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子板挂具及带有该翼子板挂具的翼子板电泳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3669发布日期:2022-12-24 06:07阅读:38来源:国知局
翼子板挂具及带有该翼子板挂具的翼子板电泳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翼子板电泳技术领域,涉及用于翼子板电泳的挂具。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汽车原厂翼子板备件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由于翼子板备件需要固定在电泳器具上在滑撬带动下移动完成电泳工序。在跟随滑撬移动过程中包括在上下坡段移动、升降移动等大幅度动作,若翼子板备件与电泳器具固定不牢固,在进行电泳时,容易导致器具上的翼子板备件出现偏移,甚至从器具上掉落,造成翼子板备件表面损伤、变形,需要返修或者返工,甚至会出现部分翼子板损伤严重直接报废的情形。而修复损伤的翼子板备件工作繁复,费时费工,因此若翼子板在电泳器具上不能良好固定会带来翼子板备件的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翼子板挂具,可以将需要进行电泳的翼子板稳定连接在挂具上。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翼子板挂具,包括第一竖向杆,所述第一竖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挂架,所述挂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至少两根定位支杆,所述挂架的上部设置有定位柱和偏心锁定机构。
6.可选地,所述偏心锁定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挂架上部的立杆,所述立杆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栓,所述限位栓的长度大于所述立杆直径。
7.可选地,所述立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与固定连接在所述挂架上的限位扣配合。
8.可选地,所述挂架上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立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套筒内。
9.可选地,所述限位扣上形成有宽度小于所述横杆直径的开口。
10.可选地,所述限位扣包括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上均形成有弯曲段,所述第一悬臂的弯曲段和所述第二悬臂的弯曲段对称,所述第一悬臂的弯曲段和第二悬臂的弯曲段之间的空隙即为所述开口。
11.可选地,所述定位支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直径小于与其相连的所述定位支杆的直径。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翼子板电泳器具,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所述翼子板挂具。
13.可选地,所述承载架顶面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竖向支架,两个竖向支架之间连接有多根横向支撑杆。
14.可选地,所述承载架底部设置多块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均形成有连接通孔。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6.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翼子板挂具通过在挂架上设置多根定位支杆和定位柱来连接翼子板的同时,通过挂架上偏心锁定机构将翼子板锁定在挂架上,保证了翼子板在挂架上的稳定连接,避免翼子板从翼子板挂具上偏位和掉落的风险。另一方面,挂架上的偏心锁定机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保证了翼子板稳定连接的同时也不影响将翼子板连接到挂架上的效率。
17.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翼子板电泳器具,通过在承载架上设置多个翼子板挂具,可以实现多个翼子板的同步电泳处理,大大提高翼子板的电泳处理效率。由于翼子板挂具能稳定连接翼子板,也避免了多个翼子板的碰撞。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翼子板挂具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轴测图。
19.图2是图1中的翼子板挂具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轴测图。
20.图3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1.图4是图2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2.图5是图1中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限位扣的正视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翼子板挂具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的限位扣的正视图。
24.图7是翼子板连接在图1中翼子板挂具实施例上的正视示意图。
25.图8是翼子板连接在另一个可选的翼子板挂具实施例上的正视示意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翼子板电泳器具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的轴测图。
27.图中:101、第一竖向杆;102、第一横向杆;103、第二竖向杆;104、第二横向杆;105、第一定位支杆;106、第二定位支杆;107、定位柱;108、立杆;109、横杆;110、套筒;111、连接杆;112、限位栓;201、承载架;202、支架;203、平板;301、端部连接部;302、轮眉连接部;303、翻边连接部;400、限位扣;401、平直段;402、弯曲段。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9.翼子板是遮盖车辆车轮的车身外板,其具有后端和前端,后端为靠近车辆车门的一端,前端为靠近车辆车头位置的一端。在翼子板的前端形成有端部连接部301,在翼子板下部形成有圆弧状的用于安装车轮挡泥板的轮眉连接部302,翼子板的上部形成有翻边连接部303。端部连接部301、轮眉连接部302和翻边连接部303上均形成有多个贯穿的安装孔。
30.一种翼子板挂具,用于在电泳时固定所述翼子板,包括沿竖向延伸的第一竖向杆101和固定连接在第一竖向杆101顶部的挂架,所述挂架上可安装翼子板。
31.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挂架为匚形架,包括在第一竖向杆101的顶部与第一竖向杆101垂直连接的第一横向杆102,在第一横向杆1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沿竖直平面延伸的第二竖向杆103,第二竖向杆103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横向杆102平行的第二横向杆104,第一横向杆102和第二横向杆104大致沿水平面延伸。
32.在第一横向杆1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支杆105,第一定位支杆105与第一横向杆102相垂直。在第二竖向杆103上固定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
二定位支杆106,第二定位支杆106与所述第一定位支杆105相平行,且第二定位支杆106与第一定位支杆105位于所述翼子板挂具的同侧。
33.第一定位支杆105的顶端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的直径小于第一定位支杆105的直径。导向杆的直径略小于翼子板轮眉连接部302的上的安装孔的直径,第一定位支杆105的直径大于翼子板轮眉连接部302上的安装孔的直径,也就是说导向杆可以插入到翼子板轮眉连接部302的通孔中,但第一定位支杆105不能穿过轮眉连接部302的安装孔,只能对翼子板形成支撑,以减少翼子板与挂具的接触面积。
34.第二定位支杆106和第一定位支杆105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第二定位支杆106的顶端同样固定连接有导向杆。第二定位支杆106上的导向杆的直径小于翼子板端部连接部301上形成的安装孔的直径,第二定位支杆106本身的直径大于翼子板端部连接部301上的安装孔的直径,换言之,第二定位支杆106上的导向杆穿过端部连接部301上的安装孔对翼子板形成限位,第二定位支杆106本身则对翼子板形成支撑,减少翼子板与挂具的接触面积。
35.翼子板挂接在第一定位支杆105和第二定位支杆106上后,第一定位支杆105和第二定位支杆106可以限制翼子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保证翼子板在竖直方向上的稳定。
3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挂架翼子板的稳定性,挂架上固定连接有两根以上的定位支杆。
37.在第二横向杆104的顶部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定位柱107,定位柱107为凸出于第二横向杆104顶面的柱状凸起,其直径小于翼子板的翻边连接部303上形成的安装孔的直径,换言之,翼子板翻边结构上的安装孔可以套接在定位柱107上。定位柱107可以限制翼子板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38.定位柱107下部还套接有垫圈,垫圈具有厚度,翼子板的翻边连接部303套接在定位柱107上后,翻边连接部303与垫圈接触而不与挂架上部结构直接接触,减少翼子板与挂架结构的接触面积。
39.为了使翼子板在挂架上保持稳定,在挂架上部还设置有偏心锁定机构。
40.偏心锁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挂架上部,也即第二横向杆104上的柱状套筒110和锁定件。所述套筒110固定连接在靠近第二横向杆104的自由端端部的一侧,套筒110的外壁与第二横向杆10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锁定件包括横杆109和立杆108,横杆109固定连接立杆108的底部。所述立杆108转动连接在套筒110上,立杆108的两端分别从套筒110的两端穿出,在立杆108的顶端连接有限位栓112。限位栓112为柱状结构,限位栓112的轴线方向与立杆108相垂直,限位栓112的长度大于立杆108的直径。
41.立杆108的直径小于翼子板上翻边连接部303腰型孔的宽度,立杆108可以穿过翻边连接部303上的圆形通孔和腰型孔。限位栓112的长度小于腰型孔的长度,但大于腰型孔的宽度,限位栓112的宽度也小于腰型孔的宽度,因此当限位栓112的长度方向与腰型孔的长度方向平行时,限位栓112可以穿过腰型孔。限位栓112穿过腰型孔后,让限位栓112发生转动,使限位栓112的长度方向与腰型孔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限位栓112便无法穿过腰型孔,从而可以实现对翼子板的锁定。
42.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栓112的底部与套筒110顶部之间的间距大于翼子板翻边连接部303的厚度,当限位栓112的轴线延伸方向与腰型孔的长度方向垂直时,限位栓112和套筒
110将翻边连接部303限制在限位栓112和套筒110之间,限制翼子板的翻边连接部303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完成对翼子板的锁定。
43.偏心锁定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挂架上的限位扣400。靠近第二横向杆104自由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连接杆111,所诉限位扣400固定连接在连接杆111上。
44.如图5所示,所述限位扣400包括缠绕连接在连接杆111上的连接段和相对设置的第一悬臂、第二悬臂,连接段具有上端面和下端面。第一悬臂包括弯曲段402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直段401,弯曲段402包括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的第一倾斜段和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的第二倾斜段,第一倾斜段底端和第二倾斜段的底端通过圆弧段固定连接,即所述弯曲段402大致呈现为v形。第一悬臂的平直段401的一端与连接段上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倾斜段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悬臂的形状与第一悬臂的形状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悬臂的弯曲段402为倒v形,第二悬臂的平直段401一端与连接段的底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悬臂的第一倾斜段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悬臂的圆弧段和第二悬臂的圆弧段相对设置。于是,第一悬臂、第二悬臂和连接段围合形成具有开口的半封闭区域,即所述限位扣400为具有开口的半封闭结构。具体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平直段401形之间的区域沿平直段401的长度方向具有不变的宽度,在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弯曲段402之间的区域的宽度在水平方向上先是逐渐缩小,在圆弧段处宽度达到最小,即在开口处宽度最小,随后宽度又逐渐扩大,形成v形的扩口。
45.限位扣400和立杆108的水平距离小于横杆109的长度,也就是横杆109可以伸入限位扣400中,两个相对的圆弧段形成的开口的宽度小于横杆109的直径,伸入限位扣400中的横杆109难以从限位扣400中脱离。限位扣400的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具有弹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限位扣400开口处的宽度会相应改变。因此,伸入限位扣400中的横杆109,需要通过施加外力推动横杆109挤开开口才能使所述横杆109脱离限位扣400的限制。当要限制横杆109的移动时,将横杆109移动至限位扣400的扩口处,施加外力推动横杆109挤开开口进入到限位扣400中,开口随后复位限制横杆109脱离限位扣400。限位扣400的扩口设置有利于在将横杆109推入到限位扣400前,使横杆109准确定位。
46.当横杆109伸入到限位扣400中后,横杆109的运动空间被限制在限位扣400中,此时限位栓112长度方向与翼子板翻边连接部303上的腰型孔的长度方向垂直,由于限位扣400中的横杆109转动空间有限,因此翼子板始终受到限位栓112的限制,被锁定在挂架上。限位扣400与锁定件的横向杆配合可以对挂架上的翼子板形成锁定,使翼子板可以稳固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翼子板挂具上。
47.由于限位栓112和定位柱107都是与翼子板的翻边连接部303连接,而套筒110连接在第二横向杆104的侧面且套筒110本身宽度,因此为了使限位栓112和定位柱107实现更好地配合,使靠近第二横向杆104的自由端端部部分杆身侧面向远离套筒110的方向移动,即在第二横向杆104上形成收缩段,收缩段的截面小于第二横向杆104的截面,所述套筒110固定连接在第二横向杆104的收缩段上,连接杆111固定连接在收缩段的底部。
48.如图6所示,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扣400包括对称的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的弯曲段402为向连接杆111方向弯曲的圆弧,第一悬臂上连接的圆弧和第二悬臂连接的圆弧之间的空隙即形成开口。
49.偏心锁定机构和定位柱107都与翼子板的翻边连接部303连接,使翼子板上部在挂
架上能保持稳定。
50.如图7所示,使用时,将第一定位支杆105、第二定位支杆106和定位柱107分别插入到翼子板轮眉连接部302、端部连接部301和翻边连接部303上的对应的安装孔中,同时使限位栓112穿过翻边连接部303上的腰型孔,以将翼子板初步固定在挂架上。随后转动横杆109,横杆109带动立杆108转动,限位栓112随后发生转动,使限位栓112的长度方向大致与腰型孔长度方向垂直。转动过程中,将横杆109推入到限位扣400中,完成锁定。由于横杆109受限位扣400限制,可活动范围小,限位栓112难以转动到其长度方向与腰型孔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将翼子板锁定在挂架上。
5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竖向杆103用于支承并连接翼子板的翻边连接部303,第一定位支杆105用于连接翼子板的轮眉连接部302,第二定位支杆106用于与翼子板的端部连接部301连接。为了保证翼子板在挂架上的稳定,第一定位支杆105应靠近翼子板的后端设置,因此第一横向杆102的长度稍小于翼子板的前端到后端的距离,而第二横向杆104的长度大致与翼子板的翻边连接部303长度接近,因此第一横向杆102长度大于第二横向杆104的长度。
52.如图8所示,在另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挂架可以为c形框架、方框架或者圆形框架。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支杆105、第二定位支杆106分别连接在挂架的一侧,定位柱107和偏心锁定机构设置在挂架上部并可与翼子板上部的翻边连接部303配合。
53.在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挂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竖向杆101顶部的第一横向杆102,在第一横向杆102上依次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第三竖杆。第一定位支杆105固定连接在第一横向杆102的一侧,第二定位支杆106连接在第一竖杆,第二竖杆顶部设置有定位柱107,偏心锁定机构连接在第三竖杆顶部,第二竖杆和第三竖杆等高。
54.在这些实施例中,偏心锁定机构和定位柱107都应该设置在挂架的上部以实现和翼子板上部的翻边连接部303实现连接。
55.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安装有多个前文所述的翼子板挂具的电泳器具。
56.如图9所示,所述电泳器具包括底部的承载架201,承载架201由多根沿水平面延伸的横向杆件和纵向杆件连接组成。横向杆件之间间隔布置,纵向杆件之间也具有间隔。
57.承载架201的宽度大于两倍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翼子板挂具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在承载架201顶部两侧都沿承载架201的长度方向布设有一列翼子板挂具,每列都包括多个等间隔布置的多个翼子板挂具。
58.承载架201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竖向支架202,两个竖向支架202具有相同的形状。两个竖向支架202之间固定连接有多根横向支撑杆,以使两个竖向支架202保持稳定。
59.承载架201的底部还固定连接有四块平板203,四块平板203上均形成有连接通孔。这四块平板203用于将承载架固定在滑撬上,由滑撬带动电泳器具移动完成电泳工序。因此四块平板203的位置与滑撬上的连接点位的位置适应。
60.若所要适配的滑撬具有四个以上的连接点位,则承载架201上相应的设置有四个以上中部形成有连接通孔的平板203。
61.如图9所示的翼子板电泳器具,在承载架201包括第一平面支架和第二平面支架,第一平面支架的尾端固定连接有间隔布置的多根竖向杆件,在这些竖向杆件的顶端固定连
接有第二平面支架,第二平面支架宽度与第一平面支架大致相等,长度小于第一平面支架的长度。
62.第一平面支架靠近前端的位置处连接有两块相对布置的平板203,在第二平面支架前部位置也连接有两块相对设置的平板203,这四块平板203上的中部都形成有通孔。这些通孔用于将框架固定连接在滑撬上,通过滑撬运动,带动框架和框架上的翼子板移动完成电泳工序。
63.需要说明的是,承载架20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满足和所使用的滑撬适配即可。
64.上述相关说明以及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内容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相关说明以及对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