本实施例中用内径较大的容器式转化装置即主体11b,代替实施例一中的管式转化装置,由于主体Ilb的横截面面积远大于转化管,自身具有较高的采集温差的效率,无需采用多方式设计,单体式悬浮在深海中即可。
[0066]如图6所示,导流管12b位于主体Ilb的内腔中部,工质容纳于内腔中。导流管12b的上端设有集液器121,下端设有封闭的叶轮腔122,叶轮腔122内设有叶轮,叶轮腔122的下端与内腔连通。加热结构132b为设置在内腔下端的加热仓,加热仓内可存放较高温海水,其散发的热量可直接加热工质;冷却结构131b为设置在内腔上端的多根冷凝管,各冷凝管的一端连通于内腔,中部延伸出主体Ilb外与外部的较低温海水接触,另一端延伸入内腔并且连通至集液器121。
[0067]其采用的温差发电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具体详细步骤为:
[0068]1、工质在内腔下端被加热结构132b加热后变成气态,上升至内腔的上端;
[0069]2、工质在内腔上端进入冷却结构131b冷却后变为液态,进入集液器121b ;
[0070]3、工质从集液器121b进入导流管12b,并推动叶轮发电;
[0071]4、发电完成后的工质流入内腔下端,重复步骤I。
[0072]本实施中主要的转化过程发生在主体Ilb的内腔,与管道式相比,其热交换更为容易,故不需要设置外部热交换结构,只需要在内腔下部设置加热仓,将较高温的海水存放于内,其散发的热量即可实现对工质的加热。而冷凝部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但是由于深海中主体Iib所处位置,其外侧的海水已经足够提供冷却,无需专门设置抽取较低温海水再容纳的结构。本实施例中采用冷凝管式结构,冷凝管中部先扬后然后下降,较高温的工质本身具有上升力,会随着其上升自动进入冷凝管,并沿着冷凝管进入外部的深海环境中进行热交换,冷却后再流回内腔内,进入集液器121,从而进行发电。这种冷凝方式不仅冷凝效率高,而且无需相关抽水容纳结构,从而降低了结构复杂程度和建设成本。
[0073]本实施例中的温差发电设备Ib本身不需要额外的调整压强设备,在深海中具有发电效率高,发电成本低的优点,能开发利用其它设备难以利用到的深海温差资源,可以在深海资源丰富的海域建设推广。
[0074]为了能调节主体Ilb在深海中的深度,本实施例中的温差发电设备Ib还包括用于提供浮力的浮体装置118,浮体装置118内部设有配重腔,外侧壁设有海水阀1181,下端连接于与主体Ilb上端。海水可通过海水阀1181进入配重腔,通过改变配重腔内海水的多少,可以改变浮体装置118的浮力,即可改变主体Ilb悬浮在深海处的深度,以满足不同的压强、温差需求。
[007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温差发电设备,利用介质的温差使工质推动叶轮转动做功进行发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使所述工质先加热上升然后冷凝成为液态的转化装置和用于引导转化成液态的所述工质推动所述叶轮转动的导流管,所述转化装置内部开设有包括可供所述工质受热上升的内腔,还包括可借助较高温的所述介质进行热交换的加热结构以及可借助较低温的所述介质进行热交换的冷却结构,所述加热结构设置于所述转化装置下端,所述冷却结构设置于所述转化装置上端,所述导流管竖直设置,其上端连通至所述内腔的上部,其下端设有叶轮腔,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叶轮腔内,所述叶轮腔下端连通至所述内腔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装置包括两端连接于所述导流管的转化管,所述转化管具有依次连接的上连接段、竖直段和下连接段,所述上连接段连接于所述导流管的上端且设有所述冷却结构,所述下连接段连接于所述叶轮腔下端且设有所述加热结构,所述竖直段内部的空腔即为所述内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差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包括多级沿竖直方向排列并依次连接的单元管,各所述单元管外侧壁上部设有所述冷却结构,外侧壁下部设有所述加热结构,各相邻所述单元管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提升压强的接口加压装置,各所述加热结构依次串联,较高温的所述介质从所述下连接段设置的所述加热结构输入;各所述冷却结构依次串联,较低温的所述介质从所述上连接段设置的所述冷却结构输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差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加压装置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连通二者的管路,所述第一接口高于所述第二接口位置,且各相邻所述单元管组中,下方的所述单元管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口,上方的所述单元管连接于所述第二接口。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差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管数量为多条,多条所述转化管环绕所述导流管设置,所述导流管上端设有上部集液器,各所述转化管的所述上连接段均连接至所述上部集液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差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于各所述转化管的竖直段,其中部连接有中部输出管,所述导流管中部设有中部集液器,各所述中部输出管连接至所述中部集液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具有所述内腔的封闭容器,所述导流管设置于所述内腔,所述导流管上端设有集液器,所述加热结构为设置在内腔下端用于存放高温海水的加热仓,所述冷却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内腔上端的多根冷凝管,各所述冷凝管一端连通于所述内腔,中部延伸出主体外,另一端延伸入内腔并连接至所述集液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差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为所述主体提供浮力的浮体装置,所述浮体装置内部设有可容纳海水的配重腔,外侧壁设有连通至所述配重腔的海水阀,下端连接于所述主体上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温差发电设备,其中温差发电设备利用介质的温差使工质推动叶轮转动做功进行发电,包括可转化装置和导流管,转化装置内部开设有包括可供工质受热上升的内腔,还包括可借助较高温介质进行热交换的加热结构以及可借助较低温介质进行热交换的冷却结构,加热结构设置于转化装置下端,冷却结构设置于转化装置上端,导流管竖直设置,其上端连通至内腔的上部,其下端设有叶轮腔,叶轮设置于叶轮腔内,叶轮腔下端连通至内腔下部。本实用新型中的温差发电设备,利用外部介质的温差,配合压强控制,加热使气态工质上升,再转化为液态,利用其携带的重力势能推动叶轮发电,发电效率高,推广成本低。
【IPC分类】F03G7-05
【公开号】CN204386829
【申请号】CN201420579312
【发明人】姚彥林
【申请人】林荣炎, 姚彥林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9月30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