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可靠性版辊镀铬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37617发布日期:2021-10-29 23:42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可靠性版辊镀铬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电镀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可靠性版辊镀铬工艺。


背景技术:

2.电镀能提高工件的表面质量以及美观性,电镀时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
3.也就是说,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光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4.现有工业生产作业中电镀作业普通针对小尺寸工件。印刷版辊呈圆柱状,其尺寸比较大。为了解决其电镀难题,现有电镀作业通常是分段电镀,即:版辊分为几个电镀部位,逐步进行电镀。可以看出,这种作业方式效率低且作业成本高。
5.而且,电镀作业时尺寸比较大的版辊突然送入电镀池时,电镀池内的电镀液会飞溅,导致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均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和可靠性均比较高的高可靠性版辊镀铬工艺。
7.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镀铬工艺所使用的版辊输送机构。
8.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9.一种高可靠性版辊镀铬工艺,版辊包括圆柱状的本体和位于本体两端处的连接轴,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0.a、准备:将导电杆、版辊、连接带以及升降杆备用;
11.b、预连接:导电杆下端具有连接座,版辊其中一端的连接轴嵌于连接座处,导电杆两侧均具有连接座,每个连接座处均连接有对应的版辊,连接后两个版辊对称的位于导电杆两侧;
12.c、连接带:升降杆横向设置在电镀池上部,连接带上端套在升降杆上,连接带下端套在版辊另一端的连接轴上,此时升降杆位于最高处,版辊位于电镀池上部,同时,导电杆上端的挂钩处于直流电阴极连接端的正上方;
13.d、入池:升降杆下移,位于导电杆上的版辊随着进入电镀池后,升降杆向其两侧扩张,连接带上端随着升降杆移动后,连接带下端脱离版辊另一端的连接轴,同时,导电杆上端的挂钩扣合连接在直流电阴极连接段处;
14.f、复位:外部驱动力带动升降杆上移,连接带重新上移至电镀池上部。
15.导电杆下端由于具有两个对此设置的连接座,因此,连接座与版辊连接后,两个版辊对称的位于导电杆两侧。
16.这样的结构能使导电杆受力平稳,避免导向杆因单侧过渡受力而倾斜。
17.版辊与导电杆连接后,通过连接带将版辊连接在升降杆上。初始状态时,要保证导
电杆上端的挂钩与直流电阴极连接端正对。当然,此时,升降杆和连接在其上的版辊均位于电镀池上部。
18.外部施加的动力使升降杆下移,版辊和导电杆下端缓慢的进入电镀池内,导电杆上端的挂钩也稳定的扣合在直流电阴极连接端处。此时,由于升降杆向其两侧扩张,随着移动的连接带脱离版辊。
19.复位后升降杆上移,连接带移出电镀池。
20.当然,电镀池的直流电阳极连接端处通过另外一根导电杆连接铬质金属材料。
21.通电后在版辊外侧稳定的形成一层金属铬保护层。
22.可以看出,由于版辊在升降杆和连接带的作用下缓慢匀速的进入电镀池内,尺寸庞大的版辊能稳定的进入电镀池内,电镀作业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得到有效保障。
23.在上述的高可靠性版辊镀铬工艺中,所述步骤b中连接座呈筒状且连接座与连接轴相匹配,所述连接座内端固连在导电杆上,连接座外端向上倾斜。
24.倾斜的连接座能使被定位的版辊外端上翘,版辊的内端与连接座的连接处处于最低处,这样的结构能避免版辊脱离连接座。
25.在上述的高可靠性版辊镀铬工艺中,所述连接座的倾斜角度为10—20度。
26.在上述的高可靠性版辊镀铬工艺中,所述连接带为宽度为20—30厘米,厚度为4—6厘米的无纺布编织带。
27.在上述的高可靠性版辊镀铬工艺中,所述升降杆上下移动的速度为10厘米/秒。
28.在上述的高可靠性版辊镀铬工艺中,所述电镀池位于地面以下,上述升降杆位于地面以上。
29.这样的结构能避免升降杆高度位于过高,高度适中的升降杆能将版辊稳定方便的连接在连接带上。
30.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1.一种高可靠性版辊镀铬的版辊输送机构,电镀池内部空腔且上端开口,其特征在于,本输送机构位于电镀池上部,包括基板、升降杆、内滑轨、外滑轨、连接带、驱动件和复位板,上述电镀池固连在基板中心处,上述内滑轨和外滑轨均垂直固连在基板上且内滑轨位于外滑轨与电镀池之间,上述升降杆连接在内滑轨和外滑轨上,上述升降杆与内滑轨之间具有卡接结构一,上述升降杆与外滑轨之间具有卡接结构二,升降杆中部具有弹性外伸结构,在弹性外伸结构的作用下卡接结构一能使升降杆与内滑轨之间形成定位,当升降杆下移后升降杆端部能穿过内滑轨并抵靠在外滑轨上,通过卡接结构二能使外滑轨与升降杆之间形成定位,当卡接结构二使升降杆与外滑轨之间形成定位时,升降杆外端伸出外滑轨,上述复位板铰接在外滑轨上,上述驱动件挤压复位板并使复位板与外滑轨侧部形成面接触贴合。
32.本输送机构创造性的通过连接带将版辊稳定连接在升降杆上。驱动件带动升降杆上下移动过程中,能使版辊顺畅稳定的进入电镀池内。
33.初始状态时,升降杆和连接带均位于电镀池上部。将版辊连接在导电杆上后再通过连接带将版辊连接在升降杆上。
34.驱动件带动升降杆下移,使版辊和导电杆下端稳定慢速的进入电镀池。
35.版辊进入电镀池后,在弹性外伸结构的作用下升降杆向其两端外伸。位于其上的
连接带随着升降杆外移后,能使连接带稳定的与版辊脱离。待连接带与版辊完全脱离时,导电杆上端已经稳定的扣合连接在直流电阴极连接端。
36.具体而言,当卡接结构一使升降杆与内滑轨连接时,此时,升降杆处于内缩状态。
37.当卡接结构二使升降杆与外滑轨连接时,此时,升降杆处于外伸状态。
38.也就是说,升降杆下移过程中,处于上部行程时,卡接结构二使升降杆与内滑轨连接定位。升降杆继续下移时,处于下部行程,此时,卡接结构一使升降杆与内滑轨脱离,卡接结构二接替定位工作,通过卡接结构二使升降杆与外滑轨连接定位。
39.由于复位板下端铰接在外滑轨外侧,一旦复位板贴合在外滑轨上后,复位板上端推挤升降杆,能使升降杆重新缩入,解除卡接结构二的连接定位状态。
40.升降杆上移至设定位置后,卡接结构一重新使升降杆与内滑轨之间形成连接定位。
41.在上述的高可靠性版辊镀铬的版辊输送机构中,所述升降杆包括杆段一和杆段二,上述杆段一内端具有凹入的连接孔,上述杆段二内端具有与连接孔相匹配的连接段,上述连接段嵌于连接孔内,连接孔内还具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在杆段一和连接段上,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杆段一和杆段二均具有外移趋势。
42.连接段与连接孔配合能使杆段一与杆段二稳定连接,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还能杆段一和杆段二均具有外伸的趋势。
43.由于弹簧位于连接孔内,避免弹簧占用额外空间,其结构还比较紧凑。
44.在上述的高可靠性版辊镀铬的版辊输送机构中,所述卡接结构一包括内滑轨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滑槽一和滑槽二,上述滑槽一位于内滑轨上部且滑槽一的宽度尺寸小于滑槽二的宽度尺寸,还包括固连在升降杆上呈圆盘状的挡沿一,上述挡沿一外径尺寸大于滑槽一尺寸,挡沿一外径尺寸小于滑槽二尺寸。
45.在上述的高可靠性版辊镀铬的版辊输送机构中,所述卡接结构二包括外滑轨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在滑槽三以及固连在升降杆上呈圆盘状挡沿二,所述挡沿二的外径尺寸大于滑槽三的尺寸,当挡沿一由滑槽二处越过时上述挡沿二能抵靠在外滑轨侧部。
46.升降杆外径尺寸小于滑槽一宽度尺寸,这样的结构能使升降杆沿内滑轨顺畅平移。由于挡沿一尺寸大于滑槽一宽度尺寸,因此,挡沿一抵靠在滑槽一端口处时,内滑轨与升降杆之间能形成定位。
47.当升降杆下移至滑槽二处时,由于挡沿一外径尺寸小于滑槽二的宽度尺寸,因此,挡沿一会越过内滑轨并向外滑轨移动。
48.挡沿一和挡沿二均固连在升降杆上,挡沿二随着移动后抵靠在外滑轨的滑槽三端口处,外滑轨与升降杆之间能形成定位。
49.在上述的高可靠性版辊镀铬的版辊输送机构中,所述外滑轨下端外侧处具有凸出导向部,上述复位板与外滑轨的铰接处靠近于导向部,当复位板贴合在外滑轨外侧时复位板外侧与导向部相平齐。
50.推筒上部的内端口处具有倒角,这样的结构能增加推筒与复位板的接触面积,避免复位板局部受力而过早损坏。
51.在上述的高可靠性版辊镀铬的版辊输送机构中,位于同一侧的内滑轨和外滑轨形成一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连接单元对称的分布在电镀池两侧处。
52.在上述的高可靠性版辊镀铬的版辊输送机构中,所述驱动件包括油缸和推筒,上述油缸的缸体固连在基板上,上述推筒呈筒状且推筒套在两个连接单元上,初始状态时复位板绕其铰接处外摆并脱离升降杆外端,油缸带动推筒上移后,推筒上端能推挤复位板绕其铰接处摆动,复位板贴合在外滑轨外侧后,升降杆被向内推挤。
53.油缸带动推筒上移后,推筒上端口推挤复位板,被推挤的复位板绕其铰接处摆动并贴靠在外滑轨时,升降杆被压缩。此时,能解除卡接结构二的连接定位状态。
54.在上述的高可靠性版辊镀铬的版辊输送机构中,所述推筒上端还具有凸出的支撑杆,上述支撑杆抵靠在升降杆上。
55.支撑杆抵靠在升降杆下部,因此,推筒上下移动过程中能使升降杆随着稳定的上下移动。
5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高可靠性版辊镀铬工艺能将多个大尺寸的版辊稳定送入电镀池内,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均比较高。
57.同时,本高可靠性版辊镀铬的版辊输送机构将版辊送入电镀池后还能自动的与版辊分离,其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58.图1是本高可靠性版辊镀铬的版辊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59.图2是本高可靠性版辊镀铬的版辊输送机构中内滑轨与升降杆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60.图3是本高可靠性版辊镀铬的版辊输送机构中外滑轨与升降杆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61.图中,1、电镀池;2、基板;3、升降杆;3a、杆段一;3a1、连接孔;3b、杆段二;3b1、连接段;3c、挡沿一;3d、挡沿二;4、内滑轨;4a、滑槽一;4b、滑槽二;5、外滑轨;5a、导向部;5b、滑槽三;6、连接带;7、复位板;8、弹簧;9、油缸;10、推筒;10a、支撑杆;11、导电杆;11a、挂钩;11b、连接座;12、直流电阳极连接端;13、直流电阴极连接端;14、版辊。
具体实施方式
6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6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65.版辊包括圆柱状的本体和位于本体两端处的连接轴
66.本高可靠性版辊镀铬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67.a、准备:将导电杆、版辊、连接带以及升降杆备用;
68.所述电镀池位于地面以下,上述升降杆位于地面以上。
69.b、预连接:导电杆下端具有连接座,版辊其中一端的连接轴嵌于连接座处,导电杆两侧均具有连接座,每个连接座处均连接有对应的版辊,连接后两个版辊对称的位于导电杆两侧;
70.所述步骤b中连接座呈筒状且连接座与连接轴相匹配,所述连接座内端固连在导电杆上,连接座外端向上倾斜。
71.所述连接座的倾斜角度为10—20度。
72.c、连接带:升降杆横向设置在电镀池上部,连接带上端套在升降杆上,连接带下端套在版辊另一端的连接轴上,此时升降杆位于最高处,版辊位于电镀池上部,同时,导电杆上端的挂钩处于直流电阴极连接端的正上方;
73.所述连接带为宽度为20—30厘米,厚度为4—6厘米的无纺布编织带。
74.所述升降杆上下移动的速度为10厘米/秒。
75.d、入池:升降杆下移,位于导电杆上的版辊随着进入电镀池后,升降杆向其两侧扩张,连接带上端随着升降杆移动后,连接带下端脱离版辊另一端的连接轴,同时,导电杆上端的挂钩扣合连接在直流电阴极连接段处;
76.f、复位:外部驱动力带动升降杆上移,连接带重新上移至电镀池上部。
77.导电杆11下端由于具有两个对此设置的连接座11b,因此,连接座11b与版辊14连接后,两个版辊14对称的位于导电杆11两侧。
78.这样的结构能使导电杆11受力平稳,避免导向杆11因单侧过渡受力而倾斜。
79.版辊14与导电杆11连接后,通过连接带6将版辊14连接在升降杆3上。初始状态时,要保证导电杆11上端的挂钩11a与直流电阴极连接端13正对。当然,此时,升降杆3和连接在其上的版辊14均位于电镀池1上部。
80.外部施加的动力使升降杆3下移,版辊14和导电杆11下端缓慢的进入电镀池1内,导电杆11上端的挂钩11a也稳定的扣合在直流电阴极连接端13处。此时,由于升降杆3向其两侧扩张,随着移动的连接带6脱离版辊。
81.复位后升降杆3上移,连接带6移出电镀池1。
82.当然,电镀池1的直流电阳极连接端13处通过另外一根导电杆连接铬质金属材料。
83.通电后在版辊14外侧稳定的形成一层金属铬保护层。
84.可以看出,由于版辊14在升降杆3和连接带6的作用下缓慢匀速的进入电镀池1内,尺寸庞大且数量比较多的版辊14能稳定的进入电镀池1内,电镀作业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得到有效保障。
85.如图1和图2和图3所示,电镀池1内部空腔且上端开口,本高可靠性版辊镀铬的版辊输送机构位于电镀池1上部,包括基板2、升降杆3、内滑轨4、外滑轨5、连接带6、驱动件和复位板7,上述电镀池1固连在基板1中心处,上述内滑轨4和外滑轨5均垂直固连在基板2上且内滑轨4位于外滑轨5与电镀池1之间。
86.升降杆3连接在内滑轨4和外滑轨5上,上述升降杆3与内滑轨4之间具有卡接结构
一,上述升降杆3与外滑轨5之间具有卡接结构二。
87.升降杆3中部具有弹性外伸结构,在弹性外伸结构的作用下卡接结构一能使升降杆3与内滑轨4之间形成定位,当升降杆3下移后升降杆3端部能穿过内滑轨4并抵靠在外滑轨5上,通过卡接结构二能使外滑轨5与升降杆3之间形成定位,当卡接结构二使升降杆3与外滑轨5之间形成定位时,升降杆3外端伸出外滑轨5。
88.复位板7铰接在外滑轨5上,上述驱动件挤压复位板7并使复位板7与外滑轨5侧部形成面接触贴合。
89.所述升降杆3包括杆段一3a和杆段二3b,上述杆段一3a内端具有凹入的连接孔3a1,上述杆段二3b内端具有与连接孔3a1相匹配的连接段3b1,上述连接段3b1嵌于连接孔3a1内,连接孔3a1内还具有弹簧8,弹簧8的两端分别作用在杆段一3a和连接段3b1上,在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杆段一3a和杆段二3b均具有外移趋势。
90.所述卡接结构一包括内滑轨4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滑槽一4a和滑槽二4b,上述滑槽一4a位于内滑轨4上部且滑槽一4a的宽度尺寸小于滑槽二4b的宽度尺寸,还包括固连在升降杆3上呈圆盘状的挡沿一3c,上述挡沿一3c外径尺寸大于滑槽一4a尺寸,挡沿一3c外径尺寸小于滑槽二4b尺寸。
91.所述卡接结构二包括外滑轨5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在滑槽三5b以及固连在升降杆3上呈圆盘状挡沿二3d,所述挡沿二3d的外径尺寸大于滑槽三5b的尺寸,当挡沿一3c由滑槽二4b处越过时上述挡沿二3d能抵靠在外滑轨5侧部。
92.所述外滑轨5下端外侧处具有凸出导向部5a,上述复位板7与外滑轨5的铰接处靠近于导向部5a,当复位板7贴合在外滑轨5外侧时复位板7外侧与导向部5a相平齐。
93.位于同一侧的内滑轨4和外滑轨5形成一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连接单元对称的分布在电镀池1两侧处。
94.所述驱动件包括油缸9和推筒10,上述油缸9的缸体固连在基板2上,上述推筒10呈筒状且推筒10套在两个连接单元上,初始状态时复位板7绕其铰接处外摆并脱离升降杆3外端,油缸9带动推筒10上移后,推筒10上端能推挤复位板7绕其铰接处摆动,复位板7贴合在外滑轨5外侧后,升降杆3被向内推挤。
95.所述推筒10上端还具有凸出的支撑杆10a,上述支撑杆10a抵靠在升降杆3上。
96.本输送机构创造性的通过连接带将版辊稳定连接在升降杆上。驱动件带动升降杆上下移动过程中,能使版辊顺畅稳定的进入电镀池内。
97.初始状态时,升降杆和连接带均位于电镀池上部。将版辊连接在导电杆上后再通过连接带将版辊连接在升降杆上。
98.油缸带动推筒下移,升降杆随着下移,版辊和导电杆下端稳定慢速的进入电镀池。
99.版辊进入电镀池后,在弹性外伸结构的作用下升降杆向其两端外伸。位于其上的连接带随着升降杆外移后,能使连接带稳定的与版辊脱离。待连接带与版辊完全脱离时,导电杆上端已经稳定的扣合连接在直流电阴极连接端。
100.当卡接结构一使升降杆与内滑轨连接时,此时,升降杆处于内缩状态。
101.当卡接结构二使升降杆与外滑轨连接时,此时,升降杆处于外伸状态。
102.也就是说,升降杆下移过程中,处于上部行程时,卡接结构二使升降杆与内滑轨连接定位。升降杆继续下移时,处于下部行程,此时,卡接结构一使升降杆与内滑轨脱离,卡接
结构二接替定位工作,通过卡接结构二使升降杆与外滑轨连接定位。
103.由于复位板下端铰接在外滑轨外侧,一旦复位板贴合在外滑轨上后,复位板上端推挤升降杆,能使升降杆重新缩入,解除卡接结构二的连接定位状态。
104.升降杆上移至设定位置后,卡接结构一重新使升降杆与内滑轨之间形成连接定位。
105.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06.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