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DCPD镍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7465发布日期:2019-10-28 23:21阅读:876来源:国知局
一种PDCPD镍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铸镍模技术领域,特指一种PDCPD镍模。



背景技术:

聚双环戊二烯即PDCPD,通常用于制作汽车零部件,如保险杠、缓冲板、仪表板、挡泥板等,其注塑成型要求较高,而用传统模具成型时具有型腔表面光滑度不足、易粘模等问题,其是汽车部件中A级曲面成型光滑度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PDCPD材料成型的镍模模具,其具有表面不易粘模、导热均匀、产品A面光滑度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PDCPD镍模,包括适配的上模和下模,下模上设有分型面和内流道,所述下模还设有环绕分型面边缘设置的密封槽,分型面上还设有排气槽,排气槽和内流道分别位于分型面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上与下模正对一面设有电铸镍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型面的边缘与密封槽的连接处设有减厚区。

一种DCPD镍模的电铸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由铝合金浇注而成,上模由电铸工艺制作而成,上模的具体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根据设计参数要求造型制作电极模具;

二、对电极模具表面进行清洗,且进行钝化处理,使其在电极模具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

三、准备电铸槽,在电铸槽内充入电铸液体,并放入电铸镍作为阳极,放入电极模具作为阴极,利用电解沉淀,在电极模具外表面进行金属电沉积,持续堆积厚度,形成电铸镍层;

四、将覆有电铸镍层的电极模具置于清洗槽内,洗净电极模具表面残存的电铸液,然后取出并用水擦净;

五、在电铸镍层表面四周加设挡板并填充背衬材料,构成上模框架;

六、背衬材料固化后,进行脱模处理,使得电极模具和电铸镍层分离,形成电铸镍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铸液体由以下成份搅拌混合制得,具体成份按重量份数计包括:1000份的去离子水、500份的氨基磺酸镍、80份的硼酸、30份的乙氧基化丁炔二醇、6份的乙烯基磺酸钠和2份的聚氧乙烯壬基酚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三中,电铸槽内电铸液体的温度控制在40-50℃,PH值控制在4.0-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电铸镍层的设计,成型时表面不易粘模、导热均匀、产品A面光滑度好且寿命较一般模具高2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铸镍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上模;2、下模;3、分型面;4、内流道;5、密封槽; 6、排气槽;7、电铸镍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4:

一种PDCPD镍模,包括适配的上模1和下模2,下模2上设有分型面3和内流道4,所述下模2还设有环绕分型面3边缘设置的密封槽5,分型面3上还设有排气槽6,排气槽6和内流道4分别位于分型面3的两侧,即排气槽6与内流道4位于成型腔的两侧,注入过程中,多余气体会被排入排气槽6内,从而减少产品成型过冲中气泡的产生;所述分型面3的边缘与密封槽5的连接处设有减厚区,即在分型面3的边缘处减少一定厚度,由于减少的厚度较小,图中并未画出;合模后,在分型面3的边缘上会形成间隙,可以进一步将排出多余气体,减少产品成型过程中气泡的产生,优选的减厚区的最大减少厚度控制在 0.2-0.3mm之间,若低于0.2mm排气效果不理想,若高于0.3mm,容易导致原料溢出,影响成型效果。

所述上模1上与下模2正对一面设有电铸镍层7,即在上模的型腔面上设置一层电铸镍层,所述电铸镍层7的厚度为6mm,电铸镍层7通过电铸工艺成型于模具表面,使得上模1上的型腔面为镍模型腔,其成型时,具有表面不粘模、导热均匀、产品A面光滑度好、寿命较一般模具高的优点。

一种DCPD镍模的电铸制作工艺,所述下模由铝合金浇注而成,并经过传统工艺进行精加工,上模由电铸工艺制作而成,上模的具体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根据设计参数要求造型制作电极模具;

二、对电极模具表面进行清洗,且进行钝化处理,使其在电极模具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方便后续脱模处理;

三、准备电铸槽,在电铸槽内充入电铸液体,并放入电铸镍作为阳极,电铸镍为含硫镍饼,放入电极模具作为阴极,通入电流,利用电解沉淀,在电极模具外表面进行金属电沉积,持续堆积厚度,形成电铸镍层;

四、将覆有电铸镍层的电极模具置于清洗槽内,洗净电极模具表面残存的电铸液,然后取出并用水擦净;

五、在电铸镍层表面四周加设挡板并填充背衬材料,构成上模框架,即对电铸镍层进行加固处理,避免脱模时产生形变,背衬材料可以为铝合金、树脂等材质;

六、背衬材料固化后,进行脱模处理,使得电极模具和电铸镍层分离,形成电铸镍模。

通过上述方法生产的电铸镍模,改善了型腔表面的性能,使得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好。

所述电铸液体由以下成份搅拌混合制得,具体成份按重量份数计包括:1000 份的去离子水、500份的氨基磺酸镍、80份的硼酸、30份的乙氧基化丁炔二醇、 6份的乙烯基磺酸钠和2份的聚氧乙烯壬基酚醚。

电铸液组成简单、电铸液成分稳定,得到的电铸镍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可减小电铸镍层的内应力,抗拉强度达到500MPa,延伸率达到25%,后续脱模操作简便。

所述步骤三中,电铸槽内电铸液体的温度控制在40-50℃,PH值控制在 4.0-4.5,易于电铸镍层的成型,加速电解沉淀速度。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