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金刚线的上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3217发布日期:2020-11-06 12:3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用于金刚线的上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刚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金刚线的上砂装置。



背景技术:

金刚石切割线的上砂装置都是通过电沉积镍的方法将金刚石微粉初步固结到金属基线上的过程。

目前,公开号为cn10875458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金刚线用上砂装置,它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水平的筒体,筒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线轮和收线轮;筒体一侧的底部连接有进液管,筒体另一侧的顶部连接有回液管;筒体上连接有多个轴向分布的固定环,每个固定环内均转动连接有转动环,转动环内侧连接有多个均匀环状分布的搅拌桨叶;每个转动环的顶部均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和转动环啮合连接;每个驱动齿轮的中部均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机架固定连接。但是该装置在进线端和出线端会有液体流出,导致筒体内的液体减少的速度过快,增加了添加液体的次数,并且搅拌功能的设置,虽然解决了吸附不均匀的问题,但是产生的离心力影响金刚石微粉的吸附,减小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用于金刚线的上砂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用于金刚线的上砂装置,包括支撑机构、静电发生器、控制箱,所述支撑机构由支撑架和焊接在所述支撑架后方的支撑板组成,所述支撑架后方设置有所述静电发生器和所述控制箱,所述静电发生器设置在所述控制箱上方,还包括传动机构和储液机构,所述支撑架前方设置有所述传动机构和所述储液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储液机构上方。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托辊、胶辊、加电套、第一电机,所述托辊后端穿过所述支撑架,且通过键连接有所述第一电机,所述托辊与所述支撑架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支撑架后方,所述托辊下方设置有所述胶辊,所述胶辊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支撑架前方,所述胶辊外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所述加电套,所述加电套后端外侧通过电刷和导线连接于所述静电发生器的正极,所述托辊、所述胶辊、所述加电套和所述第一电机设置有两组。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托辊、胶辊、加电套、第二电机、皮带、张紧单元,所述托辊后端穿过所述支撑架,且与所述支撑架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托辊下方设置有所述胶辊,所述胶辊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支撑架前方,所述胶辊外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所述加电套,所述加电套后端外侧通过电刷和导线连接于所述静电发生器的正极,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支撑架后方,所述张紧单元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方,所述托辊、所述胶辊和所述加电套设置有两组。

优选的,所述张紧单元包括滑轨、弹簧、滑块、张紧轮,所述滑轨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方,所述滑轨内部下端焊接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上端焊接有所述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内部,所述滑块后方通过轴承连接有所述张紧轮,所述张紧轮、第二电机和所述托辊通过所述皮带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液机构包括支管、装配箱、底盖、密封圈、气管、单向阀、连接杆、导向轮、连接管,所述装配箱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支撑架前方,所述装配箱上方焊接有两个所述支管,所述支管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装配箱下方通过卡扣连接有所述底盖,所述底盖与所述装配箱之间通过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底盖下方焊接有所述气管,所述气管内侧螺纹连接有所述单向阀,所述气管下端外接气泵,所述装配箱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侧通过键连接有所述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所述支管相对应,所述支管上端通过电夹和导线连接于所述静电发生器的负极。

有益效果在于:传动机构和储液机构的设置保证了金刚石微粉吸附均匀,消除了液体的流失问题,减小了添加液体的次数,支管的设置使得基线在液体中停留的时间加长,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金刚线的上砂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金刚线的上砂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金刚线的上砂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金刚线的上砂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金刚线的上砂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支撑机构;2、传动机构;3、储液机构;4、静电发生器;5、控制箱;101、支撑架;102、支撑板;201、托辊;202、胶辊;203、加电套;204、第一电机;21、第二电机;22、皮带;23、张紧单元;231、滑轨;232、弹簧;233、滑块;234、张紧轮;301、支管;302、装配箱;303、底盖;304、密封圈;305、气管;306、单向阀;307、连接杆;308、导向轮;309、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用于金刚线的上砂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静电发生器4、控制箱5,支撑机构1由支撑架101和焊接在支撑架101后方的支撑板102组成,支撑架101后方设置有静电发生器4和控制箱5,静电发生器4设置在控制箱5上方,还包括传动机构2和储液机构3,支撑架101前方设置有传动机构2和储液机构3,传动机构2设置在储液机构3上方,传动机构2包括托辊201、胶辊202、加电套203、第一电机204,托辊201后端穿过支撑架101,且通过键连接有第一电机204,托辊201与支撑架101通过轴承连接,第一电机204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架101后方,托辊201下方设置有胶辊202,胶辊202通过轴承连接在支撑架101前方,胶辊202外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加电套203,加电套203后端外侧通过电刷和导线连接于静电发生器4的正极,托辊201、胶辊202、加电套203和第一电机204设置有两组,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一电机204带动托辊201转动,实现了收卷基线的作用,加电套203和第一电机204的设置使得基线上带有正电荷,储液机构3包括支管301、装配箱302、底盖303、密封圈304、气管305、单向阀306、连接杆307、导向轮308、连接管309,装配箱302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架101前方,装配箱302上方焊接有两个支管301,支管301之间通过连接管309相连通,装配箱302下方通过卡扣连接有底盖303,底盖303与装配箱302之间通过密封圈304密封,底盖303下方焊接有气管305,气管305内侧螺纹连接有单向阀306,气管305下端外接气泵,装配箱302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连接杆307,连接杆307外侧通过键连接有导向轮308,导向轮308与支管301相对应,支管301上端通过电夹和导线连接于静电发生器4的负极,这样设置可以通过气泵把气体从205处吹进装配箱302中,防止了金刚石微粉沉淀的作用,207和208的设置具有对基线导向的作用。

上述结构中,使用时,首先把基线卷套设在其中一个托辊201上,并环绕加电套203一圈后穿过支管301,并绕过208固定在另一个托辊201的卷筒上,然后把底盖303扣合在装配箱302下方,随后从支管301上端加入液体,然后在气管305处连接气泵,此时启动另一个托辊201后方的第一电机204、气泵和静电发生器4,此时便可以对基线进行上砂了,需要反复上砂时,只需关闭另一个托辊201后方的第一电机204,并启动其中一个托辊201后方的第一电机204即可。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传动机构2包括托辊201、胶辊202、加电套203、第二电机21、皮带22、张紧单元23,托辊201后端穿过支撑架101,且与支撑架101通过轴承连接,托辊201下方设置有胶辊202,胶辊202通过轴承连接在支撑架101前方,胶辊202外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加电套203,加电套203后端外侧通过电刷和导线连接于静电发生器4的正极,第二电机21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架101后方,张紧单元23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架101上方,托辊201、胶辊202和加电套203设置有两组,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二电机21带动皮带22转动,皮带22带动托辊201转动,实现了收卷基线的作用,加电套203和第一电机204的设置使得基线上带有正电荷,张紧单元23的设置使得皮带22一直处于张紧的状态,保证了传动的效率,张紧单元23包括滑轨231、弹簧232、滑块233、张紧轮234,滑轨231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架101上方,滑轨231内部下端焊接有弹簧232,弹簧232上端焊接有滑块233,滑块233滑动连接在滑轨231内部,滑块233后方通过轴承连接有张紧轮234,张紧轮234、第二电机21和托辊201通过皮带22相连接,这样设置可以通过弹簧232挤压滑块233,滑块233把作用力传递给张紧轮234,张紧轮234使得皮带22处于张紧的状态。

上述结构中,使用时,首先把基线卷套设在其中一个托辊201上,并环绕加电套203一圈后穿过支管301,并绕过208固定在另一个托辊201的卷筒上,然后把底盖303扣合在装配箱302下方,随后从支管301上端加入液体,然后在气管305处连接气泵,此时启动第二电机21、气泵和静电发生器4,此时便可以对基线进行上砂了,需要反复上砂时,只需把皮带22换到另一个托辊201上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