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碱系统增强压差稳定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5624发布日期:2018-11-07 20:28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烧碱系统增强压差稳定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碱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烧碱系统增强压差稳定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鉴于近年氯碱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更加严峻,烧碱系统自动化水平逐步提升,联锁保护系统项目和仪表事故发生概率逐年增多。原有装置为保证烧碱系统稳定,在联锁保护项目上只采用单一控制点作为系统联锁项,在仪表控制上同样采用了单个阀门作为系统稳压装置的保护,仪表故障计失真或断线时极易造成系统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烧碱系统增强压差稳定调节装置,解决烧碱装置氯气、氢气压力不稳定的问题,保证了烧碱系统装置安全、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烧碱系统增强压差稳定调节装置,包括电解槽,与电解槽阳极、阴极连接的阳极、阴极气液分离器,阳极、阴极气液分离器与淡盐水循环槽、阴极液循环槽连通,淡盐水循环槽通过氯气总管与氯气系统连通,氯气总管安装有第一氯气压力表和第一氯气调节阀;阴极液循环槽通过氢气总管与氢气系统连通,氢气总管安装有第一氢气压力表和第一氢气调节阀,所述氯气总管安装有第二和第三氯气压力表,氯气总管安装有与第一氯气调节阀并联的第二氯气调节阀;氢气总管安装有第二和第三氢气压力表,氢气总管安装有与第一氢气调节阀并联的第二氢气调节阀;氢气、氯气压力表和氢气、氯气调节阀分别通过线路与分布式控制系统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在电解工序增加仪表装置及控制,保证烧碱装置氯气、氢气压力的稳定,完善联锁保护程序,实现了多重保护,保证烧碱生产的稳定与安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案是:

所述第二、第三氯气压力表与第一氯气压力表并列安装,第二和第三氯气压力表置于第一氯气压力表的前部。

所述第二和第三氢气压力表与第一氢气压力表并列安装,第二和第三氢气压力表置于第一氢气压力表的前部。

所述第一氯气压力表内的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一氯气压力变送器和线路与分布式控制系统连接,分布式控制系统通过线路与第一氯气调节阀连接,第一氯气调节阀通过线路与定位器连接,定位器与通过线路与开关阀门连接。

所述第二氯气压力表内的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二氯气压力变送器和线路与分布式控制系统连接,分布式控制系统通过线路与第二氯气调节阀连接,第二氯气调节阀通过线路与定位器连接,定位器与通过线路与开关阀门连接。

所述所述第一氢气压力表内的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一氢气压力变送器和线路与分布式控制系统连接,分布式控制系统通过线路与第一氢气调节阀连接,第一氢气调节阀通过线路与定位器连接,定位器通过线路与开关阀门连接。

所述第二氢气压力表内的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二氢气压力变送器和线路与分布式控制系统连接,分布式控制系统通过线路与第二氢气调节阀连接,第二氢气调节阀通过线路与定位器连接,定位器通过线路与开关阀门连接。

所述第一氯气压力表的压力传感器与第一氢气调节阀通过线路连接,第一氯气压力表的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一氯气压力变送器与分布式控制系统连接,分布式控制系统与第一氢气调节阀连接,第一氢气调节阀通过线路与定位器连接,定位器通过线路与开关阀门连接。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解槽1;阳极气液分离器2;阴极气液分离器3;第一液相连接管4;淡盐水循环槽5;第一连接管6;脱氯系统7;第一气相连接管8;氯气总管9;第三氯气压力表10;第二氯气压力表11;第一氯气压力表12;第一氯气调节阀13;第二氯气调节阀14;氯气系统15;第二液相连接管16;阴极液循环槽17;第二连接管18;碱液高位槽19;第二气相连接管20;氢气总管21;第三氢气压力表22;第二氢气压力表23;第一氢气压力表24;第一氢气调节阀25;第二氢气调节阀26;氢气系统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

参阅附图,本实施例是一种烧碱系统增强压差稳定调节装置,包括电解槽1;电解槽1阳极侧出口与阳极气液分离器2连通,阳极气液分离器2的顶部出口通过第一气相连接管8与淡盐水循环槽5的顶部连通,淡阳极气液分离器5的底部出口通过第一液相连接管4与淡盐水循环槽5的底部连通。淡盐水循环槽5的底部出口通过第一连接管6与脱氯系统7连通,淡盐水循环槽5的顶部出口通过氯气总管9与氯气系统15相连。氯气总管9安装有第一氯气压力表12(PT216)和第一氯气调节阀13(PCV216),氯气总管9上第一氯气调节阀13(PCV216)的旁路安装第二氯气调节阀14(PCV217),第一氯气调节阀13(PCV216)与第二氯气调节阀14(PCV217)并联实现氯气调节阀中单一阀门故障倒换使用的目的。第一氯气调节阀13(PCV216)和第二氯气调节阀14(PCV217)位于氯气总管9与氯气系统15连接端的前部。氯气总管9连接有第二氯气压力表11(PT217)和第三氯气压力10(PT218),第二氯气压力表11(PT217)和第三氯气压力10(PT218)与第一氯气压力表12(PT216)并列安装,第二氯气压力表11(PT217)和第三氯气压力表10(PT218)位于第一氯气压力表12(PT216)的前部。

第一氯气压力表12(PT216)、第二氯气压力表11(PT217)和第三氯气压力表10(PT218)内的压力传感器分别通过第一、第二、和第三氯气压力变送器和线路与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连接。第一氯气压力表12(PT216)、第二氯气压力表11(PT217)和第三氯气压力表10(PT218)均显示氯气总管9的压力。第一氯气压力表12(PT216)与第一氯气调节阀13(PCV216)形成控制回路,控制第一氯气压力表12(PT216)在预设的氯气压力下,第一氯气压力表12(PT216)通过第一氯气压力变送器将4至20mA电信号传送至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内的PID(比例-积分-微分)块传送至第一氯气调节阀13(PCV216),第一氯气调节阀13(PCV216)发送命令到定位器,定位器根据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传给它的命令(电信号)去执行开关阀门的动作,通过多个压力表判定压力显示值准确性,减少操作误差和系统波动,同时采用双阀控制调节,加强系统稳定性。第二氯气压力表11(PT217)和第二氯气调节阀14形成控制回路,控制第二氯气压力表11(PT217)在预设的氯气压力下,第二氯气压力表11(PT217)内的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二氯气压力变送器和线路与分布式控制系统连接,分布式控制系统通过线路与第二氯气调节阀14连接,第二氯气调节阀14通过线路与定位器连接,定位器与通过线路与开关阀门连接。

电解槽1的阴极侧出口与阴极气液分离器3连通,阴极气液分离器3的顶部出口通过第二气相连接管20与阴极液循环槽17的顶部连通,阴极气液分离器3的底部出口通过液第二相连接管16与阴极液循环槽17的底部连通。阴极液循环槽17的顶部出口通过氢气总管21与氢气系统27连通,阴极液循环槽17的底部出口通过第二连接管18与碱液高位槽19连通。氢气总管21上安装有第一氢气压力表24(PT226)和第一氢气调节阀25(PCV226),氢气总管21上第一氢气调节阀25(PCV226)的旁路安装有第二氢气调节阀26(PCV227),第一氢气调节阀25(PCV226)与第二氢气调节阀26(PCV227)并联实现氢气调节阀中单一阀门故障倒换使用的目的。第一氢气调节阀25(PCV226)和第二氢气调节阀26(PCV227)位于氢气总管21与氢气系统27连接端的前部。氢气总管21连接有第二氢气压力表23(PT227)和第三氢气压力表22(PT228),第二氢气压力表23(PT227)、第三氢气压力表22(PT228)与第一氢气压力表22(PT226)并列安装,第二氢气压力表23(PT227)和第三氢气压力表22(PT228)安装在第一氢气压力表24(PT226)的前部。

第一氢气压力表24(PT226)、第二氢气压力表23(PT227)和第三氢气压力表22(PT228)内的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一、第二、第三氢气压力变送器和线路与分布式控制系统连接。第一氢气压力表24(PT226)、第二氢气压力表23(PT227)和第三氢气压力表22(PT228)均显示氢气总管21的压力。第一氢气压力表24(PT226)与第一氢气调节阀25(PCV226)形成控制回路,控制第一氢气压力表24(PT226)在预设的氢气压力下。第一氢气压力表24(PT226)内的压力传感器通过线路和第一氯气压力变送器将4至20mA电信号传送至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分布式控制系统(DCS)通过系统内的PID块传送至第一氢气调节阀25(PCV226),第一氢气调节阀25(PCV226)发送命令到定位器,定位器根据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传给它的命令(电信号)去执行开关阀门的动作,通过多个压力表判定压力显示值准确性,减少操作误差和系统波动,同时采用双阀控制调节,加强系统稳定性。第二氢气压力表23(PT227)和第二氢气调节阀26(PCV227)形成控制回路,控制第二氢气压力表23(PT227)在预设的氢气压力下。第二氢气压力表23(PT227)内的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二氢气压力变送器和线路与分布式控制系统连接,分布式控制系统通过线路与第二氢气调节阀26(PCV227)连接,第二氢气调节阀26(PCV227)通过线路与定位器连接,定位器通过线路与开关阀门连接。

本实施例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设置氢气氯气压力联锁、离子膜压差联锁。第一氯气压力表12(PT216)内的压力传感器通过线路与第一氢气调节阀25(PCV226)连接,第一氯气压力表12(PT216)内的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一氯气压力变送器将4至20mA电信号传送至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分布式控制系统(DCS)通过系统内的PID块传送至第一氢气调节阀25(PCV226),第一氢气调节阀25(PCV226)发送命令到定位器,定位器根据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传给它的命令(电信号)去执行开关阀门的动作。当发生电解槽部分跳停时,第一氯气调节阀13(PCV216)设定值直接给定第一氢气压力表24(PT226)的实际显示值减去定值所得值,第一氯气调节阀13(PT216)自动调整,第一氯气压力表12(PT216)的压力传感器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与第一氢气调节阀25(PCV226)相连接,保证氢气、氯气总管压力动态平衡,保证烧碱系统稳定。

本实施例的第一氯气压力表12(PT216)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与氢气压力变化到达动态平衡,保证进炉氢气、氯气压力稳定,电解槽离子膜压差正常,保证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在烧碱系统装置DCS控制系统设置氢气、氯气压力联锁、离子膜压差联锁;设置压力多重判断,作为系统联锁停车条件,减少因仪表故障造成系统停车次数,增加了系统稳定性。本实施例解决了烧碱装置氯气氢气压力不稳定的技术难题,在电解工序增加仪表装置及控制,完善联锁保护程序,实现了多重保护,保证烧碱系统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