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2463发布日期:2018-12-25 20:5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特指具有能使电镀液均匀受热,避免加热管腐蚀或金属沉淀产生的安全隐患,降低了金刚石颗粒表面金属层的损伤,提高金刚石线表面金刚石颗粒的均匀性与稳定性以及产品的质量的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属于金刚石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硅晶体、蓝宝石、陶瓷等硬脆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硬质材料的精密切割,目前主要采用电镀金刚石切割线,电镀金刚石切割线是以电镀金属镍作为结合剂,以金刚石颗粒作为磨料,通过电沉积作用把金刚石颗粒固结到金属线基体上而制成的一种切割工具。

目前,电镀金刚石切割的制造过程大部分采用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与加热管的上砂槽,电镀金刚石切割线在连续生产过程中,金刚石颗粒不断和搅拌装置撞击、摩擦,同时金刚石颗粒和加热管间也不断产生摩擦、碰撞,造成金刚石颗粒表面的金属层损坏、脱落,从而降低了电镀金刚石切割线的生产效率,另外金刚石颗粒表面脱落的金属层以细小的金属屑形式进入电镀液中,在金刚石切割线生产过程中,这些细小的金属屑会电镀到金属丝基体上,使金刚石线的表面颗粒不均匀,影响电镀金刚石切割线的表面质量,从而使生产无法连续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该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具有能使电镀液均匀受热,能避免加热管腐蚀或金属沉淀产生的安全隐患,降低金刚石颗粒表面金属层的损伤,提高金刚石线表面金刚石颗粒的均匀性与稳定性以及产品的质量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包括:上砂槽、阳极板、导向轮、盖板、导向轴、曝气管、溢流槽、支撑座、固定夹、流槽出液口、回液口、控制阀、进气口、连接件、通孔、加热丝;所述上砂槽的上部呈矩形状,下部呈半球状,且上砂槽的底端设置有矩形溢流槽;所述上砂槽与溢流槽的外壁设置有矩形支撑座,且上砂槽与溢流槽均通过嵌入方式与支撑座相连接;所述上砂槽的顶端设置有矩形盖板,且盖板的一端通过阻尼转轴与上砂槽相连接;所述上砂槽内部上方边缘位置设置有阳极板,且阳极板通过螺栓与上砂槽相连接;所述导向轴设置在上砂槽内部的两侧,且导向轴的两端通过螺栓与上砂槽相连接;所述导向轴的外壁设置有导向轮,且导向轮与导向轴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导向轴的两侧设置有曝气管,且曝气管通过嵌入方式与上砂槽相连接;所述曝气管的外壁设置有固定夹,且固定夹的一端通过粘合方式与上砂槽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曝气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且进气口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曝气管相连接;所述曝气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件,且连接件与曝气管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上砂槽与溢流槽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上砂槽的内部设置有加热丝,且加热丝通过嵌入方式与上砂槽相连接;所述流槽出液口设置在上砂槽与溢流槽底部的中间位置,且流槽出液口的一端通过贯穿方式与上砂槽及溢流槽相连接;所述溢流槽底端的两侧设置有回液口,且回液口的一端通过贯穿方式与溢流槽相连接;所述流槽出液口与回液口的内部均设置有控制阀,且控制阀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流槽出液口及回液口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所述上砂槽上部矩形状的底端与下部半球状的顶端之间形成一个宽15-20CM的环形台面,且阳极板设置有两处,并呈对称方式排列在所述环形台面的顶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所述上砂槽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置有夹层,且加热丝呈螺旋状至少设置有六处,并均匀排列在所述夹层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所述曝气管设置有四处,且曝气管通过连接件的设置呈十字形对称排列在上砂槽的内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所述导向轴与导向轮设置有两组,且所述两组导向轴与导向轮呈对称方式排列在上砂槽半圆球形下部的上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所述通孔至少设置有三组,且通孔呈对称方式均匀排列在上砂槽与溢流槽的两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通过上砂槽由矩形状上部与半球形下部以及内部夹层嵌入电热丝的设置,不仅能使阳极板不完全浸泡在电镀液中,保证阳极板的使用效果,还能使电镀液能均匀受热,提高金属丝电镀上砂的质量,并避免了加热管腐蚀或金属沉淀产生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金属丝电镀上砂过程的安全性,通过曝气管的设置,不仅降低了金刚石颗粒表面金属层的损伤,也能使金刚石颗粒在上砂槽的内部分散均匀,提高了金刚石线在电镀时金刚石均匀性与稳定性以及产品的质量,还极大程度地防止金刚石颗粒沉积在上砂槽底部,提高了金刚石线的电镀上砂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砂槽1、阳极板2、导向轮3、盖板4、导向轴5、曝气管6、溢流槽7、支撑座8、固定夹9、流槽出液口10、回液口11、控制阀12、进气口13、连接件14、通孔15、加热丝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和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刚石线生产上砂机槽结构,包括:上砂槽1、阳极板2、导向轮3、盖板4、导向轴5、曝气管6、溢流槽7、支撑座8、固定夹9、流槽出液口10、回液口11、控制阀12、进气口13、连接件14、通孔15、加热丝16;上砂槽1的上部呈矩形状,下部呈半球状,且上砂槽1的底端设置有矩形溢流槽 7;上砂槽1与溢流槽7的外壁设置有矩形支撑座8,且上砂槽1与溢流槽7均通过嵌入方式与支撑座8相连接;上砂槽1的顶端设置有矩形盖板4,且盖板4的一端通过阻尼转轴与上砂槽1相连接;上砂槽1 内部上方边缘位置设置有阳极板2,且阳极板2通过螺栓与上砂槽1 相连接;导向轴5设置在上砂槽1内部的两侧,且导向轴5的两端通过螺栓与上砂槽1相连接;导向轴5的外壁设置有导向轮3,且导向轮3与导向轴5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导向轴5的两侧设置有曝气管 6,且曝气管6通过嵌入方式与上砂槽1相连接;曝气管6的外壁设置有固定夹9,且固定夹9的一端通过粘合方式与上砂槽1的内壁相连接;曝气管6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13,且进气口13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曝气管6相连接;曝气管6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件14,且连接件 14与曝气管6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上砂槽1与溢流槽7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15;上砂槽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丝16,且加热丝16通过嵌入方式与上砂槽1相连接;流槽出液口10设置在上砂槽1与溢流槽7 底部的中间位置,且流槽出液口10的一端通过贯穿方式与上砂槽1 及溢流槽7相连接;溢流槽7底端的两侧设置有回液口11,且回液口 11的一端通过贯穿方式与溢流槽7相连接;流槽出液口10与回液口 11的内部均设置有控制阀12,且控制阀12通过螺纹拧接方式与流槽出液口10及回液口11相连接。

具体的,上砂槽1上部矩形状的底端与下部半球状的顶端之间形成一个宽15-20CM的环形台面,且阳极板2设置有两处,并呈对称方式排列在所述环形台面的顶端,阳极板2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台面的顶端,并与所述台面形成一个75度的夹角,且阳极板2与导向轴5在水平面上形成一个90度的夹角,使缠绕在导向轮3上的钢丝线与阳极板在同一空间沿轴向平行,不仅能使阳极板2不完全浸泡在电镀液中,保证阳极板2的使用效果,也能避免金属线与阳极板2接触,并保证阳极板2与金属线的接触距离在最小的范围内,提高了金属线电镀的效率。

具体的,上砂槽1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置有夹层,且加热丝16 呈螺旋状至少设置有六处,并均匀排列在所述夹层内,不仅能使电镀液受热均匀,提高电镀液的使用效率,还能避免电加热管腐蚀或金属沉积,提高金属线电镀上砂的质量。

具体的,曝气管6设置有四处,且曝气管6通过连接件14的设置呈十字形对称排列在上砂槽1的内部,通过曝气管6的设置不仅降低了金刚石颗粒表面金属层的损伤,也能使金刚石颗粒在上砂槽1的内部分散均匀,提高了金刚石线在电镀时金刚石均匀性与稳定性以及产品的质量,还极大程度地防止金刚石颗粒沉积在上砂槽1底部,提高了金刚石线的电镀上砂效率。

具体的,导向轴5与导向轮3设置有两组,且所述两组导向轴5 与导向轮3呈对称方式排列在上砂槽1半圆球形下部的上方,不仅能将金属线导入上砂槽1内部,让金属线充分与电镀液接触,增加金属丝的上砂时间,提高电镀上砂的效率,还能防止金属丝在上砂槽1的内部相互缠绕,影响工作效率。

具体的,通孔15至少设置有三组,且通孔15对称方式均匀排列在上砂槽1与溢流槽7的两侧,通过通孔15的设置不仅能同时电镀多组金属线,还能防止金属线在电镀过程中相互缠绕,影响电镀效率。

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先将设置于上砂槽1顶端的盖板4打开,将需要电镀上砂的金属线穿过设置在上砂槽1与溢流槽7一侧的通孔 15,上砂槽1的内部设置有两组导向轴5,导向轴5的外壁上至少设置有三个导向轮3,将金属线沿水平方向均匀缠绕在两组导向轴的导向轮3上,并穿过上砂槽1与溢流槽7另一侧的通孔,将金属线连接在外置的设备上,通过导向轮3与导向轴的设置,不仅能将金属线导入上砂槽1内部,让金属线充分与电镀液接触,增加金属线的上砂时间,提高电镀上砂的效率,还能防止金属线在上砂槽1的内部相互缠绕,然后将电镀液与金刚石颗粒先后倒入上砂槽1内,倾倒至上砂槽下部的半球形内腔的顶端停止倾倒,再将盖板4合上,防止电镀时液体外溅,给作业人员造成伤害,将设置在上砂槽1内部夹层内的加热丝16与阳极板2以及金属丝接通电源,阳极板2设置在上砂槽1上部矩形状的底端与下部半球状的顶端之间形成环形台面顶端的两侧,且与所述环形台面形成一个75度的夹角,不仅能使阳极板2不完全浸泡在电镀液中,保证阳极板2的使用效果,也能避免金属线与阳极板2 接触,并保证阳极板2与金属线的接触距离在最小的范围内,提高了金属线电镀的效率,通过加热丝16设置在上砂槽1的夹层内的设置,不仅能使电镀液受热均匀,提高电镀液的使用效率,还能避免电加热管腐蚀或金属沉积,提高金属线电镀上砂的质量,再将曝气管6接通气泵并打开,压缩气体进入曝气管6并通过曝气管上的微孔喷射出气体,将电镀液与金刚石颗粒均匀搅拌,并防止金刚石颗粒沉淀在上砂槽1的底部,使电镀上砂后的金属丝具有微粉颗粒分布均匀致密、切割锋利、切割效率高的优点,提高了金属丝电镀上砂的质量与效率,上砂槽的底部还设置有溢流槽7,能将电镀过程中通过通孔15溢出的电镀液手收集,并循环使用,电镀上砂完成后,将电源关闭,再将电镀好的金属线缠绕在收线设备上,最后将电镀液通过上砂槽底部设置的流槽出液口10排出。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