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式强制同步稀油激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7249发布日期:2019-06-29 02:05阅读:875来源:国知局
座式强制同步稀油激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座式强制同步稀油激振器。



背景技术:

激振器是附加在某些机械和设备上用以产生激励力的装置,是利用机械振动的重要部件。激振器能使被激物件获得一定形式和大小的振动量,从而对物体进行振动和强度试验,或对振动测试仪器和传感器进行校准。激振器还可作为激励部件组成振动机械,用以实现物料或物件的输送、筛分、密实、成型和土壤砂石的捣固等工作。按激励型式的不同,激振器分为惯性式电动式、电磁式、电液式、气动式和液压式等型式。激振器可产生单向的或多向的,简谐的或非简谐的激振力。

在振动筛特别是用于矿山用的振动筛,一般采用惯性式电动式激振器。激振器产生的振动力不足,为了提供更大的激振力,往往增多电机的数量,这样增加了成本,而且同步效果不佳。同时激振器的采用稀油润滑的方式,但是长时间的使用容易造成润滑油的泄露,不仅使得使用现场的地面产生油渍,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后期的润滑效果,降低激振器的使用寿命,增加保养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座式强制同步稀油激振器,显著提高激振器的润滑效果,解决激振器的密封效果不好容易出现漏油的问题,减低使用时的保养维修成本,使用寿命长。

其解决方案是,座式强制同步稀油激振器,包括设有油腔的机壳,机壳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平行,第一转轴上安装有机壳内的第一齿轮,第二转轴上安装有位于机壳内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伸出机壳且伸出端均安装有偏心块,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均伸出机壳且伸出端均安装有偏心块,第一转轴的两端和第二转轴的两端均安装均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与机壳连接实现对机壳内部的密封。

优选地,第一转轴通过两第一轴承与壳体实现连接,第一齿轮位于两第一轴承之间,所述第二转轴通过两年第二轴承与壳体实现连接,第二齿轮位于两第二轴承之间。

优选地,密封组件包括端盖、勾式甩油环,防尘迷宫盖,端盖固定在机壳上,端盖包括固定环,固定环的内侧设有环形的内凸缘,内凸缘伸入到机壳内与机壳紧密接触,内凸缘朝向油腔的一侧只与第一轴承或者第二轴承的外圈接触,内凸缘的内侧设有安装环,内凸缘的内侧面为锥形面且靠近油腔的一侧直径大,安装环靠近壳体组件的一侧中部设有油槽凸起,油槽凸起外侧面设有环形油槽,所述勾式甩油环设在端盖靠近油腔一侧,勾式甩油环包括内套,内套靠近油腔的一侧外部设有环形的连接板,连接板外边缘设有向外侧和背离油腔倾斜的环形的连接凸缘,连接凸缘的外边缘设有横截面为勾状的环形勾,连接凸缘最小直径长度位于外圈内径和内圈外径之间,连接板与油槽凸起接触,连接凸缘内壁与油槽凸起靠近油腔的一侧上部接触,所述环形勾的下端部伸入到环形油槽内,且环形勾的外侧面为向内和背离油腔的方向倾斜的锥形面,内套插入到安装环内,油槽凸起的内侧和内套之间设有骨架油封,安装环远离空腔的一侧设有与防尘迷宫盖配合的槽,防尘迷宫安装在安装环上,固定环、内凸缘、安装环以及油槽凸起为一体,内套、连接板、连接凸缘、环形勾为一体,所述第一转轴或者第二转轴穿过内套、防尘迷宫盖且它们转动连接。

优选地,壳体上还设有进油口、出油口以及油标。

优选地,第一转轴连接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驱动电机经减速器与第一转轴连接。

优选地,壳体下部设有安装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偏心轮的数量增大了激振力;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转动,带动机壳空腔内的润滑油,对轴承进行充分的润滑,提高了该激振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密封效果好,有效的克服激振器的漏油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沿A-A方向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端盖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勾式甩油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座式强制同步稀油激振器,包括设有油腔1的机壳2,其特征在于,机壳2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平行,第一转轴3上安装有机壳2内的第一齿轮5,第二转轴4上安装有位于机壳2内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转轴3的两端均伸出机壳2且伸出端均安装有偏心块6,所述第二转轴4的两端均伸出机壳2且伸出端均安装有偏心块6,第一转轴3的两端和第二转轴4的两端均安装均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与机壳2连接实现对机壳2内部的密封。

所述第一转轴3通过两第一轴承8与壳体实现连接,第一齿轮5位于两第一轴承8之间,所述第二转轴4通过两年第二轴承与壳体实现连接,第二齿轮位于两第二轴承之间。

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端盖9、勾式甩油环10,防尘迷宫盖11,端盖9固定在机壳2上,端盖9包括固定环12,固定环12的内侧设有环形的内凸缘13,内凸缘13伸入到机壳2内与机壳2紧密接触,内凸缘13朝向油腔1的一侧只与第一轴承8或者第二轴承的外圈接触,内凸缘13的内侧设有安装环14,内凸缘13的内侧面为锥形面且靠近油腔1的一侧直径大,安装环14靠近壳体组件的一侧中部设有油槽凸起15,油槽凸起15外侧面设有环形油槽16,所述勾式甩油环10设在端盖9靠近油腔1一侧,勾式甩油环10包括内套17,内套17靠近油腔1的一侧外部设有环形的连接板18,连接板18外边缘设有向外侧和背离油腔1倾斜的环形的连接凸缘19,连接凸缘19的外边缘设有横截面为勾状的环形勾20,连接凸缘19最小直径长度位于外圈内径和内圈外径之间,连接板18与油槽凸起15接触,连接凸缘19内壁与油槽凸起15靠近油腔1的一侧上部接触,所述环形勾20的下端部伸入到环形油槽16内,且环形勾20的外侧面为向内和背离油腔1的方向倾斜的锥形面,内套17插入到安装环14内,油槽凸起15的内侧和内套17之间设有骨架油封,安装环14远离空腔的一侧设有与防尘迷宫盖11配合的槽,防尘迷宫安装在安装环14上,固定环12、内凸缘 13、安装环14以及油槽凸起15为一体,内套17、连接板18、连接凸缘19、环形勾20为一体,所述第一转轴3或者第二转轴4穿过内套17、防尘迷宫盖11且它们转动连接。

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转动,将油腔1内的润滑油带动,穿过轴承,打到对应侧密封组件上,润滑油顺着连接凸缘19的外侧圆锥面打到内凸缘13的锥形面上,然后润滑油顺着勾形环的外侧面和安装环14靠近油腔1一侧流入到环形油槽16内,最后通过油槽流回油腔 1,油槽凸起15的下部设有回油槽,壳体组件上设有连通内腔和回油槽的回油孔,环形油槽 16内的润滑油通过回油槽和回油孔流回到油腔1内。在工作轴停止工作时,内凸缘13内侧壁上的留下的润滑油会滴到环形勾20的外侧面,然后顺着环形勾20流入到环形油槽16 内。因为环形勾20的设计,则润滑油不会通过油槽凸起15和连接板18的处向外渗透,有很好的效果密封效果,克服激振器存在的漏油情况。防尘迷宫盖11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到壳体内,起到防尘效果。骨架油封主要起防尘防的作用,即使在后期的骨架油封老化,因为连接凸缘19和环形勾20的设计也不会产生漏油情况,克服依靠骨架油封防漏油的弊端。

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进油口21、出油口22以及油标23。

所述第一转轴3连接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驱动电机经减速器与第一转轴3连接。

所述壳体下部设有安装部位。安装部位穿过螺栓将该激振器安装在振动筛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转轴3转动,第一转轴3通过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带动第二转轴4转动,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转动进而带动其上安装的偏心轮转动,偏心轮转动实现对该激振器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偏心轮的数量增大了激振力;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转动,带动机壳空腔内的润滑油,对轴承进行充分的润滑,提高了该激振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密封效果好,有效的克服激振器的漏油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甩油组件将带起的一部分润滑油能够直接甩到左轴承和右轴承上,进入左轴承和右轴承的润滑油量大,润滑效果好;勾式甩油环的连接凸缘的内外锥形设计,以及勾式甩油环的连接凸缘的设计,使得对壳体的密封效果良好,克服激振器使用时间长后由于油封老化,造成漏油的现象;轴承一部分伸入到油腔内,使得进入到轴承中的润滑油量更加大,对轴承的润滑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所述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