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电化学抛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18546发布日期:2022-04-27 10:4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电化学抛光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化学抛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电化学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金属支架需求也随之增多,其中影响金属支架与血液相容性的主要因素为抛光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粗糙度越大,凝血的可能性越大。
3.电化学抛光是在特定的液体内,以被抛光工件为阳极,不溶性不活泼金属为阴极,阴阳极同时侵入到电化学抛光槽中,在一定的温度、电压和电流密度下,通过接通直流电离反应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从而到工件表面上的微小凸起部分进行溶解,工件表面逐渐变为平滑光洁,进而工件表面实现光洁度增大的效果。相较于传统的物理抛光而言,电化学抛光均匀性更好,材料表面处理更加圆润,产生的血管损伤甚至破裂的风险更小。
4.专利cn201920917050.4 公开了一种阴极结构、电化学抛光槽及电化学抛光设备,该阴极结构包括至少一第一阴极部和至少一第二阴极部,所述第一阴极部与所述第二阴极部相连,所述第一阴极部与所述第二阴极部用于抛光工件的表面;该专利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阴极导线与阴极结构直接相连,阴极结构被置于抛光槽内与液体直接接触,导致阴极导线容易沾到液体,从而发生短路等问题,其次,抛光工件在抛光槽内完成抛光之后,需要手动将抛光件从抛光槽内取出,导致与工作人员发生交叉污染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针对抛光工件在拿取时容易发生交叉污染以及阴极结构被置于抛光槽内容易与液体接触,发生短路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化学抛光设备。现有技术中的电化学抛光设备虽然在改善工件的表面抛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抛光工件在拿取时容易发生交叉污染以及阴极结构被置于抛光槽内容易与液体接触,发生短路等问题还是无法解决,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控升降抛光工件,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在拿取抛光件时与抛光液体发生交叉污染,同时阴极结构具有串联组合,密封在电化学抛光槽的槽盘中,避免连接线与液体接触引起的液体污染与可能出现的短路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7.一种新型的电化学抛光设备,包括阳极结构、阴极结构、自动升降装置、抛光槽、抛光液、冷却装置和电源,所述阴极结构包括阴极连接线、金属线圈和若干个阴极片,所述阴极片与所述金属线圈连接,所述阴极连接线一端与所述金属线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自动升降装置包括控制台、设置在控制台内的电机、与电机配合连接的升降机构以及设置在升降机构上的夹紧件,进行抛光工作时,所述阳极结构与所述夹紧件连接,所述阴极片被浸润在所述抛光液中。
8.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抛光槽包括槽体与槽盖,所述金属线圈设置在所述槽盖内;并且,所述阴极片均布设置在所述金属线圈的下端或者所述阴极片错位设置在所述金
传动带,323-固定件,324-螺杆传动装置,325-螺杆,326-限制杆,327-移动件,328-螺纹结构,329-限位孔,33-夹紧件,331-夹紧块,332-夹线柱,4-抛光槽,41-槽盖,42-槽体,5抛光液,6-冷却装置, 7-电源,8-抛光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9.实施例一:
30.如图1a~1d所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抛光设备,包括阳极结构1、阴极结构2、自动升降装置3、抛光槽4、抛光液5、冷却装置6和电源7,所述阴极结构2包括阴极连接线21、金属线圈22和若干个阴极片23,所述阴极片23与所述金属线圈22连接,所述阴极连接线21一端与所述金属线圈2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源7连接;所述自动升降装置3包括控制台31、设置在控制台31内的电机311、与电机311配合连接的升降机构32以及设置在升降机构32上的夹紧件33,进行抛光工作时,所述阳极结构1与所述夹紧件33连接,所述阴极片23被浸润在所述抛光液5中,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阴级连接线串联金属线圈22,阴极片23被浸润在抛光液5中,避免了阴级连接线直接与液体接触,发生短路等问题;其中,自动升降装置3,操作者在拿取抛光工件8时,只需操作控制台31即可将抛光工件8从抛光槽4内取出,简化了操作并减少了人为接触,避免抛光液5与外界接触导致交叉污染。
31.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化学抛光设备各部件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32.本实施例中,所述抛光槽4包括槽体42与槽盖41,如图2a所示,所述金属线圈22设置在所述槽盖41内;并且,所述阴极片23均布设置在所述金属线圈22的下端或者所述阴极片23错位设置在所述金属线圈22的下端;阴极片23错位设置在金属线圈22下面,既能适应异形的抛光工件8,又可以对抛光工件8表面实现均匀抛光,有效的提升抛光工件8的内外表面质量,适应面较广且抛光效率高。
33.本实施例中,所述阴极片23包括连接件231和交联反应片232,所述连接件231与所述金属线圈22连接,如图1b和1c所示。
34.本实施例中,所述交联反应片232上均布设有多个孔,如图2b所示。
35.本实施例中,所述交联反应片232采用金属钛制成,所述交联反应片232表面镀铂。
36.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台31上设有可编程控制器312,所述可编程控制器312可控制所述电机311,如图1a和1d所示,进而控制所述夹紧件33在所述升降机构32上的高度;所述夹紧件33上下升降运动距离通过可编程控制器312程序设定,在单次抛光过程中循环往复,单次上下升降运动距离相等,且在上下升降运动抛光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距离调整。
37.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32包括传动装置321与固定件323,如图2c所示,所述传动装置321包括传动带322,所述固定件323固定在所述传动带322上,且所述夹紧件33固定在所述固定件323上;当所述电机311控制所述传动带322运动时,所述传动带322动所述固定件323运动。
38.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紧件33包括夹紧块331和夹线柱332,所述夹紧件33包括夹紧块331和夹线柱332,所述阳极结构1固定在所述夹线柱332上。
39.所述阳极结构1包括阳级连接线11与支撑件12,处理抛光工件8时,抛光工件8固定在所述支撑件12上。
40.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流程及原理为:
41.1. 首先找到电源7并对设备通电,操作控制台31的可编程控制器312并设定可编程控制器312程序来确定夹紧件33的升降高度;
42.2.操作冷却装置6使其设备进行冷却循环,再根据抛光工件8调整所需的抛光参数;
43.3.将抛光工件8与阳级结构连接,并下降夹紧件33的高度使其进入槽体42内,当抛光工件8位于多个阴极片23之间时,夹紧件33停止下降,随后,抛光工件8在槽体42内的抛光液5中进行抛光;
44.4.抛光完成后,操作控制台31使其夹紧件33带动抛光工件8上升并将抛光工件8取出;
45.实施例二:
46.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大体上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例中升降机构采用了不同结构。
47.在本实施例中,包括阳极结构1、阴极结构2、自动升降装置3、抛光槽4、抛光液5、冷却装置6和电源7,所述阴极结构2包括阴极连接线21、金属线圈22和若干个阴极片23,所述阴极片23与所述金属线圈22连接,所述阴极连接线21一端与所述金属线圈2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源7连接;所述自动升降装置3包括控制台31、设置在控制台31内的电机311、与电机311配合连接的升降机构32以及设置在升降机构32上的夹紧件33,进行抛光工作时,所述阳极结构1与所述夹紧件33连接,所述阴极片23被浸润在所述抛光液5中。
48.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升降机构32包括螺杆传动装置324与移动件327,所述螺杆传动装置324包括螺杆325与限制杆326,所述移动件327内设有螺纹结构328与限位孔329,所述螺纹结构328与所述螺杆325配合连接;当所述电机控制所述螺杆325转动时,所述螺杆325带动所述移动件327进行轴向运动。
49.本实施例中,所述限制杆326套设在所述限位孔329中,防止所述移动件327上下运动时发生转动。
50.就此而言,实施例二的相关构造和构思类似于实施例一,因此在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51.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