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石线生产线电镀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2468发布日期:2018-12-25 20:54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刚石线生产线电镀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刚石线生产线电镀槽结构,特指一种具有金刚石线生产线用的电镀槽装置,属于电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镀槽是电镀设备中最基础的配套,是用来装置溶液,金刚石线是金刚石的微小颗粒镶嵌在切割钢线,在使用时电镀液与金刚石,悬浮在电镀液中的金刚石微粉随电镀液在电镀槽主体内缓慢向上流动,不断与处于电镀液中缓慢运动的金属线接触、碰撞,被电镀沉积的金属基体包裹、固定,实现金刚石微粉与金属基体在金属线上的复合沉积。

通过观察发现,现有的金刚石线生产线电镀槽结构技术领域存在电镀金刚石线时电镀槽内放置的金刚石线少,降低了生产效率,电镀完后金刚石微粉与电镀液分离复杂,电镀液不能重复利用等的问题。

如何提供一种放置多处金刚石线,提高生产效率,方便分离金刚石微粉与电镀液,电镀液能够重复利用的金刚石线生产线电镀槽结构,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金刚石线生产线电镀槽结构,该金刚石线生产线电镀槽结构具有电镀金刚石线时电镀槽内放置的金刚石线少,降低了生产效率,电镀完后金刚石微粉与电镀液分离复杂,电镀液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和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刚石线生产线电镀槽结构,包括:槽体、支撑杆、滚轮、过滤网、出液管、控制阀;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槽体的内壁上,且支撑杆与槽体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滚轮设置在支撑杆的一端,且滚轮与支撑杆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槽体内部的底端,且过滤网与槽体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槽体的一侧,且出液管与槽体通过贯穿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控制阀设置在出液管的一侧,且控制阀与出液管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所述槽体俯视呈长方形,且槽体内部设置为矩形状内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所述滚轮每四处为一组,且滚轮通过支撑杆在槽体两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三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所述过滤网为矩形状,且过滤网与槽体内部的内腔设置为过渡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所述出液管为L形弯脖状,且出液管与槽体内部的内腔相贯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金刚石线生产线电镀槽结构,具有放置多处金刚石线,提高生产效率,方便分离金刚石微粉与电镀液,且可使电镀液能够重复利用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刚石线生产线电镀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刚石线生产线电镀槽内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刚石线生产线电镀槽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槽体1、支撑杆2、滚轮3、过滤网4、出液管5、控制阀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刚石线生产线电镀槽结构,包括:槽体1、支撑杆2、滚轮3、过滤网4、出液管5、控制阀6;支撑杆2设置在槽体1的内壁上,且支撑杆2与槽体1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滚轮3设置在支撑杆2的一端,且滚轮3与支撑杆2通过转轴相连接;过滤网4设置在槽体1内部的底端,且过滤网4与槽体1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出液管5设置在槽体1的一侧,且出液管5与槽体1通过贯穿固定方式相连接;控制阀6设置在出液管5的一侧,且控制阀6与出液管5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

具体的,槽体1俯视呈长方形,且槽体1内部设置为矩形状内腔,槽体1内腔为电镀液放置装置。

具体的,滚轮3每四处为一组,且滚轮3通过支撑杆2在槽体1两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三组,一组滚轮3呈左右对称及上下对称为四处。

具体的,过滤网4为矩形状,且过滤网4与槽体1内部的内腔设置为过渡配合。

具体的,出液管5为L形弯脖状,且出液管5与槽体1内部的内腔相贯通。

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首先将金刚石线缠绕在滚轮3上,通过三组滚轮3与支撑杆2带动金刚石线转动,再将电镀液倒入电镀槽内,电镀液里有金刚石微粉,金刚石微粉与金刚石线接触碰撞,电镀完成后打开控制阀6将电镀液与产生的金刚石微粉通过过滤网4分离,将电镀液通过出液管5流出,可以进行重复利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