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铜液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7250发布日期:2019-06-29 02:0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酸铜液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酸铜液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酸铜液,是指电镀过程中以硫酸铜为镀种的溶液,该溶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氯离子及各种有机添加剂。在电镀过程中,酸铜液中会产生新的有机副产物,该副产物对酸铜液性能会产生副作用,使得电镀效果变差,产品合格率下降。很多厂家对于这种有机副产物含量高的酸铜液,通常采用两种处理方法:一是直接排放,二是进行碳粉处理,进行再次使用。 第一种处理方法,不仅浪费资源,且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且排放成本较高;第二种处理方法,虽然能使得酸铜液重复利用,但该过程需要大型设备进行碳粉处理及静置等,还要添加各种化学品,且耗时较长。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酸铜液循环利用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酸铜液循环利用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酸铜液循环利用系统,包括移动架和循环装置主体,所述循环装置主体固定安装于移动架上,所述循环装置主体包括空腔壳体,且空腔壳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过滤筒体,所述循环装置主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过滤筒体的一端与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出水口连接,所述移动架位于循环装置主体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泵体,所述泵体的出液口固定连接有传输管道,所述传输管道远离泵体的一端与循环装置主体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过滤筒体内放置有吸附材料。

优选的,所述移动架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且移动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扶手。

优选的,所述泵体的进液口连接在电镀槽中。

优选的,所述循环装置主体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在电镀槽中。

优选的,所述传输管道和出水口上均设置有止水阀。

优选的,所述空腔壳体设置有1个或者1个以上,所述空腔壳体内的过滤筒体设置有1个或者1个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便捷,通过酸铜液循环利用系统,不仅简化处理步骤,还可缩短酸铜液净化处理时间,提高产能,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酸铜液循环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酸铜液循环利用系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酸铜液循环利用系统,包括移动架1和循环装置主体2,移动架1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且移动架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扶手6,循环装置主体2固定安装于移动架1上,循环装置主体2包括空腔壳体,且空腔壳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过滤筒体,空腔壳体设置有1个或者1个以上,空腔壳体内的过滤筒体设置有1个或者1个以上,循环装置主体2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5,过滤筒体的一端与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出水口连接,移动架1位于循环装置主体2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泵体3,泵体3的出液口固定连接有传输管道4,传输管道4和出水口5上均设置有止水阀,传输管道4远离泵体3的一端与循环装置主体2的进水口连接,过滤筒体内放置有吸附材料,泵体3的进液口连接在电镀槽中,循环装置主体2的出水口5通过管道连接在电镀槽中。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泵体通过进水管道将电镀槽中的酸铜液抽至循环装置主体2中,循环装置主体2中过滤筒体内的吸附材料将酸铜液中的有机副产品进行去除,在通过循环装置主体2上的出水口5将过滤完成的液体回流到电镀槽中,达到将酸铜液利用简易化;不仅简化处理步骤,还可缩短酸铜液净化处理时间,提高产能,降低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