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砂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4606发布日期:2018-12-05 19:5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砂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刚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砂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光伏产品制造中心,而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硅片切割技术。硅片切割是电子工业主要原材料生产的关键技术,切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链后续的发展。

目前,硅片切割技术较多采用砂浆切割和金钢线切割,金钢线切割和砂浆切割相比,虽然具有环保、切割效率高,材料损耗小,硅片表面质量高,可切割大尺寸材料,方便后续加工等特点,但是金钢线的在生产过程中,金刚砂在基线上的固结效率不高,影响上砂效率,而且金刚砂在基线上附着效果不均匀,金刚线表层不平整,使得金刚线的质量不佳。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金刚线上砂系统,既能够提高固结效率,又能够稳定上砂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上砂稳固的上砂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上砂循环系统,包括内部穿行有基线的上砂筒以及用于回收并持续为上砂筒提供金刚砂的循环组,所述上砂筒包括储砂筒和用于辅助基线进行附着金刚砂的聚集管件组,所述聚集管件组连接在储砂筒的下部,所述循环组的出料端与聚集管件组下部连接,且自下向上输送金刚砂,所述储砂筒的下部与循环组的出料端连接,所述储砂筒的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与循环组的接收端连接,所述储砂筒内挂设有用于释放镍离子的负极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聚集管件组包括聚集管以及仅供基线穿过的封堵接头,所述封堵接头设置在聚集管下部,所述聚集管内设有便于金刚砂粘连在基线上的聚集通道,所述封堵接头的一侧连通有下进砂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砂筒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连接外部正极的导轮,基线绕过导轮并穿过上砂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循环组包括用于存储金刚砂的存储罐、连接在存储罐下部的供料装置以及连接在存储罐上部且用于回收金刚砂的回收装置,所述供料装置的输出端与上砂筒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回收装置的接收端与溢流口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供料装置包括第一供给泵和第二供给泵,所述第一供给泵和第二供给泵的输入端均与存储罐下部连接,所述第一供给泵的输出端与储砂筒的入料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给泵的输出端与聚集管的入料口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回收装置设有用于回收上砂筒渗出金刚砂的收集水箱,所述收集水箱设置在上砂筒的正下方,所述收集水箱通过回流泵与回收装置输入端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循环组上还设有用于过滤存储罐内金刚砂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滤芯和循环泵,所述滤芯设置在循环泵的输出端上,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和滤芯的输出端均与存储罐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上砂系统利用基线依次穿行聚集管件组和储砂筒,在聚集管件组和储砂筒内分别连接的循环组输出端,分别利用循环组的输出端进行分路供给金刚砂,其中在聚集管件组中,循环组的输出端只能向上输送金刚砂,使得金刚砂在基线上的附着率提高,在储砂筒的上部连接二次进料口可以实现二次补充金刚砂,保证金刚砂在消耗后能及时补充,保证金刚砂的及时供给;其次利用可以释放镍离子的负极端进行连接外部负极,保证金刚砂的附着所需的镍离子,保证上砂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砂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砂筒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循环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砂循环系统,包括内部穿行有基线的上砂筒1以及用于回收并持续为上砂筒1提供金刚砂的循环组2,所述上砂筒1包括储砂筒11和用于辅助基线进行附着金刚砂的聚集管件组12,所述聚集管件组12连接在储砂筒11的下部,所述循环组2的出料端与聚集管件组12下部连接,且自下向上输送金刚砂,所述储砂筒11的下部与循环组2的出料端连接,所述储砂筒11的上部设有溢流口13,所述溢流口13与循环组2的接收端连接,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金刚砂的循环使用,而且采用流动的供给方式可以有效防止金刚砂溶液在上砂筒1内凝固结块,避免结块影响金刚线的质量。所述储砂筒11内挂设有用于释放镍离子的负极端14,在本实施例中负极端14为钛篮,在钛篮内放置有镍球,当钛篮连接外部正极的时候,镍球能持续被电解,其中的镍离子游离在储砂筒11内的金刚砂溶液内,及时补充了金刚砂溶液的镍离子,提高了金刚砂附着的能力,保证了电镀过程所需镍离子的稳定供应。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述聚集管件组12包括聚集管121以及仅供基线穿过的封堵接头122,所述封堵接头122设置在聚集管121下部,所述聚集管121内设有便于金刚砂粘连在基线上的聚集通道123,利用聚集通道123的狭小空间,使得金刚砂能有效进行附着在基线上;所述封堵接头122的一侧连通有下进砂口124,下进砂口124与循环组2的一个输出口连接,由于封堵接头122封堵了聚集管121的下端,使得金刚砂溶液只能向上运动。所述上砂筒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连接外部正极的导轮15,基线绕过导轮15并穿过上砂筒1。在本实施例中,导轮连接外部电源的正极,使得缠绕在导轮15上的基线带上正电,方便后期的电镀固化金刚砂的过程。

进一步参见图1和图4,所述循环组2包括用于存储金刚砂的存储罐21、连接在存储罐21下部的供料装置22以及连接在存储罐21上部且用于回收金刚砂的回收装置23,所述供料装置22的输出端与上砂筒1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回收装置23的接收端与溢流口13连接。其中,所述供料装置22包括第一供给泵221和第二供给泵222,所述第一供给泵221和第二供给泵222的输入端均与存储罐21下部连接,所述第一供给泵221的输出端与储砂筒11的入料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给泵222的输出端与聚集管121的入料口连接。采用第一供给泵221和第二供给泵222不同的供给设计,在考虑基线是从聚集管121的下端进入上砂筒1内,并从储砂筒11的上端出线,基线在穿行的时候由于存在电镀的过程,使得镍离子会聚集在基线上,但是如果只有一个进砂口,就会存在金刚砂在流动的时候,靠近基线的那部分金刚砂溶液中的镍离子已经吸附在基线上了,容易造成基线在持续的穿行在上砂筒1内时,始终存在一部分金刚砂溶液内没有了镍离子,造成了金刚砂难以附着在基线上;而采用上下两个送料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其次在下进砂口124进行输送并向上送入金刚砂溶液,使得金刚砂溶液的流动方向与基线的穿行方向一致,保证金刚砂能跟随基线一起同步运动,保证电镀时基线与金刚砂能及时附着,减少了金刚砂在固化的时候与其它金刚砂碰撞后掉落,出现附着不稳的现象。

所述回收装置23设有用于回收上砂筒1渗出金刚砂的收集水箱24,所述收集水箱24设置在上砂筒1的正下方,所述收集水箱24通过回流泵与回收装置23输入端连接。由于基线从聚集管121的下端进入,即使在聚集管121的下端设有封堵接头122,利用封堵接头122防止上砂筒1内的金刚砂溶液掉出,但是由于基线在穿过封堵接头122时,基线可能存在振动,导致了封堵接头122上仅供基线穿过的孔洞在不断变化,导致了金刚砂溶液掉落出来。采用收集水箱24可以方便进行搜集这部分掉落的金刚砂溶液,实现物料的循环利用,避免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循环组2上还设有用于过滤存储罐21内金刚砂的过滤器25,所述过滤器25包括滤芯和循环泵,所述滤芯设置在循环泵的输出端上,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和滤芯的输出端均与存储罐21连通。回收装置23在回收了使用过后的金刚砂溶液后,将金刚砂溶液收集到一个储料罐中,并利用过滤器25不断循环抽取储料罐中的金刚砂实现连续过滤,防止在回收金刚砂过程中有杂质进入,影响后期的上砂质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储料罐中还设有用于加热金刚砂的加热器,使得金刚砂溶液能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促进电镀的效率提高,而且还能有效防止金刚砂溶液凝结。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在储料罐内还设有用于感应金刚砂溶液温度和剩余量的感应组,感应组能自动检测储料罐内温度和剩余量,方便控制加热器加热控制金刚砂的温度,以及及时补充金刚砂溶液进整个上砂系统。

本上砂系统利用基线依次穿行聚集管件组12和储砂筒11,在聚集管件组12和储砂筒11内分别连接的循环组2输出端,分别利用循环组2的输出端进行分路供给金刚砂,其中在聚集管件组12中,循环组2的输出端只能向上输送金刚砂,使得金刚砂在基线上的附着率提高,在储砂筒11的上部连接二次进料口可以实现二次补充金刚砂,保证金刚砂在消耗后能及时补充,保证金刚砂的及时供给;其次利用可以释放镍离子的负极端14进行连接外部负极,保证金刚砂的附着所需的镍离子,保证上砂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砂操作具体如下:预处理基线,采用化学方式去除基线线材表面油渍、锈渍,活化母线线材表面;在基线上砂的过程中,必须需要进行去除基线上的油渍和秀渍,否则直接影响后期的上砂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酸洗的方式进行去除,效果好。基线穿行在上砂筒1内,循环组2为上砂筒1供给金刚砂溶液,具体操作为:基线缠绕经过导轮15并从聚集管121下端进入上砂筒1,基线依次穿过封堵接头122和聚集管121并从储砂筒11上端穿出;基线从储砂筒11穿出后,并缠绕过导轮15输出;利用导轮15使得基线带电,方便镍离子连同金刚砂附着在基线上。金刚砂溶液包括金刚砂、硫酸镍和纯水,将金刚砂、硫酸镍和纯水按质量比5000-6000:1:20-30混合,再加入存储罐21并加热至50-55℃,第一供给泵221给储砂筒11供给金刚砂,第二供给泵222输出端在聚集管121内向上供给金刚砂,回收装置23从储砂筒11上端回收过多金刚砂。本实施例中优选金刚砂、硫酸镍和纯水的质量比为5500:1:24,采用这样的比例混合得到的金刚砂溶液可以有效提升在基线上的附着效果,方便进行电镀溶解镍离子,使得金刚砂固化在基线上。基线两端连接正极电源,上砂筒1连接负极电源,利用电化学反应使得金刚砂溶液内的金刚砂附着在基线上。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