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铜压铸导电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74201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铝-铜压铸导电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解铝生产中电极的连接件。
电解铝生产中,铝导电杆与钢爪之间的连接一直是个难题,由于通过电流大(几千安到上万安),还要承受很大的重量(钢爪和石墨块重约1吨多),所以要求连接件接合面强度要高,电阻要小。
铝和钢不能直接用电(气)焊接连接,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大多采用铝-钢爆炸复合过渡导电接头,实现铝与铝,钢与钢焊接连接,但在实际生产中很不理想,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1、能耗高。
从铝导电杆到钢爪之间有三个用于导电接触面,铝和铝,钢和钢之间为自然接触面,只在周边焊一圈,中间大面积部分无法焊接,所以接合面间电阻很大,加之钢的导电性又不好,所以电能消耗大。
2、生产效率受影响。
铝和铝导电杆之间的连接,只在接触面的周边焊了一圈,有效焊接截面积小,承重时处于拉应力状态,加之铝本身焊接强度不太高,所以组合件(铝导电杆、导电接头、钢爪、石墨块等重约1吨)在焊接、搬运、安装及生产中经常从焊口处脱掉,又得重新进行处理,再重新焊接,有时就得停产检修,造成人力、物料、时间的浪费,还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生产效率必然受到影响,其次爆炸复合面由于两种金属热膨胀系数差异大,在使用中也有脱落现象。
3、生产产品成本上升。
显而易见,由于上述两个问题,能耗高、人力、物料、时间浪费生产受影响,必然的反映出成本升高,经济效益减少。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高导电接头导电性,节约能源,同时使接合面有足够强度,保证组合件在焊接、搬运、安装及生产中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是节能型铝-铜压铸导电连接件,其关键是导电铝杆(4)下端制成榫,铝连接件(3)上端制成与榫配合连接的燕尾槽,其下端制成“T”型槽,且该“T”形槽内填充有铸铜构成铜连接件(1),该铜连接件(1)将铝连接件(3)下端包覆熔接,钢爪(5)与铜连接件(1)底端结合为一体。
在铝连接件(3)四周还有紧固螺杆(2),使连接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优点如下1、改变铝和铝导电杆接合面的结构形状,由平面焊接连接改成燕尾槽形式焊接连接,在原基础上增加四条斜焊缝,提高承重能力两倍以上,同时增加了有效导电通路,减少接合面电阻,节省了电能。
2、取消与钢爪连接的导电不理想的钢块,减少一个自然接触面间的电阻和一个钢块的电阻。
3、在连接件与钢爪之间连接改为导电性比铝好,比钢更好的金属铜,而且接合面非自然接合,而是工字型熔接,可大大减少电阻和提高承重点能力。并且还加有四根螺栓,进一步提高接合强度,导电性和生产效率提高,成本下降。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铝连接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示图(图1A--A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示图(图1B--B视图)。
实施例1一种电解铝生产导电杆与钢爪之间连接的节能型铝-铜压铸导电连接件,导电铝杆4下端制成榫,铝连接件3上端制成与榫配合连接的燕尾槽,其下端制成“T”型槽,且该“T”形槽内填充有铸铜构成铜连接件1,该铜连接件1将铝连接件3下端包覆熔接,钢爪5与铜连接件1底端结合为一体。
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在铝连接件3四周还有紧固螺杆2,使连接更牢固。
权利要求1.一种电解铝生产导电杆与钢爪之间连接的节能型铝-铜压铸导电连接件,其特征是导电铝杆(4)下端制成榫,铝连接件(3)上端制成与榫配合连接的燕尾槽,其下端制成“T”型槽,且该“T”形槽内填充有铸铜构成铜连接件(1),该铜连接件(1)将铝连接件(3)下端包覆熔接,钢爪(5)与铜连接件(1)底端结合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铝-铜压铸导电连接件,其特征是在铝连接件(3)四周还有紧固螺杆(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铝生产中铝导电杆与钢爪之间连接的铝-铜压铸导电连接件。它将铝导电杆下端制成榫,制有燕尾槽的铝连接件与榫配合为一体,在铝连接件下端的T形槽中填充铸铜形成铜连接件且其底部与钢爪结合为一体。具有连接可靠,电阻小的特点。
文档编号C25C3/16GK2463403SQ0026147
公开日2001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3日
发明者朱峰, 郭继延, 朱定诗, 李宝成 申请人:朱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